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权色交易牵扯出官商勾结裙带关系

权色交易牵扯出官商勾结裙带关系第7部分

    好在他很快便调到了泊州。夏中天离他远了,夏霓也离他远了。

    但他知道,那段生活是挥之不去的。平江市等于夏中天;等于夏中天与苏可可;等于夏中天、苏可可和他;抑或等于他和夏中天、夏霓……

    离开平江的他不可能对夏中天没有微妙的态度。

    苏可可每次回平江市,姜松岩总要被这些关系,被这些往事纠缠。平江市最简单、最愉悦的等式是他姜松岩和夏霓。可他和夏霓除了夏中天的那个“指出”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慢慢地,经常想这件事的姜松岩开始相信夏霓是对自己是有点意思。夏中天说女儿夏霓因为爱他而蹬了男朋友是一件真实的事。

    姜松岩甚至回忆起,一次到夏家,给他开门的夏霓脸红了一下,用一种魅惑的眼光看过他。他和夏中天谈事情时,她也总是坐在挨近他们的沙发上看书,时而偷偷地避开父亲的注意打量他一眼。

    夏霓,夏霓,皮肤白皙,身材修长甚至有点偏瘦,总是来去轻盈如风可又不是弱不禁风,整个人看起来安静柔和,嘴角常抿成微笑状,只有看人的时候才让认觉得她内心不会很简单。她的眼睛里有一层让人感到神秘的雾,清浅而又缠绵。而在他父亲的其他部下面前,她的神情又小半是甜美,大半是讥诮……

    她一直就是师父的女儿,就像武侠小说中师妹的形象;他可算是一个练武的,志在行走天下的侠士,怎么会对师妹动心呢?

    可不也有师兄妹传出故事结为连理的例子么。事实上,他在夏家谈事论政,根本就没有过对她这个“师妹”的注意,他是一个从来都不考量自己在妻子以外的其他女性中有什么影响的人。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在对夏霓与他关系的暗自品味中,减缓了一些怀疑苏可可出轨而产生的痛楚。

    有这么一天,他和苏可可zuo爱时闭起了眼睛,鬼使一般,觉得躺在自己身下的是夏霓,她的神态总是在眼前闪现。他有了一次难得的激动,肆情地几乎要叫出夏霓的名字。

    又有过这样的时候,他爬在苏可可身上时,面对她会出现恍惚,出现可怕的事情——他觉得不是他自己,是某一个人,其他的人。他不敢具体地去想这个人就是夏中天,他只有在和苏可可zuo爱时睁着眼睛。

    他知道自己zuo爱时的神情一定很奇怪,睁眼闭眼都变成了目的使然,他怕苏可可看出来,于是改成不面对着她的后体位。

    苏可可不想他总在身后,她想做改变,可他总在做自己的坚持。

    无奈之下苏可可问过他怎么总喜欢在后面?他便说,就这样,这样好。

    听起来,这像是他做领导时对某一样事情表态或者意见。苏可可在其他方面对丈夫不一定服从,有的时候甚至会说出“你又不是我的领导。”这样的话,但在夫妻生活这件事上她是顺着丈夫的。她觉得这是一种明智,她在上面争不了高低。

    第四章 权贵有种(1)

    1

    姜松岩一直在找的沙老太和姜家有着不为人知的深交。

    沙老太一直认为姜松岩的母亲,她称为老姐姐的人和有出息的儿子会给她带来好运。老姐姐在这个村子里为人周正,勤俭朴素,养育着一个儿子也是勤学忠厚的少年。同样是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的沙老太,对他们既同病相怜也十分敬重。

    老姐姐和她的交往是从借钱开始的,那一年夏天老姐姐的儿子姜松岩在省中读书,到了开学的时候学费和生活费却还没有着落。说来让人不相信,也就是区区10元钱。一分钱逼死英雄汉的事情是经常有的,何况“开口向人难!”

    沙老太当时并没有立即同意借钱给老姐姐,她要想一想再说。并不是谁向她借钱都借的,村子周围的人都知道她有点钱,她男人死在矿山上,单位给了一笔抚恤金。有人传说是二千元,也有人说远远不止这些。但这些钱是她男人命换来的,花出去一分钱少一分钱,每一分钱都带着她男人的血,带着她男人的肉。再说,她还有两个女儿要抚养,要花钱的地方多呢。

    沙老太决定借老姐姐钱是在第二天姜松岩给她提来小半篮子鸡蛋以后。她不是贪小,20个鸡蛋不在她的眼下。她看中了这个长相俊朗而又有礼貌的少年,觉得这是个前途无量的孩子。生了两个女儿的沙老太,最在意别人家的男孩子的一举一动,早就听说老姐姐有一个儿子书念得很有出息,一见到觉得果然不错。

    沙老太居然放心地将姜家要借的钱让姜松岩带回去。10元钱是一把票子,最大的票面是一元的,仅一两张,更多的是毛票。姜松岩将钱数了一遍,没有喜形于色的表情。沙老太打量着他,觉得他这时的表情,一定就是她当初在矿上数抚恤金时的样子。姜松岩的父亲早两年患胃癌死的,沙老太觉得老姐姐的日子虽说难过,有这么一个儿子一定非常开心。

    姜松岩拿了10元钱后给沙老太写了一份欠条,说明借的钱在这年春节前一定归还。沙老太以后将这张纸条不时拿给快到上小学年龄的大女儿看,姜松岩一手端正的钢笔字是照庞中华的字帖练的,让沙老太赞不绝口。

    农村人借钱很难准时还,有的人借钱一副脸,还钱一副脸。钱借到手以后就抱有“千年不赖,万年不还!”的想法。姜松岩家借的钱到年底如数还了不说,还钱时还捎给沙家半边猪头。还钱仍然是姜松岩来的,沙老太留他吃饭,他怎么也不肯。有一个细节让沙老太很是感慨,姜松岩将还给他的欠条折起来收好,而不是马上撕掉。沙老太目送着他,见他走了很远才将欠条拿出来撕了。他将碎纸屑抛向天空,他的轻松和愉快沙老太可以感受到。

    过了年,沙老太主动地到姜家,送去20元钱,给姜松岩做学费,说不还都没关系。到暑假的时候,沙老太还将老姐姐和这个有出息的大侄子一道请家里吃饭,顺便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做现身说法,要说村周围还真找不到能激励两个女儿学习的人。沙老太要两个女儿将姜松岩这个大哥哥作为榜样。以后只要姜松岩学校放假,沙老太就要叫他过来吃一两顿饭。

    她的两个女儿却一点也不喜欢姜松岩,对于一个借了她们家钱而又到家里来白吃白喝的大男孩,她们怎么说也是不欢迎的。有时候,她们的这种不悦会摆在脸上。沙老太就曾经在桌上用筷子敲过小女儿沙红霞的头,姜松岩在桌上时她总是嘟着嘴,还过分地拦他的筷子。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章 权贵有种(2)

    姜松岩其实一点也不想到沙老太家吃饭,但母亲让他去是非去不可的。沙老太这么喜欢姜松岩让她非常过意不去。她问沙老太,让姜松岩给她做干儿子好不好?这是农村里惯常的一套,没有男孩子的人家喜欢认个干儿子,两家就成了干亲家。处得好的还可能成为儿女亲家。

    沙老太一听老姐姐这么说,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哪敢啊,你儿子是有大出息的人。他叫我沙姨娘已经委屈他了。”说什么她也不肯认姜松岩做干儿子,不过两家的交往倒是更加频繁,老姐妹之间互相帮衬记挂,感情更深厚了。

    到姜松岩上了大学,沙老太干脆将她的老姐姐接到了家里,照顾得比亲姐姐还好。姜松岩母亲有小学文化的底子,这在农村很难得,加上她教子有方,沙老太的小女儿沾了光,在她的盘弄下成绩拔尖,考到了县中学。这么一来沙老太对老姐姐更敬重了,觉得真是给她带来好运的贵人。

    姜松岩大学毕业后,工作分配在平江市环保局,他用自己的积蓄买了台12吋的三洋黑白电视机送到沙老太家里。沙老太听说姜松岩要将母亲接到市里去,饭一口吃不下去不说,眼睛也红红的。姜松岩的母亲也舍不得离开,只口口声声地说,要走就一起走,享福吃苦一根绳子上拴着。

    这次没走成,就没有了机会。接下来姜松岩结婚生孩子,夫妻俩工作都忙,孩子断了奶送到乡下,由两个老人带着,一直到入学年龄才接回平江市。

    姜松岩到泊州后有了一大套房子,他和苏可可两次到乡下接老人,让她们一起去泊州享福,她们都不愿意随他走。沙老太对姜松岩说:“在乡下我们是自己的负担,到了泊州就是你的负担。你还是一心放工作上吧!”

    到姜松岩母亲在乡下病倒,非去泊州治疗不可的时候,她们才坐着120救护车到了泊州。沙老太要在医院里陪护姜松岩母亲,可看到医院里有医生护士将市委书记的母亲照顾得跟亲娘一样,她是一个明显多余无用的人,就悄然地离开了。

    母亲去世时,身为市委书记的姜松岩不想操办丧事,怕产生不好影响。他只为母亲在殡仪馆举行了极为简单的告别仪式,也就等不及沙老太的到来。

    事后赶到泊州的沙老太,抚着姜松岩母亲的骨灰盒哭了一场,什么话也没有说就回去了,姜松岩怎么挽留她也没用。

    姜松岩想想,这些年沙老太说她和自己母亲是相依为命,互相照顾。而他和母亲都知道,人家是在姜家最困难的时候照顾和接济他们,是大恩,是大德。

    姜松岩心里对沙老太是充满感激的,也要求自己终生铭记不忘。他家孤儿寡母本来就没有什么亲戚朋友,沙老太俨然已经是他们母子的亲人,是家庭的一员,是他母亲的姐妹,但在母亲丧事的安排上又有点没有顾及到沙老太的情感,她好像生了他的气,躲着他似的。打这以后就再也没用见到过沙老太。

    姜松岩在离开泊州去北京工作以前,和苏可可专门去了一趟乡下,准备留些钱给沙老太将老房子翻建一下。但沙老太已经不在乡下住,去向不明。

    2

    姜松岩母亲去世以后沙老太遭遇了很多周折,许多事都不合她的心愿。

    她将大女儿嫁了城里轻工机械厂的一个车间副主任,小女儿考上大学这样的好事都记在老姐姐身上,觉得是她和她那有出息的儿子给沙家带来了运气。而老姐姐刚一离开她到了泊州儿子那里,她的噩运就来了,摊上了层出不穷的不顺心事情。

    第四章 权贵有种(3)

    先是大女儿和丈夫感情不和。大女婿所在的工厂不景气,工人都下了岗。大女儿成天在沙老太面前报怨嫁错了人,夫妻俩纠纷不断,在家里三天两头地上演全武行,摔锅掼碗是常事,离婚都闹了几十次。沙老太知道问题出在自己的女儿身上,她为人刻薄,将钱看得很重。沙老太怎么说也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

    小女儿的工作和婚姻其实也不合沙老太的心愿。她想,要是姜松岩母亲在世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她们会经常交心,开解这些家务事,她会帮着说服小女儿。沙红霞也很听姜松岩母亲的话。

    沙红霞在南京气象学院读书期间谈了对象,男朋友柯易平是南京林业大学森林工程系的。沙老太不反对这门亲事,因为柯易平是外省的,她有话在先,毕业后必须双双回a省。

    沙红霞不会不明白母亲的心思,回a省是想他们到泊州工作,姜松岩是那里的市委书记。当年那个清秀上进的少年,如今已是一方父母官,以他们的亲情关系,不会不帮他们。

    毕业后沙红霞和柯易平一个也没有回a省。他们在柯易平的老家,一个沙老太一点也不喜欢的省城落了户。沙老太得知这个消息后气得浑身发抖,大女儿自己不顺心,对别人也不顺气,讥笑母亲几十年做的是无用功,心机用尽只落得个血本无还。虽然没有上过大学,觉得自己比不上妹妹前程好,也还算胡乱看了点书的,竟然生吞活剥来一句《红楼梦》里的话,对着母亲长叹:“机关算尽太聪明,竟误了卿卿性命”。

    好看的txt电子书

    沙老太被女儿说中了,果然大病一场,卧床两个多月,差点送了性命。病好没几天,她又遇到姜松岩母亲去世这件雪上加霜的事。

    她在泊州抚着姜松岩母亲的骨灰盒哭老姐姐时,是非常悲痛的。一是伤心,几十年相伴,姐妹情深;二是灰心,姜松岩对母亲丧事的处理,让她感到当官的人,心是又冷又硬的。最后明白一个道理,人一走茶就凉,谁也靠不上,姜家与沙家原本就是非亲非故!

    老姐姐去世,小女儿嫁到外省,沙老太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她的原本想依附姜松岩的念想,也可以说是理想,都破灭了。心灰意冷的沙老太在大女儿闹离婚要上法院时,决定离开平江,眼不看心不烦,住到小女儿那里去。那时候正好沙红霞怀孕需要人伺候,她宁愿去当不拿工资的保姆。

    临走时沙老太怨气冲天地对大女儿说:“你就当我死了,你离了婚一个人在这里做孤鬼。你也不要告诉别人我去了哪里,包括姜家没有死的人。我这辈子不会再和他们有什么来往。”

    沙老太尽管和沙红霞、柯易平他们为没有去泊州工作闹得不可开交,但从心里还是喜欢他们两个的。毕竟他们都是读了大学,有文化的人。她留意过,大女婿在外人面前对老婆指三划四的,在家里却是奴才一个,打肿脸充胖子的一类男人。小女婿在她面前,对沙红霞恩爱有加,照顾得细微入至,什么事情都抢着去做;但平时在家里,照沙红霞的说法,他是油瓶倒了也不扶的懒汉一个。

    柯易平第一次到他们家来,见未来的丈母娘,也见准大姨子和连襟。沙老太做的家宴当中有一道黄豆焖猪蹄。她交待大女婿和柯易平,由他们负责将猪蹄上残留的毛拔干净。柯易平的准连襟拿个镊子比划两下就不耐烦地扔下跑开去,说吃不成也不干这等麻烦事。柯易平则不声不响地将猪蹄上的毛处理得干干净净的,还端到厨房里给沙老太。

    第四章 权贵有种(4)

    沙老太知道,不是小女儿的男朋友有耐心和有本事,而是他会投机取巧。她窥见他拿出行李包的剃须刀,避着人三下五除二地将毛刮了个一干二净。

    沙老太没有不高兴,相反地还窃喜。在她看来,这个有文化的未来小女婿会动脑筋,有心机,会做别人不会的表面文章,将来是个当官的好料子。

    沙红霞和柯易平不听话已经是陈年往事,她不想再计较了。都说倚着大树好乘凉,姜松岩在泊州市也没有扎万年根,说调走就调走了。老话说“树倒猢狲散”,也说不定他们到泊州就是好事。

    到沙红霞那里去住时,沙老太有雄心壮志,她要帮助小女儿相夫教子。她想她受老姐姐十数年的耳濡目染,不信就培养不出一个有出息的女婿来。

    3

    柯易平是个农民子弟,分配到省城这件事,老家乡下工作的亲朋看来是个非常长脸面的事。做村支书的父亲认为,大学毕业能分到北京工作,那是第一好,前途无量;其次是分到省城,那也是大出息;分到老家是最不济的。他要求儿子一定要在学校里入党。

    柯易平上大学从大二就开始巴结教道路工程的柳老师,这么做不是为了留校,而是他知道柳老师有个关系很好的学生在家乡的省农业厅当副厅长。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去不可能,但能够到令人羡慕的省城去,也就光宗耀祖,遂了父亲的心愿了。他要走这层关系,让柳老师在工作分配上帮他的忙。

    巴结人最讲究投其所好,柳老师是个瘦骨嶙峋的中年女人,身板前后扁平,浑身有一股子雅霜味,一年有十个月系着花花绿绿的围脖。柯易平作为男生,送女老师围脖是不合适的。最后还是通过对柳老师的深入了解,利用她喜食的鸭血粉丝汤打开了缺口。

    柳老师喜欢吃鸭血粉丝汤。她不是在外面吃,而是在家里自己动手做?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