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善良的暴君路易十六

第二十三章 逃出巴黎(4)

    那就是拉法耶特派出的国民卫队军官罗默佛。他顺着国王一家逃跑的道路,一路追了下来。

    所幸的是,逃命的国王虽然犯了一个又一个错误,巴黎一方,不管是宫廷守卫也好,追击者也好,竟然也是错误连篇。无数个失误、意外叠加在一起,才让这场决定了法国命运的逃亡更加跌宕起伏,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原来这罗默佛虽然是名军官,却是一位佃户的儿子。这样苗正根红的穷苦后代,在那满是贵族、富贵子弟的军官团队里,可以说是鹤立鸡群。拉法耶特觉得罗默佛既然是穷人家的孩子,对于制度必然是苦大仇深,因此对他很放心,把追击国王这么一个历史重任交给了他。

    可是,拉法耶特没有料到,自己所托非人,罗默佛竟然是个红皮白心的家伙。

    国民卫队的很多军官,此时已经对革命离心离德,罗默佛正好是其中的一位。

    罗默佛平时去杜伊勒里宫时,与国王一家多有接触。国王的和蔼可亲,王后的热情,让罗默佛对国王一家很有好感。因此,罗默佛在宫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慢慢地转变了立场,成了一名非正式的保王党。他一接到命令,就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想办法拖延时间,好让国王一家来得及逃跑。

    就这样,罗默佛怀揣着不忠的想法,慢吞吞地上路出发了。

    此时还是清晨,上突然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剑已出鞘”。马拉早就未卦先知,一再呼吁巴黎民众,要他们对宫廷采取强硬措施,可是人民就是不听!这下马拉扬眉吐气,向人民大声宣告了国王出逃的消息。

    “本报的职责在于时刻提醒民众,使他们摆脱要命的麻木不仁状态,不断地给他们鼓气,使他们免于消沉。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本报一直在大声呼吁,危险已迫在眉睫,局面已呈一触即发之势。现在,反革命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了……祖国的儿女们,你们早就应当想到,国王要是出逃成功,你们将像牲畜一样遭到无情的屠戮。你们早就应当想到,面对如此凶恶的敌人,只有精神失常的人才不会对他们早做防备。

    要是国王成功逃脱的话,他一走你们就应该对那些制度的走狗采取行动……这帮家伙是大家所熟打尽。你们所遵循的唯一原则,应该是:除了拯救人民,世间没有任何东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同时,为了将国民中的坏人从好人中清除出去,各城市在得悉国王出逃后,应该关上城门,把暗中与革命为敌的人统统杀光……”注3

    整个巴黎所有的警钟,顿时一齐长鸣起来。大街小巷上,到处传来纷乱的脚步声,人们奔走相告,互相诉说着一个可怕的消息:国王和那个奥地利女人逃跑了!

    巴黎人民几乎不敢相信,他们纷纷涌向杜伊勒里宫,想看看这个可怕的消息是不是真的。国民卫队没有阻拦,他们那无精打采的样子说明了一切:

    国王真的跑了!

    王宫中空空如也。

    人民见此情景,忍不住勃然大怒。拉法耶特不是早就以脑袋担保,说国王一家不会逃跑吗?人们越想越怒,到处传来狂呼乱吼声:“拉法耶特呢?拉法耶特在哪里?”

    “他在这里!在——这里!”靠近杜伊勒里宫的卢浮宫,突然传来一阵阵猛烈的喧哗。人们发现了拉法耶特。愤怒的人群如同潮水一般,向着卢浮宫涌了过去。

    此时拉法耶特正和巴伊一起,到议会来找议长,商讨这一不幸事件的应对措施。这三个人一露面,立刻被愤怒的人潮包围了。

    喧闹的人群中,丹东的大嗓门格外响亮,他正在对着拉法耶特大吼大叫,逼他做出选择:“你是要献出国王的脑袋,还是要献出你自己的脑袋!快说!”

    巴黎这三个最有权势的人,就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一般,在愤怒包围中束手无策。他们个个低垂着脑袋,内心悔恨不已。群众把他们推搡着,辱骂着,要他们拿命来抵。

    幸亏一支军队冲进人群,把他们救了出来,护送到议会大厅里。

    就在这火烧火燎的时候,有人还忘不了开玩笑,在王宫的铁栅栏上挂上一面牌子,上面写着:“此房出租!”

    拉法耶特的脑袋,此刻真是危险到了极点,全都系在罗默佛一人身上了。拉法耶特派出去的军官当中,只有他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其他人全没走对。

    而罗默佛此时不知道他的上司受到了围攻,依旧慢吞吞地信马由缰,在林荫大道上散着步。他不知道,要按他现在这样的拖延法,他那可怜的上司恐怕就要没救了!

    事情突然又出现了转折,巴黎群众横插了进来。罗默佛还没走出城,就被热心的民众认了出来,把他拦住了。人们看了看拉法耶特签署的命令,一致认为这样的命令太温柔了,没有给予执行者足够的权力,还不足以把一位国王强行逮回来。

    于是,热情的群众簇拥着心怀二意的罗默佛,又到了制宪议会,要求给这位追捕者更大的权力。

    此时的制宪议会,早已经炸了窝,四处乱得不成样子。警钟声、锣鼓声,人群的喧闹声盖住了一切声音,大炮不时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议会要求炮兵部队每隔十分钟炮击一次,以便提醒巴黎人民在国难之际提高警惕。

    平时遇事拖拖拉拉,吵吵闹闹的制宪议会,一到国难当头的时候,办事立刻变得迅捷无比。国王既然已经出逃,议会就不再客气,它伸出大手,一把将国王的权力抢了过来。它召集了内阁各个部长,宣布国王不在的时候,议会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无需国王批准。

    接着,议会下令封锁了边境,禁止现金、武器和军需品出口,一切离开王国的人,各地有权加以逮捕。它又在边境紧急征召义勇军十万人。议会还派出议员,给他们无限的权力,奔赴各地监督军队宣誓。

    就这样,议会在这国王逃跑,王位空缺的紧要关头,仅仅用了不到四个小时,就接管了全部权力,成了国家的唯一权威。

    路易十六出逃的消息刚传出时,很多人还以为他是被劫持。制宪议会出于维持和谐的本能,最初也是这么宣布的。可是突然,人们在人去楼空的寝宫里发现了一封信,一下子把人们的美好愿望击得粉碎。

    那是国王在逃出前留下的一封告法国人民书。

    议会把它交给司法大臣迪波尔,在议会大厅里宣读。

    国王在宣言中声称,他原以为制宪议会能为王国带来秩序和幸福,但强盗们破坏了他的努力,剥夺了国王的许多权力。在指责制宪议会造成法国的无政府状态后,宣言最后呼吁道:“同胞们,特别是巴黎这个我的祖先称之为美好城市的巴黎市民们,你们那些虚假的朋友给你们出的主意,你们切不可信。回到你们的国王这里来吧,他将永远是你们的父亲,你们最好的朋友。

    我们神圣的宗教应该受到尊重;政府应该有稳固的基础,开展有益的工作;每个人的利益和环境,都应不再受到干扰;法律应不再受到肆无忌惮的违反;自由应该建立在不可动摇的坚固基础上;一旦你们的国王自愿接受的宪法能做到以上之点,他将一笔勾销他个人所受到的种种侮辱,重新回到你们当中。”注4

    这个宣言写得实在太早了!其实在国王出逃成功以后,在自己人身自由得以保全的情况下,在军队的保护下,再来发表它也不迟。奇怪的是,他过早地把它放在了巴黎,愚蠢地为自己留下了书面罪证。他难道没有考虑到出逃失败的可能性吗?

    果然,人民听了,顿时愤怒不已,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在他们心目中,高大稳固的王座轰然倒了下来。

    在巴黎,国王的塑像一天之间全部消失无踪,公共场合里,王家字样的招牌、街名全部被涂掉,涂不掉的王室标记,就用一块黑布蒙了起来。啤酒商桑泰尔武装了两千多无套裤党,嚷嚷着要对阴谋家展开报复,他们可全是被动公民,杀起坏蛋来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全国的请愿书,如同雪片一样飞进了议会,纷纷对议会表示效忠。有的请愿书上写道:“国王走了,国民还在。”有的请愿书要求罢黜国王,或者干脆宣布成立共和国。

    国王出逃,成了一出推翻王权的预演。

    再说罗默佛。他在群众的簇拥下来到议会,议会立刻赋予这名追捕者一项权力更大的任命:一旦发现国王,必须立即将他逮捕,押回巴黎。

    拿到这样的尚方宝剑,罗默佛的回旋余地更小了。他带着议会的新命令,虽然心中一万个不愿意,但还是不得不执行任务。更加糟糕的是,现在他有了一个监视者与他一路同行,那就是巴黎革命委员会派出的贝隆。

    贝隆是罗默佛的同僚,国民卫队第二师的一个营长,是个坚定的雅各宾派,此人一心想着为革命建功立业,还没开路就催促他快点走,这让他很是烦恼。

    两人离开巴黎,向着国王逃跑的方向一路追去。

    巴黎城门外,贝隆一眼就发现了国王一家逃跑的车辙,无数的车辙中,国王那辆大马车的痕迹最好辨认。它深深地印在泥土里,一直通向遥远的北方。

    贝隆再次催促道,现在已经太晚,不能再这样让马儿慢吞吞地闲庭信步了,要赶紧策马狂追才行。但是罗默佛仍然慢吞吞的,后来干脆就向贝隆坦白道,他本来就没有打算追上逃亡者。要不是贝隆这个热情高涨的革命分子催着,罗默佛早就故意让国王溜走了。

    “那好,我自己走!”贝隆斩钉截铁地说道,一打马绝尘而去,很快就在大道上没了踪影。

    罗默佛陷入了尴尬之中。他虽然内心对国王一家有着好感,可是俗话说得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作为一名国民卫队的革命战士,在这大是大非的历史关头,立场总是要端正的。对这项工作职责的不敬,就是对祖国的不敬,对人民的不敬,那就是反革命,是要上断头台的罪名呀!

    罗默佛定了定神,最后屁股战胜了脑袋。他一甩马鞭追了出去,在半路赶上了贝隆。

    就这样,两人一路追来。虽然经过一阵耽搁,他们离开巴黎的时间,比国王一家晚了十个小时,可是,他们一路快马加鞭,追击的速度比逃亡的速度快了整整两倍!

    他们在半路上遇到几个车夫,那正是两位宫廷女仆搭乘马车的车夫。他们向罗默佛一行透露了国王的去向。

    两个追踪者从此如有神助,到了每条岔路上,他们都选对了,他们追踪的路线,与国王逃跑的路线竟然分毫不差!

    注:

    1卡斯特洛:第328页

    2饶勒斯:第400页

    3饶勒斯:第408页

    4饶勒斯:第413页</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