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世争雄

蝗灾涌起 二

    话说,少年即将要降落的建筑群便是整个人间最宏伟,最豪华的建筑--紫阳宫,宫殿的各个房间整齐划一,仿佛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豆腐块一般,蓝天白云,上有鸿雁高飞,下有花团锦簇,御花园中应韶正和几个小太监、小宫女玩捉迷藏的游戏。

    蒙着眼睛的应韶站在翠心湖边上屏息凝神,注意听玩伴们的动静,大家有的藏在假山后面,有的藏在大杨树上,而更多的都是在应韶的身边,他们都蹑手蹑脚地,生怕让应韶听到,但为了让应韶不因为游戏失败而扫兴,一个与应韶同龄的小太监王喜便故意发出些动静,应韶面露微笑道:“不要动,我知道你在哪里了。”

    正当大家玩的十分高兴的时候,扑通的一声巨响,让所有人都惊慌失措,那些小太监们大声喊着:“救命。”急忙往应韶身边跑,而王喜则将应韶护在身后大声喊道:“快护驾,快护驾。”

    “陛下,发生什么事了。”在附近听到动静的御林军迅速跑了过来。

    直到这时,应韶才将蒙眼布拿下来,王喜指着翠心湖道:“陛下,不知一个什么物件从天上直落到湖里,奴婢们都吓坏了。”

    应韶和御林军们往湖中看去,只见一个少年正在湖中心扑腾,应韶指着那少年命令御林军:“你们快去救人!”

    听到人主的旨意,御林军们纷纷跳入水中,其中将少年托起,并让他头冲下控水,半晌,少年才从鬼门关回转来。

    应韶见他醒来问道:“你是什么人?为何掉到这湖里。”

    少年一时没反应过来,王喜提醒他道:“陛下在问你话呢。”

    少年惊奇御风真人的一个扇子竟真的将他扇到人主身边了,他既高兴又心酸不由得给应韶磕了几个响头说道:“陛下,茂县恐怕只剩民子一个人了啊。”

    “你说什么?”应韶大惊道,“什么叫只剩你一个人?”

    少年听见人主问话便从那天的蝗灾说起,杀戮,父母惨死,御风真人说全县的人都被杀了,自己怎么到这里来的,这些全都一五一十地交代了,众人听后无不惊诧不已。

    事态十分紧急,应韶一时想不出对策,但他第一个就想到了丞相秦衡,于是他指着一个小太监道:“你快去丞相府请相父进宫商议大事。”

    那小太监受宠若惊的正要去,却听应韶喊道:“不用了,相父年纪大了,腿脚不便,朕亲自去丞相府。”

    王喜接到旨意喊道:“陛下摆驾丞相府!”

    御撵抬到应韶的身边,应韶坐在上面对少年道:“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道:“民子叫阿狗。”本来不大家听了这样的名字都想笑,但此时此刻的确不是笑的时候,应韶对他说道:“你起来跟朕一起去丞相府。”

    阿狗道:“好。”

    王喜提醒他:“你要说遵旨。”

    阿狗愣道:“啊?哦,遵……遵旨。”

    应韶挥手道:“不要计较这个了,快走。”他催促抬撵的大太监。

    先主临终前将年幼的应韶托付给了丞相秦衡,大司马祝冉和大司农王琪这三位顾命大臣,但是应韶最信任的大臣只有丞相,“相父”这个称呼并非先主的旨意,而是他自己对丞相的尊称。

    虽说是秋天,但秦衡因为年老所以身上穿的衣服与年轻人在冬天穿的衣服差不多,现在他正坐在摇椅上晒太阳,他那老来得子的六岁的儿子背着手大声背千字文,只听他摇头晃脑的背道:“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晨宿列长,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秦衡爱怜地看着儿子,这时相府的一个仆从跑过来禀道:“人主驾临相府。”

    秦衡回过神来对身边的丫鬟道:“快扶老夫起来。”

    一个丫鬟将秦衡搀起,另一个丫鬟将拐棍交到他的手中,还没等他挪动一步,应韶便领着一大帮人向这边跑了过来,这样一来,凡是应韶一行在路上见过的相府的人都要下跪行礼,应韶顾不上他们只是一个劲的喊着:“相父,相父。”

    秦衡听见应韶的呼唤应道:“老臣在。”

    应韶跑到秦衡身边拉着他的手道:“相父,茂县出大事了。”

    丞相道:“茂县?陛下不要焦急,请随老臣到客房商议。”

    应韶“嗯”了一声并回头对王喜道:“你在外面好生候着。”

    王喜应了声:“遵旨。”便指挥跟随应韶来的那些侍卫、太监们站到各自应该站的位置上,而阿狗却紧张的不知怎么办才好,因为其他人的表情都太严肃了,整个相府因为应韶的到来而戒严了起来。

    “整个茂县的人全被蝗虫妖吃了。”应韶来不及喝丫鬟给他上的好茶便迫不及待地说道。

    正把茶水往嘴边送的秦衡听到这个消息手一抖几乎将茶水洒出去了一点,他惊问道:“这些消息,陛下是如何知道的?”

    应韶眼望厅外道:“是一个叫阿狗的百姓对朕说的,相父要不要亲自问他?”

    应韶转述阿狗的话,多少是有些出入的,不过如此重要的证人,在这个私人的‘公堂’发问有些不合适,因此秦衡说道:“这里并非公堂,请陛下将那阿狗好生看管起来,待明日早朝与众位大臣再行商议。”

    应韶点点头说道:“相父所言甚是,但是茂县那边如何是好,朕一时拿不定主意了。”

    秦衡安慰忧虑的应韶道:“陛下不必太过忧心,恐伤圣体。这个噩耗恐怕快传到河海郡守袁立那里了,到时候陛下可以下一道圣旨,督令袁立速查此案。”

    应韶皱眉道:“阿狗对朕说过,灵鉴真君的徒弟弑恶和护善向蝗虫妖王质问茂县一事,朕在想,这件事恐怕不仅仅是茂县,也不仅仅是人、妖二族二族,恐怕是整个中界的大事。”

    门外乌云笼罩,电闪雷鸣,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四周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应韶一时呆住了,他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外面,而秦衡看到的却是一片晴朗天气,应韶的神色异常,引起了秦衡的注意。

    “陛下,陛下!”秦衡急唤道,“您怎么了?”

    应韶再也忍不住了,他扑在秦衡怀里痛哭起来:“相父,朕刚刚看到天生异象,恐我应氏不保矣。”

    秦衡劝道:“陛下是太过劳累,才会出现幻觉,您可以在相府好好休息一阵再回宫。”

    应韶抹了抹眼泪嗯了一声说道;“相父,朕还要和您多说说话。”

    秦衡道:“陛下有什么话尽管向老臣说。”

    于是,君臣二人谈了很长时间,王喜进屋催促应韶:“陛下,咱们该回宫了,要不然太后可饶不了奴婢。”

    秦衡也道:“天色实在是太晚了,陛下若再不回宫,恐怕太后寝食难安,明日早朝过后,若陛下需要老臣可以留在宫中。”

    应韶问王喜:“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王喜道:“回陛下,现在是二更天了。”

    应韶起身道:“不知不觉都聊到这么晚了,相父连晚膳都没有顾上吃吧。”

    秦衡听他提晚膳的事才想起来,带着歉意道:“老臣很久不吃晚膳,一时竟忘了陛下,请陛下恕罪。”

    应韶摇摇头道:“相父不必自责,发生了这样的事就是山珍海味,朕也吃不下,”

    应韶起驾回宫,秦衡带着相府的其他官员亲自送他至离相府大门的三里处才离开,应韶坐在御撵上神色舒展了许多,王喜及其他人昂首阔步的走在回宫的路上,而阿狗的脚步却显得很是沉重。

    果然不出秦衡所料,在清心殿的太后得知儿子迟迟未回宫,真个是茶不思饭不想,并且各几刻钟就派人去应韶的寝宫打听消息,待应韶回宫后,她本来要处罚跪在自己面前请罪的王喜,但是阿狗这个生人的出现,让她更加生气了。

    ——阿狗一进清心殿便在王喜的眼色下跪在了一边

    “王喜,他是什么人,是如何进的这宫中的?”本来坐在雕花椅子上的太后一下子站起身指着王喜道

    王喜匍匐在地浑身抖似筛糠语气哆嗦的道:“回太后,他……他叫阿狗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应韶见王喜害怕太后,语无伦次,便也跪下道:“母后息怒,也请不要责罚王喜,儿臣并非出宫游玩,而是去找相父商议在茂县发生的一件大事。”

    太后在贴身宫女翠峦的搀扶下重新坐了回去,问应韶道:“出了何等样的大事?”

    应韶对阿狗道:“阿狗,你向太后再说一遍吧。”

    阿狗于是又将这噩耗复述了一遍,太后道:“韶儿,这件事,你可否和丞相商议出了什么注意。”

    “相父说先让河海郡守袁立先彻查此事,具体事宜等明日早朝在行商榷。”应韶对母亲说道。

    太后点点头说道:“天色也不早了,你先回寝宫吧,哀家也要歇息了。”

    应韶向太后叩了一个头说了声:“儿臣告退。”

    如释重负的王喜急忙向太后叩头说:“奴婢告退。”

    阿狗也学着他们的样子说告退。

    一行人在回寝宫的路上,王喜看了阿狗一眼对坐在御撵上的应韶道:“陛下,今天晚上,阿狗应如何安置?”

    应韶十分信任王喜,他下了旨意:“今晚让他跟你一起住吧。”

    王喜说罢遵旨便对阿狗开玩笑道:“喂,陛下让你做他身边的小太监!”

    阿狗挠了挠头皮问道:“听爹说,太监都是什么没根的东西,我才不做。”

    王喜一下子变了脸色,应韶笑道:“你对他说这个做什么?碰到钉子了吧。”

    王喜冲应韶笑了笑,又对阿狗怒目而视,一行人一路无话。

    晚上睡觉,王喜让阿狗打地铺,后来半夜起来解手时又怕他着凉,只好说服自己原谅阿狗的无心之过,并让他上床和自己一块睡。

    花开两朵,个表一枝,且说,阿狗听御风真人所说的弑恶和护善两位仙家乃是天视林正阳洞灵鉴真君的徒弟,天视林位于陈伯国境内,整片森林没有一丝生机,全都是枯木,还有大大小小的许多坟墓,正阳洞就是林正中最高大的墓碑。

    虽说正阳洞外面幽冥昏暗,但里面却是明亮无比,因为它的上下左右都是闪着十分明亮一眼望过去深邃不见底的明镜,这不是普通的镜子而是被称作可以遍观中界诸事的通灵宝鉴,没有一定道行的人万万不可盯着它看,否则会走火入魔的。

    通灵宝鉴需要有特定的咒语,然后在镜子上面写上想要观看的事物,茂县之所以引起了灵鉴真君的关注,主要得益于满中界疯玩的御风真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