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梦回万历当首辅

附录3: 出场人物表

    大明风云人物正册

    1、政治家

    1、司徒紫轩——穿越大明万历朝的医学博士生。

    2、张居正——大明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改革家。

    3、万历皇帝——朱翊钧,即历史上的明神宗皇帝。记载:“明不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朱翊钧酒色财气无所不有,是明朝历史上最懒惰的皇帝。

    4、冯保——大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张居正的铁杆盟友、万历新政的支持者。

    5、申时行——张居正之后的第二位首辅,后被司徒紫轩排挤出大明内阁。

    6、顾宪成(1550~1612)明末东林党领袖。字叔时,别号泾阳,人称泾阳先生。南直隶无锡县(今属江苏)人。出生于商人家庭。

    7、海瑞(1514~1587)明朝大臣。字汝贤,一字国开,别号刚峰,世称刚峰先生。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世称海青天。

    8、许国(1527-1596),字维桢。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曾任内阁次辅,万历十二年以云南平夷有功,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歙县人

    9、殷正茂(1513~1592),字养实。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歙县人。

    10、三娘子(1550~1612):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妾,年轻时候与紫轩有艳情。

    11、高拱(1513~1578),祖籍山西洪洞,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字肃卿,号中玄。汉族,河南新郑人。嘉靖进士。穆宗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先世避元末乱迁徙新郑。祖父高魁,官工部虞衡司郎中。父高尚贤,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嘉靖四十五年(1566)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明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幼,欲收司礼监之权,还之于内阁。与张居正谋,但张居正在太后前责高拱专恣,致被罢官。万历六年死于家中。七年,赠复原官。著作有。高拱是明中叶有才干的政治家之一。

    12、徐阶,(1503~1583),字子升,号少湖,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人。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且擅写青词为嘉靖帝所信任。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

    13、张四维(1526~1585)字子维,号凤磐,明蒲州风陵乡人(今属芮城),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授编修。隆庆间,张四维以熟悉边防事务,促成与俺答议和而为内阁首辅高拱器重,历官翰林学士、吏部左侍郎。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起用一些反对派人士,以迎合时议,收拢人心。次年,以父丧离职,卒谥文毅。著有。

    2、医学家

    1、李时珍——中国著名医学家、药学家,著有,明代人,司徒紫轩穿越明朝时,他已经进入了老年。

    2、陈实功(1555~1636):中国明代外科学家。字毓仁,号若虚,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卒于明思宗崇祯五年(公元1636年),享年八十有一岁。江苏东海(今南通市)人。陈实功从事外科四十余载,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的治病经验。由于当时身处封建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内科,轻视外科,这是因为外科医学同内科医学相比较而言,外科医学缺少详尽的基础理论。陈实功在往常的治病行医中已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3、文学家

    1、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

    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

    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他是司徒紫轩在明朝的主要的盟友与文学知己。

    2、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作者。

    3、王世贞(1526~1590)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著有207卷,8卷,8卷;还编纂10卷。

    4、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号南溟又号太函。歙县(今属安徽)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明代文学家。擅长武略,曾协助戚继光抗击倭寇,所著元杂剧有、等。歙县人。

    5、王稚登(1535年~1612年)字百谷、百榖、伯榖,号半偈长者、青羊君、广长庵主等。先世江阴人,后移居吴门(今苏州)。少有文名,善书法,4岁能属对,6岁善书擘窠大字,10岁能作诗,长而骏发有盛名。嘉靖末年入太学,因写“色借相君袍上紫,香分太极殿中烟”的牡丹诗名扬京师。万历时曾召修国史。万历十四年与屠隆、汪道昆、王世贞等组织“南屏社”,广交朋友,人称“侠士”,曾结交名妓如马湘兰、薛素素等。

    6、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本书将安排他与“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见面,司徒紫轩访问欧洲期间,汤显祖以文化顾问的身份随行,在英国见到了莎士比亚,两人相见恨晚。

    4、军事家

    1、戚继光(1527~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少时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2、李成梁(1526~1615):明朝后期将领。字汝契。铁岭(今辽宁铁岭)卫人。嘉靖末袭指挥佥事。积功升参将、副总兵。

    3、李如松(1549-1598),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参加壬辰抗倭援朝战争。

    4、俞大猷: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汉族,福建泉州北郊濠市濠格头村人,生于弘治十六年。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儒将、武术家、诗人、兵器发明家,他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抗倭战争。他历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戎马生涯四十七年,“时而受重用,名声显赫;时而受贬责,沦为囚徒”,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都督。本邑好友潘湖黄光升密授俞大猷方略,率部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俞家军”威名赫赫,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曰:“大猷负奇志”,“忠诚许国,老而弥笃”。

    5、艺术家

    1、冯惟敏(1511-1578),字汝行,号海浮,又号石门,散曲作家,临朐人。明代散曲、戏曲作家。著有诗文集,散曲集、。他在垂暮之年与紫轩想见,相谈甚欢,与紫轩探讨戏曲的真谛,将戏曲遗稿交予紫轩整理。

    2、薛论道(约1531--约1600)明散曲家。字谈德,号莲溪居士,定兴(今属河北)人。少时一足残废。八岁能文,喜谈兵,从军三十年,官至指挥佥事。后弃官归,不久复起用,以神枢参将加副将终老。所作散曲宣扬“忠孝节义”、“甘贫安命”等思想,也有一些不满时政作品。所著有。

    3、梁辰鱼(约1521~1594)字伯龙,号少白、仇池外史,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戏剧家。曾作传奇最著名。此外还写过等。梁辰鱼是利用昆腔来写作戏曲的创始者和权威,因其作品的脍炙人口,无形中给予昆腔传布很大的助力。从元末到魏良辅时期,昆腔还只停留在清唱阶段,到了梁辰鱼,昆腔才焕发舞台的生命力,这是梁辰鱼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大贡献。

    4、星(1550~1627)明代散曲作家,明朝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吏部尚书,是东林党的首领之一。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明代高邑(今河北高邑县)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任汝宁推官,历户部主事、吏部考功郎中、吏部文选员外郎。

    5、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汉族,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镇)人。“华亭派”的主要代表。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

    6、徐渭(1521—1593)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他为人放荡不羁,与紫轩称兄道弟,相见恨晚。

    7、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据后人简要统计,其存世作品,包括见于著述的不过数十件而已。

    8、徐友泉: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人。名士衡,他不是陶家出身,但其父深爱当时制壶名家时大彬的壶艺,并与之交往。徐友泉自小拜时大彬为师,他有着造型艺术方面的天才。他对紫砂工艺在泥色品种的丰富多彩方面有杰出的贡献。擅作仿古铜器壶,手工精细,壶盖与壶口能够密不透风。他所制的长爪兽的形态,亦是仿青铜器的形制,所以特别有古拙味道,非同凡响。徐友泉善于配合色土,其作品总是别出心裁,变化多端,毕智穷工,移人心目。壶作品有汉方、扁觯、蕉叶、莲方、菱花、鹅蛋、分裆、索耳、美人睡莲、大顶莲一回角、六子等诸种款式。泥色应用上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等各种色调。徐友泉精研壶艺时,对壶泥色和壶式样有着很多发明和创造。对紫砂壶艺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9、屠隆(1543年—1605年)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长卿,一字纬真,号赤水、鸿苞居士,浙江鄞县人。万历五年进士,曾任吏部主事、郎中等官职,后罢官回乡。屠隆是个怪才,好游历,有博学之名,尤其精通曲艺。屠隆不但写戏编戏,还演戏,其家中便自办有戏班,还掏钱聘请名角。其戏曲主张“针线连络,血脉贯通”,“不用隐僻学问,艰深字眼”,他甚至编导过整出戏无曲,宾白演出始终(话剧的雏形),广受欢迎。

    6、科学家

    1、李之藻(1565~1630):明代科学家。字振之,号我存,又号凉庵(一作淳庵)、存园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2、潘季驯(1521~1595):明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著有等。

    3、王士性(1547—1598):字恒叔,号太初,宗沐侄,临海城关人,人文地理学家。少年好学,喜游历。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确山知县。历任礼科给事中、广西参议、河南提学、山东参政、右佥都御史、南京鸿胪寺正卿,不久致仕归里。士性一生,游迹几遍全国,凡所到之处,对一岩、一洞、一草,一木之微,悉心考证;对地方风物,广事搜访,详加记载,并成著作五卷。

    4、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日,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明朝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少保,谥文定。徐光启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徒,与杨廷筠、李之藻三人被称为明末“圣教三柱石”之首。

    5、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一字我存,号凉庵居士,又号凉庵逸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代科学家,学识渊博,娴于天文历算、数学。“晓畅兵法,精于泰西之学”,与徐光启齐名。

    7、思想家

    1、吕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简,号新吾,晚号抱独居士,河南宁陵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吕坤天资聪颖,6岁入学启蒙,15岁作。他一生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分别在陕西、山西、山东及朝廷做官二十余年,历任知县、吏部主事、右参政、提刑按察史、提督、巡抚、右佥都御史、刑部左右侍郎等官职。六十二岁时因上着名的而遭谗,辞官家居,八十三岁卒于故里。

    2、利玛窦:l552~1610,明万历年间旅居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意大利人。取汉文名,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1552年10月6日生于意大利中部教皇邦安柯那省的马塞拉塔城。

    3、李卓吾:1527-1602,名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福建(今泉州)人,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4、何心隐(1517~1579),中国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心学”之泰州学派弟子。原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江西吉安永丰人。早年放弃科举,致力社会改革,曾被捕入狱。与徐阶合作弹劾严嵩,因嘉靖信奉道教,让道士(泰州学派同门弟子)假借“奸臣如严嵩”之名,使皇帝疏远严嵩。后在湖北孝感讲学,因反对当权者张居正再遭通缉。万历七年(1579)被捕,死于湖北武昌狱中。他认为人为天地之心,心是太极,性即是欲。

    5、杨廷筠(1562-1627),字仲坚,号淇园,洗名弥格(ichael),汉族,浙江仁和人,1592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早年习“王学”,出儒入佛,又是杭州著名居士,与祩宏、虞淳熙等佛教领袖讲学。他曾在北京与利玛窦交往,但没有象徐光启、李之藻那样随耶稣会士研习天文历算。辞官回杭州后,参与东林讲会,同时与在江南的传教士郭居静、金尼阁和艾儒略等往来。1611年,在参观了李之藻父亲的西式葬礼后,决定改信天主教。其作品有、等。

    6、罗汝芳(1515年6月13日-1588年10月21日)字惟德,号近溪。学业者称为近溪先生,江西南城泅石溪(今南城天井源乡罗坊村)人,明中后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汤显祖在思想上深受其影响。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名师罗汝芳在麻姑山创办“从姑山房”。

    曾有:“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九洲四海,只独有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的记载。这里山势磅礴,峰峦重叠,瀑布飞溅,云雾缭绕,清泉众多,风景优美。山上有神功泉、龙门桥、丹霞洞天、寻真寺、半山阁、仙都阁等名胜古迹。历代不少名人、学士都荟萃于此。

    7、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8、经济学家

    1、庞尚鹏(1524~1581)明代大臣。以善理财知名。字少南,号惺庵。广东南海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任江西乐平知县。他曾帮助紫轩理财。

    9、史学家

    1、焦竑(1540~1620)。焦字弱侯,号澹园,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编撰。

    10、宗教领袖

    (1)晚明四大高僧

    1、云栖祩宏(1535—1615)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字佛惠,自号莲池,晚年居杭州云栖寺,故世称莲池大师或云栖大师,后世以为莲宗第八祖。

    2、紫柏真可(1543—160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子达观,晚号紫柏大师。门人尊他为紫柏尊者。

    3、憨山德清(1546—162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名德清,子澄印,号憨山,主张禅净双修。突出功业是中兴曹溪。

    4、蕅益智旭(1599—1655)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子振之,别号“八不道人”,晚称“益老人”。</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