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继续南行,再过个五六日便能到盛京,等秦子正沉冤昭雪,罪有应得之人受到惩罚,就可拨云见日。
城内不可骑马,一行人只能牵着马走,到了城门口,本该例行检查放行,守城却迟迟不动,等了半刻钟,便有一人急着跑过来,“大人,上面下了令,要立刻封城。”
守城的将领脸色微变,“传令下去,关城门,秦大人,事不宜迟,你们赶紧走,云安要封城,现在不走,就走不了了。”
秦潇言早上到的云安,在酒楼歇了小半日,才用过中饭,对云安的事知之甚少,城门口没几个行人,过路的也就他们一行人罢了,秦潇言问道:“为何封城。”
将领为难地看了秦潇言一眼,“前几日云安城内有得病的,得个病也是常事儿,家里穷的,自己抗一抗也就过去了,不成想这病传人,往上面报,等了几日还有消息,先封城再说,秦大人,您快些走,您父亲是好官,您也是好官。”
有疫病,封城是要事,至于城中人救不救的活,死多少,鲜有人管。那城中未得病的百姓呢,自然是生死有命。
秦潇言看着城门,此地距盛京还需五六日,现在从城门出去,一路南行,等到了盛京,登上金銮殿,前尘往事尽数揭开,还他父亲一个清白,兴许再回来也赶得及,他是文人,不是大夫,就算留下也帮不上什么忙。
程奉阳见秦潇言面露犹疑,小声劝道:“大人,快些走吧,现当以大局为重。”
守城将领也道:“小秦大人,还秦大人一个清白是我们全云安人的愿望,城里有大夫,您放心好了。”
将领想的还多一层,在云安他还说得上话,这疫病报上去也有些时日了,要说封城也该早封,却偏偏等到今日,又偏偏是秦潇言经过的时候,也由不得他乱想。
秦潇言点了点头,“既然只云安一城被封,那我先出城,其他事日后再说。”
程奉阳一怔,“大人,您……”
秦潇言冲着守城将领行了一礼,“云安,就劳烦您了。”
一行人走出云安,回头望去,城门正缓缓关闭,城墙斑驳,冷风裹着落叶,徒添几分萧瑟。
秦潇言道:“前面应该有村庄,我们过去看看。”
程奉阳为难地看了秦潇言一眼,“大人,咱们不赶路吗?”
亲熊阿姨道:“在城外比城内方便的多,走也能走,留也能留,先走吧,找户人家。”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一章太少了 我写的也慢 所以就补上 买过的不用再花钱了 大家看见修改的再看吧 谢谢
☆、第七十三章貌合神离
云安城外, 进可攻退可守, 只是秦潇言不明白这到底是事发偶然, 还是有人早有算计。
————
盛京齐阳侯府
赵埕旭背着手立于书房窗前,窗扇半开,冷风从窗缝吹进来, 还未侵人便立刻被暖化了,书房一阵阵的暖香, 茶香, 点心香, 比起屋外三九寒冬,这里面说是人间仙境也不为过。
赵埕旭微蹙着眉, 他站了一会儿,便转过了身,“云安现在情况如何?”
安定侯把手里的茶盏放下,“已经下令封城了, 但秦潇言他……已经出城了。”
赵埕旭眉间的皱又深了一分, “出城便出城罢, 天意如此。云安那里, 多排几个大夫,疫情突起, 又是冬日, 百姓们不好过。”
安定侯默了一会儿,“这天灾人祸,谁能想到会出这种事儿, 倒是秦潇言,命倒是大。”
赵埕旭道:“这种话以后莫要再说,也少用下作手段,秦潇言要来盛京,那便来,他要还秦子正清白,便推一个罪人出来,当年之事已伤及不少无辜之人,到此为止。”
安定侯摸了摸下巴,“就怕秦潇言来者不善,你也不想想,先有万民血书,后有顾丞相在前朝步步算计,怎么看都不是能糊弄过去的。不是本侯杞人忧天,这回,
安定侯瞥了赵埕旭一眼,“说来也奇怪,顾晋舟也是你岳父,他就没和你说什么吗。”
赵埕旭垂下眼帘,“他为秦潇言谋划,又怎么会告诉本候,更何况……”
安定侯抬了一下眼,“更何况什么?”
赵埕旭道:“无甚,侯爷先请回吧,这事不必再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切等秦潇言到盛京再说。”
安定侯脸色稍变,神情透出些许不悦来,再怎么说,赵埕旭也是顾晋舟的女婿,当年的事,赵埕旭干干净净,不干净的老齐阳侯已经埋骨于黄土之下,就算最后一切暴露于世,赵埕旭照样可以推得干干净净。
剩下的他们几个老东西怎么可能不担惊受怕,可这是死罪,还可能是累积家人的死罪,但顾晋舟总不会半点不管赵埕旭吧,真打得一手好算盘。
安定侯冲着赵埕旭拱了拱手,“既然如此,本侯就先回去,侯爷也请记住,这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
赵埕旭嗯了一声,便让人送安定侯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