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孝(?~894年),飞狐人(今河北省涞源县),本姓安,名敬思。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天下无双,勇力绝人。史书记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李存孝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地位相当于《说唐传》中的赵王李元霸,百战无败,天下无敌,人称飞虎将军。野史中曾说李存孝引领十八骑就攻取了百万人马防守的长安,连“天下无敌大将军”武功排名第二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几个回合。
根据宋祁、欧阳修《新唐书》、薛居正《旧五代史》、欧阳修《新五代史》、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史料记载,本文对李存孝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战功进行了整理。
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十三个“义儿”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个。古人言“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霸,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将,指的就是李存孝。
强大的唐朝巨人在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最后终于在藩镇之乱和黄巢民变的联合打击下轰然倒地,再也没有站起来。在它的尸体上,五个短命王朝相继建立起来,又相继都很快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这个时期,名将能臣都不多,偏偏猛将倒不少,翘楚者有:打虎李存孝、铁枪王彦章。其实后唐庄宗李存勖颇有李世民之风,把作战当成游戏,多次亲自出战遇险,都没有受伤,武艺应该不错;后唐明宗李嗣源在对契丹作战时曾经单骑三次突阵,斩杀一名契丹酋长;周德威有三次单挑获胜、斩一将、擒二将的记录;李存审多次先登陷阵,都可以称得上是猛将。
主要战功:
李克用在飞狐县掠地打猎时遇到安敬思,惊其武力,收为义子,改姓名为李存孝,此后常跟随李克用担任骑将。
大唐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河南张言攻破河阳,洛阳留守李罕之前来归晋,李克用将李罕之安置在泽州,遣李存孝与薛阿檀、安休休等率军7000助李罕之收复河阳。朱温则亦派遣丁会、牛存节等援助张言。两军战于温县,梁军先扼太行,李存孝退走,安休休被擒。此时,晋军已得泽、潞二州,每年都出山东,与当时的昭义节度使孟方立争夺邢、洺、磁三州,李存孝每次都跟随出战。
龙纪元年(公元889)年六月,李克用亲率大军再次攻击孟方立,誓取邢、洺、磁三州。李存孝随李罕之,身先士卒击破孟方立之子孟迁,攻下洺、磁二州,孟方立又派大将张溉、袁奉韬率军数万迎击,在琉璃陂展开,就此顺势免了他的罪,谁知诸将都妒忌他,没一个为他求情。李克用为此深恨诸将,但却没有谴责过李存信。李克用惋惜存孝,为之十多天不理政事,兵势也逐渐转弱,而朱温的势力则开始变得越来越强大。
千古留名:
李存孝死后,李克用每次和诸将赌博,谈到李存孝都流泪不止。乾宁元年十月,昭义节度使康君立前赴晋阳拜见李克用。已未(三十日),李克用会聚属下各位将领尽情饮酒,喝到兴头上,李克用谈起李存孝,泪水不停地往下流。康君立平时和李存信亲近友好,不慎一句话触怒了李克用,李克用拔出剑来就向康君立砍去,把他囚禁在马步司,不久将他毒杀。
由于李克用军营中的将领都比不过他,以致同样是“义儿”的李存信出于嫉妒的挑唆而使他背叛了李克用,但以他一勇之夫,不是老谋深算的李克用的对手,结果被李克用稍施小计在幽州捉住,押解回太原后,用五马分尸(或五牛分尸)的酷刑结束了他短暂的生命。对此,《新五代史?义儿传》记曰:“缚载后车,至太原,车裂之以徇。”
传说五马分尸时,李存孝轻轻收缩身体,就把五马拉回。车裂不成,李克用让家中老妪刘夫人出面,劝说李存孝放弃功力抵抗。李存孝感恩刘夫人多年的生活关照,又感怀晋王知遇之恩,才放弃功力抵抗,终于被五马分尸了。
李存孝墓在山西太原西山风峪沟口的太山脚下,其墓为一石砌坟丘,坟前有小平台,上面摆放着两枚石元宝,有石碑一幢,上刻“李存孝之墓”。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