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黎明不怕夜的黑

开心就好

    开心就好

    春天的万物复苏,小动物们欢腾忙碌着。风和日丽的气象笼罩着大顺的家。七十年代的红砖房,微微晃悠的门窗显示出了老态龙钟的模样。村子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挣回钱翻盖了新房子,一来,为了颜面有光,毕竟房子在农村就是体现价值的硬道理。二来,旧房子住着诸多不方便,例如窗楞封闭不严又冷又进土,大顺家窗台就有擦不完的尘土。家家户户盖新房之后大顺家房子门窗尽管上了一遍又一遍油漆,还是像纸盒玩具似的滑稽可笑的坐落在村子的南头。风从窗缝里,门缝里刮进来,窗台上,门口那儿找个树枝可以就地作画了。

    杨絮柳絮飘飞上天的时候,大顺也忙碌着。他的思绪如抽枝的柳条般柔软活泛了,天天疯长着,但总也离不了他大树般参天的梦想---等我将来有了钱,让全家都过上好日子。全家自然包括四个姑姑家,俩姨家,俩舅家,三个叔叔家,三个弟弟家,当然父母要在第一位。百余口子人一个不落单,所有花销一步到位,车呀房呀全部高档,没有半点含糊。

    这么开放的世界,大顺就不信全家过不上好日子。到了享福的一天,大家和和美美的吃了一顿又一顿,家和才能万事兴吗!

    岁月沉沦,这么多年,时间改变了他的容颜,却没改变了他的梦想。

    大顺每年每天都在想自己的愿望何时实现?当然这个春天渴望更加疯狂。

    清明这一天他早早起床算计着今天可能回家的人,他的早是乔依上班后一个多小时,乔依八点不到就去学校了,所以大顺起床不是阴天的话总能见到明媚的阳光。

    自从前年退伍回家他一直算计为大家庭发家致富。习惯性的在屋子里转几圈躺回床上去,在床上吃一桶泡方便面。方便面是乔依从娘家拿来的,大顺还给了自己的爸妈几袋,尽管自己家断粮好几天了。不过没关系乔依会想办法的,每次都是。

    六年前结婚买的木板床是大顺的安乐窝,所有异彩纷呈的梦都是在这个床上滋生的。

    白晃晃的太阳已爬老高了,一股冷风从窗缝刮进来,凸显出了大顺心里滚烫烫辣的血液流遍全身,他脑子里的幻想更加真切生动。

    有钱的那一天,召开全家会议。大家都要来,大家都会来的,有钱了。每家每户像高中填报志愿一样,还得记录下来,轻重缓急分批量一一兑现。对,记录下来。谁记录呢?自己的老婆是老师,他记录最合适,也最不合适。合适的学历,合适的才华;但她会吵吵,咱哪有钱?自家房子比谁都旧,自己的洗衣机漏电了,好几次险些出大事,洗完衣服一用手捞衣服,手麻的厉害。女儿要上中学、大学等等,嚷嚷的她烦,他真烦烦她,目光短浅,自私透顶。在一个大家庭里怎么能只想着自己呢?尽管妻子说的是真的,自家比任何一家都缺钱,缺家伙式。

    谁记录呢?两个弟妹最适合记录了,对,两个。

    他的算计到弟弟打电话叫他吃中饭才结束。

    饭局除老三和大顺外全是女眷,男人都忙去挣钱了。大顺并不以为耻反倒认为自己和弟妹们打成一片式陌上的荣耀。

    紧张的生活换来了乔依的身体不适,尿频,小腹下坠,体力不支,站一会也会头晕起来。后背疼痛。

    乔依一腔热血投入张家,经过浴血奋战,多年折磨,冷面的历练,将要把乔依打造成一把伤人的匕首。是工作捂热了乔依的身心,能感觉到彭彭的心跳,热血沸腾的投入到工作。乔依又活了过来。

    工作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例增长时,乔依收获了县级骨干教师,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楷模等荣誉称号。事业的成功让乔依又站在了阳光下,和煦温暖的阳光,笼罩温暖了乔依,紧绷的神经与肌肉放松了。再等一等吧,大顺或许会进步,会转变。

    事情有些时候会朝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有时则相反。大顺中毒太深了。

    乔依在实际生活中摸爬滚打,体会到生活艰辛的同时领悟到爱一个人是实实在在的事情。青春年少时爱情像冰清玉洁的瓷娃娃,好像谁要掺进世俗的一粒沙,乔依就会鄙夷他,蔑视他,所以乔依爱一贫如洗的大顺,爱穷困潦倒的大顺家人。但是乔依是乐观的,她深信不疑的是辛勤可以战胜穷困,自己和老公会发家致富。时间走了皱纹多了穷困依旧。爱情没有给乔依带来哪怕是一丁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当每个梦想像肥皂泡一样一个个华丽绚烂的一转身紧接着破灭了,乔依爱大顺的心也渐渐冷却了。爱情究竟有多远。。。。。。

    面包可以没有,牛奶也可以没有。可是两颗相爱的心一定要在一起努力奋斗,面包会有,牛奶也会有。面包依然没有,牛奶依然没有;大顺已经不去想事了,不想去做事了,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享受乐园里搓着麻将;乔依带着叶子,孤零零站在风雨里,奋斗着三个人的面包牛奶,乔依疲倦了,困惑了。

    乔依疲倦了。

    乔依困惑了。

    曾经相隔千里,大顺和乔伊同看新闻联播这一档普通的电视节目,却感觉心是相连的。如今只有一墙相隔,一个打麻将,一个哄孩子,各干各的事,两个人却是遥远的不能再陌生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