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北漂三年

北漂三年第18部分

    刚放倒座位,要躺下,旁边的彩宁盯着荧幕,拍着小段问:“爸爸,大象为何要睡觉啊?”

    “大象困了!”小段头也不回地甩出一句,躺倒便呼声跌起,在影院睡觉真舒服做梦都能梦到锦绣园的房子,梦见机灵鬼马千里与浑身酒气的李总满手捧钞票向自己跑来。高声大喊:“段总!金子!”

    突然,有人给自己俩嘴巴子。美梦中,小段还在纳闷呢。“咦!怎么突然有人打我呢?”

    “爸爸!爸爸!大象为何要睡觉啊?”彩宁用手拍着小段的脸,正沉寂在美梦的小段被吵睡觉,很不奈烦甩了句:“大象困了!”

    转身又睡了,美梦依旧。这时小段梦见自己开着刚买的宝时捷6b,开到著名的tv门口等待着sally下班,此时,主持人贝壳宁已被tv开除,在街上卖起了盗版盘,逮着一个人就问:“师傅,要盘吗?dvd、vcd……”别人不理他,他还一个劲儿地跑着跟人家说:“毛片、毛片,我也有的!”结果人家还是扬长而去,正巧sally下班还在找小段的捷达,左找没有,右望也没有,急得小媳妇sally眼歪口斜,此时一个幽灵悄悄来到sally身旁,宝时捷那蓝色车窗摇下,一位带着墨镜的帅男坐在车里,瞪大了眼睛sally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个每天开捷达的穷老公,高兴坏了,拉车门上去。小段又是一束新鲜的玫瑰呈上,好不欢喜的sally立刻还了老公一个香香的甜甜的吻,真是美得合不拢嘴。

    这时,又有人给自己俩嘴巴子。

    “爸爸!大象为什么又睡了?”

    “祖宗啊!你真会掐时间。”

    “大象困了!”便又接着睡去了,这一觉小段可睡得很老实,啥都没梦到,很死,很沉。

    但淘气的彩宁又在拍拍小段的脸,这次小段可真忍不住了,刚睡着就被小丫头拍醒,气不过的小段一下子坐起来,闭着眼睛说:“烦死了,大象困了,困了……”刚说还没说完,睡眼朦胧的小段发现影院里灯光通明,刚黑洞洞满场人的影院,现在变得亮堂堂,就只有他们两个人。

    “哦,电影散场了。”

    坐在椅子上醒醒睡意,擦了擦口水,转过头,一看宝贝彩宁,水旺旺的眼睛看着自己。小段也感觉不自在,感觉自己右侧脸庞有些痛,手一摸,“啊!”原来是睡觉前刚才吃剩下的瓜子皮,全贴自己脸上了,怪不得宝贝闺女傻傻地盯着自己呢!

    “爸爸!我饿了!”彩宁向爸爸求救,小段一翻手机,看到媳妇的sally的短信:“老公,加班,别等我!带孩子去吃点好的!吻!”

    合上手机小段伸了个懒腰,张大嘴巴问:“彩宁,咱们去吃肉馅包子吧!”小段扭了扭身子、拽了拽胳膊、晃了晃脑袋。摇摇晃晃地拉着彩宁。

    但不巧的事又来了,由于影院门眉脱落,行人要低头小心,可刚睡醒的小段哪里记得这些,“当!”狠狠地撞上去了,

    “我操……妈的!”情不自禁小段骂了一句!刚才又晃脑袋,又扭腰都没清醒,这一撞马上清醒了,捂着头,嗷嗷叫唤。

    彩宁跟在小段后面还一个劲地问:“爸爸!大象刚才为什么睡着了!……”

    没多久!两人来到北京著名的馅双多包子铺,这里的包子在京城很有名,馅多皮薄,口感滑润,肥而不腻,咬一口能让人从嘴里香到心里,而且人气非常旺,很多人都从北、南、东城专门开车赶到西三环这家吃包子,光门口的奔驰、宝马一辆接一辆。车位几乎都是爆满。

    爷俩好不容易抢着个位置,点了好大一笼,彩宁小嘴叭叭地嚼,小段则张开了大口一口一个,就着大蒜,甩开腮帮子,一口气吃了五屉,也难怪,今天这包子似乎比往常更好吃。馅不多也不少,薄薄的皮怎么都不会破,一口咬下去满口香、满口油、满口的热气,烫得人不住的吸气,但还是止不住地口水直流。

    小段看彩宁吃得带劲,带给她剥了个蒜瓣,彩宁一看爸爸递过来的蒜瓣,叭叭的小嘴停住了,望着爸爸说:“妈妈说,吃蒜后嘴里有味儿!”

    小段一听,好不耐烦地回了一句:“她懂个屁!”随手把整个蒜扔进自己嘴里,抄起一个包子扔进自己嘴里,美美地享用着。

    不知不觉,两人面前的屉笼已经老高,小段与闺女挺着肚子仰躺在椅子上,实在是太饱了,太好吃了,都不想走。

    “饱了没?”小段点了颗烟,边抽边问闺女,小彩宁点着头说:“爸爸,这的包子比妈妈做的好吃,下次咱还来吃吧!”

    “好!下次爸爸一定带你来!不带妈妈来,让她馋得慌!”小段刮了下女儿的小鼻子。

    说完,两人拖着大肚子离开了包子铺,有说有笑的品论着今天的美味包子大餐……到了家已经晚上八点多,看到媳妇sally正在厨房忙活做饭。仔细一看,原来在煮方便面。哈哈……

    小彩宁跑到妈妈面前骄傲地说:“妈妈,我今天和爸爸看电影去了。”

    “是吗?电影好看吗?”sally应着问。

    “好看,我们还去吃了好吃的!我都撑得走不动了!”可爱的彩宁望着妈妈一个劲儿地说。

    “我也撑得走不动了!”坐在沙发上的小段也调皮地插话。

    “哈哈……”乐得sally抱起彩宁问:“宝贝,好吃吗?”

    “好吃,好吃!真好吃!”小彩宁点着小脑袋。

    “好吃啊!好吃也不说给妈妈带回来一点,让妈妈煮方便面吃,啊,臭丫头!”sally刮了下鼻子,故作生气状。

    小彩宁支支吾吾。

    sally又问:“彩宁吃了什么好吃的啊?”

    “包子!大馅包子!我吃了两屉,爸爸吃了7屉。”小彩宁坐在妈妈腿上自豪地说。

    “啊?包子!”

    “啊!完了!”小段在客厅的一声喊,把母女俩吓了一跳,小段拿着报纸冲进来“sally!你看新闻了没?”瞪着眼睛问。

    “怎么啦?”sally有些摸不着头,丈夫像是吃错了药似的大喊大叫。

    “包子,我们吃的包子有问题!”

    “嗯,有问题?有啥问题?”

    “纸馅!纸馅包子!”小段拍着报纸大声喊着。

    “啊,纸馅能做包子?”sally放下彩宁,端起报纸看个仔细。

    “报纸上说的餐厅是那家吗?”sally放下报纸仔细追问。

    “没错,有图片嘛!一点不错的!”小段越说嗓门越高,“谁知这丧尽天良的人,竟拿纸馅包子来卖,可怜我还吃了7屉,哎!真他妈的黑心!”

    sally也顿时紧张!望着呆呆站在那,看到有些惊恐的小彩宁,一手把孩子抱胸前,小彩宁可爱的眼睛眨眨地望着妈妈,她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只感觉父母的紧张让自己有些害怕。“他妈的,这帮人挣钱不要命了……”小段还在发牢骚,沉稳的sally立刻给台里的新闻同事打了个电话。

    “王……那纸馅包子的事,你知道吗?我老公和孩子刚刚在那吃完,到底真的假的?”sally紧张地询问同事。

    “哈哈!炒作,放心吧,又在炒作!……”电话里传来了同事的安慰。

    sally的脸这才由阴变晴,慢慢地露出了笑容,挂了电话,又去煮面了,小段急忙跑过来问事情原委。

    “炒作!没事的!”

    “炒作?这怎么可能呢?白纸黑字,怎么会是炒作呢?”

    “哎呀!你多心了,这一点都不奇怪嘛!新闻有几个不是炒出来的!”sally边煮面边解释。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肚子疼,真的,我现在肚子就疼!”小段边喊边捂着肚子,嗷嗷叫唤:“我肯定吃了纸包子啦。”说着便在沙发上打滚,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sally根本不予理睬,以为丈夫在胡闹。

    也不知小段是真的还是假的,直喊肚子疼,坐在一旁的小彩宁呆呆地望着爸爸,小段一下子从沙发上爬起来,瞪着眼睛,抓着彩宁问:“彩宁,你告诉爸爸,你肚子疼吗?啊!快说啊!”

    小彩宁看到爸爸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滑落下来,心里害怕极了,哇的哭起来也捂着肚子喊:“肚子疼!”

    小彩宁惨疼的哭声让sally认真起来,跑进屋里蹲在女儿面前问:“彩宁,怎么啦?哪疼啊?”

    小彩宁边哭边捂肚子,喊:“肚肚。”

    “啊!”sally赶快按着小彩宁的胃“这儿疼吗?”

    “疼!”彩宁边哭边点头,晶莹的泪花顺着脸颊直流,这可让母亲sally心疼了,看到宝贝女儿的疼痛,做母亲的sally动心啦。

    这边是躺在怀里的宝贝女儿在哭,沙发上是丈夫小段捂着肚子在叫,为难了sally,她心里开始怀疑,难道真的有纸馅包子吗?那小彩宁要真的吃了纸馅包子……吓得做母亲的sally不敢往下想了。

    “上医院!”想到这!抱起女儿就往医院跑。对了,屁股后面还跟着自己的丈夫小段。

    到了医院,sally是跑上跑下,这个在儿科听诊,那个去照ct,这老公刚照完片子,又要跑到儿科去看闺女,折腾得连一口方便面也没吃上。

    但幸好的是,检查结果出来啦,父女俩啥事没有,就是吃得太多引起了消化不良,服了些吗丁灵助消化的药。没事啦。

    回来的出租车里,父女俩是又高兴又气愤,高兴的是自己没事,气愤的是被假新闻忽悠了一把,最可怜sally,从下午录节目到晚上十点多一点东西都没吃,还要伺候两个神经病到医院看这照那,又饿又累的sally躺在车里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小段嘴还不闲着。一个劲儿地唠叨:“你说你们记者多可恶,不老老实实,这关乎人命的东西还炒作,幸亏……”

    sally看都没看他一眼任他唠叨。

    小段还在继续:“什么叫新闻,还有没有记者最根本的素质,还……”

    “行了,烦不烦呢!活该肚子痛,吃那么多也不知给我带点回来!”sally忍不住小段的碎嘴唠叨。

    “我……”小段无语。

    过后没几天,工商部门证明包子馅事件纯属假新闻,相关责任记者编辑已经受到降职处理。

    这样的小事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但小段对记者这行当越来越烦,下决心坚决不相信这些所谓的无冕之王的“鬼访”了。

    没过多久又出了一档子事,又把小段忽悠了一把。

    一天,同事打开邮箱赫然弹出一条新闻,中国经济报女记者被杀,更严重的是一个24岁的女记者,刚刚发了四篇关于某企业负面报道的新闻,结果……为这事报社已经在报社门口挂出该记者的头像致哀。

    同事们都在你一言我一语地感叹,如今社会的社会黑暗,一个24岁小姑娘都不放过,还有些记者清楚地讲述着那天24岁女记者的惨状:下身流了一大瘫血,衣服凌乱不整,奄奄一息……

    小段听后,第一个站出来,对同事们大声说道“假新闻、炒作!别听这帮人忽悠,上次纸馅包子害得我花了八百大洋,看这瞧那……假的!别信!”

    即使小段这样肯定,同事们也不理会,低头继续讨论。

    “唉!那女的,当时,有三个男的,一起上的吧!”

    “不可能,至少五个。哈哈!”一群年轻小伙子津津乐道地分析。

    小段一看没人相信自己,又到另一拨同事面前,大手一挥“假的!别信啊!炒作!”

    那一拨同事依旧不理睬,继续谈论。

    此时,骨头软的小段终天扛不住了,转换了立场,跑到第三拨这边加入了讨论:“哦!我跟你们说那女记者死得可惨了,下身……”小段便开始转换立场后的讲述,越讲越神,都讲到那女记者的第三个男朋友了。

    周围同事似乎更愿意听这些:“哦,是吗?真的,太厉害了!”同事还不时地应和。

    神气够了的小段晚上回到家,如此这般的讲给了sally,但sally作为行内人一点也不惊讶。

    “哎,媳妇!这都死人啦,都牵出北京黑社会啦!你怎么这么冷漠啊!”小段问。

    “什么黑社会啊!没你想得那样可怕!”sally有气无力地回答。

    “你不信啊?你看看网上的评论,都说有这桩离奇的大案,说不定这次又有一批高官落水,查!一查到底!”

    sally也没工夫听小段唠叨,起身到浴室洗澡。半小时后要到台里赶录节目。

    虽小段说得肯定,但心里也在怀疑,还是希望能听听sally的观点,必竟她是行内人嘛!于是他便随着sally走进了浴室。

    免费txt小说下载

    隔着浴帘能看到sally曼妙丰韵的身姿在晃动,室里升起白白的热气。小段在窗外点了颗烟,问道:“媳妇啊,到底是真的假的?女记者是否惹了黑社会了?”

    sally没反应。

    “喂!记者同志!”

    sally还是没反应。

    “到是说话啊!同事们还等着我的内部消息呢!”

    “呵!”sally在里面冷笑!“你不是都清楚吗?还来问我!”

    “我……我不是想得到你们行内人的肯定嘛!”

    sally无语。

    气不过的小段着急一撩帘,便又看到sally的美妙的身子在水雾中性感美丽,一时间,小段也来了感觉,扔掉烟头准备脱衣服一起洗。

    “喂!别找事啊!我马上还要去台里录节目呢!”

    “我不管,谁让你不告诉我女记者死因呢?”

    “那好,好!好!我告诉你!”sally扭过来“说的也是,这个小姑娘确实挺可惜的,刚刚24岁就惨遭抢劫,前几天我们还在一起吃的饭!”

    “啊?又变抢劫啦!不是说黑社会吗?还说她写了人家负面报道啥的。”

    sally透过浴室探出头“这些你都听谁说的?”

    “网上嘛!好多人都在说。”小段解释。

    “那谁说,你就问谁去吧!”sally冷冷地说道。接着补充一句:“晚上去接彩宁,别等我,这该死的晚会还不知道要录到几点。”

    小段此时也不知信谁了,反正有人说黑,就一定有人说白,有人说东,就一定有人说西,一句话“蒙了”!

    这年头,啥都不可信!

    后记

    故事延续:伴随着彩宁渐渐长大,主人公小段、sally也渐渐步入中年。李总如愿和秀雅走到了一起。傻根把媳妇接到了北京,给她找了个保姆的工作,虽说一个月只挣几百块钱,俩口仍然觉得幸福。只有库姐生活依旧。

    故事真实性: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和生活经历,百分之六十都是真实性的。一些即将或刚刚成为北漂的朋友,可能感受更多的是新鲜,因为里面已经融入关于北京这个城市的人情世故。一些早已经成为北漂的朋友,可能感受更多的是回味,因为里面你们定能找到自己曾经的匆匆过往。

    寓意:很简单的一句话:北漂生活很精彩,北漂生活很无奈。精彩或否无奈,关键看你怎样选择。小段出身贫寒,但靠自己的专业和工作经验,脚踏实地,通过一步步的努力,过上了幸福生活。李总虽没有真才实学,却靠着善于公关的能力,在社会上左右逢源,生活也很滋润。所以,在社会上,每个人北漂的人给自己定位是很重要的,若有技术,就靠技术;若没技术,那就学一学怎样像李总那样的本事吧;若啥都没有,估计“北漂”这两个字就真的很沉重了!

    结语还是那句话:北漂生活精彩或否无奈,关键看你怎样选择。

    说到底,这本小说像一个放大镜,能放大的是主人公北漂三年的生活点滴,至于他们中年又将会怎样呢?也许十年后我再告诉读者吧。

    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啊!

    作者

    2008年10月于北京

    全书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