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笑隋唐

第二十章 两位相国

    国公大人这么说不是折煞晚辈吗?要知道全长安城想拍着队见国公大人,都没机会,晚辈荣幸还来不急,怎敢还有其他想法!高文宇装作惶恐的样子说道。

    杨素阅人无数自然看的出,高文宇口是心非,转身走到主位上坐下笑道,高公子请入座,其实今日老夫请小兄弟前来并无其他目的,只是单纯的想结交小兄弟,听闻小兄弟与我那世侄李成还是结义兄弟,算起来我们都是一家人,杨素又转头吩咐了杨彩衣给高文宇倒了杯茶。

    杨素单纯的几句话,就让高文宇心里一怔,暗暗皱了皱眉头,这老家伙竟然连我和李成是结义兄弟都知道,在自己印象里除了自己和李成恐怕也就程咬金知道了,他怎么会知道?会不会是李成说的,高文宇念头一闪,也就被高文宇否决了。

    “据高文宇所知,李成是八柱国之一的李弼的后人,真正的关陇贵族。而杨素乃是华阴士族,弘农杨氏之后。两家可算的上是不折不扣的政敌!李成根本不可能是杨素所说的世侄,这话估计也就骗骗平民老百姓!高文宇此时才感觉到这些大族的可怕,当真是无孔不入。即便如此。高文宇心里还是有些恼怒,感觉自己在这些家族面前就像个没穿衣服的孩子一般,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看了看正在给自己沏茶的杨彩衣笑道,彩衣姑娘好久不见,还是这么漂亮!高文宇适宜的收起了自己对这些家族的看法。

    “听见高文宇说自己漂亮,杨彩衣一愣,瞬间绝美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红晕。”暗道这家伙怎么这么放肆,当着爷爷的面前也敢调戏我!狠狠的白了高文宇一眼,公子喝茶。

    杨素也是好笑的看着与众不同的高文宇,虽说这个时代男女之间的风气还算是开放,但是敢当着杨素的面调戏人家的孙女,不得不说,我们的猪脚真是一朵奇葩。

    感觉到了这爷孙两脸色有些异常,高文宇感觉到了可能是自己说错话了,毕竟这是后世经常夸女孩子的话,一时改不了口!高文宇有些郁闷,看来下次说个话还要先过过脑子。

    老夫听说了小兄弟的五首佳作,真是让老夫惊叹不已,小兄弟如此才学,是否想过入仕为官?如果有心,老夫可代为推荐,杨素看气氛有些尴尬出言缓和道。

    高文宇起身对杨素躬身道,做官谁不想,士农工商有机会一步登天在下当然愿意,况且还是国公大人保荐,只是。。。

    只是什么?杨素有些好奇的问道。

    只是晚辈手无缚鸡之力,只会做几首小诗,哪里有什么本事做官。

    高文宇虽然说的含糊其词,但是杨素还是听明白了,这小子是不想做文官,其实杨素原本是和杨广一个打算想利用高文宇的才学,将其安插在高颎身边!没想到这小子竟然不喜欢做文官,这倒是让杨素有些犹豫。

    哦,小兄弟是打算做个武将?杨素捋须笑道。

    武将不敢当,做个士卒于愿足矣。高文宇脸色一正说道。

    虽然看出高文宇的眼神中的一丝坚决,但杨素还是想再试一试,又诱导高文宇,“为什么一定要从军,现在天下已定,正是百废待兴之时,学文更能辅佐君王,治理天下,不是更能实现你心中的抱负吗?”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高文宇还是坚决摇头,“我抱负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突厥未灭,西域未取,相国怎敢说天下已定?”

    杨素忍不住高声赞道:“好一个‘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素暗暗赞叹,不卑不亢,胆识过人,竟敢直斥与我,如此人物,庆幸是他还是及时发现,还来得及好好培养。其实杨素本身就是武将出身,大隋有名的军事家。其军功更是显赫,大小战役数百场,杨素从未败过,在军中更是有着长胜将军之称。

    杨素缓缓点头,“你说得不错,非常不错,没想到我活了五十多岁的人,竟然还不如你个二十岁不到的少年看的远。

    “谢国公大人夸奖,晚辈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幼时没有习武,若非如此,在下早已从军报国。高文宇感叹道。

    虽然杨素也是当世有名的大儒,但是从军多年,杨素身上流的更多的确实军人的血,听见高文宇所说,心里也是一阵感慨,对这个有趣的少年也有了一丝的好感。

    既然如此,那老夫就修书一封,小兄弟可去禁卫军,禁卫军鱼俱罗与老夫有些交情,小兄弟就先去做个百夫长如何?

    多谢国公大人!高文宇心里一乐,这么容易就做了个百夫长,下次再忽悠忽悠说不定还能弄个,千夫长、万夫长做做。突然,高文宇又叹了口气,唉,欠那么多人情,将来自己也不好还啊!

    “天下间要是多几个像小兄弟这样的年轻人,大隋——!”

    “相国,高相国求见。”杨素话还没有说完,就只见一书生打扮的中年男子急匆匆的进来。

    哦?高相国这么晚怎么会突然来我府中,杨素看了书生打扮的中年男子疑惑道。

    相国,会不会是因为今日早朝——!书生男子突然话语一停,转身看了看傍边的高文宇。

    高文宇如何看不出书生打扮的男子是看自己是外人,有些话不方便说,不过高文宇刚刚起身准备告辞时,杨素突然对中年男子笑道,德彝无妨,都是自己人!杨素看了看高文宇说道,这位是老夫的幕僚,“封德彝”封大人。杨素又向封德彝说道,“这位小兄弟乃是最近名满长安的“高文宇”高公子。”

    “封德彝闻言好奇的打量了一下高文宇抱拳说道,公子就是名满长安的“酒圣高文宇?”没想到竟然如此年轻,德彝失敬了。

    名满长安的“酒圣高文宇?”我擦,本公子何时变得出名,高文宇暗自得意,不过这个封德彝是谁?自己倒是没有印象,看起来在杨素心中地位不低,想必也不是泛泛之辈,高文宇开始抱怨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学习历史,也不知道历史有没有封德彝这个人。

    其实不怪高文宇对此人没有印象,封德彝此人历史记载并不多,兴唐传记载此人才思敏捷,但善于见风使舵。祖父封隆之是北齐的太子太保。在隋朝作杨素的行军记室,因善计谋被引为亲信,荐为内史舍人。为杨素的侄女婿。大修仁寿宫就是封德彝的谋划。

    善于见风使舵的封德彝,在历史上的名声可不太好,隋炀帝时,暗助虞世基弄权,败坏朝政。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后,他又投靠宇文化及,官拜内史令。宇文化及兵败后,封德彝与宇文士及归附唐朝,唐高祖拜封德彝内史舍人、内史侍郎。封德彝从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王世充败亡,受封平原县公,判天策府司马,武德三年(620)三月,拜中书侍郎兼中书令,登上相位。同年四月,拜检校是吏部尚书,进封赵国公。太宗即位后改任尚书右仆射。

    封德彝在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之间脚踏两只船,李世民并不知道。封德彝的政策和魏征常常相左,唐太宗也多次批评封德彝。贞观元年(627年),封德彝病故,唐太宗赠他为司空,谥号明。唐太宗后来知道封德彝在自己和李建成之间阴持两端,改谥号为缪。

    就在高文宇欲起身回敬封德彝之时,突然听见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杨相国,本官不请自入,杨相国还请勿怪!只见来人一身白衣看起来还要稍长杨素几岁,两鬓白发,长得倒是慈眉善目。

    “高相国客气,是本官让高相国久候,该勿怪的应该是高相国,”杨素起身迎道。

    高文宇听说来人便是高颎之时神情一怔,在隋文帝时代,高颎排位权臣第一,杨素只是第二,高文宇久闻大名,他立刻想到可以在高颎面前表现一下,说不定自己又有机会。

    不知道高相国这么晚了,所来何事?杨素边吩咐道身后一直没有说话的杨彩衣给高颎沏了杯茶边说道。

    “今日早朝圣上召见全臣,都蓝突厥可能要进攻大同城,是否要利用这次机会开始对突厥发动反击,不知道此事杨相国怎么看?。”高颎看着杨素说道。

    “高相国此话何意?圣上不是已经决定择日便出兵大同城?”高相国又何必再问本官的想法?杨素婉言笑道。

    “杨相国明知我所说何事,又何必绕弯子?圣上是决定出兵,可是这领兵之人圣上还没有决定。本官是想…。”

    这有何可想?高相国年事已高,这领兵之人自然是非本官莫属,杨素冷笑道。

    听看杨素的话,高颎也不生气!笑道,本官原本无意与杨相国争这统帅之职,但是杨相国也知道,最近太子殿下是越来越不得圣宠,本官是想借此事让太子殿下亲自统兵出征都蓝突厥。今日也是太子殿下请本官前来相求杨相国,太子殿下说了,此人情定当铭记于心。</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