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黄帝内经使用手册

第3章 一抱通经穴——来自武林大成拳的养生绝学

    这个融武术健身、中医养生、道家修炼为一体的养生桩,是目前所有调整身心方法中最简捷、最便利、最安全而且见效最快的一种方法。它能从根本上消除阳虚给人带来的一切身心问题。1.提心吊胆是致病的根源,无意识紧张偷走了我们的健康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前些年孩子还小时,一次周末我带着她去爬山,回来的时候,我已经累得不行了,可再看女儿还是又蹦又跳的,浑身还有使不完的劲儿,一点没有累的意思。按理说,小孩子的体力远远不如成年人,同样的路程,为什么成人反而还不如孩子呢?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这里面有很多的医学道理:在爬山的过程中,小孩子是把关注点放在山水景色之中,尽情尽兴地游玩,身心是放松愉悦的。而成年人第一任务是看护好孩子,关注点在孩子的安全上,爬山过程中陡峭的山路、荆棘的树丛,处处都充满了危险,对孩子的监护丝毫不能放松,得时时提醒孩子这个地方不能爬,那个地方不能去,家长在这种状态下心神的消耗远比单纯爬山消耗的体能要多得多。“多动劳身,多虑劳神”,劳神带来的疲劳感远远比劳身要大得多。带过小孩的朋友都有这种体会,带孩子比上班做家务都要累,因为总悬着一颗心。有句俗语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出生的小牛为什么不怕老虎呢?这是一种生命的自然本能,牛犊对周围环境没有任何危险的概念,完全没有防护意识。人也是这样,在婴幼儿时期,人的意识未开,处于混沌状态,身心都是放松的,遇到外界的刺六欲也逐日增多,外在的环境有着很多安全隐患,潜意识会形成人的自我保护系统,防止潜在危险对人体造成伤害。久而久之,就陷入一种习惯性紧张中,也就是无意识紧张状态,而无法自然放松,在这种状态下,人消耗的不单纯是体力,还有心神,也就是阳气。阳气耗损过多则导致阳虚。大家可以体会一下,行走在车辆川流不息的十字路口和行走在花草芬芳的公园里,心境是截然不同的。临床上,很多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肩部一直耸着,坐着也放松不下来,形成惯性了,这是典型的无意识紧张状态。长期处在无意识紧张中的人双肩会不自觉地上耸,气机上浮,郁结在胸膈部分沉不下去,造成虚火上升,产生胸闷、心烦、易怒、头晕等一系列不适症状,严重的还会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高血压等病变。治疗时如果不从根本上消除这种无意识紧张,无论吃多少药,都只能缓解一时之痛。写作这篇文章时,刚好有一位病人来复诊,经过几次调理后,病人双脉平缓,舌苔净洁,饮食正常,大小便通畅,已经是一副无病之躯了。但是这位病人总感觉身上这儿也不舒服那儿也不舒服,好像有东西堵在里面,甚至怀疑患了癌症,非常紧张焦虑。仔细问询后才知道,她在家带着一个一岁多大的外孙,小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一会儿用手指去捅插座,一会儿把碗摔了,没有安静的时候。老太太生怕外孙有个闪失,整天提心吊胆,感觉到很累,起急上火了,又不好意思跟女儿说,烦恼闷在心里边,浑身就不舒服了。我跟她说身体正常没有病,是由于长时间的心情紧张劳累所致,她认为我是在安慰她。为了让她相信身体没有大病,我用了道家医学中一个叫做遍山寻贼的手法,按压她的三阴交穴,病人有强烈的酸痛感。有压痛就说明体内有气机淤阻,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会的聚合点,这个穴有疏肝解郁、培补元气的功能,是调节心情的妙穴。我告诉她一套运动治疗法,每天练习抱住健康养生桩,把气沉下来,用脚趾抓挠的方法刺上,而要集中在轻松愉快的事上,要集中在某一动作上,逐渐过渡到思想朦胧空洞,大脑细胞兴奋性进入抑制状态,代替了紧张烦恼。同时休息后的中枢神经调节机能也恢复正常,可以正常地调节支配平滑的植物神经。2.学会放松才不病——养生桩是消除无意识紧张的最佳捷径……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洞悉了无意识紧张是疾病的一大诱因之后,我就有意识地通过抱住健康养生法去诱导病人在生活中学会放松,但是发现放松成了现代人最缺乏的本能。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放松,很多人自我感觉是放松的,但在我看来,依然是紧张的,因为他们无意中耸起的双肩告诉了我。从姿势反射学的角度来讲,肩部可以说是人体紧张情绪的反应器,人之所不能真正放松,恰恰是不会放松肩部。也可以说放松的最大秘密是肩部放松。无意识紧张犹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无形之中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临床上经常见到的铁板肩(颈椎病),就是生活中无意识紧张日积月累的结果。要想明白放松是种什么样的状态,就要先搞清楚什么是紧张的状态。人紧张的时候本能地会耸肩,肩部绷紧又带来颈椎的紧张,肩颈部是调和人体平衡的枢纽,肩颈紧张则导致全身紧张。所以,放松的关键是松肩。肩部放松了,全身才能放松。这也是我通过20多年的站养生桩体认得出来的结论。肩部有一个重要的穴位,肩井穴。在道家医学里,肩井有很好的降气的作用。养生桩也是通过肩井穴来使气机沉入小腹,人才会从内至外感到放松。真正的放松状态不单纯是肌肉的放松,而是内在气机的运行畅通,所以,松肩是抱住健康养生桩的入手之法,也是获得健康的捷径。经过多年的体悟,我总结了一套松肩五部曲,也是整个养生桩姿势的基础,掌握了这五部曲,也就做到了养生桩“形”的正确。养生桩松肩五部曲:预备式:两脚与肩宽,膝盖部稍弯曲,感觉“咯噔”一下即可,目视前方(如下图)。1.双手抬起,两臂平行与肚脐高(如下图)。2.双手保持原位不动,双肘稍微向外展开,双手在脐上的位置(如下图)。3.双手抬到比双肘稍高的位置,双手略高于肩(如下图)。4.双肘再稍抬高,但仍略低于双手(如下图)。5.双手十指自然张开,双臂在胸前做抱球状(如下图)。此时就可以称为“抱住健康”了,因为肩部放松了,气沉于小腹,人才处于放松状态中。小腹也是修炼家称之的下丹田所在之处,小腹沉实了,人的阳气也就旺盛了。很多人认为站养生桩就是站着不动,这是非常错误的,人在站养生桩时犹如大树,不是不动,而是生生不已之动。站时需用意体察一下全身,保持浑身上下关节似曲非曲。想象自己站在齐胸深的温泉当中,前后左右有水波轻轻晃动,身体不做中流砥柱,但随之晃动。站养生桩过程中多想一些美好的事情、幸福的经历,仿佛整个身子融入到温暖的泉水之中,从里到外都暖洋洋的。一切烦恼之事随波而去,疾病也会随着水波的荡漾,远离我们的身体。【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站养生桩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站养生桩前,应排除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带松开。2.站养生桩结束后,可拍打一下双肩,做一些柔和的伸展动作。3.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练功。3.身体的守护神就是我们的心意——善养神的人才长寿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人本元,命曰归宗。——《黄帝内经·素问·本病论》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钻究养生之道多年,在桩法的修持上感觉站得越多体会越多,虽然只是一个姿势站着,没有其他动作,但永远不觉得枯燥,永远感觉自己是在进步,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呢?是因为站养生桩不光调整了筋骨、调动了气血,更微妙之处在于养神。这也是中华传统养生法优于其他运动锻炼之处。《黄帝内经》曰:“粗守形,上守神。”在掌握了抱住健康的基本姿势之后,就要进一步安养人的心神了。到了这个阶段,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曾有过一个精辟的论述:“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注重在精神层面的调整。我们知道,唱京剧要有神韵,否则就是京剧歌,而不是京剧;打太极拳同样要有神韵,否则就是太极操,而不是太极拳。站养生桩也要站出桩的神韵来,不然就是枯木一棵了。我刚开始练站养生桩的时候,把姿势调整好之后,老师总是不断强调要精神集中,身体放松,但试想,年轻小伙子哪有那么深厚的定力呢?后来练习得久了,我发现越想排除杂念,杂念越来,更加思绪纷繁,反而造成精神紧张。我索性听其自然,采取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的态度,反而容易进入状态。王老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在站养生桩时设想自己身如大冶洪炉,无物不可陶熔。精神上要将自己放大,顶天立地,有吞吐宇宙的气概。孟子讲“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后人不明白怎么个养法,还以为是圣人的一个比喻。其实站养生桩才是养浩然之气的不二法门。站养生桩时,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是在公园里散步,观赏着美丽景色,呼吸着新鲜空气,甚至嗅到松柏树散发出的阵阵香气,这时的思想和肌肉将自然地进入一种状态,正是养生桩所要求的放松状态。接下来,可以设想站立在齐胸深的温水中,身体随波晃动,在煦暖的阳光下,舒舒服服地站着。眼里看着外界秀丽的风景,心里想着舒畅美好的事情,然后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感受一下身体各部分是否放松了,有紧张感的部位,稍稍地调节一下。等身体放松下来时,用心感受身体与水波之间的阻力,感受阻力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调动了全身的皮肤毛孔,使它们也进行了互动。如此持之以恒地站下去,日久功深,会觉得全身毛孔似乎都在呼吸,这是身体充分放松、人体阳气充沛的表现,阳气敷布全身,浑身上下犹如武侠小说中描述的护体神功那样,有了一个坚强的防护层。达到这种境界,还有什么病痛能侵害到你呢?【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练习养生桩一段时间后,多数人会发现自己说话变得浑厚有力,底气也足了。我有一位朋友,站养生桩几个月后,走夜路不害怕了,胆子明显大了。平时在领导面前不敢大声说话,现在也变得落落大方了。这是站养生桩调动了人体心阳之气的结果。4.一抱通经穴——长生的真诀就在你的脚下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盛则足下热也。——《黄帝内经·素问·厥论》近来敲打经络穴位的养生方法很流行,有的人敲打之后确实有效果,还有一些人敲打之后引起不适,从临床角度来看,敲打经穴的养生法也是需要具体辨证的,之所以敲打经穴引起不适,是因为没有辨证施治,引起气血紊乱造成的。有个朋友对敲打经穴有所顾虑,向我咨询有没有一种不用敲打也能通经活络没有副作用适合于所有人的养生方法。问我这个问题的朋友很聪明,他善于从整体去把握事物,敲打经络穴位着眼于局部细节,忽视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长期在一个点或一个区域敲打刺志病以及高血脂、脂肪肝等肝部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肝开窍于目,故此眼部的疾病也能通过此穴来调理。调动三条阴经相当于道家的“以阴引阳”之法,能够迅速使人体产生蚁行、麻胀热等得药之感。那么,站养生桩时如何才能“以阴引阳”产生治病养命的大药呢?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最大玄机,也是我通过多年的站养生桩结合中医原理悟到的,一直作为我的养生心法。明白了这个玄机,养生治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这个方法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在站养生桩过程中,脚趾要有节奏地抓地,也叫抓挠。抓挠时,足心的涌泉穴也会随之一松一紧,有人能明显感到气血在体内微微鼓荡,传导到掌心,连劳宫穴也调动了,既养心又养肾。无独有偶,近日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称日本有医学专家研究发现,经常活动脚趾可以帮助脾胃减轻负担,也是要求自然站立时,让脚趾有节奏地抓地放松,重复数分钟,可以对经络产生松紧有致的刺让我盛情难却,今天我再从细节处讲讲养生桩,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养生桩很平常,但它对治病养生却非常有效,也是最省时间和不占地方的养生法。两脚平铺于地,与肩同宽,全身很随意地放松下来,双手在胸前环抱,臀部慢慢地往后靠,如同坐一个高凳,似坐非坐。这样就站好了。接着,还有一些小讲究:手要求掌心内凹,十个手指张开以后,里面的关节往里面夹,外面的关节往外面顶,虎口是圆撑的。腕关节不能僵死,两个肩膀撑开。十个手指之间要如同夹一根香烟,不能让它掉下来。双手如同抱一个氢气球,用力轻了这个气球就飞出去了,用力紧了这个气球就爆了。用心体会这种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感觉。头呢,下颌稍微往回收一下,和脖子之间好像夹住一个乒乓球;同时,感觉头上面有根绳子吊着。姿势固定好了以后,可以前后晃一下,如同在游泳池里或在齐胸深的温水中,体会水和人轻重之分,所以在站养生桩的过程中的感觉和表现就不同。一般情况下,养生桩在站一个星期左右就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好处,站完之后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这种感觉是随着进程逐日增长的。有的朋友站了几天之后,就发生肌肉震颤、疼、酸、麻、胀等现象,这多半是肌肉运动障碍、气血欠通或疲劳过度或生理上有其他缺陷造成的。此时只要防止疲劳过度,注意舒适得力,力求放松,避免紧僵,渐渐地就会气血畅通,肌肉灵活,使以上现象逐渐消除。还有一种是感觉不到疲劳的有规律的颤动,这是经络和气血闭塞已经消除的好现象,只要顺其自然,不可故意地抑制也不要有意识地扩大就可以。另外还有流眼泪、打哈欠、饱嗝、虚恭、腹鸣、蚁走等现象,都是站养生桩过程中的好现象,身体调节好了或病愈之后自可消除。在站养生桩的过程中,由于身体内部的机能变化,出现了种种不同的反应。因每个人各有自己的情况,诸如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病变的程度,生活的习惯,以及性格、爱好、经历的不同等,因而站养生桩的过程中的感受、反应、现象也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可有以下几种反应,大家可以自己感悟。1酸痛感:站养生桩开始几天,肩、臂、腿、膝等处,多少有酸痛疲劳的感觉。一些身体局部受过伤或开过刀的人,站养生桩初期,疤痕处有时发生瞬间的疼痛。还有病灶部位出现反应,如神经衰弱患者出现头痛,胃肠病患者腹痛,肝炎患者在练功时,肝区痛感甚至超过平时的疼痛程度,甲状腺肿大者,站一段时间后,颈部有针刺感觉,等等。这些都是练功后自然的生理反应,一般在日后即自然消失。这些反应是好现象,说明站养生桩引起了机体生理活动的巨大变化,代谢功能得到了提高。2.麻胀感:站养生桩时经常出现发麻、发胀的感觉,最容易出现的部位是手指或整个手掌,有的人手臂、腿、脚也会出现这种感觉。站一段时间后皮肤上好像有蚂蚁或小虫子爬的感觉,出现部位不定,脸上、手臂上,有的甚至身上也会出现这样感觉。之所以有麻、胀感觉的出现,这是因为站养生桩后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畅通,血流加快的缘故。3.温热感:站养生桩过程中,会产生温热的感觉,最明显的部位是手和脚。随着站养生桩时间和日期的推延,全身均会产生温热的感觉。站养生桩过程中由于意念活动强烈,甚至使身体出汗,一般来说,出汗的多少与运动量的大小成正比。病患者练功,凡身上出汗时,说明运动量已然很大了,应该适当控制,不要超过自身能力,以免影响医疗效果。4.震颤感:站养生桩稳定的姿势,需要四肢肌肉保持持续性的收缩状态。因此,随着站养生桩时间的延长,工作着的肌肉群就要发生程度不同的震颤现象。站养生桩初期,震颤轻微,不见于形,但用手抚摸时能有所感觉,不过是由膝到大腿。继之,震颤明显,大腿内外侧肌肉有规律、有节奏地颤动。再进一步,身体外形上可看出颤抖现象,有的人颤抖的幅度很大。经过一段时间的颤抖以后,由于肌肉耐劳能力和神经系统控制力的增强,颤抖又逐渐变为震颤,最后不显于外形。5.不同感:站养生桩过程中,会出现两手位置高低明显不同的现象,但站养生桩的人主观感觉上,却认为抬的一般高,若将两手摆成一般高,反而自感差异显著了。这种不同感还表现在机体内部,例如,站养生桩过程中,会感到一侧身体发麻、发胀,而另一侧无此感觉;一侧局部疼痛,另一侧则不痛。两侧胳膊抬得一般高,负荷量是一样的,但两侧从手到肩部沉重感觉显著地不同。有的人一侧手很热,另一侧手冰凉。还有人一手五指的温度均有差异。形成以上症状的原因,不外植物性神经活动失调,肌肉松紧未能取得一致,或身体局部病灶的影响,这些异同现象,有的人在站养生桩两三周后即获得改善,有的人经较长时间才见好转。站养生桩练到一定时期后,由于大脑内抑制作用的增强,代谢、循环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善、提高,身体就会产生一种特别舒畅的感觉。站养生桩时,如醉如痴,站养生桩后,头部清醒愉快,胸中空灵舒畅,乃至全身轻松爽适。这种舒畅感随着功夫的加深会愈加显著。【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我在前文中讲到了,站养生桩时我们强调的是要想一些开心的事、高兴的事,用体内正气驱赶寒邪与郁闷之气。我们都知道一个著名的实验,就是当人生气时所产生的毒气可以毒死一只小白鼠,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但是更可怕的是我们很多人经常生闷气,而将这种本该发泄出来的毒素全部积累在了体内,时间长了,癌细胞就活跃了。而在站养生桩时我们不仅能固护元气、正义之气,祛除邪气,还能及时的排解郁闷之气,让癌细胞进攻无门,阻碍于人体千万里之外。7.10分钟收获一生的健康在站养生桩时留有余力,站养生桩后精力旺盛,是运动量恰到好处的标志。生活中,我听说不少朋友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其精神让我感动,但他们诉说站养生桩的过程枯燥,站完有疲惫的感觉。我觉得有些朋友可能违背了顺其自然、功到自然成的原则,因为任何技能或方法如果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的话,就会得不偿失,这样下去容易出偏差。其实,站养生桩时我们一定要循序渐进而不可急躁,每次能站10分钟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一个月后站的过程中如果感觉很舒适,那么此时可以延长到20分钟或半个小时。运动量的掌握与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锻炼的进步和效果,同时也影响着锻炼的兴趣。既要在锻炼中使潜在的能量发挥出来,又不能让自己感到枯燥。与“运动量”有关的诸多因素,应综合在一起来判断,这是非常重要的,单纯片面地追求某一项指标作为“运动量”大小的度量标准,并认为是找到了捷径,这是错误的认识。例如:有些病患者,由于想尽早祛除病魔,医好病患,就以“恨病吃药”的态度去锻炼,片面认为,出汗越多效果越好,姿势越准确疗效越高,时间越长体会越多,意念越况下,以次日清晨起床时,不感到疲劳为度。总之,在站养生桩时留有余力,站养生桩后精力旺盛,是运动量恰到好处的标志。站养生桩不是摆空架子,起关键作用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初学者往往把精力放到姿势上,极力地追求“正确”姿势,唯恐姿势走了样,会影响疗效,其实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不但影响了精神集中、周身放松、呼吸自然的原则,束缚了精神和肢体的“解放”,还恰恰是造成停滞不前,乃至望洋兴叹的直接原因。其实,一成不变的“标准”姿势是没有的。养生桩的姿势是为其锻炼的内容服务的,因此,要以内容的变化而改变。就养生桩的姿势而论,它是内在力量的外部表露,之所以称它为运动,之所以能够祛病健身,是依赖于意念诱导,使得机体内在活动逐渐加强。由于肢体间与腹脏内在联系加强了,从而使得整体处于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最佳运动状态。这就是“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的道理。明白了这个养生的秘诀,每天抽出十分钟来站站养生桩,毫不夸张地说,人人都可以获得一生的健康,免去求医问药之苦,这是天下最划算的事了。【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站养生桩对运动性疾病,如外伤和劳损也有效。以腰肌劳损为例,腰肌纤维或腰肌膜肌腱或腰肌群中的血管神经等的损伤,没有即时治愈并继续反复活动,腰肌自然要保护性的强制收缩,必然要压迫牵拉行走于腰肌群中的神经和血循环,临床上呈现局部疼痛、过敏、麻木、感觉迟钝等,时间久之肌纤维变性,血循环障碍,组织液渗出,肌纤维间或肌纤维与肌膜间出现粘连,这些变化会刺况更名为太气拳,日后被日本武术界公认为“武圣”。后又有日本柔道六段八田一朗要求与王芗斋先生比试。八田欲抓先生手腕,哪知两手才一接触,立即被抖得腾身离地,撞在身后的墙上摔倒。解放后,王芗斋先生将一身绝学尽数传授给了他的女儿王玉芳。王玉芳先生今年已是88岁的高龄,仍然精神矍铄,高兴时还能做几个发力动作,丝毫不亚于当年。据我统计,意拳门内练养生桩的人平均寿命是90余岁,现在还有几位近百岁的老先生,可见桩功的神妙。【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养生桩歌——王芗斋述养生桩,极容易。深追求,头万绪。用功时,莫着急。应选个适当场地,充足阳光,流通空气,有水有树更相宜。不论行走坐卧和站立,要内外放松,身躯挺拔,腰脊骨垂线成直,浑身大小关节,都含着似曲非直意。守空洞,保清虚,凝神也静气。臂半圆,腋半虚,体会无微不舒适。不思考,不费力,心脏无负担,大脑得休息。想天空虚阔,洗涤情缘和尘俗万虑。虚灵独存,悠扬相依,绵绵如醉也如迷。笑卧如在水中宿,返婴寻天籁,平凡无奇有天趣,师法当遵守,不可太拘泥,这里边包罗着无限深思多甜蜜,动转颇似水中鱼,自在自在真自在,先哲并无其他异。9.养生桩养带脉——让身心在收束中茁壮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黄帝内经·素问·厥论》我有位学生,跟我学站养生桩多年,后来在我的熏陶下又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又想跟我学中医。学生如此好学,做老师的当然高兴了,我也巴不得我的每一个学生把我的所有东西全部学好,然后再超过我。我对他说:“你学了这么多年养生桩,再学中医,条件已经非常好啦。”我在教他中医知识时问他:“练武的人,打起把势来的时候,总是要把腰带紧一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他挠挠头,说:“这样扎上舒服呗,不然怎么使劲啊。至于为什么,还真不知道。”我对他说:“咱们的腰带所扎住的一圈,正好是人体的带脉。我们人体有十四条经脉,带脉,正好对十四条经脉起到一个收束的作用。其实站养生桩也有这种功效。”人体的十四条经脉,有的从头走足,有的从手走头,纵向循行的部位都比较长,好比很多根细丝,必须把它们全部扎在一起,才能成为有更大承受能力的绳子。把这些细丝扎在一起的那根绳子,就是带脉。夜晚,我们劳累了一天,需要放松了;或是节假日,我们闲居在家或度假在外,非常清闲,一切完全随意,悠游自得,不需要想什么伤脑筋的东西,也不需要做什么复杂、烦琐的事情。全身的经络也处在放松状态,带脉只需轻轻把它们揽住就可以了,就像在小河里随水漂动的水草,用手轻轻就能挽住。所以,这时候,我们都喜欢穿一些宽松的衣服,尤其是腰部,不能勒紧,这样才能使人尽可能地放松。但是,一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处在这种休闲状态中。现代人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紧张无处不在。你能适应这种紧张的节奏吗?恐怕很多人都不敢胸有成竹地说:“能!”经常有人说“生活让人无奈”,为什么无奈?就是因为我们跟不上生活的节奏,只能被动地在生活中随着纷繁的人事而辗转。为什么人会跟不上生活的节奏呢?追根究底,在于他身心的精力不够集中,处在一种涣散状态,没有效率。身心的涣散导致了生活的力不从心、被动无奈和碌碌无为。有什么办法可以收束一下身心吗?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带脉。带脉能收束人的经络,使之张弛有节,因为经络通于脏腑,脏腑关乎情志,所以,带脉也能收束人的精神。练武的人,在拉开架势之前,要把腰带紧紧扎起来,就是用带子的力量来加强带脉的收束功能,强有力地收束经脉与精神,只有收束住这条带脉,气息才能真正沉入丹田之内,自己的身心才能高度集中起来。也只有这样,他练武才能有长进,在打斗中才能把所有的能量集中到一起,击败对手。科学家说:“,也该有这种,在我们手里都会游刃有余。带脉就是造就这种“世故,今昔对照,明白世事的变迁。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大彻大悟的“通才”。令我欣慰的是,经过我这么一教,这位学生马上开窍了!以后,在站养生桩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他都会自己琢磨,遇到不会的,马上问我。不到一年工夫,他的中医已经学得非常棒了,而我教得也不费劲。孟子说,“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的一大乐事。此言诚然不虚。找一个好老师,是很多想勤勉的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所有的好老师也在苦苦寻找好学生呢!就好比病人在寻找好医生,好医生也在寻找能配合他的病人,因缘际会,才能起死回生,传出杏林佳话。至于他们如何才能相遇,那就要看缘分了。【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带脉为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它能约束纵行之脉,足之三阴、三阳以及阴阳二跷脉皆受带脉的约束,以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带脉还有固护胎儿和主司妇女带下的作用。带脉循行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