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烦恼(一)
本章背景:晴天步入了小学,正式开始了学生时代的生活。小学正是孩子们离开父母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第一个重要阶段。所谓万事开头难,要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有个好的姿势与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方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跑的更远、更久。在这方面母亲还是比较有超前意识的,相对于其他父母。母亲经常对别人说;胎教我们没有在意去做,孩子上学阶段一定要教育好。
时间:90年代末
人物:母亲、父亲、晴天
地点:县城的家
上一章说道,晴天开始了自己学生生涯。
小学是六年制,而晴天才刚刚开始。
然而,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很快就遇到了转折点。1997年遭遇国家就业大环境的体制改革,父亲、母亲这批员工大多数纷纷下岗了。换来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可以说全都是新员工新手。以母亲当时立场与心态,不满的说:“都是一群没经验的孩子,有何资格顶替我们老员工的位置。”话虽这样说,谁不是由无到有。都是从零做起,慢慢的学就会了。父亲跟母亲相继下岗了,这对这个四口之家打击还是挺大的。一下子没有了经济收入,两口子开始着急上火寻找出路。母亲属于比较有商业敏感意识的,在之前的章节有所体现。母亲先是提出在市里开个门市,父亲的单位是棉油厂。积攒了一定的人脉关系,可以从那里进货。利用能掌握的货源,开个卖食用油的门市部。
晴天当时也只有七岁,但是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内心对母亲的想法感到很赞同,更力挺母亲的一些观念。父亲觉得有道理,反正现在也没有想到好的出路。晚上,父亲跟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约见了一下门市。母亲便跟父亲第二天一大早,带着晴天去看门市。门市是新盖的,所在路段不错。靠近市中心,虽然在郊区但是这边马上就要被开发为市中心了。只见那位叔叔热情的对父亲说:“感觉怎么样?好好考虑一下吧,趁现在还在开发中房价没涨起来。说实话,你媳妇挺有远见的哈。。。。。”母亲听见在夸自己了,脸庞红了起来。父亲似乎没把这个开门市事情放在心上,淡然的回应:“好了,情况我知道了。我们回去再商量一下,毕竟需要投钱的东西还是要慎重些。”那位叔叔有点心急的说道:“好吧,你们尽快啊。这个位置房子,好多人再问呢。虽然咱俩同事关系很铁,我可不能一直等着你们啊。”
父亲略有所思的说:“好兄弟,你的心意我们收下了。如果明天没给你答复,你就不用管我们这边了。”母亲似乎意识到了父亲的意识,马上说:“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把握啊,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啊。你要能想到其他出路也行啊,难道要我和孩子跟你回老家。多少村子里的老乡想到城里生活,你不是不知道。。。”母亲这次真的跟父亲生气了,那难看的脸色令晴天有点害怕。
本来大家的心情都还不错,被父亲这么一说。感觉很有希望实现的事情,变成了不可以去做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情,母亲好几天没跟父亲说话。但往往就是年轻夫妻生活中发生小事情,就会成为以后父亲吵架的把柄。在理的一方只要想到这件事情,就可能提起来再说一遍。好像现在的境遇处境,就是当时你没听她的意见造成的。母亲的性格是骨子里透着好强的特性,父亲则是倾向于陶渊明那种世外桃源的安逸生活。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造就了夫妻生活的磨合阶段难免的冲突。在父亲、母亲大大小小的战争中,也成为晴天童年生活的组成部分。仿佛没有了那些战争,童年不会完整。同时也给晴天内心留下了阴影,成长过程中的自卑或许多少有些关系。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生活中的争吵,也说明彼此在乎互相之间的共同生活。总比没有自己的想法意见,一味着无所谓的态度来的好吧。
父亲的单位通知老员工;家属房子要全部拆除翻新。老员工可以最低价格买回自己所居住的房子,住进新楼房。这些在外人看来再好不过的优惠条件,还是打动到父亲。父亲最终还是决定带领全家搬回老家,单位的房子拆建的时候,也正是晴天一家人要从城里搬到乡下的时候。
在家属房还没有拆建的这段时间,两口子一直再为各自的意见争执着。任何事情的决定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各有利弊吧。留在城里尽管可以利用已有的条件,但是生活压力依然。当然,母亲最后还是听从了父亲的意见。在搬家那天,从乡下来了许多亲人过来帮忙。这让母亲心里暖暖的,感觉父亲的决定是对的。乡下的淳朴、人与人的真诚。离亲人也近了,生活也没有那么多附加的压力。
在亲人、朋友的帮助下,很快家里那些家当便转到了老家的房子。晴天面对城里的小伙伴,心里很是不舍得。小孩子的纯真友谊,是很珍贵的。其中有个不起眼的小女生,却在晴天城里生活的结尾留下了重重一笔。只记得小女生家就住家属幼儿园的废弃的房子里,相比之下晴天要幸福的多。小女生性格很好,人也很善良。她的父亲、母亲是以菜市场卖菜为生的。平时都挺忙的,起早贪黑。父母很少照顾小姑娘,所以她从小就自立更生。搬家这天,小姑娘跑到晴天家门口。把晴天叫了出来问:“晴天,听我妈说你家要搬走了啊。唉,我会想你
的。”晴天傻傻的笑了,说:“又不是见不着了。”殊不知这一搬家,那些城里的小伙伴再也没见着。晴天只记得小姑娘那天纯纯的、甜甜的笑容。那样纯粹的友情,在以后的岁月很难得了。
直到今天,他也时常想起当初的小伙伴。现在他们过得怎样?还好吗?还记得跟小哥哥的约定;现在见不着了,我们都好好学习,相约六年之后。都能考进第一中学,在那里相遇。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谁又能保证事宜愿为。。。</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