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善哉,玉风车

第三十二章 派新职天道酬勤 庆寿诞堂会义演

    上海1八层楼(现锦江饭店)姚玉兰的住处,是杜月笙常住的地方。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春季是哮喘病多发的时节,哮喘疾发中的杜月笙卧病在床,姚玉兰正在和他商议举办六十岁寿庆的事。姚玉兰说:“老爷五十岁那年,本想打算举办寿庆,可你坚持说国难当头,没有做寿的兴致,等赶走了东洋鬼子,再做六十岁吧。于是我和孩子们都还记住你说过的话。现在抗战胜利了,到了该兑现的时候了。”

    “那好吧,你们既然都这么说,我也不再坚持了。我因为有喘疾在身,不便接应这些事,你又要照顾我,也不能太辛苦,这些事就叫孩子们和恒社的门生们去办吧。”杜月笙叫姚玉兰把长子维藩叫来,商议寿庆怎么办。

    维藩来到父亲的面前兴奋地告诉他,这两天他和恒社的人商量了一个“庆祝杜公六十寿诞筹备委员会”的人名单,请父亲过目。如果父亲同意了我们就立即着手准备。杜爷笑着说:“我还没有正式通知你办不办,你却准备起来了。”

    “爸爸,我这也是根据姚姨的意见准备的,这么大的事儿,我可不敢擅自做主呀。”维藩说。

    “嗯,我当然知道。看了名单,我觉得行,考虑得还很周到,就这样吧。还有四个月时间,你们先开个会商议个方案告诉我一声就行了。”杜月笙说。

    “好的,我们先商量个方案,父亲同意后执行。”维藩说。

    姚玉兰送走了维藩,回过头来和杜月笙谈论孟冬南下的事,估计这两天也该到沪了,不定是啥事给耽误了。正说间门外有人敲门:“屋里面有人吗?”

    姚玉兰打开门一看,外面是一位男装青年和渡鹄迎门。她惊奇地说:“师妹干嘛这样一身装束?要不是看见渡鹄,我差点认不出来了,可把你给盼回来了。”

    “师姐呀,说来话长,师妹差点回不来啰。”孟冬笑着说。

    “吓死我了,快进来说话,看看到底都发生了什么?”姚玉兰说。

    姚玉兰告诉孟冬,杜月笙的哮喘病又犯了,一直在家休养。姚玉兰把孟冬带到病榻前,杜月笙看到孟冬来了,神采飞扬,非常高兴,病也好了一半。他突然下床,站立起来,对孟冬说:“你可来了,辛苦了,路上还顺利吧。”

    “杜爷呀,这回多亏渡鹄这家伙,精明、机智、灵活,保护我南下,顺利到达上海。”接着孟冬把在北京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杜月笙。可把杜月笙气坏了,脸都涨红了,一连咳嗽几声,嘴里嘟噥着。

    他心想:你顾少棠真是狗眼看人低,老蒋不看好我也就罢了,共产党有意留我在上海,可我欠了他们血债;你顾少棠是什么东西,还想夺我娇妻,真是色胆包天,蛤蟆想吃天鹅肉。越想越来气,于是他拿起电话,想叫人把顾少棠做掉。

    孟冬知道杜月笙的脾气,拿电话准是想对顾少棠下手。于是上前阻止了,她说:“杜爷,得饶人处且饶人吧,好在他的阴谋并没有得逞,人各有志,也别生气,那就随他去吧。得好好谢谢渡鹄这孩子倒是真的。”

    杜月笙点点头,叫姚玉兰把渡鹄叫来。正在客厅待命的渡鹄听到杜爷叫他,进房领命。杜爷笑着说:“渡鹄啊,家伙很有出息,很像我当年闯荡上海滩的劲头,我也非常喜欢。为了奖励你这次救驾孟姐有功,给你派个好差。目前国共两党正值战事吃紧,新闻报道任务繁重,我们恒社下面的报业很乱,不好治理,我派你去报业当我的特别帮办,帮我整治报业,以正我恒社的雄风,你看怎么样?”

    “杜爷器重我、信任我,我当然感谢不尽。只是我还年轻,缺乏锻炼、没有经验,怕搞坏了你的报业,给你添乱,帮倒忙。”渡鹄说。

    “目前报业缺乏的就是像你这样闯荡的劲头和生气,也许你去了会有一番作为,可以打破死气沉沉的局面,我寄希望于你。这样吧,等我们办完寿庆你就去报业上班。”杜月笙说。

    “谢谢杜爷栽培,我当尽力而为,效犬马之劳。在这里同时也要谢谢孟大姐的知遇之恩。”渡鹄说。

    “就是啊,相识也是缘分。这一路上真的多亏渡鹄弟弟的悉心照顾,我在这里也顺致谢意了。杜爷赋予新职也算是天道酬勤,理当恭贺才是。”孟冬笑着说。

    94,花甲寿庆

    杜月笙的哮喘病时常发作,在1八层楼居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基本也不接客;他想静养,怕吵、怕人多、怕烦恼,好在有姚玉兰和孟冬相伴,心境自然宽慰。姚玉兰虽是早娶的四房,孟冬也和杜月笙相好多年,姚玉兰和孟冬也是结拜金兰的同行姐妹,男女相爱的三个人同在一个屋檐下,难免相忌。这时的姚玉兰虽然有时候也会吃醋,但顾念杜月笙的病痛,又顾及与孟冬的金兰之好,加上这次是自己邀请孟冬南下为杜月笙寿庆而来,自然心境也就平和了许多。

    而此时的孟冬已经许长时间没有出场演出了,自己是余派的嫡传,而且打算此次为寿庆出场,是作为告别舞台的息影之作。因此必须拿出真功夫,才不辜负师父的多年栽培。虽然知道杜月笙对自己亲热有余,爱慕有加,但是还是需要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练习曲目上,对于儿女之事也就放在其次了。两姐妹的友好相处,为成功举办杜月笙的六十寿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7年八月0日,是杜月笙六十花甲寿诞。这位上海滩的皇帝、恒门教父、大慈善家杜月笙果然了得,经过近四个月的精心筹备,并嫁接了我国当时两广、四川、苏北、陕西等地的严重水灾,将赈灾义演和六十寿诞结合起来,举办了上海滩空前绝后的个人花甲寿庆。

    寿庆的头一天,还举办了暖寿宴。经过精挑细选的二百多名党、政、军界的亲朋好友聚集一堂。黄金荣、杨虎、章士钊等人都在场,场面热烈轻松;然而寿星杜月笙却因喘病无法到场,由上海市参议长潘公展代表杜月笙在暖寿宴会上致答谢词,并遥祝杜月笙在1八楼安心养病,争取早日康复。

    花甲寿庆,是在泰兴路丽都花园舞厅举办的。无比宽敞的寿堂,花团锦簇,红烛高烧,香烟缭绕,五彩斑斓,各式各样的花篮、缎带,从外面一直延至里屋,国民党蒋委员长送来“嘉乐延年”的精美匾额,高悬在大厅正中,中央院部的首长和各界赠送的寿联、寿幛、寿屏依次堆挂满满,琳琅满目;至于金银玉器、刺绣字画、珍奇礼物,更是不计其数。

    由于自己不能亲临现场,即委托长子杜维藩代为答谢,八儿三女分立礼台左右,接待宾客,另有杨虎、钱新之等担任总招待。

    三十日早上八点,上海警备司令宣铁吾夫妇首先到访,接着市长吴国桢等头面人物陆续到场,从南京赶来的中央要员吴铁城、宋子文等十多位,以及孙科、白崇禧的代表都纷纷前来祝寿。祝寿人数达到5600多人,光是送给他们驾驶员的赏钱就有1500多份,足见场面之宏大,气氛之热烈。

    为让前来祝寿的人们分享这份喜悦,丽都花园采用流水席招待,每桌十人坐满开席,。每人均为五素,即素鸡、素鱼、素鸭、素火腿各一盘,外加一盘素面。与此简装素裹的寿宴,加上暖寿的宴席,让杜月笙十分地内疚和惆怅。在病榻上喘气嘘嘘的杜月笙唯恐招呼不周,几乎电话不断地表达歉意。他深感自己花甲寿庆能够有五六千人道贺,心里真的有无比的喜悦和极大的满足,在这里他会见了和自己一起闯荡江湖的兄弟、抗战时期跑前跑后的伙计,也有和自己一道出生入死的得意门生,真是欢天喜地,风光无限。

    尤其是孟冬的到来,让杜月笙喜上眉梢。孟冬把服侍恩师余叔岩的贴心周全,用在了杜月笙身上,她看护病人的体贴细心比姚玉兰更有经验,也就自然而然地替代了姚玉兰照顾病人的责任。姚玉兰的温情娴熟,亲爱和睦的相处态度让杜月笙和孟冬都心存感深厚。

    办完寿诞宴会之后,根据寿庆筹备委员会的安排,以赈灾义演和庆祝杜月笙六十寿诞的名义,在上海大戏院堂会十天。消息传出上海万人空巷,买票者排成长龙,600块一张票也会一票难求。许多人很早就排队买票,及早传出伶界大王梅兰芳和京城多名著名演员参加义演,而且冬皇孟冬献艺,绝无仅有;更有传言,“冬梅演绎,破镜重圆”,一时间上海滩沸腾起来,票房几乎要爆炸了。

    十天堂会,由金廷荪担任总调度,并派专人去京城请名角儿,京城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当纲八场主演,还有许多北方的大牌名角儿,如莜翠花、马富禄、张君秋、李少春、马盛龙等数十人到场;在南方的马连良、麒麟童、章遏云、裘盛戎等也在场,阵容可谓空前强大;再加上冬皇孟冬后两场专场演出的《搜孤救孤》千古绝唱,其声势之浩大,算得上空前绝后了。应了冬梅比拼的叫板戏,满足了广大戏迷的心理需求。

    既然是赈灾义演,名伶一概不计酬劳,他们的开销从票房中支出,其他所有票房收入一律充移到各地赈灾款中。十天下来票房收入不下一百五十亿,这样一笔巨款即使在物价飞涨的那个年代也是惊人的数字。

    由于事先的精心安排,梅兰芳当纲前八场堂会,孟冬当纲后两场堂会,终没有让冬梅同台献艺,扫了大伙儿猜想的兴头,就连最后的集体留影也因为梅兰芳的出席而孟冬没有到场。所有来义演的名伶、大牌、劲角儿都会上十八楼看望杜月笙。睡在病榻上的他,最后连说声道歉的气力都没有了,然而他一直坚持到最后,总是说等我病愈一定陪大家聚聚。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