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着这个思路,朱厚照只要大力发展农业,保证粮食稳定,大明帝国就能欣欣向荣,成为无可撼动的超级强国。
但是大明朝现在落后的生产效率,必然会导致粮食产量上不去。
粮食生产上不去,百姓就吃不饱饭,人口就无法实现增长,工业就得不到发展。
朱厚照记得在政治书上讲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章节里,直接了当的点明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虽然只是一句话,但只要充分理解了背后的意思,那么执掌一个国家相对容易多了。
爱因斯坦提出来质能方程式就五个字母呢!但是却能够演算出宇宙的真理来,告诉我们质量能够转化为能量,然后在工程应用上科学家研发出来了原子弹、氢弹,包括核电站的应用等。
即便是到了21世纪,各国的科学家也不敢说彻底解算出质能方程式了,因为理论上如果彻底解读出了质能方程式,人类将不再为能源而发愁。
爱因斯坦真的很伟大!
事实上中国历朝历代,封建朝廷都无法解决落后生产力和人民需求增长的这个矛盾,而且不仅没有解决,反而不断地。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文官集团支持,朱厚照要推广一个高产的农作物,或者开荒拓土进行移民会有多么的困难。
别看内阁六部为首的文官集团霸占着国家政权,非常的讨厌。但不得不承认这些读书人厉害的很,执行能力超强!
在北京中枢的内阁下达一道命令,可以让最偏远地区的县令毫不犹豫的去执行。
皇帝远在天边,下令推广高产作物,老百姓可能阳奉阴违不肯做。
但是县官儿却近在眼前,都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伊,县官只要一瞪眼,哪怕让他们就地把稻子全铲了种红薯,这些老百姓也不敢有二话,只能乖乖去执行。
文官集团代表的守旧势力太强大,朱厚照在这三个产粮区暂时没有太多的操作价值,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个是上面,折腾来折腾去,还不如重新开一个牌局,朱厚照自己当庄家,引诱文官们参与进来玩。
所谓新的牌局,其实就是尚未得到开发的东北平原!
首先东三省现在是大明的地盘,朱厚照可以名正言顺的去开发。
其次就是东三省地大物博,人口却寥寥无几,满打满算也只有几百万人,拥有大量的无主之地任由朱厚照去圈占。
一张空白的纸上,朱厚照想怎么作画都可以,不用担心反对力量从中作梗。
朱厚照只要在东北设立一个开发区,大约一两个县的范围,然后少量的移民过去开垦,只要这个开发区成功了,那些闻着钱味的地主们自然会蜂拥而至。
到时候在东北种出来的高产作物,也会得到文官们的认可,然后主动在全国进行推广。
朱厚照与其主动去跪着求着办事,还不如诱之以利,让文官集团看到好处,然后自己主动去做事。
大明朝国祚超过百年,国内的土地兼并已经很严重了,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在弘治时期,湖南湖北地区就曾出现大规模的流民运动,大量无地农民进入山林脱离了政府管控,盗匪成灾,经常呼啸而出掠夺城镇。
所以现在的大明朝已经具备了大规模移民的条件,只要引导得当,朱厚照可以把这些失地农民都弄到东三省去。
在大明每个省多多少少都有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失地农民,很多穷的一条烂裤衩都要穿七八年。
这样算起来有几百万人了,如果把这些社会不稳定因素转移到东北平原,帮他们建屋子,给他们土地。朱厚照只要帮他们熬过最开始的一两年,等到地里开始生产粮食了,他们就能够自行的生存下去了。
东北平原地域辽阔,一下子吸收千万人口都只是毛毛细雨而已,几百万人根本算不了什么。
朱厚照的计划是至少迁移五百万人口过去,这还只是官方的数据,到时候在宣传的作用下,民间肯定会有更多失地农民主动去东北找生计,这样算下来迁移的人口可能会超过七八百万。
朝廷只需要给东三省十几年修生养息的时间,北方三省的人口数量绝对能突破到五六千万!
人口就是资源!人口就是市场!这多出来的五千万人几乎等于是再造了一个大明,相应的国家实力会增长好几倍。
而且大明腹地一下子迁移走大几百万的人口,等于是少了几百万张吃饭的嘴,粮食压力必然大大降低,社会矛盾将得到极大地缓解。!--over--
(37)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