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八荒伏魔

第一卷 第二章

    第二章清幽小径有客来

    挂在天上的烈日,悠然的转到了西南角,连带着阳光也变得柔和许多。

    坐在草地上的李凌伸个懒腰,笑着对旁边的石头说道:“石头,上次你爹说再进山就给我娘采一些止咳的草药,怎样?这次回来还有采到。”

    李凌的话打断了石头关于神仙的遐想,知道李凌平时最担心自己母亲咳嗽的老毛病。也没有犹豫,直接说:“早上听我爹说,已经采好了,还得晾晒日,我爹说等炮制好了,就给李大娘送去。”

    李凌点点头,想到自己母亲的病情,低沉的叹道:“也不知我娘的病,什么时候能好”

    石头见李凌心疼母亲病情,忙宽慰“李凌哥哥,你不要担心,我爹说了,你娘的咳嗽,是生你时中了寒气,落下的病根,平日里多养养,除了不能干重活,没什么大碍。再说,现在一直吃着药,总会好起来的,你不要担心”“是呀是呀,李凌哥哥,你不要担心,会好起来的,哪天我下河里多捞些鱼,让你给大娘炖鱼汤喝。”看着朴实的小伙伴,李凌连忙感此景,犹如一副风景秀丽的水墨画里一般摸样

    突然隐隐约约的,一阵若有若无的铃声自北边的山脊传来,好奇的李凌三人不禁探头张望,只是目光所及之处,小道早已绕过山梁,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三人驻足,顿首向望:“莫不是村西头外出走货的张大叔回来了?可是这才十天,算时间,不对啊?”小村平日里少有往来,三人很是疑惑。驻足观瞧。

    一盏茶的功夫,铃声愈近,只见的一骑驴老道从远处的山道里绕了出来,想必刚才的铃声就是驴子脖子上挂的那口铃铛上传来的。待到近前细眼观瞧,只见老道身着一袭青衫,背挎宝剑,须发皆白,最特别的要数两只长眉,垂过了半个脸颊,紫金色的腰带上缠着一个金色的大葫芦,驴子走在山道上一步三摇,坐在驴背上的老道却瞑目入定,不动分毫。

    真真的一幅仙风道骨模样…

    三人瞧得稀奇,不惊窃窃私语。却叫老道听个正着,抬眼一看,便瞧见了树荫下的三人。老道也不禁纳闷,此处离集镇少说也四五十里地,瞧远处不远也要进十万大山的地界,那里却冒出来几个牧童?

    “吁~~”老道不慌不忙下的驴背,笑呵呵的问道“几位小哥此处是何地?附近可有村落?”

    李凌上前一步答道:“道长有理,此处唤作青石坝,我等皆是此地子弟。”

    “嗯,我观此处,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确实是一处仙山福地啊。”四下环望的老道一脸笑容。见得谷地里繁花似锦,芳草新绿,不禁脸上满意的笑容更胜几分。

    石头看着仙风道骨的老道,暗想着适才李凌哥哥说的神仙大概就是这幅模样了,再看看老道背后带着青玉配饰的宝剑,心下更是肯定。于是张嘴问道;“您,您是老神仙么?”停顿一下,双手朝着天空比划着“你会飞么?你平时住在很高很高的山上么?”

    看着娃娃脸的小童满脸憧憬的小模样不禁一乐,心道果然是童言无忌,天真浪漫。也不禁打趣道:“你也住在山里,你想必也是神仙喽?”

    石头被老道一阵打趣,知道老道故意曲解自己的意思,但不知怎样辩解,匆忙间说道:“那怎么会一样呢?我们这里山没有神仙住的山高大。还有还有,教李凌哥哥的木大叔说了,神仙都有会自己飞的宝剑,就跟你身上背的差不多”

    老道哈哈一笑不再打趣:“哦,原来你说的是住在山上的,跟我一样有宝剑的人啊?那些只是少有出世的修行之人罢了,你没见过所以不知道,有没有神仙,他们怕也没见过呢。”老道一顿继续说道:“至于我嘛,只是个游方的道士罢了,这把长剑只是用来防身的。”“哦,这样啊”石头听了老道解释,有些沮丧,心里却是一阵嘀咕。不是说有宝剑的都是神仙么?

    李玲看石头的模样,哪里还猜不到都是刚才自己说的话让石头误会了。不过自己对老道也隐隐有所期待,心下打定主意,且问个明白。

    当下对老道稽倒“道长勿怪!”“无妨,无妨,”

    “道长,烈日炎炎,不妨在此歇歇脚程,再行上路…”见李凌一脸诚恳,老道也从善如流,当下答道“也罢,就在此歇息一下”

    众人来到树荫底下,席地而坐。有道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外边烈日炎炎,树荫底下,此刻却凉风习习。

    待得几人坐定,李凌又徐徐问道,“敢问道长仙名,怎地到了我们这个地界?我看道长也不似寻人,再往南走就是十万大山,那里人迹罕至,野兽横行。可是再没有人家了。”

    老道看李凌虽是乡野少年,却又英气勃勃。说话条理分明,答对得体。对自己虽有疑问,所言所语却又适可而止。很是照顾别人感受,不会使别人心生不快。心底好感顿生,当下也不讳言,说道“贫道道号乾元,是游方道士。平日里游走五湖四海,曾在道祖身前许下宏远,走遍名山福地,播我教义,恩惠众生。平日游走四方居无定所。今日也是云游至此,能与众小友在此相见,得一尺阴凉之地歇脚,也是缘分呐”说着老道抚须大笑。

    “道长客气,道长游牧苍生,小子十分佩服,不过道长还请就此回转,再往前去就是十万大山。那里到处密布蛮荒密林。更是瘴气丛生。平时即使我门村子里最好的猎人,也是不敢深入的。你老初来乍到,还是小心为好。”李凌言语七分真诚,三分试探,有道是请将不如之请,望道长慈悲。”说完,又朝着老道深深一礼。

    老道早就察觉李凌或有心事,这会儿看李凌开口相求,倒也不觉突然。本来看李凌谈吐得体,落落大方心底就暗暗的有些欣赏。当下也没有拒绝:“哦,小哥有何事相求,但说无妨。你我也算有缘,只要力所能及,老道定然允你。”心底更是猜测,这英武少年会有何事相求。

    见道长并未拒绝,心底不禁宽慰。慢慢说道“道长,我自小和父母就住在这青石坝。此处荒间野地,度日艰难倒是无妨。只是我母亲生我时,染了寒气,自此落下了病根。整日里咳个不停,小子现今年方十五,我母亲也整整的咳了十五年啊!!道长,小子看您仙风道骨,定是仙法超绝心怀慈悲的世外高人。恳请道长赐下仙方,解家母久病之苦厄小子给您磕头了”

    “石头。大牙也给老神仙磕头了。”

    乾元道长看着跪在眼前泣不成声的李凌,满眼的欣慰。心道,真是至孝的孩子啊。没想到啊,所求的竟然是一纸药方。

    “三位小哥快快起来,老道游走四方,本就学了些医术,平日诊治病患,也是一种修行,分内之事罢了,切莫如此。快快请起。”老道扶起了三位少年,接着说道:“按你刚才所讲,你母亲是产后染了寒气,本是轻微小恙,可是这山地苦寒,又缺少良医,加上诊治不及时,所以才酿成顽疾。寒伤脾肺。要想治好你母亲的病,难也不难。一味药即可。”老道轻抚胡须,缓缓说道。

    李凌听到,母亲的顽疾终于有解,十分开心,却又听到道长说需要一味主药。道长说出来,想必十分稀少难得,不安的问道:“要何种良药?是否十分难得?”

    “此物名唤寒蝉,分属灵虫一种。它生来喜寒,只在深水寒潭边草木从中才能得见。但却是调和寒症的良药。你母亲的病,属于久病未医,身子怕是极为羸弱,正要此寒蝉以为调和。只是此灵虫十分难寻,怕是得来不易。”乾元说到此处,略微沉吟,心道,这少年难得至纯至孝,与我也有一尺阴凉之缘,也罢,且助他一助。改日,有那寒蝉下落,送他几只,助他孝道。

    “深水寒潭?深水寒潭?”李凌若有所思,喃喃的低吟

    “小哥莫慌,;老道我答应给你母亲治病,不会袖手旁观的,且让我往斜月山上走一遭,但凡仙山福地,必有灵水为傍,待过些时日,老道返回,必能让你得偿所愿。”老道忙宽慰道。

    老道又待再言,却见那李凌一脸激动,一把抓住乾元道长急切地说道“道长,且随我来!!”说着领着乾元往地势较高的地方冲了过去。

    被李凌领着走了百十米,老道满是诧异,正欲待言,却看见李凌双指如剑,指着远方的群山说道:“道长且看,那里可是你方才说的深水寒潭?”

    老道抬眼望去,漫漫远山,层峦叠嶂,犹如翠绿的涛海,轻烟缭绕间隐隐能看到斜月山巍然矗立,直插云霄。真乃仙山福地,此处风景无疑是极美的。但是老道还是不明所以,没有看见水泊啊!?收敛心神定睛再看,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顺着顺着蜿蜒的小路再翻过一座不高的山脊,离此处四五里出头远,有两座山势并行,呈环抱之势的山峦间隐约的可见碧水清波,磷光闪闪。一汪绿水就汇聚在峡谷之间。

    当真是——群山环绕凝绿水,满目苍翠碧水寒。

    乘风远望的乾元,一时间痴在了这小径幽溪,轻烟碧幕的山水之中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