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逍遥国

第十九章 筑基

    一晃三天过去,王玉躺在一鹤的床上,感受着身上伤势转好,想着自己得来不易的记名弟子身份,心头暖得如同晒着太阳。

    每天呼叫一下体内的真元,想要冲破修行的第一道难关,已经成了王玉离开家之后养成的习惯。

    当然,每日的失望也快变成了习惯。

    然而今天王玉却没有继续失望,因为他发现,自己的丹田内竟然真的生成了那么细细一小束!

    这个发现,可让师徒两个好一阵子兴奋难抑。

    一鹤查了又查,确认了不下十次,才颔首微笑道:“不错,不错!筑基了,看来这第二考让你受益不浅,我以为你只会领悟一些独有的变换灵气的法门,没想到你还能趁势冲破筑基期。从今天开始,你就能学习玄月宗功法……咦?你这股真元,跟别人的不太一样啊!”

    “哪里不一样了?”

    “为师仔细看过,觉得真元的确是真元……”

    “师父!”王玉翻了个白眼,觉得自己又要被耍。

    “但以为师的见识,觉得你的这股真元,比起以前见过的任何一种筑基期真元,都要沉重厚实。甚至隐隐有种爆炸性的力量,貌似要不受控制喷涌而出,但实际上却是,它在你体内却无比老实。别问为师为什么,为师也不知道为什么……”

    王玉仔细感应了一下新生真元,尝试沿着一鹤以前教过的运行路线运转起来。顿时觉得体内这股力量与身体亲密无间,竟有初生婴儿第一眼看到母亲的感觉。运行一个小周天,就吸收外界灵气,壮大那么一点点。

    “师父,这真元好像对我很亲密,还专挑天地灵气中个头儿最大,灵性最足的吸收。”王玉闭上眼睛,一脸陶醉,喃喃道。

    感受着身周各式各样的天地灵气,感受着自身力量每时每刻都在壮大的喜悦,王玉半点也没觉出自己语出惊人。

    “真的?天地灵气都能挑着拣着用?”一鹤再怎么迟钝,这时候也感觉出相当大的不对头,伸手抓住王玉的手腕,又查了一遍体质,然而没有任何不妥,依然是乱到极致、乱得都脱离了正常乱的乱灵根。

    “嗯,真的!”王玉认真点点头。

    “这事儿你知我知,再也不要跟第三个人说起,明白么?”一鹤面色肃然道。

    一鹤虽然查不出端倪,却不代表他不知道事情的性质。

    昆仑大殿上,一众掌门见了王玉那次攻击,就都有拿王玉开涮的念头。连自家三人临走前,凤芸都在跟那个大长老在交头接耳。这一切,让一鹤莫名不安,总觉得跟自己师徒俩有什么关联。

    幸好那时宇圣突然出现,成功转移了问题的重心,于是王玉暂时脱离众人的视线。但这并不代表,王玉再闹出点什么诡异的事儿,还能如此走运!

    “先再养两天伤,顺便把草屋盖起来。你师祖既然准许你在这里住下,就是默许了你真传弟子的身份。那我把本宗镇宗心法传给你,想来他也不会反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师父,我早就想学了,嘿嘿。”王玉满心欢喜。

    第三天大清早,一座崭新的草屋里,传来一鹤持续高亢的狂笑声,伴随着一些不知是褒是贬的话。

    “你这个臭小子,要是你修行速度有你背书一半儿快,哦不,十分之一,我这把老骨头死都值了,哈哈哈……”

    原来自那日一鹤把功法抄本摆在王玉面前,王玉只用了不到半天时间,便把一部“圆月昭仙诀”倒背如流,这几乎是一目百八十行、翻一页记一页的速度。之后的一天一夜,一鹤听着王玉一字不差地把五指厚的书册背完,心中着实被狠狠吓了一跳。而期盼王玉渡劫飞升的信念,更是坚定了许多。毕竟,自己这徒弟灵根虽说显乱,其他方面简直天才到一塌糊涂。

    更有一点,乱到极致的乱灵根,究竟还是不是乱?事出反常,其中定有不简单之处!

    究竟为什么不简单,一鹤也说不清楚,只是出于直觉,只是觉得王玉控制灵气的方式怪异,再加上有过目不忘的过人本事。但仅仅这些,显然不是让人心服口服的理由。

    至于王玉脑子里那点儿聪明劲,一鹤有的只是父亲感觉儿子还不傻的欣慰,却根本没有摆在非常独特的高度。毕竟,修真界人才济济,能活到修炼有成的,哪个不是千锤百炼的人精?王玉那点儿小聪明,没有经历过岁月和生死的洗礼,实在是有些太稚嫩了。

    “去藏仙阁吧。”一鹤对王玉道。语声一转,强装出一片淡定安然,显然没有遮掩好被自己心中“徒弟不简单”的判断所勾起的巨大震惊,“再提醒你一次,千万不要对任何人说起你的真元,任何人!你有的,只是与其他人一样的真元,知道么?”

    “嗯,师父,玉儿知道。”王玉境界不到,还弄不明白一鹤为什么担心。但他作为最熟悉一鹤真正说话方式的人之一,却敏锐地捕捉到一鹤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震撼与恐惧。

    于是王玉乖巧地不问原因,只是踏着晨光,抱着兔子,顺着一鹤的意思,去往藏仙阁。

    玄月峰前山与后山,风景上区别并不甚大,一样悠悠的白云,一样葱葱的翠绿。只是没了那一道横亘数里的断崖和小草屋,相同的高度上却多了一座大殿。大殿深藏林间,遮遮掩掩间看不出共有多大,但露出林外的淡青色琉璃墙檐,却绵延数十里。主殿的屋顶稍高于林木,在晨光薄雾下反射着淡淡的黄芒。气势恢宏,却又不失灵秀之气。

    殿外,一条小径穿林而过,直通殿门。

    小径上,一个小小的身影双手环抱在胸前,轻盈无比地迈过层层台阶,兴冲冲向大殿走去。过不一会,就到了殿门之外。

    王玉抬起头,面带敬仰,看了一眼大殿匾额,上面浓墨书就三个大字,“藏仙阁”!

    “灵儿姐就是在这里博览群书,那么奇形怪状的花儿和蛇虫也逃不过她的认知。”王玉怀抱着那只他从小没怎么离手却总是巴掌大小的兔子,喃喃自语道。

    “来者何人?”一个嘹亮的嗓音在殿门内响起。

    “二代真传一鹤门下,记名弟子王玉,想进藏仙阁一览藏书,还请师兄行个方便。”王玉小心翼翼应对着,恭谨异常。

    来藏仙阁之前,一鹤千叮咛万嘱咐,告诫王玉万万不可在藏仙阁内耍滑头,对里面每一个守卫都要心存敬意。藏仙阁内明面上的守卫并不多,只有十人,但修为最低的一个,也就是这个看门的,都是三代入门弟子中的佼佼者,分神后期的修为,已经有了二代弟子的中下游水准。

    入门弟子中,分神期修为,足可以在崖边开辟一间自己的草屋,与一众长辈相邻修行,以方便请教心中疑难。真传弟子,玄月老祖定下的规矩,只有门内大乘高手才可以收纳,且大多是一脉单传。真传弟子无论何种修为,都有权利住在崖边草屋。

    玄月宗鼎盛时期,真传弟子曾经有过三十以上。但大乘高手往往眼界太高,或性格有些怪异不喜收徒。所以传承至今,人才颇为凋零,只剩下了八个,修为最高也只是一鹤的渡劫期。但一鹤经过星力淬体,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仙人,有权收真传弟子。这也是开一面,答允王玉住在崖边的原因之一。

    “一鹤师叔门下?怎么才是个筑基期的小子!”门口的守卫语带惊讶。

    “不敢隐瞒师兄,的确只是筑基期。我也是两天之前,方才生成第一缕真元,让师兄见笑了。”王玉如实回答,也不以对方语气中淡淡的轻蔑为忤。

    “第一次来?既然是一鹤师叔门下,亮出信物吧。”声音依旧是隔着门传出。

    一晃三天过去,王玉躺在一鹤的床上,感受着身上伤势转好,想着自己得来不易的记名弟子身份,心头暖得如同晒着太阳。

    每天呼叫一下体内的真元,想要冲破修行的第一道难关,已经成了王玉离开家之后养成的习惯。

    当然,每日的失望也快变成了习惯。

    然而今天王玉却没有继续失望,因为他发现,自己的丹田内竟然真的生成了那么细细一小束!

    这个发现,可让师徒两个好一阵子兴奋难抑。

    一鹤查了又查,确认了不下十次,才颔首微笑道:“不错,不错!筑基了,看来这第二考让你受益不浅,我以为你只会领悟一些独有的变换灵气的法门,没想到你还能趁势冲破筑基期。从今天开始,你就能学习玄月宗功法……咦?你这股真元,跟别人的不太一样啊!”

    “哪里不一样了?”

    “为师仔细看过,觉得真元的确是真元……”

    “师父!”王玉翻了个白眼,觉得自己又要被耍。

    “但以为师的见识,觉得你的这股真元,比起以前见过的任何一种筑基期真元,都要沉重厚实。甚至隐隐有种爆炸性的力量,貌似要不受控制喷涌而出,但实际上却是,它在你体内却无比老实。别问为师为什么,为师也不知道为什么……”

    王玉仔细感应了一下新生真元,尝试沿着一鹤以前教过的运行路线运转起来。顿时觉得体内这股力量与身体亲密无间,竟有初生婴儿第一眼看到母亲的感觉。运行一个小周天,就吸收外界灵气,壮大那么一点点。

    “师父,这真元好像对我很亲密,还专挑天地灵气中个头儿最大,灵性最足的吸收。”王玉闭上眼睛,一脸陶醉,喃喃道。

    感受着身周各式各样的天地灵气,感受着自身力量每时每刻都在壮大的喜悦,王玉半点也没觉出自己语出惊人。

    “真的?天地灵气都能挑着拣着用?”一鹤再怎么迟钝,这时候也感觉出相当大的不对头,伸手抓住王玉的手腕,又查了一遍体质,然而没有任何不妥,依然是乱到极致、乱得都脱离了正常乱的乱灵根。

    “嗯,真的!”王玉认真点点头。

    “这事儿你知我知,再也不要跟第三个人说起,明白么?”一鹤面色肃然道。

    一鹤虽然查不出端倪,却不代表他不知道事情的性质。

    昆仑大殿上,一众掌门见了王玉那次攻击,就都有拿王玉开涮的念头。连自家三人临走前,凤芸都在跟那个大长老在交头接耳。这一切,让一鹤莫名不安,总觉得跟自己师徒俩有什么关联。

    幸好那时宇圣突然出现,成功转移了问题的重心,于是王玉暂时脱离众人的视线。但这并不代表,王玉再闹出点什么诡异的事儿,还能如此走运!

    “先再养两天伤,顺便把草屋盖起来。你师祖既然准许你在这里住下,就是默许了你真传弟子的身份。那我把本宗镇宗心法传给你,想来他也不会反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师父,我早就想学了,嘿嘿。”王玉满心欢喜。

    第三天大清早,一座崭新的草屋里,传来一鹤持续高亢的狂笑声,伴随着一些不知是褒是贬的话。

    “你这个臭小子,要是你修行速度有你背书一半儿快,哦不,十分之一,我这把老骨头死都值了,哈哈哈……”

    原来自那日一鹤把功法抄本摆在王玉面前,王玉只用了不到半天时间,便把一部“圆月昭仙诀”倒背如流,这几乎是一目百八十行、翻一页记一页的速度。之后的一天一夜,一鹤听着王玉一字不差地把五指厚的书册背完,心中着实被狠狠吓了一跳。而期盼王玉渡劫飞升的信念,更是坚定了许多。毕竟,自己这徒弟灵根虽说显乱,其他方面简直天才到一塌糊涂。

    更有一点,乱到极致的乱灵根,究竟还是不是乱?事出反常,其中定有不简单之处!

    究竟为什么不简单,一鹤也说不清楚,只是出于直觉,只是觉得王玉控制灵气的方式怪异,再加上有过目不忘的过人本事。但仅仅这些,显然不是让人心服口服的理由。

    至于王玉脑子里那点儿聪明劲,一鹤有的只是父亲感觉儿子还不傻的欣慰,却根本没有摆在非常独特的高度。毕竟,修真界人才济济,能活到修炼有成的,哪个不是千锤百炼的人精?王玉那点儿小聪明,没有经历过岁月和生死的洗礼,实在是有些太稚嫩了。

    “去藏仙阁吧。”一鹤对王玉道。语声一转,强装出一片淡定安然,显然没有遮掩好被自己心中“徒弟不简单”的判断所勾起的巨大震惊,“再提醒你一次,千万不要对任何人说起你的真元,任何人!你有的,只是与其他人一样的真元,知道么?”

    “嗯,师父,玉儿知道。”王玉境界不到,还弄不明白一鹤为什么担心。但他作为最熟悉一鹤真正说话方式的人之一,却敏锐地捕捉到一鹤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震撼与恐惧。

    于是王玉乖巧地不问原因,只是踏着晨光,抱着兔子,顺着一鹤的意思,去往藏仙阁。

    玄月峰前山与后山,风景上区别并不甚大,一样悠悠的白云,一样葱葱的翠绿。只是没了那一道横亘数里的断崖和小草屋,相同的高度上却多了一座大殿。大殿深藏林间,遮遮掩掩间看不出共有多大,但露出林外的淡青色琉璃墙檐,却绵延数十里。主殿的屋顶稍高于林木,在晨光薄雾下反射着淡淡的黄芒。气势恢宏,却又不失灵秀之气。

    殿外,一条小径穿林而过,直通殿门。

    小径上,一个小小的身影双手环抱在胸前,轻盈无比地迈过层层台阶,兴冲冲向大殿走去。过不一会,就到了殿门之外。

    王玉抬起头,面带敬仰,看了一眼大殿匾额,上面浓墨书就三个大字,“藏仙阁”!

    “灵儿姐就是在这里博览群书,那么奇形怪状的花儿和蛇虫也逃不过她的认知。”王玉怀抱着那只他从小没怎么离手却总是巴掌大小的兔子,喃喃自语道。

    “来者何人?”一个嘹亮的嗓音在殿门内响起。

    “二代真传一鹤门下,记名弟子王玉,想进藏仙阁一览藏书,还请师兄行个方便。”王玉小心翼翼应对着,恭谨异常。

    来藏仙阁之前,一鹤千叮咛万嘱咐,告诫王玉万万不可在藏仙阁内耍滑头,对里面每一个守卫都要心存敬意。藏仙阁内明面上的守卫并不多,只有十人,但修为最低的一个,也就是这个看门的,都是三代入门弟子中的佼佼者,分神后期的修为,已经有了二代弟子的中下游水准。

    入门弟子中,分神期修为,足可以在崖边开辟一间自己的草屋,与一众长辈相邻修行,以方便请教心中疑难。真传弟子,玄月老祖定下的规矩,只有门内大乘高手才可以收纳,且大多是一脉单传。真传弟子无论何种修为,都有权利住在崖边草屋。

    玄月宗鼎盛时期,真传弟子曾经有过三十以上。但大乘高手往往眼界太高,或性格有些怪异不喜收徒。所以传承至今,人才颇为凋零,只剩下了八个,修为最高也只是一鹤的渡劫期。但一鹤经过星力淬体,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仙人,有权收真传弟子。这也是开一面,答允王玉住在崖边的原因之一。

    “一鹤师叔门下?怎么才是个筑基期的小子!”门口的守卫语带惊讶。

    “不敢隐瞒师兄,的确只是筑基期。我也是两天之前,方才生成第一缕真元,让师兄见笑了。”王玉如实回答,也不以对方语气中淡淡的轻蔑为忤。

    “第一次来?既然是一鹤师叔门下,亮出信物吧。”声音依旧是隔着门传出。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