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风流三国2

第 32 部分阅读

    军,即使整个蜀国的兵力加在起能抵抗蟑螂的入侵,小小的白帝城也养活不了这庞大的军队啊。

    诸葛亮选择了这个众人认为最不可能的选择,着实让人匪夷所思,虽然有少数的人认为诸葛亮此举可能是想进行何许大计。但这无疑是自欺欺人的想法,纵观天下唯能与张浪抗衡的便只有曹操了,而此时的曹操却在张浪铁桶般的防御下动弹不得。大多数人还是做出了聪明的抉择,放弃了为蜀国效忠的机会。

    大堂之上又是片议论之声,最终却没有人言走,都说会与蜀国与主公共存亡,可诸葛亮乃何许人也,岂会看不出这些人的想法,这无非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反正散朝后,走的走,散的散。

    众人散去后,诸葛亮并没有立即准备向白帝城市行军,而是仔细的查看着德阳带的详略图。

    其实诸葛亮的内心是多么的希望这不是因为马谡的失误造成的,如此来,即使马谡失守了亦不会收到军法处置。连几个时辰的查看,此战乃关系到蜀国的生死存亡,诸葛亮又岂敢差之分毫?

    即使现在德阳已经失守,至少在诸葛亮和郭嘉张浪等人看来,诸葛亮的安排确实是天衣无缝的,只要挡住了张浪的大军,即使刘备抽调不出大军,诸葛亮亦可调集其余部队对张浪的后方及侧面进行打击,而马谡的正面战,却让蜀中将士完全丧失了士气,此时做甚都是徒劳。

    滴清澈透明的泪水从诸葛亮眼中滑落出来,英雄世,却不料被马谡的临阵改命给毁了。向算无遗漏,却被马谡的心高气傲给害的整个帝国的毁灭。

    次日诸葛亮便接到消息,马谡还朝,张浪大军马不停蹄,明日便可到达成都。比诸葛亮预算的提前了天到达。此事其实也在诸葛亮算计之内,张浪大胜,肯定会趁胜追击。而说是三日才能抵达成都,其实乃稳定军心之举。

    第三十三章穷途末路

    马谡回到成都后,直接面见诸葛亮,夕日心高气傲的马谡此时却如丧家之犬。

    “丞相,马谡无能未能守住德阳,请丞相恕罪!”马谡知道自己罪犯滔天,却还抱着丝的侥幸求饶。

    “早在你行军之前,吾便对德阳及其附近地形研究透彻,吾本以为你会坚守德阳,却不料尔临阵改命害了无数将士不说,也使蜀国走上了灭亡的道路。你说我如何能饶了你?”

    随行而来的还有白耳兵的将领陈到,见诸葛亮欲杀马谡,急忙为之求情:“丞相,那张浪实在狡猾,在攻城之前命人大摆宴席,蒙蔽了我军。这才使马将军上了他的当。待我军出城被埋伏后。德阳已经失守。”

    诸葛亮眼睛开始湿润,他何尝不想留下马谡,可若是不治其罪,实在难以服众,军心更是动摇。

    此时的马谡不说句话,而诸葛亮早已下定了决心,行于马谡身前将起扶起:“幼常,相信你比谁都清楚此战的关系,而且你也知道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乃是你人所为。你说我如何能饶你?”

    “丞相,马谡不敢苟且偷生,只求丞相给我个立功赎罪的机会,即使死也请让我死在战场上。”

    “战场?”诸葛亮反问句,却让两人不敢言语。

    行至大堂中央诸葛亮才再次开了口:“你认为现在还有战场吗?如今我们所站的位置亦是将来的战场,亦会落入张浪之手。不战而败,何言战场?”

    “丞相,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陈到虽然知道眼前的形势,但对于诸葛亮的智慧更是无以复加的信任。现在只要诸葛亮说没有办法再扳回现在的局面了,那陈到便能死心。否则即使刀架在脖子上,陈到亦不会相信诸葛亮没有办法。

    “办法不是没有,只是此时却已是过了时机。”

    “丞相说的是入主中原?”

    “主公意孤行,到此时我还能有什么办法?幼常汝触犯军法导致今天这样的局面,我不能饶了你,也不敢饶了你。你去吧。死也要死的像个英雄。”

    陈到见诸葛亮再坚持,知道已无商量余地,便不好再劝说什么。而马谡似乎开了敲壳,行至诸葛亮身后跪地道:“马谡无能,未能报答丞相之恩。吾之所错已无法挽回,望丞相保重。马谡先行步。”

    “来人。”背对着两人的诸葛亮不敢回过头来,怕面对马谡,也怕面对其他人,此时的他脸上已经挂满了两串晶莹了泪珠。

    “丞相有何吩咐?”进来两人回禀道。

    “将马谡压下去,斩首示众!以正军法!”

    虽然有些震惊,随即又恢复了正常,心里极其矛盾的压着马谡向外走去,行于大门前时,马谡转身对诸葛亮磕了三个响头,此时亦是泪水涌框而出,抱拳道:“丞相保重,马谡去也。”

    诸葛亮几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未大言,举起拿着羽扇的手轻轻扬手,马谡便跟随几名士兵走出了大堂。

    片刻后诸葛亮才平复了,转身对陈到道:“陈将军,你立即去准备大军集合完整便出发,向白帝城进军。”

    张浪此刻却是兴奋不已,不仅诸葛亮东进的消息给张浪的心灵带来了冲击,亦给江东军全军将士无比的信心,但诸葛亮此举也让张浪有些惊讶,与郭嘉仔细商议后才决定急行军,眼前的形势,刘备大势已去,即使诸葛亮个人太强,亦是徒劳。

    此时的张浪却产生了个大胆的想法,诸葛亮东进,势必要绕过张浪军队,与其留下这样个可怕的敌人,倒不如在半路上

    随着离成都越来越近,张浪的想法也越来越肯定,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张浪的认识,诸葛亮此人是绝对不能留下的,且不说其对刘备忠心不二,即使其投到了别处,对张浪而言亦是不小的威胁。试问这样个人又怎能让他存在呢?

    大军于成都城外三百里处驻军,张浪召集郭嘉前来议事,但当张浪提出派出鹰卫将诸葛亮截杀时却遭到了郭嘉的反对。

    “主公,此人才能不在奉孝所认知的任何人之下,这样杀了他岂不可惜?不如劝其归降,若能为我所用岂不更好?”

    郭嘉有这样的想法也不能怪他,毕竟他没有张浪那来自几前年后的知识和对这些人物的深刻认识。张浪解释道:“奉孝此言差矣,如士元公谨当初何其骄傲的人物,几费周折我都不惜要将其收归帐下。而诸葛亮却绝对不属于这类人。”

    “哦,此话怎讲?莫非主公与诸葛亮早就相识?”郭嘉有些惊讶,反问道。

    “对于诸葛亮我只是有所耳闻,还未能见其真面目。但其无论是用兵布阵还是天文地理无不是出类拔萃之人,我敢说以其才能当今天下无人能及。但却不能唯我所用。”张浪对于诸葛亮不能收服甚是心疼,对于其能力却是相当的肯定。

    经过几次的交手,郭嘉亦觉此人能力在自己之上,只是未与其真正的交过手,实在很难让郭嘉这样的人为之心服,但诸葛亮眼便看出此次进攻的三路大军主力。却足以证明他的实力。

    由周瑜率领的大军人数最多,而张浪及郭嘉亲自带领的大军虽然人数不多,但疑兵之计却也没能蒙蔽诸葛亮的双眼,而是将目标确定在了同用疑兵之计的黄忠父子身上。此眼力及分析战况的能力郭嘉已是不及,郭嘉在得知诸葛亮知道了主力部队乃黄忠所带领的部队时便曾自问,若是到了这样的局面,郭嘉肯定不会选择黄忠父子所领部队。

    原因很简单,黄忠父子部队人数抛头露面的不算多,大多数隐藏起来,而开始便拔高姿态以期吸引诸葛亮的注意力考虑,但深究番还是会选择其余的两支部队,而诸葛亮却没有被这疑兵之计蒙蔽。而是看穿了对方的用兵。

    第三十四章入主成都

    见郭嘉不说话,张浪继续言道:“奉孝可曾想过,如果有天我张浪也如今天的刘备般落到了这样的局面。你会做和抉择,是否会离我而去?”

    此话犹如晴天霹雳,炸醒了仍在分析诸葛亮的郭嘉,赶紧回道:“无论主公将来如何,哪怕如主公所说走到了刘备这步,奉孝亦不会离主公而去。誓与主公共存在亡。”

    郭嘉说完跪于地上,而张浪则是笑盈盈的走上前去将其扶起:“我当然知道奉孝不会离我而去,现在的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亦是如此。试问,诸葛亮又岂会弃刘备而归于他人帐下?”

    郭嘉还是有些想不通,张浪为何如此肯定诸葛亮不会投降我军,继续发问道:“主公为何如此肯定?想那诸葛亮与刘备相识不算太久,应该不至于如此吧?”

    郭嘉此话出,顿觉自己问的问题有些欠妥,刚想解释,却被张浪拦下:“奉孝可曾知道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相助,曾三顾茅庐才将其请出,而且诸葛亮在出手后直接任刘备手下头号军师,可以说刘备的今天都是因为此人,而刘备为光复汉室江山,对诸葛亮的能力肯定后亦是到了可以托付性命的程度,试想这样的君臣,谁又能将其攻破?”

    直到此刻郭嘉才恍然,对于张浪知人擅任,郭嘉是不会怀疑的,而今天在见识到了其眼力更是加大了张浪在自己心中的位置。让人看不清摸不到,却又是强大的存在。抱拳回道:“主公所言甚是,倒是奉孝眼拙了。”

    “呵呵此事亦不能怪你,运筹帷幄我不及你,这方面奉孝却有些欠缺。此事不说也罢,奉孝来看,诸葛亮此次东进白帝城肯定会经过绕过我军,而我军由下而上,诸葛亮断然不会选择由我军之下绕过,肯定会选择沿西充而过。奉孝以为如何?”张浪指着地图上的西充。

    紧挨巴西巴川两地的西充背靠大山,若想绕过大军唯的途径便只能北上汉中绕过。

    经过了张浪的分析洗脑加上郭嘉对诸葛亮能力的肯定,最后得出的结论与张浪所想相同,此人绝不能留。若不杀他,必留下无穷后患。刘备现在虽在白帝城驻,但黄忠传来消息,连番的攻击将士们已经疲惫不堪,若是此时诸葛亮孤注掷,将整个西蜀的兵力集中到白帝城,黄忠肯定会支撑不住,从而打破张浪西征的整个计划。若是刘备入主中原还好,若是味的向东挺进,张浪恐怕要与刘备易地而处。

    得到黄忠来信后,张浪火速传令周瑜南下,沿丹水顺流而下为黄忠增援,周瑜此时路高歌,不仅很快便控制了天水,大军大有越打越强之势,虽然遇到的都是小股的顽抗势力,却为新兵提供了绝佳的战场学习机会。

    路上的凯旋加上收归帐下的降兵,周瑜手下除自带兵力外,约十万人是降兵,其中有刘备势力亦有曹操的部队。此时已将部队带领到了街亭带,闻张浪增援消息后,命人带领十万降兵,五万江东军整合十五万人马速南下。

    两日后,张浪顺利的拿下了成都,但诸葛亮给张浪留下的却是座空城,成都城内除了穷二白的百姓外,什么也没留下,但这也足以让张浪兴奋阵了,唯让其不愉快的便是成都的百姓在刘备的统领下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加之诸葛亮行军前对成都百姓言张浪乃大盗类人物。此番火速向成都袭来,只有少数的百姓来得及跟随诸葛亮的脚步向西充逃去,而剩下的几乎都是老弱病残。

    张浪的到来不仅没让成都百姓感到安宁,反而是更加的紧张,皆因诸葛亮句不久之后便会打回来的消息,对于已经认可了刘备的百姓而言,刘备是个好的君主,按照诸葛亮所说打回来对成都百姓是件好事,起码又可以像以前样的生活,而这则隐藏着另个隐患,百姓渴望的都是安宁的生活。

    诸葛亮所言,无疑是说不久的将来,成都将面临这另场征战,百姓将再次受到战火的荼毒。

    张浪为稳定民心,并没有急着向西充等地进军,而是将部队驻扎在成都,只是按照了之前与郭嘉商议的决定,排出了小股部队追击诸葛亮。虽然希望不大,但诸葛亮的存在的确留给了张浪太多的威胁。即使不能杀了他,已要拖住他行军的脚步,只要周瑜大军到了白帝城,他诸葛亮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是徒劳。

    入主成都的几天,张浪越发的觉得不对劲,成都的百姓不但没有如其想象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之则是人人都没有精神,甚至连街上吆喝的小贩亦是寥寥无几。按说作为刘备西蜀最重要的城市首府,应该是经济鼎盛姿态。怎会如此萧条?

    带着疑问,张浪亲自化装成百姓行走在街上,萧条的街道上再无往日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人烟稀少。

    张浪身旁跟着赵子龙典伟等数人,行在街道上却不见人,展转了好几条街道才见到名老人挑着担子在街上慢悠悠的走着,步伐虽然缓慢,但从老人急促的喘息声中可以感觉到他走的很急。

    张浪上前问道:“老人家为何行的如此急噪?”

    老人脸惊恐的望着张浪,见其身旁随行数人皆佩带武器,好象明白了什么。忙跪地回道:“各位官爷,我只是个卖菜的老头,可没什么钱啊。各位行行好吧。”

    这席话,却让张浪等数人顿时蒙了,张浪赶紧将来人扶起:“老人家你这是做什么?我们不是强盗,是外地来的客商。经过成都,成都易主我也有所耳闻,只是你们为何如此惧怕?”

    老人却是聪明,反道:“各位官爷就不要为难小老头了,我只是个卖菜的,要是有什么地方得罪了几位官爷,望看着我把年纪的份上饶了我吧。再说您看我这担子的菜都还没卖出去,也没钱孝敬几位官爷啊。”

    第三十五章左慈再现

    老头的神色虽然慌张,口齿确实非常的伶俐,张浪不怒反笑:“呵呵老人家是如何得知我乃官家人士?”

    老头慢吞吞的伸出长满了老茧的右手指着赵云等人腰间的配剑,按说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但刘备在成都时,曾颁布条命令,百姓不可以携带武器。外地客商经过成都律缴械,这才让老头眼便认出了他们的身份。

    知道了其中原委,张浪才又转道:“老人家你放心,我们不会伤害你的。只是这成都城再怎么说也是刘备的老窝啊。怎么出现今日如此萧条的局面?”

    老头将头低的很低,害怕张浪那凌厉的眼神察觉到什么。只是个劲的说不知道,其余的也不敢多说。

    火暴脾气的典韦听到此时却急了,大大咧咧的走上前来:“老头,问你话你就直说嘛,你哆嗦个啥。我又没把你怎样!”

    见这彪悍的汉子站出身来声虎啸,反倒让老头更显害怕,老头向后退缩了步,张浪见此情景立即欺身上前,将典伟拉在身后,眼神似乎已经将典伟洞穿。而老头也不笨,此时当然也看出了这群人中的领头便是眼前这位年轻人。

    “老人家,你别怕。我这兄弟性子直,卤莽了些,吓坏了老人家,我这带他给你陪个不是。”张浪说罢,便要向老头鞠躬行礼。

    这幕惊讶的不止是老头,连张浪身后的几人也是惊讶无比,以张浪今时今日的地位,居然还能将礼仪做到如此程度。心下都在想自己没有跟错人。

    其实,谁又知道张浪的心里在打什么主意呢。只是默不作声的望着准备行礼的张浪,而老头则赶紧将欲行礼赔罪的张浪扶起:“将军请起,你如此这般,可折杀老朽了。”

    老头情急之下开口叫了张浪,却正中了张浪的圈套,眼前这个老头绝不简单,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还处变不惊,定不是寻常之辈。

    张浪热情的抓住老头的手:“老人家,现在你可以告诉我了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夕日的西川首府今日却是如此的萧条。”

    “将军有所不知啊,丞相临行前便留下话,说张将军乃是强盗之流,切勿相信于你,否则必有横祸。”老头说罢,抱拳对张浪行礼。

    张浪赶紧扶住老头:“老人家,你怎么知道我就是张浪?”

    “将军虎威,老朽本不敢确定,只是见刚才那为将军身横肉,却是武艺高强之辈,若不是将军拦阻,恐怕老朽此时已经有苦头吃了。更重要的是那位将军。”老头说罢将手指向赵云。

    张浪顺着老头的手望去,只见其手指之人却是赵云子龙,心下惊讶道:“哦,难道老人家也识得他?”

    老头回道:“赵将军威名早已传扬天下,实不相瞒,老朽乃是交州人士,数年前于交州见过赵将军。试问江东军中有谁能站在赵将军身前,见赵将军对张将军尊敬有加,试问江东军中除了张将军外,还有谁人能有这般待遇?”

    老头分析的头头是道,众人忍不住暗暗称奇。想这眼前的老人定不是等闲之辈。张浪则是将重心放在了成都萧条的问题上。继续追问。

    “将军有所不知,丞相临行前,还留下话,在不久的将来蜀军将再拿回成都。相信这意味着什么,将军更清楚。”

    张浪若有所思的听着老头的解释,心中却有了主意,正愁没处下手稳定成都民心了,却不料诸葛亮却给自己留下了个机会。

    心中有了主意,张浪便想立即打道回府,着手安排。却又想探清眼前这个老人的真实身份。

    “老人家,我打算回府,不知你是否愿意前往舍下做客。张浪还有好些事想请教老人家。”

    老头也不推辞,拱手道:“既如此,那老朽便恭敬不如从命了。”说罢,跟随张浪行人前往张浪府上。

    回到府中,张浪不急着找郭嘉商议如何稳定民心之事,反倒是对眼前的老人比较感兴趣。

    张浪放下手中的茶碗,斜望着堂下坐着的老头:“老人家,你方才说到你是交州人士?”

    老头心知张浪有心试探,拱手回道:“正是。”

    张浪站起身来,行于老头身前,来回走动几圈之后才顿大惊,心里开始打鼓,虽然面孔不熟悉,但老头的眼神张浪是再熟悉不过了。

    但将眼前这样个老头联系到个关系自己前程大业的重量级人物身上,着实让张浪有些不解。

    老头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立即收回自己的眼神,将目光聚焦到别处,这举动若是常人来做,定会让张浪更加怀疑,而换在张浪所猜测的那人身上,倒让他有些不解了。若真是张浪所猜想之人有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亦有可能与张浪这个浮云众生四目对视。

    张浪追问道:“老人家是祖籍交州吗?”

    老头略听片刻,放下手中的茶碗:“正是。将军为何有此问?”

    张浪立即接道:“我军队刚从交州上来,有感交州风景,想向老人家详细询问下。以便日后再次前去。又个熟路。”

    “呵呵老朽已近十年未归交州,现在不知道有多大的变化了,老朽也说不准,还是请将军自行前往后方知。”老头爽朗的笑声更让张浪怀疑。

    “哦,是吗?据我所知,交州有处古庙乃前朝所建,气势谈不上恢弘,却也是宽敞明亮。老人家可知庙取何名?”

    张浪的这问,却没有难住老头,再次端起手中的茶碗,轻抿口后才道:“将军恐怕是记错了吧,交州地处偏僻,何来前朝古庙之说?”

    张浪的问题结束后,心中便立即肯定了这老人的身份,当下便要行礼,却被老头拦住:“张将军,你这是做什么?”

    张浪站起身来,望望周围的几人,才对老人微笑道:“这里都不是外人,左先生就不必隐瞒了吧?”

    第三十六章平定成都

    “哈哈”见张浪识穿自己的身份,左慈爽朗的笑声再次响起。

    “张将军好眼光,老朽自知已经伪装的很好,不知将军如何看出破绽的?对于将军的问题老朽应该没有答错吧?”左慈反问道。

    张浪微笑着将左慈请上上座,这才回道:“先生说的点都没有错,而且先生的伪装技术着实高明。若非先生那似明镜般的双眼,张浪绝不敢胡乱猜测。”

    左慈听反问道:“难道张将军仅凭个眼神就确定了我的身份?”

    “当然不是!正如先生所说,你刚才回答的问题点都没有错,先生乃方外之人,心如明镜,眼如炬。其实开始我根本没想到会是您,只是对你的身份有所怀疑,直到您熟悉的眼神让我想起来的,后来的几个问题,试问天下能有几人可如先生般如此淡定?若真是交州普通百姓,在我这样的盘问下。我说有古庙,他会反驳吗?”

    “哈哈”左慈心怀安慰,张将军宅心仁厚。大智大才果然是黎民之福也。

    “哪里,先生太过夸奖了。”张浪谦虚回道。

    左慈喝下了口茶后才又问道:“如今成都的形式张将军也看到了,诸葛亮在临行前给你留下了不小的难题啊。”

    张浪低着个脑袋,叹出口气道:“是啊。的确是个不小的难题。”

    “张将军打算如何处置呢?”与张浪猜测不错,左慈果然是为成都百姓而来。

    “依先生看来,浪该如何抉择?”张浪却反问道。

    “呵呵张将军这不是为难与我吗?老朽乃方外修士,岂敢左右将军想法?”左慈不是怕得罪张浪,而是想看看张浪是否如自己猜测般将此事处理好,若是个不当。左慈可是神样的人物。说不定成都就会发生点什么事。

    这点,张浪亦是相当的清楚,个诸葛亮已经让其忙到焦头烂额,若是得罪了左慈,这问题可就不是般的大了。

    还好张浪心中早有所思,微笑着行于左慈身前:“呵呵浪进西川,倒让先生操心了。放心,先生只消在我府上待上半旬,浪敢保证成都恢复到我进城之前的原貌。”

    “将军此言差矣,诸葛亮临行前对成都百姓放下豪言后,成都便开始落入萧条行列,若将军所说恢复到汝进城前的原貌,是否乃诸葛亮走后之原貌。那又有何区别?”

    左慈指出的系列问题,非但没有让张浪生气,反倒是给张浪提了个醒,这样的言辞错误,对于个即将登上帝王宝座的人来说是万万不可的。要知道君无戏言。

    倒是典伟又开始急了:“我家主公说了恢复到原貌是说成都热闹的时候,你这老头怎么听不懂呢?你若是再处处刁难。莫怪我老典不客气。”

    张浪转身望着正走过来的典伟,接触到张浪的眼神,典伟就如那泻了气的气球般不敢再言语半声,张浪走过去,拍着典伟的肩膀:“老典,以后不许再这样对先生说话。除了对你的敌人外,收敛起你的杀气。”

    “可是,他太”典伟还想说什么,被张浪瞪,又把话咽了回去。见典伟吃了鳖,赵云赶紧上前把典伟拉下来。

    张浪则回过身来对左慈道:“先生恕罪,浪管教无方,让先生受惊了。”

    左慈不怒反笑道:“呵呵张将军言重了,典将军性格我还是略知二,若是真的温柔起来了,那还是典伟典虎啸吗?”

    见左慈并无怪罪之意,张浪心中不由松了口气:“先生放心,成都虽然乃是我夺下来的城池,但未受战火荼毒,要想将各方面都抬起来,应该是不难的。”

    张浪说着走到大堂中央:“我不敢说将成都发展到什么成都,何等的气势,但我敢保证就此问题而言,我定不会教先生失望。”

    “呵呵倒不是老朽要将军必须要怎么做,只是希望将军在做决定之前,想想天下,想想黎民百姓。老朽心愿仅此而已。”

    “先生放心,我明白先生的意思。我着就差人去办,半旬后先生便可见到浪所说的方法是否可行。”

    “既如此,那老朽便先向告辞,半旬后再到将军府上讨饶。”左慈所罢站起身来,这便想要告辞。

    “左先生,这就又要离去,浪还有好多关于《盾甲天书》的事想向先生请教。”张浪脸的虔诚的望着左慈。

    而这脸的虔诚却并为打动这位将切都看作浮云的人物:“将军,老朽亦是偶得此书,只译的些许,带此天书找到其真正的主人。至于将军所说,恕老朽无能为力。老朽告辞,将军请留步。”

    张浪深知这样的人想走的话,任何人都阻挡不了他。即使留住他的人,用佛家的话来说,也只不过是具躯壳,这样的人是不会为威胁而折腰的人。

    张浪对左慈可谓是敬畏有加,望着其远去的背影,这才又将心思重新放在了整顿成都的事情上。

    “来人,传郭嘉前来见我。”张浪坐在堂中的帅椅之上。

    不消片刻,郭嘉便匆匆赶来,见众人面色凝重,郭嘉意识到肯定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见张浪等人不语,郭嘉才先开口道:“主公,何事如此紧急?”

    “奉孝,可知方才何人来过?”张浪反问道。

    郭嘉亦是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另张浪如此紧张,问之下才知道乃是仙人――左慈!

    并没有过多的谈论左慈的问题,转而是将问题都转移到了大家都关心的成都整顿的问题上。

    “奉孝,对于此事有何建议?”张浪先开口问道。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处理好了,成都定会成为我江东强势之,若是处理的不好,恐怕我军难以立足啊。”

    张浪站起身来,长长的叹出口气:“是啊,事关重大。个不慎。都可能毁掉我们之前的努力。”

    郭嘉深思翻后才道:“主公,心中已有主意了吧?”

    第三十七章整顿成都

    张浪虽然想到了解决成都整顿的办法,可在郭嘉这问下并没有出现预料中的微笑,反而是愁字眉结。

    在张浪看来,成都得来虽易,可情况太复杂了,是诸葛亮临行前的留言造成了成都百姓的惶恐。二是不知成都城内是否还有蜀军残余。情况复杂,处理起来着实不易。

    “奉孝,你看这样可否?”张浪行至郭嘉身前,附身上前贴耳对郭嘉说了些什么。只见刚才还面色凝重的郭嘉,立时眉开眼笑。

    “好,如此的话,诸葛亮的那些谣言便不攻自破了。成都城内的百姓皆不敢言为何会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这还多亏了左先生的相告。否则,还真不知道从何着手。”

    “是啊。我方才还与左先生约定半旬后见效。”

    “半旬?”

    “是的。”

    “会不会时间太紧了?”

    张浪来回走了两步,两手交叉而放,右手托着自己的下巴:“没关系,你只要加快动作。别说是半旬,七天应该就能见效。”

    在张浪与郭嘉商议过后,接下来的几天,成都城内开始出现局部的转换,开始有些小贩在街上吆喝,也有商家开始经营产业。

    其实这些都是张浪手安排的,命郭嘉找批合适的人假扮商人与成都城内的客商做生意。要打开成都内紧张的局面,就必须从商业入手,且不说商业在成都的鼎盛,关键是点,商人以利为重。他们在乎的不是由谁统治江山,关心的是在谁的统治下能带给他们更多更好的利益。

    打开了商业通道后,张浪的计划开始逐步实行,连南疆的人也开始逐渐进入成都,与成都内的客商展开了交易和买卖。不少成都百姓见此情景后心生疑问。却没有人敢上前询问半句。

    直到计划实行的第三天,才开始有些胆大的小贩对好奇的事询问:“大哥,你是外地来的吧?”

    “是啊!怎么了?”

    “成都战乱,你还敢屯货在此,不怕被掠夺?”

    “呵呵兄弟,这都是谁说的,我们在南疆做生意的时候从未遭到过抢劫,更别说战乱了。张将军很是维护我们商人的利益,只要按季将所有的税务都交齐了。官府是绝不会为难我们的。而我们遭到偷抢,官府还会帮我们寻回失物。这样的君主才是真正的圣明的君主,我们亦是在南疆听说张将军已经拿下了成都,这才敢前来。不然谁敢前来啊。”

    “哦。”那人似乎有所顿悟般点了点头。接下来的几天里大街小巷内便开始传出了张浪的佳话。

    当然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说不好的多是因为张浪的到来,让诸葛亮带兵东迁,而诸葛亮留下话来,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将成都重新夺回来。这样的席话才是百姓们最担心的问题。

    说张浪乃强盗流氓的言辞是不攻自破了,而关于诸葛亮还会打回来的话,还得由张浪亲自出面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毕竟在这个问题上,张浪是最有发言权的。

    果然不出张浪所料,七天后的成都虽然没有达到张浪来之前的鼎盛,却也是人烟骤增,直到第十天,商业已经基本控制稳定,张浪才颁布出布告,明日午时于成都城楼之上与成都百姓会面。话题便是关于成都是否再起战乱。

    次日,成都城楼附近被百姓围了个水泄不通,这样正好达到了张浪预想的效果。若是今日来的人并不多的话,那张浪所施行的计划便未起到多大的作用。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方圆十里满是人流涌动,若非张浪早早的便来到了城楼之上,恐怕此时拥挤的连楼都上不了。

    在百姓们的期盼下,张浪终于出现在了城楼之上,声鞭炮响过后,全场硬是鸦雀无声,张浪走上城楼边缘。

    “成都的父老乡亲们,我知道大家连日来为成都是否再起战乱忧心忡忡,今日我张浪便给大家个明确的答复,白帝城已经传来消息,刘备病危,已是奄奄息。而诸葛亮集兵权欲夺回成都。我已命大军前往,势将诸葛亮大军阻挡于宕渠以外,成都绝不会再受战火荼毒。大家尽可放心。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只要大家奉公守法。我张浪向大家保证。成都绝对安全。”席简单明了的话,或许在别人看来这不过是在演戏。

    但对于成都的百姓及天下间所有受战火荼毒的百姓而言,得到这样的保证无疑是对自己及家人还有苦心经营的“家”个最好的保障。

    张浪话音落下,无人回应,直到城之下有人喊到:“皇上万岁”时,接踵而至的便是震的天的呼喊声。

    那人却不是张浪安排,亦不是江东军中任何人安排的,乃是发自真心的高呼,由此可见,百姓最渴望的是和谐安定。英雄是每个人的梦想,但梦想终归还是未曾实现的人居多。每个人都在朝着梦想而努力。却不是每个人都经的起失败的打击。

    百姓,这个脆弱而坚强的群体,乃是天下之根本。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得到了百姓的认可,此时的张浪比拿下了整个西川还兴奋。

    平复了下心中的激动,张浪在众人的护送下向城下走去,而城内的百姓非但没有围拢上前,反而是很尊重的让出条大道,此时不管是张浪还是其身边的人无不感动。

    张浪擦拭着眼角的泪水,望了望身边的人,望了望城楼上那些坚守着自己岗位的士兵,再将目光聚焦到道路两旁的百姓身上:“我江东的将士们,你们看到了吗?这就是百姓。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打仗的理由。对于这样些值得我们尊重的人。我们要做的是给他们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发展。而不是掠夺和剥削。”

    张浪每行几步便对道路两旁的百姓鞠躬,而百姓们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哪里受到过这样的礼仪。要知道眼前这个人可是成都之首,就当前的形势而言是最有可能成为当今天下主宰的人,如今,竟然在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鞠躬?

    第三十八章计降马超

    或许之前的番说词是张浪早就准备好,但此刻张浪却是真心有感百姓对他的尊重。见张浪行此礼仪,百姓们纷纷高呼“皇上万岁!”向张浪行跪拜之礼。想刘备经营成都数年之久亦未受到过百姓的这般尊敬。而张浪在这方面却是不止胜出刘备筹。

    万人瞩目下的张浪在众人的恭送下走到了百姓们列出的长街尽头,回头望去,百姓们仍是久久不肯散去,这么位圣明的君主。在百姓的心中梦寐以求的。

    此时的张浪却不知远处有双眼睛正看着自己所做的切,从张浪登上城楼上的那刻起,那双眼睛便直注视着他。直到此刻,那双眼睛才开始有所变化,慢慢的开始湿润起来。感叹道:“苍天有眼,得此明主。百姓之福也。”

    感叹声中,似乎透露出无限的感激,似乎在感激张浪的出现,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与张浪有十五日整顿成都之约的――左慈。

    时至今日,张浪与左慈之约才到十二天,张浪便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成都,恢复了往日的面貌,出门便可闻人声鼎沸,行街定觉人潮拥挤。不仅如此,在张浪有心的安排下,成都等地也促进了与南疆的交流,无论是文化还是物产均有交流。这是刘备甚至是诸葛亮在时没有办到的事。

    而张浪能做到这点,全靠其的个好帮手――祝融夫人!起初张浪的计划是安排祝融夫人找批人假扮客商,岂料其假戏真做。这才促进了两族的交流。其实南疆本欲与成都等经济鼎盛之地交流,只是碍于刘备不满南疆子民进入成都。这才扼杀了两族之间的初期交流。

    当日,张浪正在大厅内计划如何追击刘备之事时,忽闻门外士兵传道:“禀报主公,门外有人说是左先生派来的,求见主公。”

    听是左慈派来的,张浪立即接见了来人,只见年轻小童,走进门来,虽年纪不过二十出头,但身出尘的气质却是让张浪眼便能判断出这人肯定是左慈手下的小童。

    “不知道先生是否有何指教?”

    小童恭敬回礼道:“张将军不必客气,家师派我来告与张将军,家师与张将军之约乃半旬为限,将军却能在断断十数日内便完成。家师命我代天下百姓感谢张将军。”

    在听到此话后,张浪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左先生呢?他怎么没有前来?”

    “家师知张将军必会相留,但家师要我转告将军,他只不过是乡间野鹤。望将军不要介意。”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左慈的意思已经相当明显。

    张浪神色有些黯然,似乎这切都在左慈掌握之中,小童从怀中拿出张羊皮卷轴交于张浪手中:“家师命我将此物呈于张将军,希望有助于将军研习天书。”

    张浪大喜过望,接过小童手上的羊皮卷轴,定睛看满是汉文,只是太过深奥,倒是让张浪有些摸不着头脑。心想还是交给张宁去研究吧。

    送走了小童,张浪又开始琢磨着如何进攻白帝城之事,诸葛亮东进已十日有余,张浪派出去的此刻却久久不见回音。此时已经不用多想,张浪派出的黑鹰卫肯定是在寻找合适的机会,而十余日的行程,此刻的诸葛亮恐怕已经端坐在白帝城大厅内了。

    研究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办法,张浪这才召集郭嘉前来议事。

    进大厅,只见张浪阴沉着个脸,跟随其数十年的郭嘉当然能猜到张浪此刻的心思,抱拳道:“主公,可是在为如何进攻白帝城发愁?”

    “知我者莫过奉孝也。见你如此轻松,是否已经想出了什么主意?快快道来。”

    “主公莫急,其实在我们进入成都开始,我便书信于士元商议如何进取之事。经过番书信论战,此事终于有了着落。”

    闻此消息,张浪当然兴奋,不过,此时的他还是给郭嘉敲了个警钟:“哦?此事你们早就在商议了。居然也不告诉我?”

    张浪?br/>b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