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华之足迹

第九回 始皇初立

    第九回始皇初立王翦的儿子王贲也是个了不起的优秀统帅,而且跟他父亲一样精通兵法和谋略。

    正是因为他们父子的出色战略,使得秦国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结束了持续多年的战乱。

    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大业的嬴政已经不满足于秦王的称号了,他召集了文武百官商量称帝的事宜。

    大臣们提出上古三皇五帝的称号都没法让他满意,在他看来,自己的功绩要比三皇五帝还大,得有个更响亮的名字。

    由此可见他是个什么货色。

    最后他自己拍板,取三皇的皇字和五帝的帝字组合在一起,,并以皇帝的始祖自居,称自己为始皇帝,因此后世叫他秦始皇。

    而许多跟皇帝相关的称呼和制度也被制定和流传。

    例如:皇帝颁布的法令称为“制”

    ,传达的指令称为“诏”

    ,自称为“朕”

    等等。

    秦始皇定咸阳为首都,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为三公,于是秦这个新的朝代开始了。

    为了给自己的统治找个正统的说法,秦朝决定沿用先秦的五行交替说。

    恰好齐国的邹衍曾有过“五德始终论”

    ,借这个题发挥,周朝当年自称得火德,秦朝于是自称得水德,水克火,所以秦取代周是天命所归。

    为了让秦朝占水德这个说法更靠谱点,他们生搬硬套,忙得不亦乐乎。

    把黄河改名为德水,衣服旗帜等诸多带颜色的东西,都以黑色为主色,因为五行里水的代表颜色是友上传)这一通折腾说白了不过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的。

    不过要我说也有个好处,要是死了人,基本不用换孝服就可以办丧事了。

    中国历史上哪朝哪代都会有几件类似的事情发生,就连农民起义都要换成教义的形式搞这类幌子。

    发起人必然是不会信的,他们也知道很多人也是不会信的,但这种形式却一直延续着,因为他们知道总是游里成天低价卖元宝的骗子,不管多少人被骗过,总是还会有人相信的。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奇特现象。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邹衍这个战国晚期的奇人。

    他早期学的是儒家理论,后来改学阴阳五行,成了阴阳家的代表人物。

    他的玄学中融入了儒家治世的正统思想,他的“五德始终论”

    也因此闻名于诸国。

    哪个统治者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能长治久安?

    而在战国晚期,各国都被秦国祸祸惨了,听说这门神秘的未知学问可以用天命来为诸王指引一盏明灯,谁能不重视呢?

    就像身患绝症的患者听说有一个神医,或者是走投无路的人听说有个很有名的算命的,不管信不信都会试一试的。

    因此,邹衍游走各国都受到了礼遇。

    在燕国时,燕昭王还亲自为他扫尘,听他讲学。

    这位奇人更让人惊叹的是他还有个“大小九州说”

    理论。

    如果说“五德始终论”

    是唯心论,那“大小九州说”

    绝对是唯物论了。

    这理论认为中国当时所占据九州加一起不过是小九州,而整个世界是个大九州,还有其他八个像中国这样大的州,中国占世界的比例不过是九分之一。

    这观点在现在看来,虽然不是很精确,但绝对是对的。

    可放在那个年代能得出这个观点,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

    接回秦朝的统治。

    因为水德属性为阴,而阴又象征着杀戮,所以秦国的刑法主张严酷,宁抓错,不放过,这也导致秦朝酷吏错案很多。

    中央的制度定制完了,接下来该考虑地方的了。

    丞相王绾建议分封六国给秦始皇的儿子,让他们去镇守,大臣们也大都附和。

    担任廷尉的李斯善于察言观色,他知道秦始皇不相信任何人,就提出反对意见,他说:周朝就是因为分封了很多子孙,后来子孙之间关系疏远了,彼此还互相攻击,形同仇人。

    诸侯再浑水摸鱼,连周王也没法阻止。

    不如把天下分成多个郡,都归陛下直辖,皇室不给封地,按功劳大小给补助。

    秦始皇一听,正合我意。

    于是在李斯的策划下,把国家分成36个郡,分别是:内史郡、三川郡、河东郡、南阳郡、南郡、九江郡、鄣郡、会稽郡、颖川郡、砀(音荡)郡、泗水郡、薛郡、东郡、瑯琊郡、齐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代郡、巨鹿郡、邯郸郡、上党郡、太原郡、云中郡、九原郡、雁门郡、上郡、陇西郡、北地郡、汉中郡、巴郡、蜀郡、黔中郡、长沙郡。

    每郡设守、尉、监三个最高官职,郡守相当于省长,郡尉相当于军区司令,监是朝廷派来监督的御史。

    郡下边设县,最高官职是县令,这些算是朝廷命官。

    再往下是乡官,选自民间,每隔十里的距离算作一亭,自选亭长;十亭算作一乡,每个乡选出3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主管教化,称为三老。

    另设啬(音色)夫管诉讼和收税,游徼治理盗贼。

    管老百姓叫黔首。

    其中黔是黑色头巾的意思,秦朝的国色是黑色,所以戴黑头巾就成了老百姓的标准打扮,有点当年国防绿的味道。

    由于刚平定天下,民心不稳,为防止老百姓造反,中央收缴了民间所有的武器,统一融化,铸成了12个铜人。

    又把全国有点名气的人和有钱人一起迁到了咸阳,防止他们聚众造反。

    要说这些措施想法是好的,可惜实行得太急躁了些,结果好多本来富裕的人一下子变成了穷人,本来可以自食其力的人也变成了闲散人员,结果反倒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必然会激起民间的不满。

    由于之前各国实行的国家标准不同,给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秦朝又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对好多硬件设施实行了统一的新标准。

    后来秦朝又增设了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九原郡5个郡,这时候中国的版图北面到内蒙古,南面到珠江三角洲,西面到四川跟青海和西藏的交汇处</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