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微的态度,就好像是一个月前,女桑面对她的时候。
那种隔着竹简的压迫感几乎要让她窒息了。她面对韩信的时候,韩信会收敛情绪,以至于她根本感受不到他手中也掌握着,那样可怖的权力。
她面对他的时候就不会有那种如履薄冰的小心翼翼。有时候殷嫱甚至会在心里埋怨韩信:他为什么不造反
但这一番心思却不能给人知道。
从四月到八月,战争一直没有停止,韩信完成了北方战场的开辟,于是携灌婴等部将南击楚国,与刘邦、彭越形成了三面夹击之势,项籍大为不安,破秦之后的大好优势,已经被刘邦和韩信逆转过来,一向刚愎自用不可一世的霸王首次有了议和的念头。
因为战争的原因,韩信和殷嫱总是聚少离多。殷嫱不怕自己的谎话被拆穿,她已经得到了殷姬的绝大部分记忆。
这年的夏末,殷嫱得到了一个消息——项籍和刘邦签署了鸿沟协定,因为古代落后的交通,她得到消息的时候,刘邦已经撕毁协定,重启战火。
她倏忽想起不知从哪儿看到的一首诗:高帝眼中只两雄,淮阴国士与重瞳。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无嫌到考终
无嫌到考终……
呵。
项羽死了,韩信就该死了。
她从来没觉得时间像现在这样紧迫过。她派去送信的信使除了带去给刘邦的信,还带去了许多财帛厚礼。最丰厚那两份是留给戚夫人和吕后的。
戚夫人好哄,殷姬一直对她施以重礼,她对殷嫱的印象不错。而同张良的交往,殷嫱多是通过他的夫人侠姬,她送了给张良的礼物之中,最重要却也最不起眼的是一枚橘子,她相信侠姬能明白她的意思。
从那枚橘子的回报很快就显现出来,殷嫱收到了侠姬的回信。
刘邦重重地把竹简掷在地上,修得整整齐齐的须髯气得发抖,他剧烈地咳嗽起来,曾经被项籍射中的心口疼痛得越来越厉害。
他上次那样大发雷霆,还是因为被项籍困在荥阳,而韩信刚刚破齐却不来救他,反而还要挟他要齐国封地,要当齐王。
这一次,他撕毁了鸿沟协定,打了项籍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就被反应过来的项籍一路穷追猛打,他传令让韩信和彭越去往固陵相会,两人答应得好好的,却一个都没去,汉军被追上来的楚军揍在地上摩擦。
刘邦气得不行。
但刘邦一向有个好处,他能将感情摒除在理智之外,再大的委屈也要暂时放了。人是要在心里记过的,可是现在还得求着哄着,先收拾了项籍再收拾他们。
于是他找到张良:“子房,诸侯们都不来,你说该怎么办?”
张良总能给刘邦恰到好处的意见,刘邦见着他就觉得安心。张良冷静道:“大王,还没有给韩信和彭越分地。大王当年能够聚起人心,是因为承诺能与人共享天下。韩信虽然有齐王之名,却只是大王的口头约定,大王不如现在把陈地以东到东海分给韩信,把睢阳以北给彭越,他们就一定会赶来帮助汉王的。”
刘邦心中一阵不舒服,但他究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枭雄,这点地现在能给这两个小子,以后也能收回来。他痛快地点头:“就依子房所说的。”
于是现在汉使就来了。
殷嫱真觉得韩信冤枉。大约是九月的一天,韩信在朝食的时候,向她陈说着要和刘邦会师的消息。殷嫱觉得他浑身上下都透着一种兴奋的气息。当时她想了想,能让韩信这样兴奋的,一般都是大战——这么快就要和项籍决战了。“需要的粮秣,让我来筹备吧。”
这确实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韩信攻打齐国的兵力都被张良抽走,去支援刘邦了,决战需要的士卒,韩信规划的是三十万,在齐地征集新兵,并进行简单的队列培训,还要平齐地各地的叛乱,殷嫱借着筹措粮食的机会,整合了齐国的粮行,并发行了一种以粮食为信用的货筹。
她匆匆筹集起来的粮秣才刚刚上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马当然不可能在粮秣还没上路的时候就赶过去?
韩信还能把齐国三十万大军给刘邦空投过去?
但是现在使节刚到,韩信的大军才出发,这其中……要告诉刘邦韩信不是故意拿乔,殷嫱自己都不信。
她不能,也不敢给韩信辩白。
因为侠姬给她的信里,她看到了这件事的后半段,要不是张良帮她描补,她自个儿差点都搭进去了。
张良在那之后,又补充了一句:“齐王素来宠爱王后,大王不如给王后去信,再让她劝一劝齐王。”
刘邦沉吟了片刻,问他:“伯盈……子房,你以为伯盈那句,愿为寡人马前卒,是真还是假?”
殷姬和韩信在赵国定情的事,汉军上下都是知道的,两人的情谊,众人也是有目共睹。在定三秦的时候,殷嫱出钱出力,甚至连自家舅父都请来给刘邦助阵,刘邦对这女娃娃也不是不喜欢,但殷嫱之前一幅非韩信不嫁的架势,现在却跑来跟他说,要替他监视韩信,这不得不让人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