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解她的。
王后每天都陪在安婉身边,弥补这些年对她的缺失,对她讲着平国这几年的变化。说大王子于末为了早日把她从安国解救回来,一夜之间长大了,送她去安国和亲回来后就一改过去纨绔之态,跟大将军的儿子张云一起去了军营,同士兵同吃同住一起操练,现在已经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少将军了。让安婉不用担心,现在的平国已经不是以前的平国了,他们变得强大,不再是以前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小国家了,他们有能力与安国殊死一战。如今她回来了,他们就更无所畏惧,这一仗,他们一定能赢。
安婉是平国的英雄,在平王的刻意宣导下所有百姓都记着她的恩情。如今安婉平安归国,大家都希望她能有一个好的归宿。虽然她之前嫁给过敌国的王子,已非完璧,但想到公主嫁过去也是情非得已,为了平国能够免于一战形势所逼才做出的决断,大家应该对公主多些宽容,不要计较太多。
王后看安婉整天郁郁寡欢,便在宫中举办了一场宴会,把都城里所有未婚的青年才俊都邀请了过来。
王后拉着安婉躲再屏风后面,宴席上的人看不见的地方,让她透过屏风看看有没有中意的人:“这些人啊都是我们平国的才子。”
“母后。”
王后拍拍她的手:“先别急着拒绝,看看再说。”
安婉自知再说无用,耐着性子陪着王后站在屏风后面。
“婉婉,你瞧那个是丞相家的三公子,虽是庶子,但他本人很有才华,你父王很欣赏他,今年十九岁,还未婚配,与你正相配。还有那个,是少府家的嫡次子,今年十七,去年诗会听说得了魁首呢,我瞧着也很不错……”王后兴奋的一一给安婉介绍着宴席上的才俊。
宫女们上完茶点便退了下去,留众才俊们在殿中品茶,一时间再没有人进来。
这是王后特意安排的,给他们畅谈的时间,聊聊诗、谈谈词,让安婉能够了解他们,看到他们的才华。
“王后邀我们来干嘛?”众才俊品了会儿茶,见还没人来招待他们,闲聊起来。
“还能干嘛,公主回来了,招驸马呗。”
“不是吧,公主不是嫁过人吗,那个安国的大王子,听说是个歌姬的儿子,现在还成了王爷。”
“都说了是安国的王爷了,现在公主回来了,还不得找个人再嫁了。人家可是公主,难不成这么年轻就守活寡去。”
“说起来,安国那个大王子我听说过,在安国不受待见的很,在安国一点势力都没有。公主和亲那天你们都在的吧,我记得那时候公主才十一岁吧,已经那么漂亮了,现在长大了估计更迷人,不知道安国的那个大王子保不保得住她。”
“你的意思是……”
那个人伸出食指,放在唇前,发出一阵怪笑,一副你们懂的的表情,让大家不要再说了,有些话说的太明白就没意思了。
“你们在这胡说什么呢,公主当初站出来孤身一人嫁去安国,为的是让平国能够免于一战,救了多少人的性命。没有她,你们有命在这儿悠悠闲闲的喝茶?公主她是民族英雄,你们嘴巴都放干净点。”
“是,她是民族英雄,我们也很佩服她,也希望她一生幸福,但娶她回家就……”众人面露难色,“沈河,你这么维护公主,不如你把她娶回家算了,既能给公主幸福,也帮了我们,多好啊。”
沈河黑着脸:“我与李姑娘已有婚约,我不能负她。正妻是不可能的,如若公主不嫌弃,我倒愿迎公主入府。”
“妾室啊。”其他人玩味,王后年轻的时候是平国第一美人,就是现在依旧风韵犹存,公主十一岁出嫁的时候他们也都见过,已是个小美人,现在长大了只怕比王后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如若只是做个妾室的话,又有谁不可以呢。
突然,大殿里的才俊们开始期待公主的带来了。
王后和安婉在屏风后面将他们的话听得一清二楚,王后气得咬牙切齿,握着安婉的手捏得安婉生疼,她气冲冲的要冲出去收拾他们。
安婉拉住她:“母后息怒,现在我们与安国正在交战,正是用人的时候,他们家中父兄都是朝中栋梁,母后切莫为这种小事伤了他们的心,如今君臣一心最重要。”
王后滞住,看向安婉又觉得就这样放过他们什么都不做又会伤了安婉的心:“不行,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们。”
安婉将王后看得通透,搬好梯子给王后下:“母后,我真的不介意,我不想嫁人,我想永远留在母后身边,陪着母后,好不好?”
王后叹了口气:“不想嫁就不嫁吧,有你父王、我,还有你王兄在,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安婉强颜欢笑,透过屏风看了眼大殿:“那母后,儿臣就不进去了,先行回宫了。”
出了大殿,她长舒了一口气,手按在肚子上,不知道她还能隐瞒多久。如果让父王和母后知道了,他们会怎么做?
安婉每餐只敢吃一点点,怕长胖了显怀,被人看出来。她行事小心,好在肚子里的孩子也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