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星光点点

第二章(下)

    (1)

    冯卫珊好像真是和蒋文迪在一起,好几次宿舍阳台都挂着他的球衣。

    第二学期结束前,同级的进行最后一场压轴篮球赛,二(2)对二(4),可谓冤家路窄。

    经过一翻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的搏斗,二(2)班终于赢了,一雪前耻实在痛快。其实两班男同学打球还是很文明的,比赛结束还聚在一起说笑,并不像女同学打球那样又扯头发又用指甲掐人像打群架那样凶残。

    “啊哈哈哈!我们赢了!year!”佩欣眉飞色舞做个胜利手势。

    “哼!”青然嘴角上扬,眼神向一抹不经意投过来的目光蹦出这个字。

    考完高二最后一科,外面依旧烈日当空。操场边上的银面树排着整齐的队形接受阳光挑战,木棉树枝叶茂盛宛如一把巨型绿伞牢牢地撑在地上。一阵还带着些热气的夏风吹过,花坛里的婆娑的棕榈风情无限摇摆,脚下原本打瞌睡的小草也开始愉快起舞,姹紫嫣红的簕杜鹃攀在围墙上,一大簇还开出了墙外,树荫底下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高二居然就这样结束了!

    暑假期间到制衣厂剪线头,和正式员工相比暑期工轻松很多,当然薪酬也轻不少,不过能多多少少挣些零花钱也是不错的,而且还可以避开一些农活。这一年暑假比往年早一个月结束,因为高三要提前上课。

    “哇,整整五百大元,足足比我多一百一。”佩欣瞪大眼睛数着青然的工资,她又抢过同级同学冯洁宁的工资袋,“你的也拿来,哇!还五百三十五,你们都太会赚了吧,请我饮冰啊。”

    “不看我的吗?”阿彦娇声娇气,扬了扬手中的工资袋。

    “你就是打发时间,赚钱买花戴。”青然挪谕她。

    “哪里啊?人家也是想体验打工生活嘛。”阿彦噘噘嘴。

    阿彦与青然同村同届不同班,她是家中么女,性格娇气但不娇纵的她深得家人疼爱,已出来工作的大哥大姐对她照顾有加,吃穿颇丰的她,却偏偏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身材廋小,肤色偏黄,但毕竟未吃过苦,皮肤尚算细致。常年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她和年级知名高妹冯洁宁是同班同学,两人关系很好,经常出双入对,由于两人身高悬殊,走在一起画面甚是有趣,就像电线杆挂鸟笼,还被嘴贱的男同学取笑她们是同性恋。开始她们都会跟他们急,后来两人干脆以老公老婆相称气死他们,其实,身材高挑、一头清爽短发的洁宁确实像个假小子。

    “我猜她的工资肯定不超过三百,赌不赌?”佩欣就爱打赌。

    “嘻嘻嘻,”阿彦捂着嘴笑。“超过又如何?你请我喝一个月红豆冰?”

    “佩欣,你劝你不要跟她赌,谜底在她自己手里,划不来。”冯洁宁将信将疑。

    “啊哈哈哈!她这是,“高中生根本就不该谈恋爱,那是自毁前途!早恋这种事绝对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洁宁义正词严。

    “我想十七八岁的爱情应该是最美好!”青然有感而发,但绝对不是祝福蒋冯二人。

    “对啊,特别是高三,听说特别容易动情。”阿彦眯起眼睛,“我想我一定会在高三谈一场真真正正的恋爱,好期待呀!”她美滋滋的憧憬爱情。

    “难道之前那些都不是真的呀!”青然捋逾四眼妹。

    “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对吧,阿彦。”佩欣摇头晃脑。

    “嘻嘻嘻,你们都好讨厌!”阿彦追打众人。

    “警告你们,高三是特殊时期,最好别节外生枝。”洁宁一副大姐大姿态。

    “好好好,高三尽量做个淑女。那说说我们以后吧,不知我们当中谁会最先结婚呢?嘻嘻嘻。”阿彦眉开眼笑。

    “绝对不是我。”佩欣一口咬定。

    “反正也不是我。”洁宁拍胸口保证。

    “赌吗?”青然邀大家打赌。

    “赌就赌!嗯,赌什么好呢?”佩欣捏着下巴,“赌我们几个谁先结婚好不好?我说一下规则谁先结婚,谁就要给其他没结婚的每人一千元红包,然后第二个结婚接着要给后面没结婚的一千元红包,如此类推,后面结婚的尽管在前面结婚的婚宴上白吃白喝而且还倒收红包。”那谁还敢先结啊?这个女人什么意思?

    “那不是鼓励大家晚婚吗?早婚那个就亏大了。”阿彦已经开始心疼钱包,好像她就是早婚那个。

    “现在国家提倡晚婚晚育,我们爱国青少年要义不容辞响应国家号召。”佩欣说得冠冕堂皇。

    “那中途离婚怎算?”阿彦提出的问题很有必要。

    “重新排队啊!”佩欣回答。

    “哦,明白了。”阿彦笑嘻嘻,“前面亏了的还能赚回来。”

    “不如赌注少1元,就999,长长久久嘛。”青然提议,她想反正自己也不会早婚。

    “就这样定了,好意头嘛!”大家一致赞成。

    “我想我们都结婚生子了,周胄还在读书。”青然为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好姐妹担心。

    “那让她也参加进来吧,好歹有人给我垫垫背。”洁宁爽朗一笑。

    “说不定她加入以后经我们互相督促会早点结婚,嘻嘻嘻,这个游戏有点意思!”阿彦眼睛咪成一条线。

    “就是,就是,越多人加入越好玩,收钱收到手软。”佩欣贪玩本色表露无遗。后来青然不负众望成功邀请周胄加入了这个赌局。一个普遍得不能再普遍的少时赌局却可以把几个女孩的友谊串起来,哪怕后来没有时常相聚。

    “幼稚!”冯卫珊昂首挺胸向众人走来。

    “你要参加吗?”洁宁问她堂姐。

    “搞那么多无聊事,何佩欣无非是怕嫁不出去,找一堆无聊人陪葬。”

    “我们确实很无聊,哪有我们珊姐的感情生活丰富多彩!其实我还是想劝你加入我们的游戏,争取第一个嫁出去派钱给大家。”佩欣瞄了瞄她。

    “意思是我不加入的话就嫁不出去了?!”冯卫珊瞪了佩欣一眼,“看来我不得不勉为其难加入这个无聊游戏,祝你们一个个都给我派钱。”难道班花为了这个赌注而不婚?

    “给你钱可以,不过你要说出你现任男朋友到底是谁?”佩欣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让你知,令你心思思。”卫珊才没那么好套。

    (2)

    努力奋斗是高三的广告词,补课复习是高三的代名词,那些视上课如炼狱的学生更是拍桌大骂,却不知可以向谁抗议。对于不惜牺牲假期无比敬业的老师,同学们虽嘴上埋怨,但说句良心话,其实内心还是充满感脉脉。都说广东女人最会煲汤,其实除了代代传承、工多艺熟之余,她们在身处这个湿热环境亦练就一份无师自通的细心。她们会根据时令来煲汤,夏天,苦瓜黄豆排骨汤、绿豆海带汤、冬瓜鱼头汤;秋天,莲子百合雪耳汤、沙参玉竹百合鹌鹑汤、白菜干煲猪肺、无花果花胶褒猪肘;冬天,莲藕猪蹄汤、党参杞子红枣煲羊肉、淮山煲老鸭;春天,鸡翼菜煲猪骨、猪肝枸杞汤。又比如有一定辅助疗效的汤:筋骨酸痛-牛大力褒猪、牛尾,胃寒体冷-白胡椒猪肚煲,甲状腺肿大-海藻昆布汤,女子调经补血-阿胶红枣乌鸡汤,小儿袪湿解滞-火炭母煲猪横脷;也有以形补形的,比如,天麻炖猪脑,就不知吃了实际会不会变聪明,反正孩子考试前夕妈妈都会炖上一碗。也有四时适合老少咸宜的汤,比如:最常煲的清煲凉、苹果煲生鱼、赤小豆粉葛鲮鱼汤、五指毛桃红萝卜褒猪骨、薏米芡实扁豆褒瘦肉等等这些都是广东家常汤,煲汤材料基本就地取材,菜园的时蔬,田边的白花菜、鱼腥草,阳台硒干的白菜干、剑花干、还有绿、红、黄、黑豆,靓汤不一定要用贵价材料,只要懂得配伍,一煲利于身体、味道极佳的好汤几乎都是用平价食材熬制而成,汤汁香暧浓稠,汤渣只能沦为锅底物。当然,汤水不可一味清热更不可只知滋补,要根据个人体质来煲,还要分清汤料的性质,如同一种药材,生地属平凉性,熟地则属滋补;不同的参汤功效各异,清热可用西洋参,温补就放红参。食疗不能代替药疗,但药补又不如食补,防患于未燃,顺应四时食疗养生也是国人的智慧结晶。不忘一提的是,广东女人的厨房不管是设备简陋抑或装修豪华里面都必然要有个瓦煲或厚沙锅,煲汤一般不用金属类制成的锅,因为大多具有保健功能的汤料药膳不宜用金属器皿熬煮,否则除了影响口感之外还会起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既然说了那么多,就顺便公开广东女人一般不外传的两个秘芨,一个是煲汤时放两到三个蜜枣煲出来的汤会更清甜可口,还有一个就是煲肉汤一定要放一小块果皮或生姜,这样既可去掉家禽骨肉的臊味更可提鲜。

    青然放下书包、暂别汤香,跑到住在一巷之隔的奶奶。由于村里基本的房屋结构都是这样:30平方米左右的土地建起一间两层或三层高的楼房,一楼就一个房间一个厅;二楼隔成两个小房,因为农村人大多是两个小孩一人一小间,当然必不可少还有一个晾晒衣服、种小花小草的小阳台。而厨房和冲凉房又是另外一间比住房小一些的简漏平房,而且一般都是隔几户人家。因为都是自家祖辈留下来的土地,所以不能为了就手随便与他人调换。青然家比较方便一点,住房和厨房刚好连在一起,在墙壁打个门就连通了。村里大多数老人都不愿意跟后辈挤在一起,除了空间实在有限外,还想尽量避开婆媳之间那个天下难题,村里房屋分布密集,家家户户巷巷紧挨,有事一呼百应,儿孙们鞍前马后,老人都是既精明又可爱。沿袭祖辈,因地制宜,一直以来这方圆数百里的乡村建筑群大都如此,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利用土地资源重新规划房屋面积,人们的新居就逐渐变得宽敞明亮实用便捷。

    “奶奶,您好些了吗?”奶奶的陈年风湿最近似乎愈加严重。

    “精神着呢,你看。”奶奶动作利落活动双手双脚,她是个慈祥可爱的老人家,生有二男一女,女儿嫁得远,一年才来探望两三次,不是没孝心,只是忙于为生活奔波。两个儿子轮流照顾老人家的日常起居饮食,从无怨言。村里与奶奶年纪相仿的老人家都说:“寡母婆守仔,苦尽甘来,教出有孝义的子孙,真有福气。”

    看到奶奶精神还不错,青然就放心了。坐在奶奶最爱坐的摇椅上,“真舒服!”扶手处由于经年累月的触摸早已变得光滑无比,青然还特意扭动几下腰身,椅子并没有吱吱作响,椅背那两只喜雀依旧稳稳地立在翠竹枝丫上。

    “我回来啰!哈哈,妈!姐偷吃!”周小进先声夺人。

    “嗯。”青然被小弟告密,马上用手捂住嘴巴,急急咽下妈妈用香油焖得软滑鲜香自家菜园出品的白茄瓜。

    “慢点、慢点,小心别噎住了,你们啊,就贪玩!小进,嘘!”奶奶拍拍孙女的后背,鬼马地向孙子使个眼色,将手指放在嘴唇上。

    “我听奶奶话,放你一马。”弟弟压低声音,接着调皮地喊,“哎哟!今晚的蒸肉饼不但有香菇和马蹄、还加了虾米、红萝卜,妈真偏心,姐回来了就加料。”弟弟分明在吃醋。周家饭桌上自然少不了周妈妈那道做了十几年拿手好菜——香菇马蹄蒸肉饼,妈妈刀功了得把这几种食材完全融合在一起,而吃起来却是口感分明,香菇的香、马蹄的爽、里脊肉的嫩。

    “谁偷吃,谁偷吃?”青然把手上的油抹上弟弟稚气未脱的脸蛋。

    “有你这样做姐姐的吗?不过看在奶奶份上就不跟你计较。”这小子还真不还手。

    “你们啊真顽皮!”奶奶坐在椅子上笑起来。

    “难怪你书包重得像装了石头,原来还有这个。”小进打开姐姐书包。

    “那是学习用品,不是唱片好不好?”青然真后悔刚才没把包放好。

    “我的姐姐,不知道这是不是叫做:此地无银三百两呢?”

    “一看就知道你没学好政治,你这样做是侵犯别人权,信不信我告你?”

    “小心烫!”妈妈捧出一大煲她的拿手靓汤,小心翼翼地放在饭桌上,还在瓦煲底垫一小块纸皮用来隔热,“姐姐要增加营养,你也要,你啊,平常就挑食,看你瘦得像支竹竿。”

    “妈,你有所不知,现在就流行我这种有高度够骨感的型男,如果再加上一头动漫感十足的长发就更加有感觉。”

    “星星花园里面那几个后生仔也是留长头发,我最喜欢看他们了。”奶奶说时连竖大拇指。

    “奶奶,你也追星?”两个乖孙帮奶奶盛汤盛饭。

    “为什么不可以?又没有规定老人家不能喜欢明星,我们啊,人老心不老不行嘛。”奶奶嘟起嘴巴,平常她都是一边做些小手作一边看那台边角有些许掉漆的12寸黑白电视机,她说我吃得走得不做事还不如剁了我双手,我织竹笪的手艺并不比你们年青人差,你们也不要打我这台黑白电视机的主意,它一点都不刺眼我看得舒服。

    “奶奶说得好。”青然觉得奶奶太可爱了。

    “英雄所见略同,原来奶奶也觉得长发美男好看。”小进为提高支持率见逢插针。

    “但是有可比性吗?”青然就想打击能言善辩的周小进。

    “所以说,造型很重要,明星都是靠包装。”

    “呵呵呵!”奶奶笑说,“电视跟生活不一样,知道吗?我的乖孙。”

    “怎么就不一样呢?”小进很苦恼。

    “等你爸回来你问他有何不一样。”周妈妈摆好碗筷。

    “我回来了。”一说曹操曹操就到,周爸爸从邻镇收工回来,幽黑结实的皮肤是建筑工人的标志。他接过妻子递过来的一条半湿毛巾站在门口擦脸并在衣服上连抺带拍去掉粘上的水泥灰。

    “这碗靓汤专门孝敬爸爸。”弟弟献殷勤。

    青然递筷子给爸爸时,看到他的好几个手指头又戴上戒子,这又是建筑工人的标志,手指头时常破损要贴胶布。

    “小进把奶奶的躺椅加固了?”周爸爸问儿子。

    “你交代的任务小进能不听吗?小进很乖!而且手工还不错喔,坚固得很。”奶奶向小孙子举起大拇指。

    “修椅子太小意思了,我还会修单车、电视,还有各种电器等等,我的技术可是有质量保证噢。”小进三分颜色上大红。

    “你还好意思说,上次把我的录音机支解了,害得我唯一一次英语听力测试没拿满分。后来还不是拿到维修店才修理好?你这叫有破坏没建设。”青然旧事重提。

    “继续努力!”爸爸鼓励。

    “继续努力,知道吗?”青然见好就收,免得破坏弟弟的积极性。

    “继续努力,强项都没拿满分。”小进偷笑。

    “我自己来,我又不是小孩。”奶奶用手捂住碗口。

    “你吃得少,我不监督你不行。”青然挑了一块煲得又软又香的猪腱肉给奶奶。

    “我的乖孙女长大了,调过来管起我这个老太婆了是不是?”奶奶笑呵呵,“我不吃这个,给你爸爸。”她心疼辛苦工作的儿子。

    饭后,爸爸对女儿说,“现在学习任务重,要好好调整状态。”

    “知道了。”青然喝了一口爸爸泡的清茶。

    “爸,放心吧,姐最懂得劳逸结合。”小进端起茶杯,悄悄向姐姐做了个鬼脸。

    “大家自觉就好。”爸爸没再说什么。

    青然跑到阳台收衣服,抬头望向夜空,一弯新月悬挂空中,星星寥寥无几,夜空一片靛蓝。

    “我的球衣呢?明天约了同学打球。今晚你最爱的电视剧大结局,不到五分钟就开始了。”一年前周小进的身高只到姐姐耳朵还被她嘲笑是矮冬瓜,如今读初一已和姐姐一样高了。

    “走开,不要打扰我欣赏月色。”青然把一套红色球衣抛给他。

    “噢,真好兴致,那你慢慢欣赏。放心吧,电视开始马上向你禀告。”姐弟俩相貌相似,不过意见却经常不统一。

    青然遥望这引人遐思的夜空,阵阵晚风吹过,感觉到了几丝夜凉,青然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

    “青然,天气渐凉,穿多件衫。”爸爸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女儿身旁。

    “嗯,”青然对爸爸笑笑,“爸,你拿什么?”

    “你妈说晾衣架松了,我打两粒爆炸螺丝上去。”

    “晚上都看不清,白天再打吧。”可是白天爸爸要去工地开工。

    “不是开着阳台灯吗,况且还有月光。”爸爸拿起冲击钻和螺丝钉。

    “爸,小心点。”青然蹲下来紧紧扶住爸爸站在上面的木凳。

    “灰尘大,你回屋去。”

    “我不怕。”

    “搞定了。”爸爸两下功夫就搞定。“你看你睫毛都沾到灰了,不要用手拭,搓入眼睛就麻烦,快去用水冲干净。”

    “你还不是一样,我们都变花面猫了。”父女俩哈哈大笑。

    以前经常听奶奶有意无意说起:你爸爸这双手原本是执笔的。平淡的语气里有婉惜、无奈甚至一丝自责。周爸爸在70年代末高中毕业便去当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三年后,选择放下教棒去当一名建筑工人,做出这个决择必定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当灵魂工程师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很多人的理想,然而,现实和理想总是相悖,当时教师这份职业并不吃香,一个月工资30元,对于一个家景贫寒的男青年来说,这实在难以维持家计,80年代初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得如火如涂,那一代的年轻人怀着那一代的憧憬。他们那一代人特别相信勤劳致富,那些年靠他一双勤劳之手生活的确改善不少。前几年就在欢天喜地奔小康的路上出现过拦路虎,青然记得那年在她刚上初中,有段时间家门槛都被人踩烂,虽说这周家幼女渐长成,但这些人都不是上门提亲。一个个拿着个帐薄说好说歹:“这笔钱是我们家唯一经济来源,我也知道大家都不容易,但你知不知道每分钱都有血有汗!我不管,无论如何都要给一个确定的付款日期!逾期不付,我。。。。。。我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90年代的建筑业正处在一个瓶颈时期,既没有之前的严谨和冲劲又不像后来房地产工程的突飞猛进,即便工程完成雇主拖欠一年半载工资也是常有的事,而这一次款项是打下来了,但中间负责人竟丧尽天良卷款潜逃,撇下最后一层的包工方成了众矢之的。十万元对当时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无疑是一笔大数目,青然恨不得长出一对千里眼和顺风耳找到那位无良负责人然后立即点住他的三里穴,看他还能往哪里跑?如果他不是爸爸所谓的朋友并且自己也曾喊过他叔叔就直接就踢他的廉泉穴。所以也不能怪来催款的人,将心比心,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家里积蓄都拿了出来,又问了手头稍稍宽松的亲戚朋友借了一些,才终于解了燃眉之急,还有几个明白状况又不是特别急用钱的工友也没催得那么紧,立张欠条有拖无欠。这几年债还得差不多,爸爸也沧桑了不少。后来那个中间人也出现过,只是早已输得精光。

    有人说,人生就是不断地选择,一种选择就是一种代价,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人生。如果二十几年前,爸爸没有作出另一个选择而是继续当一名教师,那结果又会怎样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