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北洲第二大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地处北洲最东方,独占一海,毗邻两大国,且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人居住。
秦国,皇宫,早朝。
“大王,如今安平国与月氏国即将迎来决战,毫无疑问,决战的胜利者肯定会是实力更为强悍的安平国。月氏国与我大秦接壤,等安平国灭掉月氏国后,恐怕会继续东进,侵犯我大秦啊。”其中一位看起来正值壮年,身着将军服饰的男人说道。
那位坐在全大秦王国最象征权势的龙椅上的,看起来平易近人却又不失威严的男人隐约间皱了皱眉,朝着中年将军的方向问道:“那依李爱卿所言,决战之后,我大秦会被殃及?”
秦王口中的李爱卿名为李绪,听到秦王的问话后,不假思索的回道:“势必如此啊,大王。”
“李绪将军所言极是啊!”其他众多大臣也都点头附和,显然是同意李绪将军的说法。
然而,站在武将一列首位的看起来年纪比李绪将军大几岁的男人却并不同意李绪的说法,他说道:“大王,臣以为安平国消灭月氏国后不会继续东进,反而会撤军回国。”
这时秦王将注意力移到了武将首位的男人身上,道:“王黎将军,此话可有依据?”
“回禀大王,即使安平国为北洲第一大国,但月氏国却也是北洲七大国之一,安平国强行挑起了国家大战,肯定也会大伤元气,必会回国休整,而且安平国消灭月氏国之后需要一段时间要接手月氏国的事物,再者,我大秦为北洲第二大国,而位于月氏国北方的燕国是在北洲七大国中排名第六,臣以为安平国消灭月氏国后,下一个被侵略的对象并不会是我大秦,而是燕国。”被称为王黎将军的人答道。
秦王并没有说王黎与李绪谁的看法是正确的,只是说了句“朕知道了”,此时此刻,没人能猜透他内心的想法,只有王黎看到秦王一脸沉思的表情后,脸色变了变,他隐约知道了秦王的选择。
最后秦王看着文武百官问道:“众爱卿可还有本要奏?”
看着满朝文武没有什么动静,秦王说道:“退朝!”
下朝后,满朝文武各自走出皇宫,王黎也回到了家里。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穿过院子,琅琅书声入耳,王黎顿了顿脚步,随后径直走向声音来源之地。
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满屋书籍,说不上汗牛充栋,倒也差不了几分。房中有一清秀少年,正捧书而读。
“父亲,您上完早朝了。”看到来人,少年郎放下手中的书,对着王黎问道。
“嗯,今天早朝下的确实早。我听你刚才好像在读《兵法》?”
“嗯,我觉得《兵法》我以后会用到,毕竟七大国中两国已经开始交战了,未来我大秦肯定摆脱不了这个乱世漩涡,我肯定会投身军营,为天下一统贡献力量的!”难以想象,这样的话语竟是从一名不及弱冠,清秀无比,身材消瘦的少年郎口中说出来的。
“镇儿,你自幼习武,熟读天下兵书,未来肯定会在沙场大放异彩的,而且,为父感觉,这一天或许不会远了,少则一年,多则三年。”王黎看着爱子坚定的眼神,意味深长的说道。
王镇听了父亲的话,有些惊讶,朝王黎问道:“父亲何出此言?”王黎看着王镇,欲言又止,最终叹了口气,道:“希望是我多虑了。”言罢,朝外走去。
少年郎,也就是王镇,有些不明白为何自己的父亲会做出那样的判断,但他明白,他的父亲是大秦乃至整个北洲赫赫有名的战将,绝对不会妄下断言的。
王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威震四方。他明白,想要达到父亲的高度,唯一能做的就是勤加习武,钻研兵法,强化己身,只有这样,方能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占据一席之地。
“老师,老师”,王镇的思绪被两声大喊拉了回来,循着声源望去,竟是李绪——他是王黎的门生。
王黎为大秦镇西大将军,为大秦武将之首,毕竟大秦王国西边与月氏和燕国接壤,需要一位足以让敌军敬畏的将军镇守。他有四个学生,如今都可以独当一面,是大秦不可或缺的人才,包括在早朝提出“安平国会继续东进”的李绪。
王镇迎了上去,道了声李叔好,指出王黎在书房。
李绪没有多言,立即走向了书房,留王镇暗自嘀咕:“李叔今天怎么火急火燎的?”
书房内,王黎平静的看着眉头紧锁的李绪,道:“怎么了?”
“老师,今天早晨您说安平与月氏决战之后会休整一段时间,准备下一次的大战?”
“对”
“我觉得大王可能动心了,他可能会趁着安平国修养的时间出兵讨伐,而如果我国出兵,即使最终胜利,下场比安平国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不会的,你都能看明白的事,大王岂会不懂其中利害,大王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安平休息的时间内一定会提防其他各国的出手,那段时间并非最佳时机。”
听了这话,李绪沉默了一下,对着他的老师道:“那如果我大秦与其他国家结盟呢?”
闻言,王黎怔了怔,接着摇了摇头,说道:“可能性不大,安平国即使是北洲第一国,比我大秦也强不了太多,现在还远没有到那种非要结盟的时候。”
李绪听到王黎的判断之后,担忧稍微减轻了一点,但还是没有完全打消,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王黎见他还有顾虑,出言道:“你放心吧,大王一定不会做这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的。”
李绪离开后,王黎独坐于书房内,怔怔出神,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院子里,王镇开始每天必须要做的一件事,那就是练武。他从六岁开始习武,每天都坚持,十年如一日,现在依然有一种淡淡的大家风范。他所练招式大开大合,是他父亲的一位得力副将所授,在沙场非常实用。他现在能将每一招每一式都完美演化,看的哪位副将啧啧称赞。
“小镇,白叔一时手痒,想与你过过招。”副将白辰突然说道,教王镇习武十年,他们早已互相熟悉,因此白辰并没有称王镇为“少主”或者“少将军”之类,以叔侄相称。
“求之不得。”言罢,竟主动出手,向着副将逼近。
“好,哈哈”白辰倒也不生气,同样出拳,迎了上去。
不得不说,十年坚持的效果是显著的,王镇已经能够挡住白辰副将的拳头了。两人交手百招后,王镇还是输了,不过能与威震三军的白副将战到百招也是殊为不易的,即使这只是切磋,并不涉及生死。
“白叔果然厉害,看来我的路还很长。”王镇微笑着说道。
“小镇无需妄自菲薄,你才十六岁,在你这个年龄,你白叔我远不及你呢。”白辰同样微笑回应
“老白你就不要安慰他了,刚才你就手下留情,没有使出真正的手段。”王黎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出书房,对着他们说道。
“将军,您可别折煞末将了,小镇的天赋您又不是不知道,十年能与我过百招,一般人可做不到啊。”白辰对着王黎行了个礼,解释道。
王镇也知道自己父亲所言非虚,对着二人说道:“父亲,白叔,我知道自己现在还差得远,但我会努力,将来这个世界肯定会有我的一席之地。”
二人相视,都默默点了点头。他们可以清楚的感觉到,大乱将至,唯有自身强,才能立足于天下,闯出一片天。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