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众卿想必也听说了月桑来犯之事,不知有何良策?”
“皇上,臣以为蒋将军骁勇善战,那月桑弹丸小国也敢挑衅我大应朝,咱们自然得给它个教训才是。”
“胡将军年轻就是气盛。对方可是二十万大军,我朝虽兵强马壮,但此时驻守蜀西郡之人加上蒋将军带去的五千人马也不过五六万之数,蒋将军能抵挡一时,能挡一世?”
“即便咱们派了援军过去,赶得及吗?还是白送人头?”
“无能鼠辈,你怎知蒋将军守不住?依你之见又该如何?难不成就此投降?”
反驳他那名大人慢吞吞道,“自是以和为上,能议和还是议和的好,否则战火蔓延,生灵涂炭,又是一场浩劫啊。”
“你想议和,月桑愿意跟你议和吗?若是对方狮子大开口你当如何?”
“他们这般大阵仗,就为跟你要几担米?这位大人怎么比我们武将还不爱动脑?”
其他人也参与进来这场争论中,主战与主和两派闹得不可开交。
傅瑜景脸色铁青的看着他们争吵。
一直未曾发声的卫国公出列,没理会仍在吵闹的那些人,朗声道,“皇上,几月前月桑就有异动,您还特地派了蒋将军前去查探,结果蒋将军那边传回的消息却是一切正常,并无异样。正是因此,咱们朝廷才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也失去了及早防备的先机。”
“老臣不得不疑惑,为何蒋将军当初会回复那样一份奏报?这其中是否存在什么猫腻,以及月桑所称的那些平民百姓又是怎么一回事?”
殿中渐渐只剩了卫国公的声音,其他大人面色凝重的听着他分析,也察觉到了不对劲之处。
越想越觉得不安,他们如今为何这般被动,蒋将军为何没能查探到一点蛛丝马迹……
“但是蒋将军昨夜抵挡住了月桑的进攻……”有武将不肯相信,小声辩解。
作者有话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ayaka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秋后算账
卫国公睨了他一眼, 不再吭声。
“皇上, 自三十年前我朝与月桑一战大败对方, 蜀西郡虽一直由重兵把守, 但前些年先皇在位时便逐年减少西南驻军,如今月桑大举入侵,图谋已久,打了咱们一个措手不及,更是失了先机。蒋将军现下怕也只是勉力抵抗,扛不了多久的。”
有大臣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隐忧,“为今之计,还是尽早派兵驰援为上, 莫要延误了战机啊!”
“依卿所言,该派哪路兵马前去支援?”
月桑已然开战, 北边的瀚海国必然蠢蠢欲动,卫家两位将军镇守北部,时刻提防瀚海国趁虚而入, 这远水也解不了近渴。
南边小国不成气候, 倒是无碍,只是这一时半刻要筹齐至少十万兵马, 也不是易事。
且朝中武将青黄不接, 除卫家父子与蒋将军一脉, 其余诸将要么年事已高, 要么缺乏领兵作战的经验, 这也是傅瑜景对蒋振东再三容忍的原因。
“皇上, 蜀西原有近六万兵马,与之相邻的黔州,山南,江陵三郡虽比不得蜀西重兵,但加起来也能凑齐近十万人马。如今当务之急是守住蜀西郡,一旦蜀西失守,对士气打击可想而知,且蜀西乃我西南门户,万万丢不得。”
“此三郡距离蜀西最近,能够最快速度驰援,想必蒋将军定能拖到大军赶去的。”
“其他爱卿还有何看法?”
卫国公正欲出列阻止,站在对面的秦尚书给他打了个眼色。
卫国公看着他吹胡子瞪眼,到底还是没有站出去,抬首看了眼皇上,想必皇上另有主张。
“臣附议。”
深深的望了眼那些一个个恨不得躲到柱子后面去的武将,傅瑜景微不可闻的轻嗤一声,就凭这些东西,一群中饱私囊,外强中干的饭桶。
“我大应朝泱泱大国,自来便受四方各国来贺,那月桑小国,不过是我们手下败将,如今肆意挑衅,若是朕一味退缩,还如何立足?方才是谁想要议和?”
冰冷的视线从某些大臣身上一点点掠过去,直到他们低下头颅不敢说半个不字。
“既然你们觉得可以同月桑议和,不妨朕派人送你们去前线战场与月桑那些蛮人好好交流一番如何?朕相信你们一定能凭自己的一腔仁善慈悲之心感化对方。”
“噗通”一声,方才那些主张议和的官员纷纷跪倒在大殿上,地砖的冷似乎浸到了心里。
一个个连忙争着摇头说“不敢”。
他们本就是贪生怕死,不敢面对战事才主张谈和,要把他们派去战场,不是要他们的命吗?据说那些蛮子连人肉都吃的。
皇上也太狠心!半点不留情面。
傅瑜景笑着点点头,“如此看来,诸位大人都没有什么意见了,那就照先前说的吧。”
“传令黔州郡,山南郡,江陵郡郡守,各自派遣兵马三万前去蜀西支援蒋将军,无朕的命令,先听从蒋将军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