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两,整整翻了一百倍,这典当行的掌柜也太黑心了。
放下毛笔,李清伸了个很惬意的懒腰。
坐在家里写了一天的毛笔,着实有些腰酸背痛啊!
“清儿,吃饭了。”
以至夕阳西下,天色暗淡,李成福在房外喊着,李清听后应道:“知道了。”
看着自己辛苦一天赶出来的毛笔白话文,李清一笑,随即拿起整理了一下后,便出了房间。
来到饭桌前,看着李成福已经给自己盛好了饭,李清看了眼菜,却是突然说道:“爹,今后别舍不得花钱,该吃吃,该喝喝,有儿子在呢,你就等着享福就行。”
李成福看了眼正往自己碗里夹菜的李清,笑道:“好,爹听你的。”
看着李成福脸上的笑,李清这时则是起身走进了房间,待李清再出来时,手上,却是多出了一叠粗糙的厚纸。
“爹,先别吃了,我给你看样东西。”
说着,李清将那一叠厚纸递给了李成福。
李清读书识字,作为父亲的李成福也是在一旁沾了点光,识得那么点字。
接过李清递来的那一叠较厚的纸张,李成福先是抬眼看了李清一下:“这是什么?”
李清双手交叉靠在饭桌上,抿了抿嘴笑道:“爹,这是我准备用来赚钱的东西。”
听李清这么一说,李成福惊奇了。
赚钱的东西,就这么一叠纸,靠着上面那些个字,想想都觉得很悬。
“爹看看。”对李清一笑,李成福说道。
当下,李成福便仔细的看了起来。
时间流逝,转眼,天已经彻底黑了。
桌上的饭菜也已是凉透:“爹,饭菜已经凉了,先别看了,吃完饭再看吧。”
中途,李清也已是叫了李成福很多遍,但李成福却好像被李清的那叠厚纸给勾了魂似的,任由李清怎么叫也不管用,李成福根本不应李清,只管自己沉浸在那叠厚纸里。
也不知李清在这纸上都写了些什么!竟然能将李成福吸引的如此入迷,要知道,李成福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对读书这一块,根本就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你先吃,你先吃,别管爹,爹看完这最后几页就吃。”
李成福边说着,眼珠子则是一直盯在自己手里的纸张上。
李清看着一笑:“好,那我等你。”
李成福当即则是抬眼看了李清一下,笑道:“行,先吃饭。”
李清见后对其一笑,又是夹着菜给李成福的碗里递去。
“清儿,今天你写了一天的毛笔就是写这个?”
这时,李成福看着李清问道。
李清笑道:“对啊!”
“怎么样?爹,写的还行吧?”
李成福当即拍手叫好:“写的太好了,你知道爹的,爹以前对看书半点兴趣都提不起来,一看书就犯困,根本就看不进去,但现在看你写的这个,不仅看的进去,而且还看的很有味道啊!”
“哈哈哈。”说着,李成福笑了起来。
“好看吗?”
李成福点头回道:“好看,好看的很。”
“清儿,我看你这里面写的,就像这世人口中所传的那般,那叫什么来着,江……”
李清看着李成福,笑道:“江湖。”
“对。”李成福点头应道:“江湖。”
“爹,我这写的是江湖武侠,俗称武侠小说。”
李清见李成福高兴着,便解释道。
“武侠,小说。”听着,李成福自己则是轻声的唠叨了一遍。
“清儿,那你这武侠小说可有书名了?”
说到这,李清又是一笑:“射雕,爹,这小说我打算取名叫射雕英雄传,你觉得怎么样?”
“射雕,英雄传。”李成福又自己轻声唠叨了一遍后,下一刻,却是突然拍手叫好。
“好,这书名,我喜欢。”
“呵呵。”李清一笑:“爹,吃饭吧。”
吃完晚饭,李清又开始写射雕,直至深夜,这才入睡。
……
次日,又是日上三竿,李清这才起床,悠闲自在的往伏天镇走去。
今日的天气,格外的好。
带着射雕小说的稿子,李清此时正走在伏天镇的街道上。
出版社这里肯定是没有的,李清想着得先将自己手上这份小说的稿子给多复制几份才行。
时至清末,中国印刷的技术也已是有了很多种,雕版,活字,手抄。
伏天镇虽是个镇,但雕版和活字印刷术还是有的,可李清兜里没多少钱啊!不想就这么把钱给浪费了,于是李清打算准备去找家私塾看看能不能便宜点让人家手抄几份,自己不愿意抄,只能找别人了。
打听了一路人,李清终是打听到了伏天镇里一家私塾所在地。
来到门前,门上的牌匾上写着四个大字,宁静致远,左右也分别有着鼓励人们学习的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咚咚咚!
敲完门,李清当即则是安静的站在门前等着。
随后,只听咯吱一声,门开了。
开门的是一位老先生,眯着眼,穿着得体,一脸的老书生气,很有教书先生的范。
看着老先生瞅着自己,李清先开口说道:“先生,我这有一抄书的体面活,你可否有兴趣啊?”
老先生当即回道:“无趣小儿,走走走,赶紧给我走,我这不抄书,你想要抄书的话就去找那茶馆里说书的秀才吧!”
说着,老先生二话没说,便将房门给关了。
隔着门,李清还隐约听见老先生说道:“我才不稀罕你那点钱呢,想扰我清闲,门都没有。”
李清被老先生这么一安排,着实是楞了一会,想着这清末的人还真是牛啊!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思想顽固不化封建的很。
不过此时的李清被老先生这么一凶,内心不但没有怨意,反而对老先生有着由衷的感谢。
说书。
这在当下,是属于非常有水平和影响力的宣传机构,李清想到这时,都不知道有多高兴,也想着自己之前怎么这么笨啊!连这个都没有想到。
离开私塾门前,李清又向路人打听,问这茶馆里有一秀才说书,地方在哪。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