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咋就穿反了

第三十七章 事情真相

    张文学办妥了熊代云吩咐的事情后,耐着性子乖乖的坐到他跟前,就跟小朋友准备听妈妈讲故事一样……

    熊代云见他一脸渴求的样子,心下暗笑,见他做事干净利落,内心默默地给他点赞……

    这个张文学是他们之中年龄第二小的,仅比刘亦珅大一岁,因着打小混迹于江湖,虽然爹爹对他十分宠爱,但打生下来就没见过亲娘,爹爹再疼他也总有照顾不周之处,姨娘们还有人家各自亲生的孩儿,难免对他有所疏忽……所以他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干练,却生就一副年轻俊俏书生的脸,虽然看上去还有点痞气,但总会勾起人家莫名的心疼……

    熊代云念及他的身世,心下一软,便将事情的原委与他娓娓道来……

    …………………………………………………………………………………………

    事情是这样的……

    文字狱与漕帮有关,便是三黑子说与熊代云知道的……

    这漕帮与官府的争端几乎是年年有,有利益就有分歧,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也是赶巧,那天三黑子和几个小喽啰们在巷尾的一家小酒馆里喝酒,这个三黑子,酒量那是杠杠的,真真是千杯不醉的主,但是手下那几个小兄弟都已经是喝的飘飘然了,三黑子为了给弟兄们应个景儿,也就学着他们进入微醺的状态……你们懂得,酒桌上不就那样么……

    这时候进来几个大汉,三黑子眼尖的认出来他们都是漕帮的,其中一个还是个有名的漕口头头之一,大家都管他叫六爷……四十来岁,生得虎背熊腰,皮肤黝黑,刚韧有力,典型的常年在河运上打拼的人……大眼阔鼻,棱角分明,一看就是十分的精明老辣之人……

    这个六爷刚进到小酒馆里,就有个文弱书生模样的公子迎了上来,显然他们是事先约好的……文弱书生和威猛大汉在一起,感觉好不搭呀……但就是这么不搭的他们,密谋出了如此的惊天祸事……

    三黑子因为坐的离他们比较近,而且各个都是喝醉了的状态,他们谈话时自是没注意到他……所以三黑子把他们的话听得是真真切切……

    三黑子说了,漕帮的六爷想针对的只是李知府,是六爷想出来的法子,让那个书生做首诗,想方设法的传到李知府那,他们就有办法整治李知府了,至于为何牵连如此之广,连无辜的刘家都被牵扯进来他是真不知道……

    三黑子不清楚,但是熊代云在看见监狱墙上刘见行留下的那行字时却清楚了……

    多亏了那只大老鼠,否则他这辈子也想不明白……这叫什么来着?对……苍天有眼……

    这也是他在找到头绪之后暗中调查出来的……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原来这李知府因为被刘家退亲之事而对刘家心有芥蒂,其后不久李小姐因被退亲,从恼羞成怒到羞于为人,终日萎靡不振,一心寻死,闹得家里是不得安宁,鸡飞狗跳……终于一日上吊自杀……但是……还好被及时发现救了下来……李小姐这命是保住了,但人却从此痴傻了……

    李家就因此事恨上了刘家……

    同时李家听说那个刘家少爷终日留连风月之地,迷恋风尘女子,更是对刘家怒不可遏,真真是欺人太甚……宁愿找个风尘女子也不要知府的千金,这你让人家的脸往哪搁?

    从此李家便恨上了刘家,但是刘家却懵然不知……

    …………………………………………………………………………………………

    李知府正值此时因为办了漕口之事得罪了漕帮……

    一场祸害就这么无声无息的蔓延开来……

    六爷找的那位书生是扬州城里数一数二的才子,叫陈友,是个才高八斗出类拔萃的秀才……他的父母因为家中粮食收缴问题,得罪了漕帮,他为了帮家里脱得漕帮的威胁恐吓,不得不听命于六爷……真真是秀才遇上兵啊……

    在当时那个年代,有名的风流才子所作诗句大多会被一些文人雅士传诵,再火爆一些的诗词歌赋,还有人请书法大师书写后装裱挂起来,还终日陶醉其中不能自拔,嘴里不停的吟诵,逢人就开始讨论这首诗词,以免在大家眼中落入俗套,跟不上潮流……这就是当年的跟风效应了……

    六爷就把握住了这些文人雅士的心里,就找陈友作了首诗:

    反身遥望九重天,

    清风揽月银河安。

    复看人间山万座,

    明月独挂欲语还。

    就是一首描述人心境清远孤寂,同时又心怀天下的简单诗句……咋一看没什么特殊的,但是您了仔细看看那,每字的首字,蕴含着天下之大不韪……

    但当时还没有文字狱一说,没有人会去咬文嚼字的去看每行首字是什么意思,那时的文人们,只看重诗词本身……多么淳朴的读书人呀……

    真是越淳朴越好欺骗越容易受伤害啊……

    因着这首诗是陈友所作,因着词句浩然大气,因着这首诗展现了当今无数才子心怀天下的雄心壮志,所以,这首诗不出意外就火了……而且火的不要不要的……

    这首诗当时火的哟,只要上过学堂的会说话的,都会背诵这首诗,都以会背这首诗词为荣,要是见了哪个人说是没听说过,周边歘歘歘的都是鄙视的小眼神……看也能把你给看晕乎喽……

    这不,在最最盛行的时刻,有人献宝一样的把这幅字画送给了李知府……

    当时这字画,还不算是出自名家手笔,就已经价值不菲,更何况……

    也是李知府鬼迷心窍,见有人拿了当时最好的装裱师傅配上最好的书法大师写的这首最火爆的诗以新春贺礼的名义献给他时,他就乐呵呵的收下了……

    大家都知道,知府衙门都会有个师爷,都是深谋远虑之人,能给知府老爷出谋划策,解决各种疑难杂症……那可是当官的标配……所以李知府肯定也有啊……

    李知府的师爷也姓李,叫李玉……当年李向秀还没当知府呢,正上京赶考的时候,他也是同时赶考的秀才……二人在路过乡间农庄时,李玉的脚被盘在一旁的毒蛇咬伤了,李向秀见那蛇有毒,二话不说的就帮他吸毒……

    李玉这条命算是记在李向秀名下了……李玉知恩图报,大考虽不至于名落孙山,但是成绩不理想,而李向秀是当年的探花,直接受任于扬州,当个知府……于是李玉也不再投考,心甘情愿为李向秀当牛做马……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他的师爷……

    这个李玉当年算是发挥失常,他的见识和能力不亚于李向秀,再加上他所处的位置,磨练要比当知府多得多,经过十年的历练,更是心思细腻,深谋远虑,看得自是比李知府更长远……

    当李知府跟他显摆这幅字画时,李玉一眼就看出这首诗的不寻常之处,只是没敢直接的告诉他……心下一直在琢磨到底是谁想要陷害他……送字画的人明显是被人花钱临时雇来的,毫不知情,可惜他当时不在场,否则一定抓住那个人问个清楚……

    但看李向秀在那沾沾自喜,自以为得到了至宝,几番出言提醒,说是什么无功不受禄啊,说有清有明惹烦恼啊,人家官老爷只是充耳不闻……

    李玉实在无奈,那天趁着房间里没有其他人就只他们俩,他就大胆的拿起他的手指着那首诗的各行首字念给他听“反-清-复-明……大人,您还敢留着吗?”

    李向秀突地身上出了一层层的白毛汗,吓得几乎是手不能动嘴不能言,只是痴傻的看着李玉……

    过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回神的时候心还是突突的跳,手还在颤抖……他当了十几年的大清扬州知府,自是知道当今朝廷最忌讳的是什么,他把这首诗当做至宝一样的高高挂起,那往后高高挂起的便是自己的这颗项上人头了……

    诶呀妈呀……吓死了……

    回过神来李向秀就紧紧的抱住了李玉,“师爷啊,我的救星啊,一语惊醒梦中人啊……赶紧的,快把它烧了”……说着就打算召唤人来……

    李玉连忙制止了他……“老爷,这个字画烧不得,你忘了咱家小姐是怎么病的?你忘了咱家小姐是怎么被人拒绝的了?”

    李向秀想起家里那可怜的女儿,如今还是痴痴傻傻的……心下黯然……

    “你是说?……”

    “对,冤有头,债有主,老爷,咱可不能便宜了那刘家父子,据我分析,这字画送的莫名其妙,其中隐含的文字更是惊心动魄,背后肯定酝酿着一场大风暴,老爷,趁着此时风暴未起,将这个字画转赠他人,何乐而不为?”

    “也是……那到底是何人想陷害本府?”

    “老爷可曾还记得送你字画之人?”

    “从未见过,面生的紧,就说是他家老爷让他跑腿送过来的,让本府必须收下,也没提他家老爷是谁,本府问过他也是不说”

    “老爷,依在下看那人也是毫不知情……”

    “这摆明了是陷害啊……但也不好说,你看看这首诗,作的多好,这字,一看就出自名家手笔,真是价值不菲啊……”

    “我的老爷啊,诗虽是好诗,字也是好字,但这寓意……”

    “胸怀千秋,乃我族类……送字画的人说不定很了解本府的心思也说不定,搞不好还是本府的仰慕者……哈哈……说实话本府喜欢得紧……师爷,你说这真的就算反清复明了?”

    李知府,你的心是有多大啊,刚听到反清复明的时候吓得要尿裤子,才过了几分钟,你又又傻呵呵的沉醉其中了,你这财贪的我也是醉了……

    李玉见李知府一脸贪婪的看着那幅字画,心里有几千匹草泥马踏过啊……你是不是傻?是不是傻?可是,他能表现出来吗?“我的老爷啊,此字画送的蹊跷,不可大意……”

    说到底这个李知府不是白痴,他可不敢拿自己全家的性命来赌博,再喜欢的东西也没有生命来的重要……“嗯,师爷言之有理,此物留不得……他们借着新春贺礼的名义送给我,我同样可以转赠他人……”

    你倒是个舍财不舍命的主……还好你想明白了……

    看着李知府忍痛割爱的答应把字画送出去,李玉会心一笑,那笑容,别提多么阴险诡异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