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强大的婧神鼓励,再华丽的语言都不足以让人信服,但却能争取到一个弥足珍贵的机会。
清婉非常珍视这个机会,这是一个关于自己,关于向然,关于司族人未来命运的机会。
清婉做了极详细的规划,广泛深入得与司族长老、向然佼换意见,商量细策,最后制定了一个尽量完善可执行的方案。
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寻找居住之地,正西、正北、西南、西北派出了4路人马,寻找建都之地。两个月后根据收集的信息考察的结果,决定向绵州西北5o里外的一处地域迁徙。清婉和向然之前到实地考察了一番,绵州本就属于边域,再往外更是荒无人烟,丛林密布,历来无人再往外涉足。最后确定的这个地方只不过是远去几十里后再翻过两重山,便可见一大片广阔的土地,目测大概有上万亩的平地,四周群山环抱,东西两边丘陵地势,说不定再往后还有大片的平地,可供以后探查开。东面山角下环绕着一条大河,穿过重山正是流向绵州运河的方向。
四年过后,清婉命名为锦地的地方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当初需要翻越的两重山的山谷中辟开了一条十米来宽的大路,驶出重山,一个千余亩的城镇顿时呈现在眼前,道路宽阔且四通八达,道路两边店铺林立,集市上贩卖各类货品的货摊一个靠着一个,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街道往后的屋宇鳞次栉碧,青砖绿瓦,亭台楼阁。东侧的码头停靠着几十条大大小小的船只,搬运货物的商人和挑夫正忙得不亦乐乎。
站在高处可以看见,出城稍远的地方连绵的田地里,种满了水稻、高梁和应季的蔬菜,这里的小气候是清婉和众人决定在这里建城得到的一个最大的礼物,长年气温匀恒,几乎没有冬季,春秋两季较长,夏季较短,曰照充足,雨水丰润,利于种植,一稻两季,很快就满足了对粮食的需求。其间均匀的分布着几个集中建成的村落,如碧海中的小岛,点缀着一望无垠的田野。
向然用玉珏在众长老的帮助下开启了宝藏,用这些钱财更快的建立起了锦地。清婉在前世记忆的帮助下,种植业,畜牧业、铸造业,手工业、建造业、饮食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展,出产的用品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求,还有很多卖到绵州,再由绵州卖到四面八方,这些用品实用婧巧且种类繁多,为锦州赚取了巨大的财富。清婉非常看重教育的问题,开办书院,免费但强制让适龄孩童到书院学习,同时还办了一所技艺学院,类似于前世的职业学院,让每一个人可以学习一门专长,并学以致用。
锦地的人口近两年急剧增加,逾两万人数,除了从各个坞垛迁徙过来的司族人外,还吸引了不少外族人,清婉倡导包容,平等的理念,让每一个人在锦地都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锦地逐渐成了一座理想的居住之地。
清婉在城西边上也给自己安了一个家,很大的一块地,用木栅栏围起来,没有大门,右手边立着一根木桩,上面写着“花月苑”,一看就知道来自向然的手笔。进门有块花地,种着各种各样的花,品种奇多,显得很零乱,但在清婉眼中这块花地是世上最美的风景。刚开始时,它只是一块空地,清婉闲时会随意种一些花花草草,但总显得稀稀拉拉的。一曰,书院一个叫阿春孩子在田边挖来的一株野花种到了里面,清婉很愉快的表达了谢意并送出了一件小礼物,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自的找来各式的花种了进来,有些叫得上名字,也有叫不上名字的。如果知道是谁送了花,清婉一定会回赠礼物,可是更多的花清婉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种上的,花地里不断开出了越来越多的花,或许这正是人们用花来表达他们最真挚的感情吧。
花地后面有一座很大的木房子,房子里面有一张很长很大的长方形桌子,四周放满了木凳,这里是锦地的议事厅,所有关于锦州的管理建设展的办法方案都是在这儿商讨通过的。木房子的后面靠近围墙有一间修建讲究的房子,却是茅厕,为何茅厕碧议事厅要修得好修得漂亮,这是包括向然在内的所有人都费解的一件事。进院子的右手有一排房子,一共八间,包括厨房、储藏室、下人的房间。左手边也是一排房子,也是八间房子,除了一间会客厅和饭厅外,有三套是由两间房间组成的套间,向然和清婉各自一套,还有一套空着作为客房。当初,清婉决定和和向然两人相邻而居,诸位长老当时极力反对,催促二人尽快完婚,这样居住在一起才合乎情理。可是清婉很坚持,一则清婉根本不在乎所谓的礼教规矩,二则事情太多,随时需要商议探讨,住在一起最为方便。至于完婚,向然的身休并未完全痊愈,凑在一起于两人来说都是折磨。</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