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可行性报告书轻易通过,又不愿与董书记撕破面子以强行阻止可行性报告书通过。在这种情况下,我可以采取什么对策呢?利用上级的反对为借口就是再好不过的方法。正因为这样想,在可行性报告书尚未进行专题会议讨论、表决的情况下,关书记才会使出让张永先行向省委市委反映,以达到利用省委市委来阻止可行性报告付诸讨论、表决的目的这条计策。可是,关书记心里明白,我们可能会利用他与同书的关系做文章逼他就范。为了防范在不得不同意可行性报告书通过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可以掌握,至少是改变可行性报告书上的数据,也为了在可行性报告书通过以后,让我们不得不时时记着,有张永这个掌握实际数据的人在外,好让我们在心中留有一个让我们忌惮的问题,关书记才指使赵康生安排张永出逃,还派出民警去保护张永的安全,来提醒我们不要肆意作为。关书记这一招,用的虽说不高明,却的的确确很管用!现在的张永,就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剑!大家想想,这不是吗?当然,关书记在指使赵康生去做的时候,用的会是很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在这些大道理面前,由于是关书记的指示,赵康生也不得不为之。我想,这就是关书记指使赵康生安排张永出逃,并派民警前去保护的真正用意。一句话,就是至少要让我们在可行性报告书通过之后不敢肆意乱为!”
不得不承认,蔡友诚的分析很到位,可由于蔡友诚也不明白关锦明为何不想与董卓凡撕破面子这个问题,所以,始终也无法真正体会到关锦明的真正用意。这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也造成后来董卓凡人生中最大的悲哀!
董卓凡见蔡友诚把关锦明先指使张永向市委反映,然后再指使赵康生安排张永出逃,并要赵康生安排丁松年去保护张永的动机与用意分析得够透彻了,就朝汪宝湘望了望,意思要汪宝湘想想对策。
其实,汪宝湘边听蔡友诚的分析已边在心里想对策。当蔡友诚分析结束后,汪宝湘心中的因应方案已然浮现。此时,汪宝湘见董卓凡望向自己,微点下头说:“刚才,友诚的分析我想非常准确、到位了,相信大家也有这个感觉。”见众人都点头表示同意,汪宝湘接着说:“关书记是想让张永作为一把悬在我们头上的利剑,来胁迫、修正我们在码头一事上的作为。事实上,张永的确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剑,一把非常锋利的剑,时时刻刻威胁着我们。如果这柄悬在我们头上的利剑被我们取下,那关书记手中就失去了修正我们行为的倚靠。就是说,从我们取下悬在我们头上的利剑那一天开始,关书记就不会对我们的行动表示什么反对意见了。因此,取下这柄悬在我们头上的利剑,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要做的首先就是取剑行动。”
听到这里,少剑平望了望董卓凡,见董卓凡颌下首,于是说:“我很赞同汪局长的取剑是当务之急的意见。可是,张永知道的东西,关书记同样也知道;张永手中有的东西,关书记手中也有。甚至连赵康生也一样。那我们要如何因应他们呢?”
35
三十五、
2005年4月26日
蔡友诚听了笑着说:“剑平,这你就多虑了。第一,我相信关书记不会让赵康生与他知道的一样多,甚至不会让赵康生知道具体的任何数据。为什么这样讲呢?首先,一份可以成为利剑的数据,之所以可以成为利剑,完全在于它的拥有者只是极少数的人。试想,如果天下人都知道的一份数据,可以成为一柄利剑么?不会的!第二,如果关书记想让他自己手上的数据成为一柄利剑,他又何必费尽周折让张永向市委反映呢?有了关书记让张永向市委反映这现象,就可以断定关书记决不会用上他自己手上的数据作利剑的。大家认为呢?”
董卓凡心里非常赞同蔡友诚的分析。从关锦明先前对待自己的态度可以推断,关锦明决不会用他手上的数据作为一柄悬在自己头上的利剑的。在这一点上,董卓凡非常自信。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董卓凡一帮人聪明一世,就因为自始至终没有弄懂关锦明为什么不想与董卓凡撕破脸皮这个问题,才会有后来董卓凡那无可挽回的悲剧事件出现。
董卓凡对汪宝湘点下头,说:“宝湘,你继续说下去。”
汪宝湘闻言接着说:“摘剑是当务之急的事。可是,通过可行性报告书也不容耽搁。董书记,这事最好在一二天内完成。就是说,这事必须在我们找到张永之前通过。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我们未找到张永,那张永就是关书记手中的一张牌。有了这张牌,在关书记心里就会认为我们的头上悬着一柄利剑。有了这柄利剑,我们决不敢胡乱作为的。我们不敢胡乱作为,那关书记所有相关行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所以,只要张永在逃,在专题会议上讨论、表决的时候,关书记就绝不会生出变卦来的。第二、如果我们在专题会议之前找到张永,关书记手上的牌就出完了。没了张永这张牌,要是通过了可行性报告书,关书记就制约不到我们了。所以,到时在专题会议讨论、表决的时候,谁也不敢保证关书记会如何的。大家认为呢?”
所有人都认为汪宝湘的话很有道理。董卓凡似有所悟地点头说:“是啊,宝湘,这件事情也要趁快哦。那今天上午通知开专题会议,明天上午召开专题会议吧。嗯,就这样定了。”
汪宝湘接过董卓凡的话头,说:“董书记,还有一件事我们必须去处理。就是赵康生赵局长的问题。”
董卓凡不解地问:“刚才不是说过赵康生不可能知道具体的数据么?”
汪宝湘认真地说:“是的。赵康生应该不知道具体的数据。但是,赵康生掌握着丁松年的动向,他为丁松年提供精神上支持,是丁松年心理上的依靠。对于丁松年而言,赵康生就是一颗定心丸。如果赵康生离开了清县公安局长的位子,丁松年该依靠谁呢?没人可依靠的,这会对他的精神造成极大的压力。这对于我们找到张永与丁松年来说,不是有利多了吗?”
董卓凡听了不由点了点头,笑着说:“好了,你们放心,我会考虑这个问题的。剑平,你密切关注张永事情的进展情况。有什么进展,立即向我汇报。”
少剑平认真地说:“是,董书记。一有什么情况,我立即向你汇报。”
董卓凡脸上再次浮现出慈祥的神色,点点头说:“好的。那就到此为止,大家都回清县吧。”
2005年4月29日上午。董卓凡一早就到县委县政府上班,就让蔡友诚准备一份专题会议通知分送到陈冠亚、郑自荣和刘书农的办公室去。董卓凡打电话叫来温同书,把决定召开讨论《后浦港码头改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书》的事要温同书告诉关锦明。
温同书听了心里想,姑父这般未经关哥同意就发文决定召开专题会,真是太霸道了!可想想,姑父这样做,关哥应该不会反对的。于是,温同书恭顺地答应一声,转身要出去。董卓凡急忙叫住温同书,说:“同书,这次讨论表决非常重要,你一定要叮嘱关书记投赞成票,否则,一切都将前功尽弃的。”
温同书还是恭顺地回答:“知道了,姑父,你放心好了。关书记已答应的事情,是不会反复的。”
董卓凡想想也应该会是这样的,就冲温同书温和地说:“同书,姑父知道你受了很多的委曲。到了码头有收益的时候,姑父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你。”
温同书心里知道姑父很是疼爱自己,就象过去一样,有了什么好处决不会拉下自己的。于是,温同书抬起双眼,望着董卓凡说:“真的谢谢姑父的挂怀。”
董卓凡右手在温同书肩膀上轻轻拍了拍,温声说:“去吧,孩子!”
温同书回到县委办公室,想着明天上午的专题会。既然关哥同意了,那专题会的结果就将与过去需要表决的专题会一个样子,姑父的可行性报告书肯定会在扩大表决的情况下通过的。关哥为什么要同意呢?是不是觉得有张永在外面,姑父他们就不敢太胡作非为了呢?如果是这样,关哥就太小看姑父他们的胆量了。只要专题会表决通过,姑父他们就会放胆去干的,这一点关哥应该不会不明白。可为什么关哥还要同意姑父的报告书?想来想去,温同书也想不通,就决定趁着通知开会的机会,好好问问关哥。
见了关锦明的面,温同书将姑父决定明天上午召开后浦港码头改扩建工程的专题会议说了一遍,把自己心中的顾虑的事情也说了出来。
关锦明听了,叹了一口气,幽幽地说:“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该说的我都说了,该做的,我们也做了。结局会如何,在于他不在于我们了。”
36
三十六、
2005年4月29日
温同书知道关锦明所说的该做的是指让张永向市委反映,并安排张永外出以保持对董卓凡的警戒与提醒。心想,这对姑父他们会有用么?要是姑父他们不理会这些,后果只能是最终进监狱!想到这,温同书摇摇头,说:“关哥,我们真的不能看着他进监狱的呀!”
关锦明无可奈何地说:“同书,你有什么好办法阻止他呢?我有什么办法阻止他呢?”
温同书实在不愿意看着从小把自己养大的姑父进监狱,于是抱着一线希望对关锦明说:“实在不行,关哥能否强行否决?毕竟,在清县,关哥否决的事情是不能得到执行的。”
关锦明带着伤感说:“同书,无论如何我也不希望看到生父进监狱,这你要相信我。如果我有办法,当然会阻止他的。”
温同书急切地说:“那关哥你投反对票啊!”
关锦明摇了摇头,无奈地说:“如果我投反对票,这报告书当然通不过。可是,我要投反对票的话,他就要伤害到你了。无论如何,我是不会让你受到伤害的!”
温同书这才知道,原来姑父是用自己与关哥的关系来逼迫关哥同意的。顿时,温同书心里五味杂陈,既感动于关哥对自己的真爱,又顾虑关哥的政治前程;既不屑于姑父的卑鄙,又担忧姑母的后半生。想到这儿,温同书幽幽地说:“关哥,你要是投了赞成票,将来姑父他们要是东窗事发,你也会受拖累的。”
关锦明不无伤感地说:“受不受拖累倒是无所谓,这辈子可以重回父母身边,又拥有同书你,夫复何憾?拖累就拖累吧,谁让他是我的生身父亲呢!生身父亲要拖累儿子,做儿子的能有什么怨言呢?我只是不忍心让妈妈受苦的!”
温同书心中不由一动,对关锦明说:“关哥,如果你认了他和姑母,再好言相劝,或许他会听的。”
关锦明伸手搂着温同书的双肩,在温同书耳边轻声说:“我也好想如此啊!多想叫一句妈妈,多想再吃妈妈炒的菜,就是一顿也好啊。可是,妈妈面对我们的关系,她的心理可以接受吗?妈妈会不会承受不了我们的关系而受到伤害呢?”
说实话,温同书也觉得姑母是无法接受自己与关哥的关系的,要是姑母知道关哥就是大表哥董颢,肯定无法接受自己与关哥的这种关系而病倒的。想到这,温同书不禁伤感地叹了口气,把脸在关锦明的鬃角边轻轻擦了擦,无言沉默着。
关锦明也是静静地环抱着温同书,轻轻地叹了口气。
29日上午,清县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后浦港码头改扩建工程可行性报告书》专题会议,虽然有陈冠亚与郑自荣的激烈反对,可在刘书农投弃权票的情况下,依然顺着董卓凡设计好的轨迹,以2:2的表决结果顺利扩大表决范围,最后以6:3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散会后,陈冠亚怒气冲冲地瞪着刘书农,而郑自荣则对刘书农露出强烈的鄙视目光。可是,无论陈冠亚如何发怒,郑自荣如何鄙视刘书农,都已经无法改变表决结果了。
在记录席上,温同书认真地做着记录,只偶尔伸手进上衣口袋里摸了摸。到会议结束的时候,关锦明转头对温同书吩咐说:“温主任,把今天会议情况弄个会议纪要,要送给所有参加会议的同志。”
温同书恭敬地答应一声:“是。关书记!”
专题会议结束后,刘书农一言不发,目不斜视地顾自起身走回自己的办公室。进了办公室,立即把门锁上,吩咐秘书谢绝一切来访。然后,刘书农进了里间,从穿在里面的衬衫口袋里取出一个微形录音机,嘴角一丝冷笑浮了起来。看了又看微型录音机,刘书农心想,这既是保证自己政治前途的东西,又是揭发、证明董卓心一伙人恶行的有力证据。嘿嘿,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时候到了,看他陈冠亚有什么证据来指证董卓凡,看他郑自荣还鄙视我么!收好微型录音机,刘书农起身走到窗前,用力吸了几口窗外的新鲜空气,心想:什么时候才是报的时候呢?这总是刘书农常在心里想的问题,可总是无法知道董卓凡一帮人遭报应的时间。刘书农摇摇头,笑了笑,心里说:“报应总会到来的,耐心等待吧!
陈冠亚怒气冲冲地大步走回自己的办公室,“呯”的一声关上办公室的门,走到里间的办公桌后坐了下来,从手包里取出日记本,他要记录今天专题会议上发生的一切。
郑自荣怀着鄙视的心情,目送刘书农出去后,很想与陈冠亚沟通一下,可见陈冠亚怒气冲冲地走出去,也不好出声叫他,就呆呆地继续坐着。这时,董卓凡走过来,慈祥的脸上漾着笑容,随和地对郑自荣说:“郑书记,我知道你现在想不通。到了后浦港码头对我们清县的经济发展起重大的促进作用的时候,我相信你就会想通的。好了,别生气了,中午我们一起餐叙餐叙?”
郑自荣没好口气地说:“谢谢董书记的盛情,我福浅,消受不起哦。我回家去吃饭才心安理得啊!”
董卓凡脸色不因郑自荣的挖苦而改变,依旧笑容可掬地说:“那好的,郑书记请自便好了。”说罢,转身对闷不作声的关锦明点点头,说:“关书记,总有一天,我们清县的老百姓会感激你的。”
关锦明不带感情地说:“我心中有数。”
董卓凡仍然微笑着,说:“关书记,今天中午拙荆在家小炒几盘,你也一起过去将就着吃点?”
关锦明此时心中还在难受,想想可以见到生母,也不顾郑自荣的反应与感受,轻轻点了点头,说:“那就叨唠董书记了。”
董卓凡谦恭地笑了,说:“哪里,哪里!关书记能光顾,是我董家的荣幸啊。”
37
三十七、
2005年4月29日晚上。
听到董家,一旁的温同书脸色一变,几欲脱口而出:他就是你大儿子!但还是强行忍住了。董卓凡看着郑自荣气呼呼地走出去,顾自笑了笑,转身对温同书说:“同书,中午姑母炒了几道菜,你回家吃去。”温同书恭顺地就应着:“好的,姑父。”
一般情况下,在公开场合,温同书称呼董卓凡为董书记,此时见只有姑父一帮人在场,就改称姑父了。董卓凡环视一下少剑平等人,说:“大家一起去吧。”众人见有关锦明到场,都觉得不便去,均笑着找借口谢绝了。
于是,董卓凡陪着关锦明下楼回家。温同书跟在后面,见俩父子并肩走路,而姑父却不知道并肩走着的就是大儿子,心想姑父也真是可怜人!到了董卓凡的家里,董卓凡笑容可掬地对温同书说:“同书,你去看看姑母都炒了什么菜。”
虽然姑妈并不知道关哥就是大表哥,只把关哥当作县委书记来对待,温同书很高兴关哥可以回家吃到姑妈炒的菜。温同书心想,关哥现在心里一定很激动吧?禁不住斜眼望了望关锦明,见关锦明正笑着与董卓凡闲聊,温同书心中不禁涌上一股羡慕的感觉。自从自己13岁那年父母因车祸双双去世,自己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的脸了,更不用想与爸爸妈妈说说话了。此时,因为自己的身世遭遇,温同书特别能明白自幼便与父母失散的关锦明此时的心情。虽然说关锦明不屑于董卓凡的所作所为,但撇开工作因素,能与自己的生身父母同处一室,说着话,是关锦中的渴望。更别提还能够吃到生身母亲炒的菜了。
温同书来到厨房,亲切地对正在炒菜的温燕清叫了声:“姑母!”
温燕清转头笑着对温同书说:“同书,姑父回来了?”
温同书随声应着:“是啊,关,关书记也来了。”本来,温同书脱口而出的是关哥,但话到嘴边立即刹住,改称关书记了。”
温燕清听说关锦明也来了,想到关锦明与lien长得一模一样,当初还误会是自己失散的大儿子,心中不禁叹了一口气,说:“哦,那太好了。同书,你先去陪着他们说话,姑母菜快炒好了。”
温同书回到客厅,见家佣刘嫂已沏上茶送上来,亲切地喊了声:“刘嫂。”这刘嫂在温同书初来董卓凡家生活的时候,便已在董家做家佣了,对失去双亲的温同书十分同情,平日生活中便加倍关心、呵护。正因为刘嫂对待温同书非常好,温燕清才能让刘嫂在家做了二十多年的家佣。
刘嫂见到温同书也是很开心,笑着招呼:“表少爷也回来了,快坐下喝茶。”温燕清在厨房里温声叫唤:“刘嫂,你过来一下。”刘嫂冲温同书一笑,转身进了厨房。原来是温燕清炒好了菜,要刘嫂端上餐桌来的。温同书见菜送到餐桌了,就笑着说:“关书记,姑父,菜送上来了,要趁热吃,我们到餐桌上慢慢聊吧。”董卓凡伸手做个请的姿势,关锦明起身也随意地做个请的姿势,三人一起走到餐桌边坐下。关锦明望着温同书说:“同书,你姑母呢?请她一起用餐吧。”
温同书心里知道,关锦明是希望能与姑母一起吃饭。是啊,能与失散二十多年的母亲同桌吃饭,总是一件令人非常开心的事情。温同书笑着点点头,朝厨房喊了声:“姑母,你也来一起吃饭吧,关书记请你一起来吃饭。”温燕清从厨房出来,边解围裙边说:“来了,来了。你们先吃啊。”见温燕清已经入席,关锦明恭敬地朝温燕清笑着点头,说:“阿姨,辛苦你了,快一起来吃。”温燕清笑着举箸对董卓凡说:“关书记到家来也不先通知一声,你看这不是寒碜了么?关书记,你就将就着吃吧。”
关锦明见餐桌上只有温同书爱吃的几样菜,果然是事先没有准备招待自己的,但从中也可以想像得到,温燕清对自幼失去双亲的温同书这个内侄儿是非常关爱的。心想,温同书毕竟可以得到母亲的关爱,而自己呢,此刻面对着妈妈却不能相认,还要口称阿姨!关锦明转头望望温同书,心中不禁浮上丝丝酸意,对温同书即嫉妒又羡慕。但是,关锦明很快便压下心中的嫉妒与羡慕,笑着对温燕清说:“阿姨,这些都是我喜欢吃的啊。只要是阿姨炒的菜,我都喜欢。”这话半点不假,因为关锦明本就体贴温同书,平时,只要是温同书喜欢吃的菜,他自己也会从心里喜欢,更何况是自己生母炒的自己喜欢的菜!
温燕清用勺替关锦明捞了一头老蛏,说:“关书记,我们家同书喜欢吃海鲜,特别是带壳的海鲜。这不,桌上都是带壳的海鲜。”温燕清说着,不由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家lien也喜欢带壳的海鲜,他那失踪的哥哥也喜欢带壳的海鲜。”想到大儿子董颢,温燕清禁不住泪涌眼眶,伸手拭泪。
董卓凡见温燕清又提起大儿子,虽然说关书记与儿子长得很相像,但毕竟不是啊!董卓凡温声对温燕清说:“看看!都影响到关书记了。不好意思,关书记,你也知道,她是想我那失踪的大儿子给想的。来来,关书记,我们吃。”
温燕清刚才见到关锦明不自觉流下泪来,此时发觉自己失仪了,急忙陪着笑说:“关书记,我都是想我那大儿子给想的,请你别见笑。来,吃老怪。”温燕清说着也替温同书捞了一只老怪,温声说:“吃吧,多吃点。”
关锦明低头剥着老怪的带子,心里可是打翻了五味瓶子。这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生身母亲啊!想到这,不禁扭头望了董卓凡这个生父一眼。
温同书知道关锦明现在心中感触很多,既然关哥不愿意现在就认父母,那自己就要替关哥掩饰一点了。想到这,温同书伸出筷子到切成丝条状的象鼻蚌盘里夹起一块象鼻蚌送到关锦明面前,说:“关书记,请尝尝象鼻蚌。”
关锦明立即会意,用心压下混乱的心思,笑着说:“好,好好。”抬头对温燕清说:“阿姨炒的菜果然好吃!”
38
三十八、
2005年4月29日晚。
话说回来,周展飞,就是丁松年,与靳明坐着大巴向南而去,一路上两人轮流睡觉,经过一天二夜的旅途,29日中午总算平安到达广东东莞。这是一座新兴的城市,充满着朝气。此时正是下班的时间,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从各个工厂门口蜂拥而出。涌动的青春!周展飞心中不禁这样想。
靳明拎着行李,站在周展飞身边,说:“展飞,我们要去哪里?”周展飞望着林立的工厂,流动的人潮,若有所想地说:“靳明,我们先去住店吧,住下后再商量下一步怎么办。我们走吧,那边有一家旅馆。”靳明顺着周展飞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一家“东莞东风旅馆”,就跟在周展飞身后走过去。
在前面走着的周展飞突然停下脚步,回头望着靳明问:“靳明,我们怎么才能不使用身份证呢?”靳明:“我们换新身份证了,还有问题吗?”周展飞点点头说:“可是,我们的形象并没有更换,要是使用了身份证,还是可以查到的。”靳明知道周展飞在这方面是内行,一听不禁着了急,急切地问:“那我们该怎么办啊?”
周展飞所有所思地问:“靳明,如果我们去工厂打工,是不是可以和工友住到一块?只要是工友先租了房子,那我们是不是可以不必使用身份证?”靳明若有所悟地点点头,说:“是啊!这样好象是不用使用身份证的。可是,我们要去哪里去打工呀?”周展飞笑了,向林立的工厂呶了呶嘴,笑着说:“只要我们不嫌累,不怕苦,这么多的工厂、公司,还担心找不到工作么?走,我们去前面工厂看看去。”
两人刚到工厂大门口,就见到大门边上支着一块告示牌,上写“招工”罗列着一大堆的工种,月薪从800至2000元的都有。靳明脸上不禁苦笑,自已卡上有温同书给的近300万元的钱,还要去做月薪2000元以下的工作!周展飞余光瞄见靳明脸上的苦笑,略一思想,便知道靳明的想法,于是对靳明说:“靳明,我们目前的注重点就是好好地掩饰自己的身份,以待时机成熟再回清县。所以,为了躲避他们的追杀,让他们无处找到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混入打工者的行列。靳明,我们进去问问可有继续招工如何?”靳明点点头,不得已地说:“展飞,尽量找份不太累的工作,这样才会有精力防范他们的追杀。”
周展飞知道靳明不愿太累,想想也是,靳明现在有钱,能找到安身的地方就可以了,不必拼命去工作的。于是,周展飞笑着说:“知道了,反正你有钱,我们不用担心受穷的。”说着,周展飞走到门卫前询问招工情况后,回来对靳明说:“有招,要我们下午1点半来面试。”
靳明抬腕看看表,现在已经12点15分了。
周展飞笑着说:“我们现在要赶紧去填饱肚子去。走吧。”周展飞转过身来,朝门卫友好地微微一笑,点头告辞。
下午的面试,对于两人来说都非常容易。劳工报表的统计工作,对于熟知电脑操作的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主考官得知他们只有高中文化时,眉头禁不住皱了皱,但由于他们对表格非常熟练,想想不如先让他们试试,不行再换人。事后两人才知道,原来,此时的广东公司、工厂大量注册,人力资源较为紧缺。当初两人以高中毕业的身份,才能勉强被录用的。
2005年4月30日。在常委会专题会议上通过之后,董卓凡指示汪宝湘安排后浦港码头的改扩建工程引资事宜。汪宝湘电话联系远在美国的lien,尽快办理公司的相关资信,准备好立即回国参加后浦港改扩建工程的竞标。为了达到法定的竞标公司数,汪宝湘电话叫来在建县道的中标方清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建平,指示其提供公司的相关资信准备参加《后浦港改扩建工程》的竞标,交待说这是董书记的指示,并说明有lien的公司参加竞标。方建平心领神会地满口答应,一切按照汪局长的指示办事。搞定方建平,汪宝湘思来想去,决定找在建的清江第四大桥的承包商清江道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贾仁义,如法炮制,说服了贾仁义参加《后浦港改扩建工程》的竞标。
曲服于汪宝湘手中对在建中工程的拨款、验收等的审批权,方建平和贾仁义均表示同意参加《后浦港改扩建工程》的竞投标。汪宝湘向董卓凡汇报后指示方建平与贾仁义立即着手准备竞投标的文件。
董卓凡找来蔡建华,要求其按照lien公司的基本情况,先行替lien准备《后浦港改扩建工程》的竞投标文件。想着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董卓凡双掌理了理头发,舒心地笑了。现在,万事俱备,只等lien回国来参加竞标就行了。这时,远在美国小儿子lien刚好把电话打进办公室来,说明在三天内就可以把相关证明材料弄整齐,到五月三日就可以飞回清江了。董卓凡自从大儿子失踪后,对后出生的lien总是百般恩宠,lien也是聪明伶俐,办事总是能摸透父亲的心事,顺着父亲的想法去办。因此,lien做事总让董卓凡非常放心。
2005年5月1日早晨,少剑平趁着五一节放假的时机,找来汪宝湘,叫来阿清姥。三人驱车到清江望江楼酒家的包厢里边吃边聊。
少剑平夹过来一只虾菇,用筷子从吓菇的尾部插进去,边剥吓菇的甲壳边说:“阿清啊,以后的后浦港码头的维持工作就要靠你了。你知道要怎么做吗?”
阿清姥双手边掰已烫好的蚶边说:“我想,领导这么重视后浦港码头,一定是想让后浦港码头发挥更大的功用。”汪宝湘津津有味地吃着纯黄酒沌的老蛏,心里想,少剑平要怎么样教导这黑道老大呢?
39
三十九、
2005年5月1日。
少剑平品尝着虾菇肉的美味,眼睛扫了阿清姥一眼,笑着说:“那是自然的。那你要怎么让后浦港码头发挥更大的功用呢?”
阿清姥想了想说:“我是这样想的,如果不对,请领导指正。第一,要把后浦港码头建设成为全清江最大最正规的沙石供应码头,要成为清江市西半城所有沙石的供应方。”
少剑平笑了,说:“很好的想法呀!要达到这个目标,你准备怎么去做?”阿清姥端起面前的葡萄酒杯,喝了一大口的葡萄酒,慢慢地放下酒杯,望着少剑平说:“那不仅要求我们提供最好的服务,更要为购买方的经办人员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还要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取得绝对领先的优势。”
少剑平微笑着问:“我相信你会做到提供最好的服务这一点。你能讲讲如何在同行业中取得绝对的领先优势呢?”
阿清姥笑着说:“前两天,我在报纸上读到一篇谈论美国对亚洲诸国采取的政策。总而言之,能用胡萝卜收服的就收服,不能用胡萝卜收服的就惩罚到让对方曲服为止。也就是说,到最后都要让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这虽说是国际政治,可我想,我们办企业何尝不是一场类似的游戏呢?这世界上只能有一个霸主,美国不会让其他国家与自己分享霸业的,除非美国本身失去了霸主的实力。”
少剑平听了哈哈大笑,说:“嗯,很对。据我观察,美国现在的实力,当霸主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美国是不可能失去这份霸主的实力的。阿清啊,这你应该绝对相信的吧?”
阿清姥频频点头,吞下嘴中的葡萄酒,说:“当然,没人会不相信这一点的,包括我在内都是绝对相信这一点的。”少剑平微笑着说:“可是,我想啊,如果美国国内政治动荡不安,美国也无瑕顾及他国的,对么?”阿清姥接着说:“是的。我也想,要是全体美国人都一心一意图霸业的话,我们这个世界,又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阻挡美国前进的步伐呢?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阻止美国的。所以,我就想,蒋介石‘攘外先必安内’的政策是很对头的。少局长,你觉得呢?”
少剑平笑了,说:“说得很好,你如何‘攘外先必安内’呢?”阿清姥望着少剑平,用征询的话气说:“应该也可以用到美国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吧?”少剑平笑了,说:“阿清啊,今天把你找来,就一个目的。来,阿清,你替汪局长斟满酒,从今往后,汪局长就是你的老师,是你的指导老师。在收人用人方面,你一定要听从汪局长的指导。”
阿清姥闻言,立即为汪宝湘斟满酒,双手捧起酒杯送到汪宝湘面前,恭敬地说:“请汪局长老师收下我这个愚鲁的学生吧?”
汪宝湘心里知道,少剑平是想请自己做阿清姥的军师。可这黑道的军师可不是自己方便担当的呀!想到这,汪宝湘接过阿清姥递过来的酒杯,哈哈一笑说:“阿清啊,你别让少局长给坑了!谁不知道少局长是清县的智多星呢?阿清你不会不知道吧?所以说,阿清啊,你只要抱着少局长这棵参天大树,太阳就不会晒伤你的。知道了么?”
少剑平本想把与黑道联系的工作推给汪宝湘,此时见汪宝湘把球给踢了回来,心里不禁暗骂一声:“死老鬼!”可脸上却漾起笑脸,对汪宝湘说:“汪局长何必过谦呢?好吧,既然汪局长如此谦虚,那这样吧。阿清啊,你以后有什么问题,就先告诉我,我再去请教汪局长这位老师。待汪老师指点我后,我再转告你好了。”
阿清姥心里也明白,虽然少剑平心里也是十万分的不愿意,可除了少剑平,谁也不愿意多与自己联系的。想到这,阿清姥心里无奈地叹了口气,骂了声:“这些要立牌坊的死表子!”可当着少剑平与汪宝湘的面,阿清姥却装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说:“两位局长都别推了,两位的能力都是我阿清所仰慕的。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总难免请教两位局长的,阿清到时会聆听两位老师的教诲的。”
少剑平见话已至此,不宜再纠缠于这个问题上了,就换个话题说:“阿清啊,你对现在的后浦港码头了解多少?”
阿清姥凝神想了想,说:“我想,少局长是指后浦港码头里的人事方面的问题吧?前二天,我特别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据我了解,现在的后浦港码头的总经理顾英这个人特别反对后浦港码头的招投标工程的。我就想,毕竟在现阶段,我们不宜对码头原有员工进行大规模的变动,如何才能让顾英既不反对而且会配合我们的工作呢?我派人了解了一下顾英的家庭情况,也想了些让顾英听话的方法。”
少剑平见阿清姥办事处置事情还是比较切合实际,也比较可行,就笑着说:“好了,阿清,你如何让顾英听话就是你的第一个工作了。我相信你会妥当服贴地做好顾英的思想工作的。嗯,就这样吧,阿清,你只要把结果如何告诉我就行了。知道吗?”
阿清姥连连点头说:“请两位局长老师放心,阿清办事会让两位老师满意的。”
少剑平笑了,说:“那好。阿清啊,你望望窗外的清江水,不是有句老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吗,你可要记着这话呀!嗯,我和汪局长就静听阿清你的佳音了!”
回到家,阿清姥立即装上一袋现金,带三个随身恶煞般的马仔,开车直奔后浦村顾英家而去。
顾英家住后浦村,与阿清姥的上浦村隔着一片水田,两村人家多有亲戚关系。较真点儿,阿清姥还是顾英的远房表亲,应该叫顾英一声表叔。
此时,顾英正要出门,见阿清姥走进大门,不由一愣,随即含笑打招呼:“阿清啊,今天什么风把你吹到我家来啊?”
阿清姥恭恭敬敬地说:“表叔,怎么要出门?”
40
四十、
2005年5月1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