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玻…得…鹅…佛…哥…每天早晨前来求学的总是或念或唱来这么一段怪怪的咒语。诸位“老先生”恨不得把这些有辱斯文的家伙送到菜市砍头示众了,心里也不知扎坏多少稻草人了!
城隍庙每天热闹非凡,看热闹的大大多于前来读书。家长不相信就那么几句古怪的咒语就能教会自家孩子识字。更有卫道士前来说教希望众人回头是岸,更多的前来看热闹的老百姓。
哟,二大爷您老来了,来来您坐那个蒲团上。
哎呀,这不是周二哥怎么您老叶听说了?
早听说了,放完羊这不就过来了嘛!猜猜刚刚过来的时候遇到谁了?
大殿里人声鼎沸,熙熙嚷嚷像是走进菜市场。现在听到有新的谈资出现哪能不心动。于是七大爷八大姑的各种声音响起,眼见众人被吊起了胃口周二哥颇有指点江山的气概。一副不愿高声说破的表情却又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听到。
告诉大家伙知道,刚刚我放羊回来见县学的郭老先生从学堂出来,手里拿这么长的戒尺,我估摸着足足有二尺多长。正往这边走了,我一副都没换就跑过来。大家伙说这是不是个大事?
哎呀,听!后厢房那开始念咒了,快听听这读书人念得什么咒。是不是天灵灵、地灵灵、太上君快显灵?
马书生您老可是进过京,见过大世面的。快给说说这是什么咒。只见马姓书生嘟囔半天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憋出一句总之读书没见过有念咒的。都噤声郭老先生来了赶紧给让个座。庙里众看客声音渐渐平息。
门口进来以为书生打扮,手提戒尺的老先生。无视众人注视径直走到大殿供桌,在一蒲团上坐下便一言不发。店里气氛轰然紧张起来。
后厢房的咒语声咒语停止,随机传来一个年轻的声音:来大家把三字经背诵一遍。人之初预备、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是李掌柜的声音,这个三字经的书就是他编的。看看一个掌柜的不好好做生意也开始著书立说了。嘀咕声渐起郭老先生眼神扫了一圈,大殿里鸦雀无声。只是老先生的脸色渐渐有些凝重。这时后厢房有传出李德的声音。
今天咱们就讲:“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句。说是孟子很早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离父亲的墓地附近,以自己知道的知识教育孟子。因为周围是墓地,经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学着那些人,他们走来走去,孟柯也跟着他们。孟母见了,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于是,孟母又一次搬家,搬到集市边上。因为小贩们都想赚钱,拼命招揽生意,孟柯也学着小贩们一样大喊,孟母见了,又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好。”孟母又一次搬家了,这次,她搬到了学堂,因为经常会有文人来学校作揖拜跪,孟柯就向孟母提出要上学读书,孟母说:“这才是理想的地方。”
孟柯很贪玩,有一次,他逃学回到家中,孟母生气地说:“还没放学,你怎么就回来了?”孟子不敢作声。孟母生气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拆断了。她说:“梭子断了,布就不能织了,学习也一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获得成功。”孟子听了母亲的话,从此努力读书,成为了一个伟人。
这个李掌柜生意做得不错这故事也讲得好啊!以后的常来听。他二爷以后啊饭后咱们就过来听听。反正也是闲着不是。大殿里吵杂声又起。郭老先生这次没有阻止,等众人吵杂声小了。老先生坐蒲团上敲了敲戒尺说道:以后诸位多过来听听这个三字经,这个经听得!现在都不要出声听听后面还讲什么。
三字经大家都能背诵,说明都下苦夫了大家进步很大。那咱们在背诵下百家姓好不好?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楮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好,大家都背诵的很好。今天回去拼音字母都得背下来,三字经、百家姓必须背写下第一句,明天检查。不会的自己找先生领戒尺。现在下课!李德摸摸额头的虚寒,这教书累啊!赶紧去疯秀才屋里休息休息。
大殿里郭老先生提着戒尺,穿过大堂往后厢房走去。殿里众人各种猜测声又起。</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