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戏演隋唐

分卷阅读91

    侵相比,不值得一提。虽然其实不管是杨家还是之后的李家,都有鲜卑血统,然而本质上就是汉族王朝,代表的是中原利益。

    在宇文成都看来,杨广统一南北,他设想中的科举制度确实办起来了,长城建了,运河也修了。朝廷其实大方向上是在朝好的方向发展,而南阳朱灿,瓦岗程咬金之流如今看起来,其实尚是乌合之众,很难有什么作为。因此他极为不解,“怎会说到朝代更替之事?”

    因为有上帝视角。(划掉)

    “自古以来朝代更替是常有的事情,天下大势本又本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只是有感而发,这千秋万载的华夏长河之中,杨家的朝廷不过是沧海一粟。”她知道现在讲什么都显得空洞乏力,只能含糊地将话题又说了回去,“不管是自家仇恨还是瓦岗自立,这些比之突厥入侵皆不值一提。启民可汗生死不明,只怕是要出事。来不及禀告皇兄,权且从宜,我们去瞧瞧怎么回事!”

    “突厥乃虎狼之地,殿下多次涉足皆凶险万分,我去看虚实便可。”

    “你就这么去突厥,没事也把他们吓出事来。须得我去瞧义成公主,方能名正言顺。”虽然实际情况说起来他完全不知情且十分无辜,但在南阳的时候确实差点“吓死”李氏。琼花看他一脸懵懂委屈,又换了一种说法,“我的意思是就算留在这里也是危机四伏,万一再有人来刺杀,驿站的兵马保护不周怎么办?没有什么地方比在你身边更安全的。”

    适时,主管突厥事务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也向杨广报告了启民可汗重病,其子咄吉世和俟利弗设把持军政,挟持和亲公主,意图入侵中原的可能性。杨广一面向边境长城增派了兵马,一面派人传信宇文成都尽快赶去,倒是与他们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

    杨坚时期就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始修筑长城以抵御外族,杨广继位以后,更是耗费数百万人力,在几年时间内一口吃成个胖子,将东西方向的堡垒几乎连成一线,构成了蜿蜒起伏的防线。其实尚未完全完工,还能瞧见有人监督着强征来的劳工在城楼边做着收尾工作。

    到了长城之后,守将简单报告了些周边情况,说是前几天探子去探听消息,在草原上救了一个奄奄一息的中原人打扮的孩子,通过这孩子昏睡之前迷糊说出的词汇,大概率地能确认启民可汗已经去世,守将根据线索,揣测突厥迟迟未向朝廷报丧的原因,是其二子争位,互不相让。然后一群人开始毫不废话地在月色寒风之中火速地商议是直接打还是等对方走套路。

    之前通信,杨姝一提起弟弟的变化,满满皆是骄傲。两年,她将弟弟教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热爱家国的男儿。琼花在屋里看着浑身血迹斑斑,躺在床上沉睡不醒的杨逸,不禁担心起那位和亲公主的现状。

    “阿史那咄吉世求见。”身穿突厥服饰,额头系着白布的当事王子之一单枪匹马出现在了长城之下。在确认了他没有携带人马之后,守城的士兵收了他的兵器,送着上了城楼。那咄吉世是狼眼鹰鼻,粗犷雄壮的突厥人长相,一上来便先打量了宇文成都,“你就是传言中原武艺天下第一的宇文成都?”

    “世人谬赞。不知王子深夜来此,有何见教?”

    “我不能留在此地过久,便长话短说了。”咄吉世抱拳道,“舍弟俟利弗设假传父汗口信,接掌兵权,挟持和亲公主,意图染指中原,望将军上禀天听,救突厥于水火。”

    “启民可汗是何时过身的?义成公主如今是否安全?王子此言,可有公主手书为证?”宇文成都一连三问,思路清晰。

    “营中耳目众多,公主未及写信,唯有这宫中先皇后所赐,公主随身之物为证。听闻长公主殿下也一同前来,一看便知真假。”咄吉世从怀中拿出了一只碧玉瓒凤钗来,却是直接朝宇文成都刺了过去。

    后者一伸手,轻而易举地几乎将他手腕向下弯曲了过来,面无表情,“王子何意。”

    咄吉世面色惨白,却也不叫疼,只冷冷笑道:“不过想试试大隋勇士的武艺。你们不放人,我又逃不出这里。”

    宇文成都拿下凤钗,一把将咄吉世放开,“此物尚不足信,须得见义成公主亲面方能有所定论。”

    “我想办法。”突厥王子捂着手腕,皱眉应着。

    咄吉世下了长城,一路驰骋到了某个帐篷前,下马挥手屏退看守的士兵,在帘外咳嗽一声,帐篷内的侍女,亦三三两两地告退离去。

    “你还想做什么?”杨姝于案后正坐,遭逢巨变,神态难免憔悴,对于来人的突然闯入,却是不惊不惧。

    “我们很快就是夫妻了,公主又何必如此气势汹汹呢?”

    “我是大隋和亲公主,只嫁突厥可汗。”杨姝伸手道,“你把皇帝的册封诏书拿来,我无话说。”

    咄吉世反问:“你怎知我拿不来?”

    “陷害俟利弗设有所异动,不费一兵一卒便能利用隋军给他致命打击。等到我能跟他们联系上的时候,一切已成定局,朝廷也只能将错就错。想法倒是精妙。”

    “你的凤钗没什么用处。须得亲自写封信去。”被戳穿了的咄吉世并不恼火,从旁边书架子上翻拿了玉帛笔墨,走到杨姝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