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城南,都卫府。
冯二公子冯骁此时正擦拭着父亲亲传给他的鹿鸣宝剑,面色阴沉。
朴世人就站在房间一侧,自从上次醉仙楼自己闯下祸事后,二爷就不怎么待见自己,如今有什么要事也都让另一个狗腿子朱自强——自然也是个百户——去做。他看着朱自强坐在里间一侧,喝着二爷的香茶,恨得牙痒痒。
都怪自己这张贱嘴,喝不了多少酒还非要逞能,居然去招惹世子爷。说来也怪,那世子爷平日里就是个欺软怕硬的窝囊废,怎的那日变得如此强硬,连二爷都敢顶撞......
而且听刚才朱自强所言,似乎最近吕小姐真的每日都往郡王府上跑......难道那日那位世子爷所说的都是真的?吕小姐真的青睐那个草包世子爷?
实情如何,朴世仁不知道。但他知道,二爷如今心中的怒火快要掩盖不住了,里间那朱自强还未感受到,犹自不客气地喝着茶,完全不把自己当作狗腿子。换作是他朴世仁在那儿,是万不敢如此放肆的,此时该做的不是嘘寒问暖,就是默不作声。
哼,一会你这个猪头就知道二爷的脾性有多可怕了。
八年前,冯晋北还是征北军一个小小的千户,虽在军中影响力并不大,但知道他的人都不少,原因便是他有一个非常出息的儿子,长子冯勇。
时间再往前看,大约十几年前,当今大赵建德皇帝登基十年左右时,北方寒地游牧民族匈奴势力渐起,收服了突厥、柔然(鲜卑族)、回鹘等塞北游牧民族,建立了一个成熟的政权匈奴汗国,拥胡塞为匈奴大可汗。传袭至当时(建德十七年),已是匈奴汗国的第二任可汗旭烈兀可汗。这位旭烈兀可汗可不简单,他不仅承袭了前任的能力,更生长出前任不敢想象的野心。他在统合北境所有匈奴部族后,蛰伏了好几年,培养出一支颇为强大的骑兵部队,而后开始在大赵北境奔袭骚扰。
中原大地自两百多年前南北赵合并、出兵击溃突厥势力,并在燕京以北修筑了长城。此举可以说直接为大赵带来了两百余年的安宁,不得不说当时的南赵皇帝,也就是大赵第一任帝皇赵康武英明神武,极有魄力,在对待北方异族时不仅武力手段强硬,同时也采用了怀柔政策,战事结束后,他命令长城较为平缓的一些地段开辟集市,鼓励通商,试图把北方的异族整合到自己治下。这个举措也非常成功,在此后三四十年内,大赵版图北扩了不少,一度直达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
但在赵康武之后,大赵的继任者们明显对开疆拓土不感兴趣,长城以北的土地既不丰饶也不富裕,所以大都兴趣缺缺,因为长时间不受重视,很快便又被突厥、柔然等游牧势力夺走。倒是长城附近的通商区还在活跃,给大赵北部重镇带来不少的好处,但也因此,长城本身的作用,即防御外敌,渐渐被统治者忽略。
直到建德十九年,北境旭烈兀可汗的一系列入侵准备被洞悉,继而悍然发动进攻,将长城以北大部分大赵属地攻略,甚至连长城重镇真定城也被攻下。要知道那时,真定、保定和京师呈犄角之势,号称北方三雄镇,乃是京津翼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畿辅重地。这一失守,大赵的北方门户相当于被打开了一道口子,甚至可以说,只要旭烈兀兵力充足,趁热打铁,便可一举攻下京师,覆灭大赵政权。
当然了,大赵的北方素来重兵把守,不是盖的。直隶提督知悉真定城破后,急封保定都指挥使全城兵力为征北军,连夜赴真定迎敌,同时调山西省兵力拱卫京师,严阵以待,以防不测。
时冯晋北,便是中路征北军一个千户,长子冯勇还是百户。所谓上阵父子兵,这冯晋北虽然在军中默默无闻,但上了战场却能奋勇厮杀,实在是军中不可多得的好汉;而其子冯勇,时年二十一岁,更是比父亲表现得还要骁勇善战,父子二人作为先锋军刚到真定,便夺下了南城门,军心大振。作为先锋官的冯勇,南城门一役后直封千户,而其父虽未加封,但也得了许多赏赐。一时间这对父子兵成为了中路军最耀眼的明星。
而另一边,匈奴汗国的旭烈兀可汗狡猾异常,拿下真定并没有打算死守,而是放纵骑兵部队在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斥候禀报大赵援军自南而来时,便做好了弃城准备。他们的意图本来就很简单,以精锐骑兵抢掠重镇真定城,实际目的确是为后方主力军队拔取几个小城镇提供物资以及打掩护。
所以当冯氏父子兵临真定城时,惊奇地发现敌人在南城门几乎没有布置什么防守力量,百余弓箭手只是虚射了几箭就放弃抵抗撤退了,征北中路先锋军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收回了真定南城门。
是夜,冯氏父子在主事军官大帐内,受赏获封,并参与进行了对敌策略讨论。几乎所有参谋主将都认为,匈奴军此让南城门是疑兵之计,城中此时必定还有伏兵,先锋军不应轻举妄动,应该等到中路军主力会合,再对城中剩余势力进行围剿,收复真定城,执此主张观望的包括冯晋北。但独有一人,力排众议,认为匈奴骑兵只是一支先锋军,当下应该急进追击,不给他们运押真定粮草的机会,阻挠他们在北方的其余小动作。这个看清了匈奴真正意图的人便是冯家新晋的千户,冯勇。
可惜这个建议并没有被采纳。冯勇虽是军中新贵,但毕竟只是势单力薄的年轻人,这次连老成持重的父亲都不赞同他的意见。但冯勇并没有放弃,日夜不舍地黏在先锋军指挥使身旁尝试说服他。最终指挥官终于同意,令冯勇率本部数百征北军官兵追击,先锋军全军紧随其后以策应。
于是,在收复真定南城门后第三天清晨,先锋军千户冯勇率部绕开真定城,向北直追,终于在那日午间与敌在长城以北五十里左右之地短兵相接。冯勇所部率先发动冲锋,冲散敌殿后部队,阻挠辎重队伍前行,并派斥候回报先锋军本部,请求支援。
事实证明冯勇的看法是正确的,匈奴骑兵这一出空城计,将征北军拖在南城门两日,若不是冯勇率军轻装全速追赶,真定城的物资辎重就要被全数运走了。
冯勇的几百官兵在前线奋战,包括他本人也冲锋在前。匈奴的物资押运队不知为何,也只有数百骑兵护卫,主力不知去向。双方交战数合,因为冯勇部占据先发主动权,占去了上风。只要先锋军主力一到,立时便可全歼敌军,收回物资。然而奋战中的冯勇部,等来的却是敌骑兵主力的快速回援。
冯勇部为了粮草辎重不被抢掠,拼死抵抗,直到先锋军主力到达时,全部四百余官兵,仅剩余三十人,包括千户冯勇在内,四百多官兵英勇牺牲。先锋军主力悲愤难当,所谓哀兵必胜,虽然兵种上并不占优,但士气却高昂得可怕,他们高喊着冯千户之名,全歼敌精锐先锋骑兵团,缴回所有物资。
冯勇一战成名,却因此牺牲。
真定战役后,论功行赏,冯家被封为忠烈之门,冯晋北被调回中原,晋升金陵城都卫。
时至今日,八年的积淀已让冯家在江浙军中势力扩大,冯晋北晋升金陵都指挥使指日可待。就在冯家声势如日中天时,一些难以言述的力量和念头正在慢慢渗入。多年前那个整个大赵军队都敬服的忠烈之门,已然忠烈不再。
闲话休提。
此时的金陵冯府,冯家二公子冯骁拔出鹿鸣宝剑,轻弹剑身,一股蜂鸣声传来,清脆动听。冯骁记得,父亲大人多次谈起这把宝剑,只说是当年大哥用来奋勇杀敌的佩剑。每每谈及大哥,父亲眼中是无限的欣慰与怀念。大哥冯勇的事迹,冯骁打小就牢记在心,心中既有羡慕又有不甘。他知道冯勇是冯家如今在军中生命鼎盛的功臣,但他常常想,如果自己是长子,当年也在征北军中抵抗外敌,自己也可以做得像大哥一样好......不,我可以做得更好!
他眼中阴寒更甚,将宝剑猛地收回剑鞘中,回头望向厅中,只见这个新来的朱自强犹自喝着香茶,一点眼力见儿都没有,心中不由火起。他抄起一个茶杯便扔了过去,“蠢货!”
朱自强被一茶杯砸懵了,甚至不知道二爷怎么突然发起火来,只得老老实实地滚出了偏厅。
房门外的朴世仁见朱自强灰溜溜出去了,不由冷笑一声,心中暗自想道,就你这点觉悟,还想在咱二爷身边待着。
“朴世仁,给我进来。”
朴世仁闻言,深吸口气,战战兢兢走了进去。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