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y西坠,残霞如血。
梅树林,一座篱笆小院,院一地落花,落花倒着一株花树。
花是j花,树是梅花树。此时梅树开花的时令还未到,j花自也不是从梅树上飘落。
j花飘零是因为梅花树被连根刨出,而j花丛恰生在梅花树下。而梅花树被砍伐却是因为酒,酒坛在梅花树种下之前就已经被埋在这里,梅花树就种在酒坛上方。
酒坛现在在院的石桌上,石桌前坐着一个老人,他正是平安镇上卖烧酒的牛老烧。
牛老烧本不姓牛,更不叫老烧,老人到底姓什么,在他太爷爷那辈就已经忘记了。他太爷爷也是平安镇上做烧酒做得最好的人,喝过的人没有不伸大拇指的。
平时镇上的人说起牛老烧的太爷,都会竖起,说一句:“牛烧酒够劲”渐渐的人们都忘了老人的名字,都叫他牛老烧。牛老烧老来得子,也没有取名字,镇上的人就叫他牛小烧。
牛小烧长大后,继承了牛老烧的烧酒技艺,牛老烧死后,镇上的人又改称牛小烧为牛老烧,虽然他当时还不老。
牛小烧很早便娶q生子,他被人称为牛老烧的时候他的儿子也出生了,他的儿子牛小小烧一出生也就继承了他牛小烧的名字,他也坦然接受了牛老烧的称呼。
牛小小烧同样很早就娶q生子,这时牛小烧真的老了,他烧酒的技艺更在他父亲之上,成了当之无愧的牛老烧。而他自豪的是他的儿子牛小小烧在烧酒上的造诣并不比他年轻时差,他的孙子牛小小小烧出生后他更是老怀弥w,当即将酒坊的生意都j给了他的儿子牛小小烧,而他一心享弄孙之乐。
镇上的人却犯了愁,到底该怎么称呼这一家人镇上的人商议后一致决定称牛小小烧为大牛小烧,称牛小小小烧为小牛小烧。如果后面再有了牛小小小小烧后,而牛小烧还在的话,就分成为老牛老烧,小牛老烧,大牛小烧和小牛小烧。
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后来并没有出现,牛小小小烧长大后牛小烧也死了,镇上于是只有牛老烧和牛小烧了。后来牛小小烧也没看到牛小小小烧结婚生子就死了,镇上的人都不必再为如何称呼这一家人而发愁了。
现在牛小小小烧继承了牛老烧的名字,他也已是名副其实的老人了。
牛老烧望着满地落花叹息,老人目光悲伤,额头上皱纹深深,仿佛梅花树身上深深地皱褶。
这株梅树和老人同样年长,是当年的牛小烧在他出生那天种下的。梅花树下的酒也是在他出生那天酿出的新酒。
树一年年成长,酒一年比一年醇香,牛小小小烧也在岁月老去。
据说人老的时候特别喜欢一些迟暮的东西,比如说h昏的暮鸦,比如说一只身材臃肿而懒惰的老猫。
老人一声声叹息是在伤情还是在思人他是否在想当初埋酒种树的那个老人
夜幕低垂,老人缓缓拍开坛口的泥封,同时深吸一口气,现在的酒香是否会比当年更芬芳
泥封被拍开的瞬间,一g酒气,立时从瓶冲出,冲入鼻腔
牛老烧整张脸上的肌rj乎都收缩起来,面孔也开始扭曲。
那g气并非酒气,也绝不芬芳,而是一g恶臭。
是一g任何字语言都无法形容的恶臭,
牛老烧只觉得就算是一个好j年没有清洗的粪缸也绝比不上这g恶臭的十分之一。他也终于忍不住呕吐,酒坛也被丢到地上,里面一种碧绿的yt溅了一地,间竟然还有一个猫头。
据说猫有九条命,但只有一个猫头,绝对连半条命也不会有。猫的眼睛睁的大大的,死死的瞪着牛老烧。
牛老烧只觉胃里又是一阵chou搐,强忍着没再吐,逃也似的跑出去好远。他虽年纪老迈,这时候的速度却连一个小伙子也及不上。
牛老烧怎么也想不通,他的爷爷在他出生时埋下的好酒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里面竟然还有一个猫头。他想不通,就不再想,他想喝酒只有另外再取一坛。
烧好的酒今天已经全都卖了出去,所幸新酿的酒也该酿好了。
酒还在酒窖,酒窖就挖在后院,酒窖口盖着一块厚厚的木板,掀开木板就看见一架木梯。
牛老烧先慢慢弯下身子,将一盏油灯放到地窖口,再慢慢转过身沿着木梯慢慢往酒窖退去。
木梯在地窖建成时就已经在这,挺过了j代人的岁月,现在木头渐渐腐朽,不如先前结实了。牛老烧踩上去,木梯就不堪重负般发出吱呀吱呀的。
木梯有九级,牛老烧退了十步,左脚探出踩着了地面,牛老烧觉得今天的地面特别软,踩起来特别的舒f。他右脚也慢慢落下,左脚竟然还在下陷,整只左脚都深陷到泥土里。
牛老烧嘀咕着:“怎么回事难道酒窖又进了水了”
这里的土松软而略带有黏x,一遇水就变成淤泥潭,人和牲畜陷入其,无从借力,多半都再也爬不出来。
只是最近并没有下雨,更没有发水,哪里来的水老人也犯起了糊涂。难道是酒坛子碎了,这不是水,而是酒老人想着,也没将此事放在心上。
牛老烧拿过油灯,借着微弱的光,却见酒窖竟然空无一物,空荡荡的地窖只有一架木梯。
酒呢老人心犯疑。酒窖他本藏了二十八坛新酿的酒,还有缸新烧的烧酒,只是烧成后酒味略微有点发酸,他便将酒都存在了地窖里,可现在所有的酒竟然都已经不见了。
牛老烧正疑h不解,突然发现了一件更恐怖的事,地面似乎长高了。
他疑h地看向脚下,心神顿时一凛,他的脚已经深陷地下,淤泥jyu埋至膝盖。他大惊之下用力拔脚,身子却下陷的更快了。
他也终于恐惧,幸好,地窖还有一把梯子,梯子就在他边。他左抓住木梯微一借力,身子陡然拔高两丈。
这时他看起来哪里还像个老人就连年轻小伙子也未必有他这么利落的身法。这个烧酒的老人竟也是个深藏不露的高。
酒窖高尚且不及两丈,他一跃本可跃回地上,这个地窖他无疑是熟悉的,对自己的身他无疑也很自信。可现在他还没有看到地面,他只看到石墙,石墙将四面围得严严实实。虽然不高,石墙最高处只比牛老烧跃起后伸长臂所能够到的地方高个两寸。
牛老烧右已可触到石墙的边沿,可惜终究差了两寸,也就因为这两寸,牛老烧又坠回地窖。
地窖外怎么会有一道石墙牛老烧心存了疑问,他落回地窖时心毕竟有了准备,脚离地面还有半尺时,他的右又拍向木梯,他借力再次上跃。
这次他跃起时更快,也更高,他有信心这次一定能跃出石墙。
可惜他再次失望了,石墙在这时又突然长高了两尺,牛老烧距墙高依然差了两寸,他就只能再次落下。
鬼打墙牛老烧心一惊,难道他遇见了传说的鬼打墙
牛老烧现在已落下,距淤泥潭仅半尺,淤泥潭突然伸出一只,闪电般握住了牛老烧的脚踝。牛老烧只觉那只上传来一g距离,措不及防被他拉的落到淤泥潭里。
他挣扎着,却只是越陷越深,木梯也被他拉倒,陷在淤泥里。
从脚踝到膝盖,从腰间到x口,牛老烧突然想起来要叫人,他一张口,口就被灌了一大口淤泥,他的叫声还没发出,就已经再也发不出来了,他整个人都已经没入淤泥潭。
酒窖的地面依旧平如镜,连一丝涟漪也没留下,难以置信这里竟然已经变成了淤泥潭,而刚刚就有一个人在此深陷其。
能做到这一点的,自然只有土使者。
平安镇上除了牛老烧的烧酒,最容易让人记起的就是杨老倌的烧j。
据说,杨老倌的祖上曾经做过皇宫里的御厨,最拿的就是做烧j。可是却没有人知道杨老倌的祖上放着好端端的御厨不做,荣华富贵不享,却跑来这穷乡僻壤,隐姓埋名。
杨老倌的祖上自打来到这里,就绝口不提从前的事,从那以后不仅自己终生待在这个小镇上,也绝不允许自己的儿孙踏出小镇一步。
杨老倌也只知道这条家规,却不知道是为什么。他从小到大,到现在老了,一辈子都老老实实的待在屋子里做烧j,连家都很少出,更不必说走出镇子,去外面闯荡了。
在空闲的时候,杨老倌就会爬到屋檐上,chou一袋烟,望着夕y。他在憧憬镇子外的世界。
杨老倌做的烧j叫元宝j,j身颜se金h,两头尖尖的向上微微翘起,加上溜圆的j肚,就活像是一个金元宝。令人一见就忍不住食yu大开,再闻到那混杂着y香的独特的味道,来人纵然未尝也早已垂涎尺。
星光闪烁,夜渐深。
杨老倌正在给烧j铺安上门板,杨老倌的烧j肥美,油香四溢,他的人却枯瘦如柴,弱不禁风。
他无儿无nv,只雇了一个伙计在店帮忙料理些杂务,却不住在店里。杨老倌的烧j虽然流传不广,却也是独门秘方,惦记的人自然不少,也就由不得他不谨慎。
这时只听得一声锣响,杨老倌放下的门板。远处慢慢走来一个摇摇晃晃的人影,看到这个人,杨老倌的老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
“老倌,来一只烧j。今天怎么关门这么早”来人倒也不客气。
杨老倌道:“给你留着呢烧j都卖完了,还不打烊吗每天都喝的醉醺醺的,迟早醉死你这酒鬼。”
那人笑嘻嘻地道:“你比我老这么多,我哪敢抢在你前头啊”
那人忽然摇头晃脑的叹息起来,杨老倌道:“这倒是奇了,天下间竟还有能让你发愁的事”
那人道:“本来是没有的,可哪一天你要是突然一蹬腿玩完了,我到哪里去吃这么好吃的烧j呢你说这事教不教人发愁”
杨老倌道:“好你个王二狗,早就知道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来人正是镇上的更夫王二狗,他嘻嘻笑道:“你吐一个让我瞧瞧。”
杨老倌目光一闪,道:“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王二狗道:“什么办法”
杨老倌道:“你拜我为师,我传你做烧j的技艺不就好了。”
王二狗叫道:“好馊的主意啊可惜我没兴趣学,快把今天的烧j拿来吧”
杨老倌递过一只油纸包好的烧j,却看见他的锣上绑着一只雪白的绢。
一只雪白的绢,此时正系在打更的锣上。
绢的一角居然还绣着一朵小小的火焰,洁白的绢,红红的火焰。
杨老倌疑道:“这条绢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王二狗一扬脖子,眉飞se舞的道:“自然是大姑娘送给我的。”
杨老倌自然不信,讥笑道:“会有大姑娘看得上莫不是太y打西边出来了别是你趁夜里无人,在谁家晾衣杆子上顺拿的吧”
王二狗急道:“你说哪个偷拿谁偷拿谁是g孙子。”
杨老倌道:“你若没偷又急什么这条绢到底是怎么来的”
王二狗道:“是我捡的。”
杨老倌道:“我就知道。哪个大姑娘会看得上你”
王二狗脸上一红,道:“就是有就算现在没有,以后也一定会有的。”
杨老倌道:“你在哪里捡的”
王二狗道:“就在君临客栈门口。”
杨老倌犯疑道:“那客栈自开张,就没见住过客人“
突然他眼前一花,一道白影闪过,同时一g酸臭味冲向鼻端。
王二狗正扯着那条绢晃来晃去,道:“也不一定就是客栈的人丢的,也许是别人路过时丢的,也许是风刮来的,或者真是哪个大姑娘看上了我,又不敢表露心迹,就在我必经之路旁先送上了定情信物也说不定。”
说着他哈哈大笑着远去了,杨老倌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良久,又展颜一笑,道:“但愿是我多想了,也许小狗崽子这次真的走了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