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接天引地

第十二章 解惑

    ()()“教习,这个传说是真的吗?”厉坤看着站在窗边,已经沉浸在追忆之中很久的洪博,无奈之下有意开口问道。

    “传说,就是大家都在说,都在传,但却没人能确定的东西。”洪博发出一声苦笑,回转身来,坐到蒲团上接着说道:“且不管这传说是真是假,但它确实是道出了一个修行的道理。”

    “这道理就在这刚才那一段话里,你说是哪句?”洪博对着厉坤问道。

    “‘修行是以沟通天地灵气为根基’,是这句?”厉坤试着回答,心中也并不确定。

    “没错!”洪博点了点头,“人常说,只有达到聚气境之后才算是踏入修行之门,成为真正的修行之人,修行一道,就是从沟通天地灵气开始的。”

    “但是这天地间充满着灵气,你能够感觉到吗?”洪博问道。

    厉坤摇了摇头,他无聊之时也会学着那些话本之中的法子来打坐冥想,但却从未感觉到什么天地灵气。

    “因为你没有打开灵窍,自然就感应不到灵气。”洪博顿了一顿,接着说道:“人身有十窍,其中九窍皆开。”

    厉坤端坐在蒲团上,表情异常认真,他知道洪博现在要给他解惑,这种能够被教习专门指点的机会甚是难得,所以他非常重视。

    闻听此言,心中暗自猜测,这九窍便是一口、两眼、两耳、两鼻孔以及前y、后y,既有十窍,那这剩下的一窍应该就是灵窍。

    “我们通过口窍来进食,鼻子呼吸,眼看耳闻,前后y窍来排泄。”洪博继续讲解,“窍是什么,窍在人身上而言,就是孔洞,就是人身与外界沟通的通道。”

    “灵窍的‘窍’也是同样如是,灵窍,灵窍,顾名思义,我们就是通过这个孔洞来沟通天地间的灵气。但这个‘窍’既不是你头顶天灵盖地下的那个东西,也不是你小腹上的肚脐眼,更不会是这浑身上下的汗毛孔。”

    洪博用手在身上比比划划,对厉坤说道:“你还尚未达到境界,所以此时这灵窍与你而言,就跟这天地灵气一样,你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他确确实实存在,它不像其余的九窍那样,是表现在人身上的几个孔洞,但它确确实实的是存在于你的身体之上。”

    洪博想了想,斟酌的说道:“一个人害了风寒,鼻中就会堵塞着鼻涕,让人不能呼吸,只有擤出鼻涕,才能呼吸。灵窍也是一样的道理,你现在就好似是被一层膈膜阻隔了和天地灵气的直接接触,等你捅破灵窍,打开人体和天地之间灵气沟通的通道,才算真正的踏入修行之门。因为无垢镜之后,聚气,玉液,灵感,知微,通冥,甚至是那些传说中境界,它们的根本都是灵气。”说完之后,便笑盈盈的望着厉坤。

    厉坤连忙从蒲团上站起,深施一礼,拜谢道:“多谢教习解惑,学生感谊。

    洪博这次也没有阻止,他笑盈盈的受了厉坤这一礼,然后说道:“驱秽退病中‘痒’,‘痛’是最难的,除了常服这五气归元膏之外,你练功之时如果能服用一些益气散,那也是很有益处的。”

    厉坤惊道:“益气散?这个不是禁药吗?”

    益气散乃是从南陈流传出的一种药物,这种药物在南陈流传甚广,颇得那些士人的喜爱。

    但是传言服食益气散之后的人不仅会浑身骤热骤冷,而容易暴躁成狂,有那甚者更是做出种种放浪形骸的荒诞举动,所以夏国将之列为禁药。

    “这益气散乃是助益修为的药物,服用之后,周身元气沸腾,对于元气来说有一种好比是火上浇油的效果,是用在驱秽退病之中最好的药物。”

    洪博解释一句,接着颇为鄙夷的说道:“却不知何故,这等修行中的药物突然在南陈流传起来,想来该是人人都想修成神通异术,成仙成佛,逍遥世间。这益气散服用之后,很是有一种元气鼓荡,飘飘yu仙之感,所以服之成瘾,沉醉其间,乃是自作自受。”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