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小说的小说美男子协会
原著松江梅雪
第一百三十二集换驴
“和尚有庙啊,老百姓不都是到庙里上香捐钱的吗?”
呵呵!这你想哪儿去了,蝗灾那么严重,哪还有人有钱到庙上上香捐钱的呢?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了,谁家还有那个闲心益智的给和尚送钱粮的?本来老百姓看着那些不劳而获的和尚就有想法,再加上自己都活不下去了,也就没人到庙上上香了。尤其是那些所谓的许愿了、还愿了等等的事情,做这些事情的人都是自欺欺人的,啥也解决不了,都是那些封建迷信做的怪。
为了生存,老道也只好学着和尚的做法到处以乞讨为生了。可是,老道本身就不为人爱戴的人物,走到哪里都是两手空空,一口吃的都要不来。就是这样碰见了一个和尚。正好这个和尚刚刚要到了一个地瓜,这个老道看着和尚直翻白眼儿,最后还是放下了道士的架子,向和尚祈求给一半儿地瓜解解饿吧。
而这个和尚心态挺好就给了道士一半儿地瓜,每个人几口就吞到了肚子里了。肚子里有了食物,也有了说话的力量了,道士就非常感谢和尚。这个道士是个孤道士,这个和尚是个孤和尚,正好,两个人如同同性恋似地成了一家人,这样就开始了道士和和尚一起乞讨了。
和尚和道士一起讨饭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小村里,本想能讨口吃的,可是,到了村里一看,遍地都是死尸,一个活着的都没有,大人小孩的都死掉了。他俩在村里转了个遍,一口吃的都没讨到,唯独看着一头瘦驴在那里捡蝗虫吃。这两个顿时就起了怪了,毛驴子本来是吃草牲口,咋又改行儿了呢?可到了跟前仔细一看,呵呵!这头驴骨瘦如柴,皮包着骨头,似乎如果没有皮的话,这头驴肯定是露着骨头的了,似乎一点肉都没有如果有阵风都会把它刮跑的危险。
他们两个站在毛驴子跟前端量了一会,竟然发现毛驴子拉的屎是黄色的,还是一个个小豆豆。道士这时眼睛一亮,想出了一个能填饱肚子的方子,那就是道士启用了骗人的方子。至于怎么个骗人,请读者朋友在耐心点儿,继续往下看,很精彩的。
蝗虫是个虽然说是害虫,但也是个小动物啊。它被毛驴子吃了竟然的拉出来一个一个的小豆豆,真是好奇怪,这些些小豆豆犹如金豆子一般,只不过刚拉出来的时候,是软的,可在地上的被太阳光晒干了,就硬了,活像金豆子一般。
由于道士饿的眼睛都发蓝了,在不吃东西,也会像那些村民似地一个下场。
道士瞅着那些金豆子就说道:
“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用这个金豆了也能充饥啊。”
于是,就从地上捡起一个金豆子放在嘴里,嚼了嚼,感觉还挺香,就又捡了几个放在嘴里嚼了起来。那个和尚看着道士竟然吃起驴粪蛋子来了,饿得没办法了,也学着道士的样子捡起了金豆子就吃,感觉良好,这才两个不同信仰的人同吃起金豆子(就是驴粪蛋子)。
不多时两个人就吃饱了,走的时候就想把这头毛驴子牵着,防止要不到吃的时候好吃驴粪蛋子。
待要走的时候,道士想,这个驴粪蛋子走到半道拉出来没法收拾啊,正愁着呢,一转眼发现了尸体旁边有一个红头巾(就是妇女用的头巾),随手就拿了起来,把这个驴屁股(拉屎的肛门)用红头巾兜了起来。于是,两个人摇摇晃晃地无目的地行走在大道上。
这个地主老财因为成了穷光蛋,家奴们也都饿死了,要吃的没吃的,要啥没啥,唯一的就剩下一头毛驴子。
老百姓讲话:“走着吃比做着吃好”,所以,这个地主老财就牵着毛驴子奔着有人多没受过蝗灾的地区走去。
也就在路中巧遇了道士和和尚也是牵着一头驴,正好两家相遇,就想交个朋友,不是有那么句话吗?“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地主老财记住了这句话,就想交个朋友,不得已地互相报了姓名。地主老财眼尖,发现了怪事儿,一个驴屁股干嘛用头巾兜着是为啥,很不明白,就问道:
“你们这头驴干嘛把屁股都上呢?”
道士于是就发坏道:
“我俩这头毛驴子,是专门拉金豆子的,不兜上掉在地上捡不是费劲吗?”
这个贪财的地主老财上前一看,红头巾里兜着的果真是金豆子,所以,心里一转弯儿,想出了一个主意。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这个地主老财贪财的心念就萌发了,说道:
“你们这头驴这么瘦,能拉几个金豆子啊?我看咱们是朋友了,我是一个人,你们是两个人,不如咱们换换,我这个肥大的给你俩,把这个瘦驴给我,你们两个看看行不行?”
这么一说,正合乎道士行骗的心意,随口就答应了。这三个傻逼很顺利地互相换了驴。这个道士和和尚牵着地主老财的肥胖的毛驴子走了,这个地主老财发财着了迷,就解开毛驴子兜着屁股的红头巾,想数一数有多少金豆子了。当走到毛驴子屁股后面解开红头巾时,就扒着毛驴子的肛门想看看这头毛驴子是怎么拉出来的金豆子,可是,没扒的时候还好,地主老财这一扒肛门。
这个毛驴子的肛门是道士担心红头巾绑不住掉了金豆子,为了安全起见,捡了一块鹅卵石塞进了毛驴子的肛门里了。走了这一道儿,毛驴子不会说话,难受的够呛,把肚子憋一肚子气体使肚子涨的鼓鼓的极为难受,正好地主老财用力扒这个肛门,肛门一松动,“噗嗤”的一下子,把鹅卵石喷了出来,不偏不正的正好打在了地主老财的脑门子上,就这么一下,地主老财就真的没带着钱去了阴曹地府了。
通过这件事情人们说道:
“这都是那个牛鼻子老道诸葛亮的骗人之术的结果。”
有人还不服地说:
“别把诸葛亮说的那么坏,诸葛亮是个好人,是个好丞相。”
那个万事通听说之后就提出了反对意见道:
“不对!诸葛亮就是个大骗子,就说历史闻名的“空城计”来说吧,这就个骗术的骗局,当时诸葛亮坐在城楼上弹琴,用一个空城愣是把个疑心特大的司马懿骗得竟然没敢攻城,而撤了军,司马懿撤军之后,又一回想:
“嗨——!无论如何也不能白来一趟啊。”
所以,又掉回头来开始攻城,可就是偏偏在这时,赵云领兵杀将出来,把这个司马懿杀的落花流水。你说这不就是诸葛亮的结晶吗?尤其是诸葛亮的算卦手段是一绝,诸葛亮在从事算卦行业中是祖宗了,那些从事算卦行业的先生们得承认吧?从此,牛鼻子老道就把算卦这一行业传送下来。牛鼻子老道这谁都知道的,现在的老道都是道家的,后来道士们就用了骗人之术在社会上坑蒙拐骗的手段为生,现在那些算卦先生不就用骗人的手段来骗取钱财的吗?”
呵呵!看来社会上真的有算卦这一种骗术呢,这些算卦的先生们以后是否能继续生存的话,还真得改革更新了,不然老百姓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
说了这么多的废话,读者朋友肯定不耐烦了,那就书归正传吧。
。。。。。。
有人问道:
“这位摇不动是何许人也?”
呵呵!说来话长,这位摇不动可不是一般人物,在这座小城中是个呵呵有名的企业家呢。
摇不动的真实名字还真与这个“摇不动”这个名字毫无关联。至于说起“摇不动”这三个字,从字面上来讲,就是摇不动而摇不动的来的。的确,这么解释这儿三个字还是很确切的。……
……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一场世界闻名的、史无前例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就是史上唯一的一场无产阶级xxxxx运动。在这场大革命的后期,也就是七十年代末的初冬,虽然天气在东北来说,不是寒冷的天气,按着这个半年之久的冬季来说,算是很温暖柔和的气候了。
可是,倘若在室外或者是在大街上,就能明显的看到一些人——他她们满脸悬挂着一副失落样子,若要是仔细点儿观察起来,他她们神情恍惚,混杂着一副非常苍凉的、又充满着层层的忧怨和一种无法形容的愁伤。
有的甚至在他她们那种特殊的眼里,时不时地有亮晶晶的东西围绕着眼珠,滚来滚去。看着他她们那种疲惫不堪的样子,好像他她们是刚刚经过大迁徒还没有寻到归宿的游民。如同战争年代中的那些纠纠而赴渐渐而归的溃撤之师的乏兵。
的确,让谁也是很难理解当时那种胸前佩戴着大红花,神采奕奕的穿过锣鼓喧天、红旗招展的红色海洋。归来之时,却是面对着冷冷清清死一般寂静和那些荒芜了的面孔。似乎这些人早已经不属于这个世界上的人了。他她们是谁?他她们是干什么的?。。。。。。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