“《山丘》可以占一首,《南方姑娘》两首,加上《虎口脱险》三首,《且听风吟》也可以收录进去,但这也才四首啊!和一张专辑十到十二首歌的标配还差好多。”
陈牧云有一边在本子上写着,一边喃喃自语。
他脑子里好歌不少,但现在一下子让他在茫茫多的歌曲之中选出一些来倒是让他有些烦恼了,毕竟好歌太多,放了一首就会少一个位置放另一首。
不过歌虽然难选,但最后陈牧云还是把自己第一张专辑的十首歌选出来了。
剩下的六歌曲初步定为:《消愁》、《恋恋风尘》、《像我这样的人》、《丁香花》、《一生有你》、《童年》。
《丁香花》,一首经典的伤感类歌曲,2002年上传到网络,网上击率超过2000万次,红遍全国。
歌曲感人至深,让无数歌迷动容,歌曲的背后故事也一度引起众多纷繁的臆测。歌曲更是获得2004年度经典网络原创歌曲奖。
《一生有你》,水木年华演唱,由卢庚戌作词作曲,李延亮编曲,收录于其2001年发行的专辑《一生有你》中的一首经典曲目。2002年该歌曲获得第九届中国歌曲排行榜十五大金曲奖,水木年华也因此获得了最佳新人奖,也是前世一首火遍全国的歌曲。
《童年》,一种对单纯生活的回忆与怀念,儿时傻傻的事与傻傻的孩子,1994年该歌曲所在的专辑获“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
2009年,罗大佑凭借该歌曲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
说句良心话,这十首歌不论是哪一首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拿出任何一首都可以当成一张专辑的主打歌。
而现在陈牧云则是全部把它们放到了一张专辑,一张不出实体,不卖钱的专辑,你说他心痛不心痛。
心痛归心痛,最终他还是决定了自己到这个世界后的第一张专辑就是这十首歌了,虽然会损失一些实体专辑的收入,但陈牧云相信之后都能赚回来。
现在首要的是要做一张高水平的,受欢迎的专辑,只要自己火起来不愁之后挣不到钱。
况且,要玩,就要好好玩,玩出些名堂来!
选歌完成之后,一般就该进行编曲伴奏与录音了。
编曲是完善歌曲旋律的一个重要步骤,选择何种乐器、如何让不同乐器之间的搭配让人听起来更舒服,都是编曲的工作。
录好伴奏带之后,便正式进入歌手的录音环节。
这个阶段的进展快慢,与歌手本身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制作人会给歌手录制一些小样,告诉他们这首歌想要达到的效果。
但由于歌手水平的差异,录制的效率会有很大的出入,有些歌手录一首歌甚至需要半个月。不过大部分专业歌手录制效率都很高,很多顶尖歌手一天就可以录好几首歌。
不过陈牧云并没有立即进行这个步骤,这急不来,录音倒没什么但编曲和伴奏需要太耗费时间和精力。
所以陈牧云跳过了这个步骤,先进行了下一个步骤,排列专辑的曲序。
曲序的排列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唱片公司和制作人做的纯概念专辑,可以不顾市场回报的“玩”概念、“玩”风格,曲序排列按概念性或特定的故事性展开。
这种情况在唱片市场上所占比例比较小,做这种概念专辑的歌手一般有一定的名气和经济基础的。
在商业唱片的制作和运营模式中,曲序排列一定要考虑市场反应和回报率。专辑的第一首歌负责给听众“第一印象”,如果这首歌选得不好,听众很可能就不再听下去。
所以,制作团队往往会对歌曲的受欢迎度进行认真科学的调研之后,再决定第一、二、三波主打歌的排列顺序。
至于怎么调研,方法一般是在歌曲制作完成后,请目标消费人群,如学生、白领等到录音室试听,听完之后让他们选出最喜欢的三首歌,再按结果安排曲目排列顺序。
陈牧云的这张专辑本身就是一张数字专辑,自然是属于第一种情况,不是冲着商业专辑去的,他想怎么排序全看他的兴趣。
不过虽然不是冲着商业专辑去的,但他想红啊,虽然这些歌每首都很经典,很好听,但他还是决定好好的给这几首歌排个序。
在椅子上坐下,打开本子,陈牧云先将十首歌的歌名全部写出来,然后开始尝试着给这些歌调整顺序。
忙活了大约半个多小时,陈牧云总算是把大致的顺序决定了下来。
1、《消愁》
2、《山丘》
3、《且听风吟》
4、《恋恋风尘》
5、《虎口脱险》
6、《南方姑娘》
7、《像我这样的人》
8、《童年》
9、《一生有你》
10、《丁香花》
这样一排,陈牧云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其他倒没什么,他发现这《丁香花》要是放在这张专辑里的话似乎有些不太协调了。
“这首歌实在是太悲伤了,整张专辑主体还是民谣,唱的是回忆,唱的是青春,硬要放进去的话,还真有些不太适合啊!”陈牧云看着被自己排好序的整张专辑的曲序喃喃自语道。
虽然他很喜欢《丁香花》这首歌,但确实不太适合,所以他决定把这首歌换掉。
“可是换了这首歌的话,拿什么来替代它呢。”把《丁香花》删除了之后,陈牧云又陷入了新的烦恼之中。
“童年,回忆?”看着拍在第一首的《消愁》陈牧云眉头皱了皱。
“哎,有了,就用《露天电影院》好了,既然用回忆开头,那就用回忆结尾好了。”陈牧云开口道。
《露天电影院》也是他很喜欢的一首民谣,发表于郁冬1995年出版个人专辑,并成为年度金曲,获得全国最佳创作歌手奖。
陈牧云一开始认识郁冬,就是因为这首歌,他依稀记得央视的《东方时空》里面有个叫做“东方时空金曲榜”的栏目,有一期播出了《露天电影院》的mtv。
画面中的古老的手摇式电影放映机、银幕里的那对情侣、银幕下跑来跑去的小孩......每一个画面、每一句歌词、每一个旋律都给陈牧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露天电影院》是一首没有高潮的歌,郁冬用朴实无华的大白话、用以口琴为主的配乐,缓缓地为人们讲述一段童年的欢乐。
这首歌很有画面感,听着听着,就会不自觉的被带入其中,儿时的回忆涌上心头让人回味无穷。
郁冬唱出来的童年,不是罗大佑那种大而全的童年:池塘边、榕树下、福利社、诸葛四郎、魔鬼党、绿油油的稻田、水彩腊笔、万花筒……
罗大估的童年几乎囊括了每个童年领域的回忆点,但郁冬的童年,只是细化到某一个人、某一个时刻或者只是某一件事,比如《露天电影院》这件事。
这样的童年,恰巧就是最让人感动的童年,也正是以内这样,陈牧云前世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时常会忍不住红了眼眶。
将《丁香花》划掉在后边写上了《露天电影院》,又将《童年》和《一生有你》调了一个位置。拿起本子看了一眼,陈牧云越看越喜欢,用中指弹了一下本子开口道:“完美!”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