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t&ot;
一;开封府”历史悠久,名扬中外,为北宋时期“天下首府”,规模庞大,气势宏伟。许多历史名人如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都曾任“开封府”尹。特别是包拯任“开封府”尹时,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美名传于古今。一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令人荡气回肠,引起几多瑕思神往,被后世百姓所称道。许多人不惜跋山涉水,专程到开封拜谒包公,寻访“开封府”。
二人来到开封府,首先拜竭了铁面无私的老包公。府内陈列着包公铜像、铜铡及包公断案蜡像、包公史料典籍、《开封府提名记碑》、碑文等。风格古朴,庄严肃穆。明恋打趣地说;洪峰,看你勇斗歹徒的表情,今后当了官,也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人。
那是啊。洪峰自夸道;我这宁折不弯,刚直不阿的性格,岂容那些损人利已的事情发生。定会像老包一样做一个清官。
哎,据说老包断案如神?不知是真是假?明恋不明了的问。对于老包断案,她只是在戏里了解一些。今天面对开封府衙,和那包公图像,她很想知道少年包青天是如何断案的。
于是洪峰又讲起了少年包拯学断案的故事。
包拯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那老包还有哪些故事呢?明恋像个小孩子,缠着洪峰给她讲包丞。
哎,你知道老包下陈州的故事吗?
不知道。明恋摇了摇头,乞求似的望着洪峰。
好。现在我给你讲一讲包丞下陈州的故事。于是洪峰又讲起来。
那是宋仁宗的1045年,淮阳连续大旱,颗粒无收,包拯下陈州访察民情,遂向仁宗上奏放粮以救黎民百姓。宋仁宗令西宫曹娘娘的胞弟曹国舅赴陈州赈灾。曹国舅喜出望外,认为此乃发横财的良机。他本该开仓放粮,但却高抬米价,十升斗换成八升斗,而又米里掺沙。老百姓怨声载道,谁敢发问便遭惨害毒打。朝廷天天都接到告状的状纸,宋仁宗十分震怒。因是皇亲国戚,由天官寇准等权高位重的十大保官联名担保,派铁面无私的包拯下陈州严查此案。西宫娘娘闻知后大惊,暗派心腹到陈州将此事告知弟弟,令他谨防包拯。
当包拯和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进入陈州地界时,看到的是尸横遍野,白骨满地,不禁仰天长叹道;真是灾情严重,目不忍睹呀。
他们也访察到关于曹国舅的许多罪恶事实。次日天将微明时刻,包拯来到陈州城门下,只见城门紧闭,城堡上灯笼火把一片明亮。包拯暗想,曹国舅已知我要来,特别防御。无奈,包拯暂时到附近村庄继续访察。到夕阳西下快关城门时,包拯脱下官服,化装成算卦先生进程。恰在此时,路上过来一穿戴妖里妖气的年轻女子,包拯通过套近乎细问,从她口中得知是进城陪曹国舅过夜的,而且夜夜皆陪。包拯猜定她必是。包拯暗喜,这下有了进城的希望。包拯说出想法,摇头,道是老包要来查放粮的事儿,曹国舅防备甚严,不让出入,我倒是例外。在包拯的苦心诚意的请求下,那终于同意带他入城。那时人们骂与打交道的人为“王八”。王朝他们劝道:“大人官清民望,又身负重任,岂能与一起落骂名呢!”包拯说,为了天下黎民百姓,为了大宋江山社稷,顾不得这些了。国舅包的,随便进城谁个敢挡,包拯随她顺利进城。
包拯进城后,查明了曹国舅的十大罪状,为受害的老百姓申了冤,并在金水桥上用铜铡铡了曹国舅。紧接着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老百姓赞声不绝。
明恋听了,赞不绝口。竖起大拇指,连连夸奖道;真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啊。
洪峰咽了口吐沫,兴致勃勃的说;不仅如此,包丞相在陈州放粮期间,还大义灭亲,铁面无私的铡了侄儿-包勉哩。
铡了包勉?明恋惊讶的说;据说老包都是他嫂娘把他养大的,怎会把他侄儿铡了?
这个你有所不知。原来是这样的。洪峰又接着讲了起来。
东京汴梁城外驿道边,有座长亭,凡是出京公干的官员,都从这里出发登程。
这一天,龙图阁大学士、兼理开封府尹包拯,奉旨去往陈州放粮赈灾,就要启程上路。丞相王延龄和司马赵秉,来为包拯饯行。长亭厅堂内,欢声笑语。差役摆上酒宴,三人就座,互相敬酒。正在这时,王朝进来禀报:“启禀老爷,外面有位包大老爷求见。”赵秉问包拯:“明公,我朝有几个姓包的?”“就是学生一人。”“为何又来一个姓包的?”“想是新上任的官员。来,传话出去,堂上各位大人在此,新上任的官员叫他越城而过。”王朝传话出去,少时又来禀报:“禀老爷,外面的包大老爷一定要见。”“叫他报上履历。”王朝又进来回:“外面来人言道:家住江南庐州府合肥县状元桥小包家村,赐进土出身,做过一任岳州府萧山县知县,姓包名勉。”包拯道:“原来是侄男包勉到了,待我出去看看。”
包勉带着差役,正在堂所等候,看见包拯走出来,急忙上前行礼,拜见三叔。包拯问他:“你不在家侍奉母亲,到长亭来做什么?”“奉了我母之命,前来与三叔饯行。”包拯叮嘱他:“长亭之内,有列位大人在座,讲话要当心,不要胡言乱语。”包勉答应称是。
包拯带领包勉进入厅堂,命与各位大人行礼。王延龄等问:“这是何人?”“小侄包勉。”“原来是令侄大相公。来!看座。”包勉拜谢入座。包拯对王延龄说道:“学生此次到陈州放粮,恩师有何教诲?”“有些言语要对你讲,我们且到后面叙谈。”说罢,两人告便,向后堂走去。这时,厅堂内只有赵秉和包勉在座。包勉再次向赵秉施礼:“卑职参见老大人。”赵秉问道:“娃娃,你口称‘卑职’,在哪里做过官呢?”“做过一任岳州府萧山县知县。”赵秉又问:“身为正印知县,升堂理事,可有打官司的?”“怎么没有?”“都是什么样的官司?”“房粮地土,歼情盗案,还有赌博官司。”赵秉问:“这赌博官司是怎样问法?”“大堂之上,放下两堆荆棘,叫他们去抓。”“这手岂不抓烂了?”“抓烂了手,他们就不赌了。”赵秉称赞道:“哎呀!你包家真是辈辈清官。”包勉摇摇头:“哎呀老大人,这清官难做得很哪j”“怎么难做得很呢?”包勉道:“不才做了一任萧县,任期未满,连我的纱帽带我老婆的裤子都赔在里面了。”“哎呀,太赔苦了。后来呢?”包勉说着说着就有点忘乎所以:“后来我就贪了。”“贪了什么?”包勉脱口而出:“贪了赃了哇!”赵秉一听,很感兴趣,接着追问:“你是怎样的贪法?”包勉说得很有兴致;“再有打官司的,大堂之上,放下两个大木桶。”“要它有什么用处?”包勉说:“原告、被告一齐带上堂来,叫他们往里丢银子。丢满了的算赢,丢不满的算输。&ot;&ot;若是两家一齐丢满呢?”包勉说:“这也好办。退在二堂,摆上一桌丰盛酒席,请上师爷,与他两家说和,也就完事了。”赵秉问他!“娃娃,你的办法不错呀。后来赚了多少银子?”“一任未满,赚银十缸。”赵秉又问他:“这样的美差,为什么不干了呢?”包勉说:“因为贪赃,给撤职了。老大人,方才讲的是几句戏言,不要对我三叔讲,你若对他讲了,我三叔铁面无私,必定把我铡了。”赵秉说:“老夫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有一句说一句。”包勉一听,顿时浑身冒汗,心说:“哎呀,坏了!坏了!&ot;
包拯和王延龄回到前厅,重新人座。赵秉问包拯:“明公,令侄大相公口称‘卑职’,他曾在哪里为官?”“做过一任岳州萧山县知县,娃娃年轻,不会为官。”赵秉语带讥讽:“他不会为官?一任知县,任期未满,就赚下银子十缸!”包拯闻听,心头不由一震:“就是他?”“不是他,难道是老朽不成?”包拯大怒,立刻命人撤去包勉的座位。
包勉一见三叔变脸,把座位给撤了,满不在乎地说道:“三叔,长亭之上,各位大人赐小侄个座位,你为何给撤去?”包拯气愤地说:“漫说你的座位;少时连你的站处也没有!&ot;包勉马上顶撞说:“若论国法,没有座位;论起家法,你吃过我母亲的奶,你我还是‘兄弟’相称尸包拯怒斥道:“你说的什么话?”“你我‘兄弟’相称!”这句话可让包拯怒火上攻,转脸厉声呼喊:“王朝、马汉,将铜铡搭上来!”赵秉和王延龄一看不好,包拯要动刑法,赶忙上前拦阻。在一旁可吓坏了包勉,心想:不该来长亭饯行,这回恐怕性命难保。情急之下,跪倒在赵秉面前,请他给讲个人情。赵秉说:“你三叔铁面无私,只怕人情讲不下来。”包勉说:“不教你老人家白讲,我孝敬你老人家三千两银子。”赵秉见有利可图,便点头说:“看你的造化吧j”于是,他来到包拯面前:“明公,适才令侄大相公说了几句戏言,看在老朽的份上饶了他吧!”包拯说:“他身犯国法,焉能饶恕!”一句话,把赵秉给碰回去了。
赵秉对包勉说:“我给碰回来了。那边有个白胡子老头儿,你求他去吧!&ot;包勉又跑到王延龄面前,跪下哀告,请他给讲个人请。王延龄说:“你三叔铁面无私,只怕这人情讲不下来。”“不教你老人家白讲,我孝敬你老人家三千两银子。”王延龄听罢,有些生气:“满口胡言。看你的造化如何?”于是,王延龄来到包拯面前说道:“明公,适才包勉说了几句戏言,看在老朽的面上,将他饶恕了吧!”包拯严肃地说:“恩师,包勉贪赃犯罪,学生怎能徇私枉法?”“老朽讲情你也不准么?”“学生万难从命。”王延龄转身对包勉无可奈何地说:“你三叔不准人情,你自己哀告去吧!”包勉见二位大人都未讲下人情,无奈只得来到包拯面前,未曾开口,已是泪流满面,哀告道:“三叔,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鱼情看水情;鱼情水情全不看,还看我家中还有年迈的老母亲!”一番话,说得包拯心酸难忍,止不住珠泪滚滚,心如刀绞,左右为难:有心饶了他,又怕有人奏本弹劾,忍痛铡了他,就绝了包家后代根苗。想起他母亲,自己的嫂娘,抚育之恩,天高地厚,能忍心让他伤心绝望么!莫如准下人情,饶恕了他。想到这里,对王延龄说:“看在恩师金面,饶恕了这个畜牲。”王延龄十分高兴:“来人,快给大相公松绑!&ot;这一来,包勉死里逃生,顿时喜形于色,走到包拯和王延龄面前拜谢。转过脸来,嘻笑着喊声:“来人,把我的衣冠取来,我要回家了!&ot;在一旁的赵秉凑过来问:“娃娃,往哪里去?”包勉面带得意,漫不经心地说:“我三叔饶恕我了!”赵秉说:“那好,你拿来吧!”“拿什么呀?”“拿银子!”包勉理直气壮地说:“人情又不是你老人家讲下来的,与我要什么银子?”赵秉嘿嘿冷笑一声:“你要回家去?”“是的,我要回家去。”——“我打发你回老家去!”赵秉转脸就向包拯:“明公,将令侄大相公饶了吗?”包拯说:“看在大司马的份上,将奴才饶恕了。”赵秉冷冷地说道:“你不能铡他;你若铡了他,你包家就没有摇钱树了哇!”这句话就像当头一棒,打得包拯头昏眼花,半天喘不过气来,顿时舌短语塞,半响才“啊”了一声——看来不铡包勉是不行了。想罢,把心一横,高呼:“王朝、马汉,将包勉铡了!”王朝、马汉扑上前来,把包勉重又捆绑起来,拖出堂外行刑去了。
包拯命人用棺木将包勉的尸身装殁好,当时在堂上,眼含痛泪,给嫂娘吴妙真修写书信,禀明按律处置包勉的情由,劝嫂娘不要过分伤心悲痛,并向嫂娘请罪。写好,命王朝送往合肥家中。一切事情料理完毕,包拯辞别饯行的各位大人,启程前往陈州去了。
王朝奉命前往合肥送信,一路行来,不敢耽搁。这一天到达合肥,直奔状元桥小包村,寻到包府,请院公禀报老夫人,说开封府校尉王朝求见包勉的母亲、老夫人吴妙真听说开封府来人,忙传话请进。王朝走进内堂,向老夫人行礼。吴妙真问道:“王朝,你不随大人去往陈州,到此有何事呀?”王朝躬身回禀:“奉我家大人之命,呈送家书。老夫人请看。”说罢,将书信奉上。吴妙真心中纳闷:包勉已去长亭饯行,难到还有什么事情?想罢,打开书信观看。这一看,非同小可,顿时觉得天昏地暗,两眼一闭,就昏厥过去。王朝和院公赶忙上前扶持,轻声呼唤:“老夫人!老夫人!”吴妙真好半天才缓过气来,心如刀绞一般,可怜自己的儿子,惨死在铡刀之下;恼恨包拯不念叔侄情面,竟然将自己的侄子处死。只见她浑身颤抖、,老泪纵横,摇动着双手,像是要把儿子一把抓回来,痛苦地哭叫着:“包勉,我的儿啊广王朝低声劝慰:“请老夫人保重!&ot;少时,吴妙真止住悲痛,怒气不息,厉声问道:“那包拯现在哪里?”“我家大人前站到达赤桑镇。”吴妙真立即命院公速备车辆。王朝和院公问:“老夫人要往哪里去?”“去往赤桑镇,我找那忘恩负义之人!”盛怒之下,众人不敢拦阻,只得准备车辆,由王朝和院公护送,一路风尘,径往赤桑行进。
再说包拯率领差役人等,前行抵达赤桑镇,暂时停歇,驻进馆驿。连日来,他的心情沉重,正在堂上闷坐。心中思量,王朝将书信送到家中,嫂娘闻到凶讯,必定悲伤,怎样安慰她才好呢?谁知这时,马汉进来桌报:“启禀大人,吴氏老夫人来到赤桑,车辆亭在馆驿门外。”包拯闻报大吃一惊——怎么嫂娘亲自来到赤桑!顾不得整理衣冠,急忙到馆驿门外迎接。吴妙真下车,见包拯躬身侍立在门外,并不理睬,径直往厅堂走去。包拯见嫂娘怒容满面,便小心翼翼,紧随身后。王朝、马汉搀扶老夫人堂上就座。包拯赶忙向前行礼拜见:“嫂娘身体安好?”吴妙真见包拯垂手侍立面前,不由得怒气上涌,用手指点骂道:“包拯,你这忘恩负义之人?我命包勉去往长亭为你饯行,谁知你丧尽天良,将我儿害死。你有何脸面活在人世,快快与我儿偿命!&ot;包拯说道:“请嫂娘息怒,容小弟细细禀告:包勉在萧山县任上,贪赃枉法,苦害黎民。小弟居官执掌律法,怎敢欺君罔上。叔侄之情,何曾忘掉?怎奈王法条条,昭然在目,岂容小弟”未等包拯把话说完,吴妙真气冲冲地说道:“只说你丧尽天良也就是了!那国法律条尽在你的掌握之中,从轻发落,又有何不可?”包拯解释说:“小弟也曾有过这种念头,只是这样做是违犯国法的呀!&ot;吴妙真气急败坏,冲口而出——“难道你忘了,我是包勉他的娘!&ot;包拯再三恳求:“请嫂娘多多体谅小弟的苦衷。”吴妙真余怒未消,用手指着包拯,愤愤地说道,“不要再花言巧语了!你是恩将仇报,忘恩负义,丧尽天良!&ot;说到这里,止不住泪眼婆娑,想起了往事,一边哭一边数落着:“想当年,嫂嫂我将你抱养过来,用奶汁喂大,衣食照料,样样精心,待你如同亲生自养,和包勉俱是一样。长大成人,教你读书,盼你上进。龙虎之年,进京科考,喜得是你高榜得中,从此飞黄腾达。到如今,你身在朝堂,执掌国法,想不到,你竟铡死自己亲侄包勉——看来,你是个人面兽心肠!&ot;
包拯走上前去,搀扶嫂娘坐下,耐心诚恳地劝解道:“请嫂娘暂且息怒,容小弟禀告。弟自幼蒙嫂娘抚养训教,金石良言,永远铭记在心,时刻不敢遗忘。嫂娘训教我,为人须正直,居官要清廉。正义之士,忠良之臣,人人敬仰;贪赃枉法,祸国殃民,人人唾骂。到如今,弟身居开封府,执掌国法,理应杀赃官,除恶霸,为民做主,伸张正义。正人先正己,责人宽,责己严,才算是国家栋梁。包勉他犯国法,岂能轻轻放过?弟若徇私情,上欺君,下压民,败坏纲纪,辜负了嫂娘的教导,我还有何面目再见嫂娘!”
听罢包拯一席话,吴妙真沉吟半晌,心内反复思量:包拯忠心秉正,公而忘私,不愧是忠良之臣。恨儿子包勉,不该贪赃枉法,按律治罪,理所应当。转念又想:自己偌大年纪,失去终身靠养,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如一死了之。想到这里,猛然站起身来,就要向墙上撞去。这一突然举动,可吓坏包拯和王朝、马汉等人,赶忙上前护住。包拯更是好言劝慰:“请嫂娘不要过分悲伤,要向宽处着想。包勉虽然不在,还有小弟奉养;百年之后,小弟就是带孝的.儿郎!”说罢,俯身跪倒在嫂娘面前。再一次哀告说:“今天的事情,还求嫂娘宽容放过,小弟还要到陈州去赈济灾荒,那里还有千万灾民嗷嗷待哺啊!”
吴妙真见包拯跪在自己面前,所讲赔情话语,都是肺腑之言,句句合情在理,为黎民不徇私情,堪称国之栋梁。那吴妙真也是深明大义之人,这时反而觉得自己错怪了他。想到这里,忙将包拯扶起,转身叫王朝:“拿酒来]”王朝捧过杯盘,吴妙真语气和缓地说道:“敬你这杯酒,聊表嫂嫂我的一片心意。你尽管放心去往陈州放粮,且莫把我挂在心上。”
包拯见嫂娘如此通情达理,体谅自己,足见她明是非,主正义,识大体,是个品质高尚的人。他深受感动,走上前去,向嫂娘深深施礼,恭敬地说道:“感谢嫂娘的恩高义广,待小弟放粮回来,我要好好地孝敬嫂娘!”
满天乌云散。包拯如释重负,满怀豪情,吩咐人役起队登程,直奔陈州完成他的使命去了。
正是;为官清廉民称颂,
铁面无私国之栋。
陈州放粮私服访,
铡死国舅伸冤情。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