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五年后。三清观,后园菜地,夜。
一个清俊英武的少年在道观菜园旁的一块空地上练剑,左手里还拿着一本书。这是他自己体悟的所谓书剑双绝,道观里有人经常见到,起初大多捧腹,后来也逐渐习惯了。
月亮在道观檐角的斜上方倾泄着月光,只见这个英武少年一把长剑舞得银光四射,剑穗上那绺鲜红的长缨上下翻飞,在月光下分外打眼。一个道人立在道观后院的女儿墙上,一身洗得微微发白的青色道袍随风轻摆,从树林里望过去,直如仙人一般凌空而立。
那道人轻笑一声,抽出携在背上的长剑,一个纵身直扑下去,和舞剑的少年交起手来。两剑相交,只听得“铮叮”一声,少年的长剑“嗖”的飞出手去,落在菜地的水窖旁,插在地上不住摇摆。
定睛看去,那清俊少年分明是李家的大公子李晨枫。只见他一跃丈余,面上微红,看起来似乎有些惭愧。李晨枫俯身拾起长剑又待攻上。那道人微微一摆手,反手将长剑插入背后剑鞘,金黄的剑穗随风而舞,又是一番气象。
李晨枫上前行礼,道:“玉青师叔安好。”原来这道人正是当年在李晨枫三岁寿宴上出言不逊的道士玉青子。玉青子几年未见,蓄留起了胡须,长髯飘飘,颇有点仙风道骨的味道。玉青子上下打量了李晨枫一番,微笑着说道:“李公子,你想好了没有?是否愿意随我修炼固魂之法?”
这玉青子原本就是三清观的道人,因三清观在汉口颇有点小名气,平素里来三清观邀请观内道人去抓鬼做法事的富绅百姓络绎不绝。三清观的掌门玉凤子是玉青子的师兄,玉风子热衷俗事,对此还作态大肆招揽,玉青子不耐烦这些俗世之举,借口巡游躲避到夷陵山间去修炼真法,一住就是十来年。后元兵破关而入,蜀地之下也是盗匪横行,清静之地也不宁静了,就回到三清观静修。
玉青道人偶然发现李晨枫在道观内习武,想起当时李晨枫三岁寿宴那番话,又仔细在暗中观察了一段时间,于是提出要教授李晨枫固魂之法。其实,这固魂之法就是修真的一种初级法诀,是玉青道人的师傅传下来的修仙之秘。因师傅训诫此法不可传与外人,所以玉青子要求李晨枫出家修道以便传授神功。说修仙过于骇人听闻,只对李晨枫说是传其修炼内功的心法。
李晨枫站在原地,神情甚为犹豫,嘴巴嚅嗫着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心里想,“这玉青师叔真是糊涂,我李家就我这么一个儿子,我若是出家修道,成何体统?想必父母也不会应允。”但是这话他不敢对玉青道人说出,只是腹诽。
玉青子见此光景也不强逼,微微一笑,从怀中拿出一柄短剑。这柄短剑甚至奇怪,没有手柄只有光秃秃长约一尺的剑刃。玉青子将短剑抛在空中,随手一指,口中低声喝到:“起!”短剑停悬在空中一顿,随即围着菜地转了一圈,清幽幽的剑光四射开来,剑尾还拖着一线银光,煞是好看。
李晨枫惊得呆立当场,这是他第一次看见有人驭剑,这不是传说中的剑仙么?李晨枫心里惊骇中夹杂着欢喜,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肩膀微微发抖。
玉青子哈哈一笑,收起短剑递给李晨枫。李晨枫傻傻得把短剑接了过来,玉青子又给他一个不知道什么材料做的剑囊,拉着李晨枫的手将短剑收纳在剑囊中。李晨枫心里万千盘算,心思扭结不堪。又想拜师学这千古绝技,可一想自己是家中独子,要替家族父母考虑,心下万千头绪,不知道如何理清。
玉青子站在一旁微笑不语。又从怀里拿出两张面饼,递了一张给李晨枫,说道:“我去歇着了,你再好好想想吧。三个月后我会再来,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你要思量清楚。”说完,玉青子轻轻一跃穿过女儿墙消失不见。
李晨枫嘴里嚼着面饼,味同嚼蜡。心里翻来覆去几个字在纠结不明,“拜师,还是不拜师?”刚才的一幕让他失魂落魄,这两年的习武生涯让他对武功一途颇为倾心,加之偶尔看见的朝廷邸报和茶馆里说书匠人耳濡目染的那些奋勇抗敌的英雄事迹,让李晨枫这个少年心里非常震撼。驭剑,这可是传说里的剑仙的武功啊。
月光如水而下,李晨枫长叹一声摇了摇头,准备回屋休息。举步间眼里瞥见一样东西落在地上,拾起来一看,是一本薄薄的绢册,估摸着是刚才玉青子在怀里拿面饼时掉在地上的,绢册轻如蝉翼,入手几乎没有重量,封面暗青微黄,在月光下是以不易察觉,绢册的封面写着几个古篆字。李晨枫大喜,心里揣测这可能就是玉青师叔说的固魂,乃是无上的内功心法。
昏头涨脑的回到屋里,李晨枫衣服也没脱就躺在床上,把玩着手里的绢册。思来想去,还是忍住没打开绢册,就这么和衣迷迷糊糊斜躺着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李晨枫向师傅告了假返回家中。李晨枫的家离道观就几步路,走了约莫一刻就到了家门口。李崇宇站在门外的院场指挥伙计搬运货物,看见李晨枫过来,忙道:“枫儿,你怎么回来了?用过早膳了没?”
李晨枫头昏脑胀,没口子的答应着进了家门,母亲在背后叫他也没听见。回到自己房间插上门,李晨枫把绢册拿出来放在桌上,坐在桌子旁边发愣。一会儿门外传来笃笃的敲门声,李晨枫一惊,连忙收起绢册放在怀里,应声道:“谁啊?”
“枫儿,怎么把门栓上了?快开门,娘给你端了莲蓉羹。”
“我不想吃,娘你别打扰我,我练功呢。”李晨枫心里烦躁,没好气的回道。
“练功?那好吧。”门外中年女子应着,听见噗噗的脚步声渐渐走远了。
李晨枫又拿出绢册,攒在手里,心下不知如何才好。心想:“玉青师叔若是发现绢册不见,必然要向我索回,若是发现我修炼了绢册的内功,强逼我出家修道就不好了。”又想,“我仅一观,应该不妨事。只看不练,也就好了。”
当下主意一定,打开绢册摊在膝上,这本绢册非丝非麻,也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制作而成,质地轻薄却又看似非常坚韧,李晨枫拽住一个没有字的角轻轻一撕,发现绢册纹丝不动;稍微加劲,绢册从手中滑出,还是没有一丝损伤。李晨枫大喜,心下愈发肯定这绢册是一件宝物。当下双手微微颤动,捧起打开的绢册,注目看去。绢册上一篇小篆历历在目:
魂者,人之精也,魂集于体,壮人之六识。
魄者,人之本也,皮囊为器,盛人之六欲。
魂固而魄壮,然也。固魂之初,当为匡正神魂,使之稳于体而从于神,后塑身而养,炼魂焚心以驭物,待魂固而元神出行,可铸元婴之身。
仙者,皆由元婴入道,望天而飞,求道艰糜,多为灵仰而止。
看到这里,李晨枫大骇,这哪里是什么武功心法,这明明是一本修仙的口诀。绢册上所说的要想修仙,必须匡正神魂,然后借壮大的神魂塑身修体,改善身体状况,然后焚心绝欲就可以驭物而行,等到神魂稳固的时候,元神就可以脱开肉身出窍,进一步修炼就可以在体内形成元婴。等修炼到元婴的境界,才算是真正进入了修仙一途,可以飞行了。大多数人到了灵仰这个境界,就没法修炼下去了。
李晨枫知道这前面几句乃是全文大纲所在,连忙接着看下去。下面还是用小篆密密麻麻写满了整本绢册,后面的文字都是讲述如何修炼,如何驭物,基本都是浅显易懂,有些诘屈聱牙的地方不知道是谁用朱批做了注解,都是正楷蝇头小字。李晨枫越看越喜欢,心里默记,口中忍不住小声读出声来。</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