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放手一试,于是有了这段让我时常心酸但也快乐的经历。
关于《白玛未央》的最初构想,是不成框架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不成熟的。最初的灵感也只停留在几个零星破碎的情节上。比如,卓玛在窗外偷看屋中静虑的仓央嘉措,想出去找吃的却被装睡的他发现,不厌其烦地顶嘴却一次次地挨骂……
其实自己也觉得奇怪,为什么要把那么甜蜜的情节扣到一个宗教题材上。也是写着写着才明白,似乎只有这样的安排才能把我的心中所想表达出来:
无论人经历过什么,错过或是背叛,心底总会存着对爱的渴望,就像冰面之下汹涌流淌的河水,那是对爱的最初想法。
在写这篇文的时候,最大的障碍来源于我自己。无论写出的文章多么简单,甚至无厘头,但每一个作者都是一个绝对复杂的人。我也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曾遭遇过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
11年开文之初,几度停笔,最后的决定是放弃。12年停了整整一年,13年看到读者的评论,我突然又有了坚持下去的理由,开始马不停蹄地写,这一写竟坚持到了完结。
真得很感谢一路追文,不停地给我鼓励加油的读者们。有时候你们一个不经意间的评论,可能是短短一句话,亦或是一个长评,却帮助我度过了一个个写文的难关。甚至很多时候,读者的评论直接影响了我之后的情节安排。没有你们的支持,我可能早已坚持不下去,所以,真得谢谢。
之前有很多读者问我,完结了这篇以后,还会不会开新文。对于是否要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也考虑了许久。总觉得自己不太适合走这条路,天赋不够,毅力也不足,对写作的最初热情也随着时间慢慢消耗殆尽了。
可是,放弃一个人不代表放弃爱情,写文于我来说也是如此。或许今后我还是会忍不住再提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白玛未央》对我来说永远都是最特别的。不仅因为它是我的处女作,更因为它花费了我这将近两年来的所有心力。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文笔可能有些生涩,对人物的刻画也不尽如人意。但后来,随着情节的推进,我真得感觉自己走进了这个故事,体会着故事中各种人物的心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在写文的过程中也加倍地受着折磨。
我爱自己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可以这么说,这个故事里没有纯粹的好人,也没有纯粹的坏人,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有他们自己的脾性和特点,写到后来甚至脱离了我的控制。
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写长篇小说的乐趣,那种感觉该是终生难忘的吧。
据说每一个作者写文章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写作意图,为此我思索了许久,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写这篇小说,最初的目的就是写给自己看,然后刚好有那么几个人跟我一样喜欢它。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目的。
谨以此文献给世间最美的情郎。
关于《白玛未央》这个名字的解释:
《神鬼遗教》曾预言了仓央嘉措的降生:“骄慢所生战乱日,心生厌离皈佛法。莲花大师幻化身,有缘生于水界癸亥年,教主乌金岭巴将临世。”由此得出,仓央嘉措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
白玛在藏文中是莲花的意思,未央指的是半开的状态,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莲花半开,剩下的大家就可以自行想象了!
关于佛经:
构想这个题材的时候,也没有想那么多。因为仓央嘉措是个诗人,所以难免给人一股浪漫气。既然是言情小说,它的价值终归有限,而我也没有什么大的抱负。所以本文对佛理的阐述并不多,也不精深,写到的也可能很是牵强。但是,很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我这段日子以来读佛经的心得。
如果有一天,你觉得自己心中的欲望太多,无法平息心念,亦或是遇到了人生的难关,遭遇无法排解的痛苦,你不妨抽出一些时间来读一些佛经。很早以前,我一旦心烦,就会听一些佛经歌曲。那时佛经带给我的作用就是简单地平息心念。
但是《白玛未央》的创作给了我另一个契机。因为它我开始比以往深入地了解佛教。我发现,如果你能接受佛家的无常和轮回的思想,很多东西就自然而然地能放下了,心中也不会再有那么多恐惧。
曾经有一个人让我恨之入骨,甚至会恨到流泪。时间平复了我的伤痛,但佛经教会我如何去原谅。在原谅的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这种感觉比我在佛经中找到“自业自受”这样的论据更为舒心,坦然。
对于普通人来说,开悟,证果,这样的事太难了。但佛经对于每个人都有其意义。或许因为机缘未到,亦或是众生执迷心重,佛陀不能让每个人都成佛,但一定能教化你做一个好人。用一颗慈悲心去对待他人,你的痛苦,烦恼也会随着减少很多。
而我也正在不停地学习之中。
第103章 番外之最美的情郎
斑驳的日光从透明窗顶照射进来,廊柱,卡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