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戏演隋唐

分卷阅读98

    西,连同篮子一同递给了老叟,为难道,“如今留在这一片地上收尾的不过数十人,没有他儿子赵阿三。”

    宇文成都问道:“老伯是不是记错了,或是在别段长城上?”

    “当时说的便是这里,不会错的。”老叟摇头。

    “除了留下的这些人,能回去的都回去了;回不去的,抚恤的银钱也发了。”守卫喃喃了一句。

    宇文成都听了个明白,吩咐道:“将征讨民人时登记的名册和走的时候画押签字,领饷钱的名册都拿来。”

    不到一会儿,便有那文吏带着三两个人抹着汗捧着几摞书册过来,询问了老叟要查的人的籍贯姓名后,文吏迅速找到了一本此地的民人录,来的人里果真有这个十五岁的赵阿三。可走的人里并没有他的名字。

    这赵家老叟虽不识字,可在一旁瞧着众人神态,也能知道个大概,丢了菜篮,捶胸痛哭道:“这天杀的朝廷,竟连一个孩子都不给我留!”

    一句话,一个故事。

    第58章

    长城附近的山里, 有一片林子,树木由高到矮不等,阴森凄凉。来此地修筑长城的有三千民人, 其中近千人长眠于此 。赵叟在林中仓皇寻着, 想要找到一点点关于儿子的痕迹。

    “先皇尚在时, 因劳动而死的民人尚不算多, 皆问过旁人他们的名字,插个土砖, 记了名字。后来人越来越多,早成了司空见惯之事,不过挖个坑往土里一埋,折根树枝插上,权且做个记号, 知道已经埋过人了。久而久之,便这样了, 要想知道谁是谁,怕是不能了。”听文吏在一旁介绍树木的由来,琼花不禁打了个寒颤。

    “每个地方都是这样的吗?”宇文成都亦被震撼到了,建造长城, 本身就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 让为战争而死的人降低到更少。可造成这样长城的代价是牺牲数万,甚至数十万人的性命。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

    “还是长官体恤,才有的这片林子。”那负责登录记载的文吏答道,“听闻其他地方多是就地掩埋的, 长城底下不知道埋了多少尸骨。”

    宇文成都想到赵叟在家乡之时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儿子死了这件事情的, 又问道:“发放抚恤银钱的账目在何处,各地府衙收悉的书函呢?”

    “卑职回去便去整理呈上。”

    “顺便建议一下你们长官。”在死去的人的问题上, 琼花想问的问题差不多都被宇文成都问完了,于是看了下周边环境,指着一方尚显眼的空地道,“华夏讲究叶落归根,人死了就该有个纪念,才不算白来一遭。况且这些百姓修筑长城,行的是千古功业,是该被铭记的。如今无法确定他们各自的身份,可所有人都有姓名的,在这儿立一个石碑,镌刻上每一个人的名字。有一天他们的家人来了,知道珍惜的人在此长眠,并且是为世人所记得的,心中也许能有些许告慰。”

    那文吏颔首道:“殿下教诲,臣会转达。”

    繁星皓月,映照在凄然可怖的树林上,带去了点点光芒。

    当地的官员很快向屋里呈上了所有的书册,短时间内应该来不及作假。琼花和宇文成都分工看了,至少从这里出去到各地的抚恤财物大多数都明确,各地府衙收到钱款后也都按规定盖了印章回信。表面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应该是地方上有人贪图人命钱,赵老伯的事情不过是缩影,这样的事情,可能发生过千千万万次,只是如今碰巧被我们遇到了。”琼花感叹着,“可能,就连古时候的孟姜女哭长城都不一定只是传说。”

    她在现代看的教科书上说秦始皇,隋炀帝修长城,死了多少多少人不是夸张的虚数。

    宇文成都直言道:“自秦汉以来,中原颇受外族困扰。我自己也打过不少仗,因此从来都觉得陛下建造长城功在千秋,可如今,瞧见那丛林,便好像一具具尸首就在眼前似的,心中难受的很。”

    “父皇在世时曾经说,即便是做一件好事也要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我原不解何意,如今是有些明白了。”这话是琼花在线瞎编的,杨坚没说过,至少没跟她说过。不过事情就是这么个道理,修长城真的是好事一桩,但是慢慢来嘛,就跟愚公移山似的,几代人去完成也可以。杨广操之过急不说,还不听人话。朝廷里又不是没有看得长远的人谏过,先帝在位这么多年也没造多少,陛下这几年用力太猛啊,可是人家不仅不听,动不动还会杀人。几次下来,根本就没人敢劝的。

    半掩着的小窗外,赵叟在城上角落一面哭着烧纸,一面和儿子旧时的工友聊他在这里的状况,宇文成都不忍再看,“已是惨状连连,更可恶的是地方上的官员竟还要趁机剥削,而这样的事情不一而足。”

    “成都,你是不是也开始对一直坚信不疑的事情有了动摇之意?对于像赵老伯那样不认识几个字的普通百姓而言,根本就不会知道什么为国捐躯,死得光荣。他们只晓得家中的孩子被朝廷强征来做这劳民伤财之举,死得不明不白,朝廷甚至连个微末的说法都没有。再听他哭诉之语,又是被各种苛捐杂税逼得家中贫困,又是老伴早逝,又是三个儿子皆死于朝廷,全然没有活路可言了。”琼花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