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嫣茹记得当年家老郭鹰曾跟她说过,在幽州的燕山,有一个叫古剑山庄的地方,他便是在哪里拜师学得剑术。
于是郑斌与郭嫣茹两人一路北上,前往幽州。幽州就是后世的北京,燕山应该就在幽州以北,后世郑斌曾去过北京,八达岭长城、山海关、居庸关就是在燕山。
这一路上,两人游玩各处名胜,欣赏着大好河山。经过当时赵国的都城襄国,渡河来到当时河北最大的名城邺城,然后沿着太行南麓往北,来到幽州。
此时的幽州,完全没有后世北京的规模。和中原的大城市相比,幽州显得有些荒僻。但作为河北重要的政治中心,也是赵国在河北的重镇,也有十几万人口,已经初具规模,在当时中国的北方,也算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了全文阅读。
郑斌与嫣茹在幽州住了几日,一边打听这幽州附近及燕山的消息,看看是否可以找到那古剑山庄的线索。
赵国在幽州驻扎了十万精锐,由新义王石袛统帅,王府便设在幽州。幽州城外分东西两座大营,驻扎有十万大军,城外土地大部分都是这两座大营军户所占据。
幽州往北便是燕山,燕山自秦汉以来,长城便依山而建,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一年前鲜卑族的慕容氏灭了宇文氏,自称燕王,如今燕山以北整个辽东都是燕国的天下。为了防备燕国,石虎让八年前被灭的鲜卑段氏余部段兰带领族人五千户驻扎燕山一带隔绝通往辽东的通道。
为了防备慕容氏的燕国,赵国在北境实行锁关政策,不允许任何人越过燕山。只有在每年八月在令支开马市,才允许进入马市进行交易,而这期间,马市由重兵看守,每个入市的商户,都要登记造册,人货都要一一清点。
打听到这些,让郑斌头痛不已,因为燕山一带几乎没人走动,那古剑山庄没有半点线索。郑斌苦思冥想数日,也找不到个头绪,又不能冒然闯入燕山去找,这样必定被段氏的人抓住。
这日,郑斌在街上转了一圈,又是一无所获,沮丧的回到客栈。嫣茹迎上前来,早已为他准备好了擦脸的水。一边帮他脱去外衣,一边问道:“公子,今日可有收获?”
郑斌苦闷地摇摇头。
“公子不必着急,总会寻到。我看这一时半会儿也难有着落,我们住在客栈开销颇大,也不方便,我今日寻了个宅子,很是清净,不如我们租下那宅院,已作长久打算,我再添置些家用什物,住着也方便。”嫣茹说着,却发现郑斌神情异样,眼中放光,一动不动地看着自己。
虽然两人朝夕相处,可是郑斌还从没这样看过自己,嫣茹一时脸上红霞攀上,怯生生地问道:“公子,你这是怎么啦?”
“哈哈哈哈。”郑斌忽然大笑,一把抱起嫣茹,大笑道:“嫣茹,你真是太聪明了,真是谢谢你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嫣茹被郑斌这样抱着,一时间羞得满脸通红,不知所措,也不知道郑斌说得什么,慌乱得小声喊着:“啊,公子,快放开我。公子,你说什么啊?”
郑斌这才意识到自己一时兴奋,这举止有些过头了。虽然嫣茹跟自己的关系,就差一层纸没捅破,可是古代的女子不时后世的那些女人,这还未完婚便被男人抱着,还是无法让她接受。郑斌道歉道:“嫣茹,对不起。刚才你的话提醒了我,让我豁然开朗,我已经有找到古剑山庄的方法了。”
“真的啊?快说说是什么办法。”
“呵呵,现在先不能说,在关键嘛就说在那马市,我们可以利用马市这个机会找到古剑山庄的人,然后悄悄尾随,便可找到古剑山庄。”郑斌神秘地笑着说道。
“马市?还有一个月啊。”
“恩,是的,现在就去你看上的宅院,我们去租下一个月。”郑斌说道。
接下来一个月,郑斌倒也没闲着,利用这个难得的空闲时间,郑斌开始编写教材。前面在兴汉城时,由于时间紧迫,只是将儒家的经典进行了删减拼接。
现在郑斌总算有时间,可以坐下来安心考虑如何编写一本教材的问题全文阅读。从后世来的他,自然知道这教材的重要性。教育为强国之本,在后世的近代史上,走教育强国之路典型的有德国和日本。所以在郑斌的规划中,要普及基础教育。这就必须要一整套适合的教材才行,他可不想让学生捧着四书五经,在那边摇头晃脑的读书,到头来全是些只会之乎者也的无用书生。
不过这时的儒生不比明清时代的儒生,风气还比较开放,君子六艺还没有完全丢掉,还保留着一点尚武之风。到了明清时代,儒生就都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所以后来民间才有“一无用处是书生”的说法。
现在郑斌就要改变这个历史,他要写一套他想要的教材来。利用这一段时间,他要系统的编撰一套教材来。在他的规划中,将课程分为经学、数学、科学三门必修课,经学便是学习儒家经典,郑斌要编写一本《三字经》作为经学的启蒙,当然其中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思想,都要被删除的。这《三字经》本来是在宋代开始出现,内容不断添加,到明代才完成。郑斌现在提前拿出来,作为启蒙教育是最适合不过了。至于这经书里的唯心之义的神话,郑斌不想改变。郑斌也不想把进化论唯物主义什么的搬出来,一方面自己的学识也有限,没有大量的实证是无法让这个时代人相信进化论这种东西的。所以那些神话就保留吧,其实拥有一定的信仰,也不是坏事,这是如何去引导信仰的问题,在以后的宗教问题上,郑斌他还要详细的去考虑。
在《三字经》后,便是《百家姓》《千字文》,三本启蒙经典学完后,然后才是儒家的四书五经,不过这都是经过郑斌改编的。他要突出的是五常和孟子的民本思想,把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和三纲思想全部删除。
以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都简单,就是四书五经,也只是略作改动。这个数学,在当时则是非常薄弱,特别是当时的人写数字,是写的大写隶书,对于运算很不方便。所以郑斌要推广阿拉伯数字,然后根据后世教科书的内容编写一本数学书,从基础的运算到方程,一步步写。这个可是让郑斌很是头疼,虽然以前自己数学学得还不错,但要写成书,还要让这个时代的人看得懂,就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了。郑斌只能一点点反复推敲着写,嫣茹便成立他第一个学生和读者,他写完后一篇,便让嫣茹看,然后按照书上的内容教她,如果她不懂,郑斌再修改,知道嫣茹能看懂为止。即便如此,郑斌也只能写到后世初中的内容,高中里的高等数学,微积分导数,他是怎么也写不出来的。不过能让这个时代人学会方程式、三角函数便足够用了,以后的事情,留给后人慢慢去探索吧,也不能所有的事情都一个人做完,这样也太逆天了,别人非以为自己是个妖精。这数学的教材,郑斌打算分为三部分,由浅入深,依次为基础数学、几何和代数,称为《算经》。
至于科学郑斌便打算把后世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归纳在其中。第一部称为《四海识物经》依次已介绍的口吻,将天文、地理、自然常识、动植物种告诉人们。这里的地理将是颠覆当时人们世界观的,他提出了地是圆球型的,而当时的人们认为天圆地方。然后他提出了七大洲四大洋的世界地理格局,也颠覆了当时中国人认为中土是世界中心的观念。这里郑斌通过大量的例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是要让人们相信,还必须让人们通过航海去验证,所以郑斌在写这些的时候,只是通过一些自然现象来证明,然后提出,希望有人能够通过航海来证明。
科学的第二部称为《物易经》这里便是讲了物理的知识,将力的原理,牛顿三大定律进行讲解。其后第三部称为《物化经》,这里则是化学的知识,讲了各种化学元素,天下万物都是有各种元素构成。写这些,郑斌也只能尽量通过自己的记忆将那些原理和定律写出来,都是一些基础的内容,但郑斌相信,他打开了科学这扇门,便会有后人不断去探索完善,发现更多的内容。
关键是通过这些基础的教育,改变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从而改变世界,改变历史。
(天津)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