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统计师

统计师第68部分阅读

    及内容。

    5。(劳动工资统计)工资的概念、种类和工资总额的构成。

    统计员考试题

    一、政治经济学

    1。解释:商品货币资本复杂劳动社会必要劳动

    2。物质生产过程三要素及其关系。

    二、统计学原理

    1。什么是统计分组,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

    2。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强度相对数?二者的区别。

    3。给出4组粮食平均亩产及其比重计算总平均亩产。(资料省略。)

    三、专业统计(略)

    考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在19个参加考试的人之中,只有两个人及格。报考统计师5人中,最高分数48分,最低20分,平均36。8分。助理统计师10人中,一人及格,62分;最低7分,平均38。1分。统计员4人中一人及格,74分;最低30分,平均49。8分。

    考试成绩虽然总体分数较低,倒是反映出参考人员的真实的素质状况。考试分数低一点的人,基本是业务工作能力较弱、文化根底较浅的人。及格的两位同志,是我们局年轻同志中思想、学习、工作等各方面表现的佼佼者。可叹的是近几年毕业的6名工农兵大学生,没有一个考试及格,最高分数50分,最低33分,平均40。2分。

    12月上旬,开始论文答辩。参加答辩的13个人当中,90分以上的1人,70到80分的3人,60分的3人,60分以下的6人;有一半的人,对自己所写的论文不能够自圆其说,他们基本是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文化水平较低的、年龄稍大一点的同志;也是考试成绩较差的那几位同志。

    这些同志大多数是地方统计部门的业务骨干。他们完成国家的报表任务一般说来不需要具备财经学院所教课程的“高深”知识。他们能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把国家的统计任务和报表布置到基层。他们可以根据领导部门的需要编写一些数字文字化的统计分析报告;制定一些实用的统计调查方案。他们之中多年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已经成为科级领导干部。当然,也有只会做报表的同志。

    局内人员职称评定结果是:统计师1982年批准7人,其中革前财经学院毕业的(免试)同学丰岷、柏健、广晟和我等4人;1983年批准3人;1985年批准2人。1983和1985年批准的几位统计师,都是在局内考试成绩不及格和论文答辩水平较差、工作能力很强的统计业务骨干。1983年批准助理统计师5人。

    1987年开始实行职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全市统计系统成立了鞍山市统计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鞍山市中级统计职务评审委员会;我(已经是副局长)自然成为了这两个组织的成员,且是职称评定的实际负责人。统计职务评审、聘任、考核等办法、方案以及统计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等等的制定和文件的起草工作,也是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我的身上。职称评定的具体工作安排给综合科宋学武同志负责。

    据鞍山市统计志记载,早在1951年东北人民政府曾颁布过《统计人员暂行评级标准》。评级标准为6级:统计研究员、副统计研究员、主任统计员、统计员、助理统计员、计算员。当时统计局的23名工作人员有20人获得评级,统计员5人(现在只有铁城还在局里),助理统计员8人,计算员7人。

    1963年3月国院作出“四四决定”,同时颁布《统计工作试行条例》。《条例》第七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中的第三十八条“……为了保障统计人员专业化,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应该统一规定统计人员的技术职称和级别待遇。统计人员的技术职称分为:(1)助理统计员;(2)统计员;(3)统计师;(4)高级统计师。各种技术职称人员的级别待遇,另行制订。”

    当时局里按照国家和省统计局的布置,认真传达学习了这个文件。听了传达之后,令我们几个有高等学历的人十分兴奋。在党要把我们培养成“有文化的劳动者”的年代,国院文件竟然提出统计人员专业化,要给统计人员规定技术职称及级别待遇,可谓是雪中送炭。多年来祈盼统计专业人员有一个技术职称和技术级别的梦想终于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但是,正如王一夫主编的《新中国统计史稿》第165页所说,“不幸的是,中央和国院的《决定》、《条例》,还未来得及深入贯彻实施,就被社会上人为地扩大了的阶级斗争形势、统计部门中的‘主辅’的争论和‘统计革命’所干扰,使日益发展的统计工作大好形势遭受到挫折。……”1964年的“四清”,1965年统计部门内部“路线斗争”的“主辅”争论,对《决定》和《条例》持批判态度;1966年的革,宣布停止执行《决定》和《条例》,“这就是说,在尚未得到彻底贯彻执行之前,就被宣布停止执行。”

    经过近20年的漫长等待,八十年代之初的今天,终于让统计人员有了技术职称和技术职务。

    1988年,我到经济研究中心工作(另一章专门讲述)。到了工作岗位不久,省经济研究部门开始评定高级职称。省研究中心领导特为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做好准备,通过市(人事局)职称改革办公室,向省里申报。这样的好机会,我当然不敢错过。按照评定职称的要求,把我的申报材料送到人事局、报到省里。很快就批了回来。

    个人的技术职称除了在市人事局备案,还给本人发了证书。我手中现在保存两本证书。一本是1985年6月补发的绿皮、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业务技术职称证书》,劳动人事部制发,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红色印章;授予职称:统计师;授予单位鞍山市人民政府。一本是1988年6月发给的红皮、辽宁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任命)书》,辽宁省科学技术干部局制发。职务:高级经济师,专业:经济专业。有聘任单位领导(计委主任)签章和单位公章。任期两年。

    (2014年5月11日16:57:03)

    洛阳会议

    1981年11月7日,国家统计局在洛阳召开城市综合统计工作会议。会议12日结束。回到局里,17日向局领导做了详细汇报。对会议内容梳理之后,汇报材料分成四部分:一会议概况;二会议布置的主要任务;三关于综合平衡统计工作;四与会城市介绍经验。

    (一)会议概况。

    1。日程。会议开了6天。7日,上午,国家统计局综合司钟兆修司长和郭文茹讲关于综合平衡统计工作的意义和报表说明。下午,分组讨论报表;传达陈先讲话。8日,分组讨论报表。9日,分组交流综合平衡统计工作经验。10日,大会交流综合平衡统计工作经验。11日,休息,大会组织游览龙门石窟、白马寺等。12日,大会总结;钟兆修、郭文茹布置综合平衡统计工作和1981年度城市报表。

    2。参加会议的城市。计划57个城市,实际到会55个城市。国家统计局有钟兆修司长、郭文茹、吴超和李同志参加会议。

    3。会议分组。共分成四组,辽宁和河南、福建为第二组。

    (二)会议的主要任务。

    会议主要任务是布置1981年度《城市国民经济基本情况》卡片(以下简称《卡片》)和综合平衡统计工作。

    会议的第一天,钟兆修司长首先讲了《卡片》统计情况和这套报表的作用。他说:

    城市卡片是1976年开始布置到各市填报,主要是工业指标。当时有187个城市,其中183个上报了报表;1977年190个城市,有189个上报了报表。1978年开始转给综合组,指标范围扩大,192个城市,报上来的城市189个;1979年216个城市,有200个报来报表;1980年223个城市,有220个报了报表。1979年的资料国家统计局已经印发,1980年的资料正在付印之中。

    《卡片》的意义和作用。

    城市国民经济基本情况报表资料在分析研究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时起到了一定作用。这些资料为研究城市经济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

    (1)城市经济在全国经济中地位重要。

    非农业人口占全国非农业人口55%。1980年城市人口1。3亿人,占全国人口14%;其中非农业人口9022万人,占全国非农业人口的55%。

    职工人数占全国职工总数52%。1980年城市职工人数5418万人。城市人口中,每17个人中有10人为职工。

    城市职工工资总额占全国工资总额55%。1980年城市职工工资额426亿元,其中全民职工340亿元,占全国的54%,集体职工86亿元,占全国的59%。

    财政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56%。1980年财政收入595亿元,支出134亿元,占全国总支出11%。

    工业总产值占全国71%。1980年城市工业总产值3561亿元。

    工业税金利润占全国77%。1980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税利总额812亿元,其中全民企业占全国的83%,集体企业占全国的51%。

    基建投资额(301亿元)占全国56%。新增固定资产231亿元,占全国的54%。

    商品零售额(705亿元)占全国的34%。其中消费品零售额671亿元,占全国的39%。

    (2)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全国50个城市。

    1980年50个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5%。前10位的城市是上海590亿元,北京224亿元,天津190亿元,沈阳101亿元,武汉97亿元,广州85亿元,南京71亿元,重庆66亿元,大连64亿元,青岛57亿元。

    工业利税总额占全国的64%。前10位的城市是上海168亿元,北京57亿元,大庆44亿元,天津43亿元,沈阳20亿元,鞍山19亿元,武汉19亿元,大连17亿元,广州16亿元。

    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额1381亿元,占全国45%。前10位是上海198亿元,北京144亿元,天津105亿元,武汉94亿元,鞍山75亿元,沈阳67亿元,重庆67亿元,兰州57亿元,太原52亿元。

    流动资金590亿元,占全国52%。

    (3)经过三年调整,经济结构有所变化。

    经济类型多样化。全民企业比重开始下降,由86%降到84%。集体、全民集体合营、中外合资、外资、个体都有增加,比重由14%提升到16%。

    轻工业发展加快,轻重工业结构有变化,轻工业比重由41%上升到46%。

    非生产性投资比例上升。1980年生产性投资177亿元;非生产性投资124亿元,其比重由1978年的23%上升到41%。其中住宅投资77亿元,由11%上升到26%。竣工面积5714万平方米,是建国以来最多的一年。

    城市公用事业有发展。200个城市的资料表明,各项事业增长速度是:供水6%,供水管道8%(长度4。3万公里),下水管道8%,道路3%(2。6万公里),供电7%,煤气10%。

    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增多。1980年城市中每万人有商业网点18个,增加6个,人员195人,增加25人;饮食业网点6个,增加3个,人员56人,增加6人;服务业网点6个,增加2个。

    城市居民生活有了改善。1980年每人年平均工资813元,其中全民职工869元,提高13%。城市平均每人消费的猪肉50。4斤,增加10%;牛羊肉3斤,增加20%;食油12。9斤,增加9。3%;鱼14。5斤,增加5。1%;蛋9。6斤,糖16斤,与上年持平。

    (4)存在的问题。

    住宅面积、公用设施、医疗设施总量增加,按人口平均变化不大。

    1980年200个城市非农业人口8821万人(增加3%)计算的人均数字资料:居住面积3。9平方米,只增加0。2平方米;煤气11。6立方米,增加0。2立方米;其余,公共汽车、水管道、医院床位、医务人员等和上年比没有变化。

    城市蔬菜供应减少。每人年平均吃菜量329斤,减少8。4%。179个城市有100个下降。百万以上人口城市除哈尔滨、长春之外有14个减少。

    各城市之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差别较大。1980年50个利税额2亿元以上的独立核算企业百元产值利税额分别是(从低到高):

    10-15元,齐齐哈尔11元,潍坊13元,包头14元,徐州15元。

    16-20元,福州16元,太原17元,南昌18元,西安、丹东19元,合肥、济南、苏州、常州、长沙、昆明、株洲、重庆、武汉、哈尔滨20元。

    21-25元,南京、南通、黄石21元,沈阳、无锡、邯郸22元,广州、长春、淄博、成都23元,天津、贵阳、唐山、本溪、洛阳24元,青岛、杭州25元。

    26-30元,兰州、石家庄26元,吉林27元,郑州、北京、大连、抚顺29元,营口30元。

    31-35元,上海31元,32元,33元,鞍山、锦州34元,大庆67元。

    2。利用《卡片》,应该研究的问题。

    (1)如何发挥城市经济的重要作用,如何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

    (2)如何使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相互结合,互相支援,协调发展。

    (3)如何在各个城市之间对比分析,求先进,找差距。

    (4)如何使城市的生产性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以及经济发展中的骨肉关系相适应。

    (5)如何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科学技术水平,逐步使城市现代化。

    (6)如何搞好绿化,搞好卫生,减少环境污染,逐步美化城市。

    (7)如何积极发展服务行业,广开就业门路,使城市待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

    (8)如何搞好社会治安。如何组织肉蛋禽奶供应,如实反映物价变动,使人民生活安定、方便。

    (9)如何增加财政收入,逐步掌握预算外各种资金来源。(全国的预算外资金超过预算内资金。)

    (10)如何在纯产品、纯收入分配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以及企业、部门之间的关系。

    以上这些问题,要很好地利用《卡片》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3。布置《卡片》年报。

    钟兆修讲话之后,郭文茹讲解《卡片》填报说明和在会上需要大家研究讨论的问题。

    《卡片》共分为9部分,174个指标。地区数值之下要分列出市本级数字。资料来源主要是各专业科的年报。

    《卡片》是根据城市大小设计的,分为甲表和乙表。参加会议的重点城市都要填报指标较多的甲表。直接上报国家统计局。

    上报时间为4月10日。

    会上需要研究讨论的问题。

    (1)关于统计口径问题。

    11978、79两年在所辖县境内的中央、省、地所属企业,都统计在本市内,有人认为不合适,1980年改为统计在所辖县之内。是否合适。

    2辖区之外的市属企业、事业单位,是按隶属关系、还是按所在地统计。

    3跨省市的联营企业、驻外地建设施工企业怎样统计。

    4各市电网、铁路的产值、职工人数、财务资料处理的方法不一样,怎样统一。

    5有的市所辖县的管理机关设在市内,其资产、职工人数怎样统计。

    (2)工业报表上的产值、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工资报表计算方法、范围不一致,怎样统一。

    (3)农业方面,是否增加总产值、基本核算单位收益分配指标。机械化养猪场、养鸡场的标准,怎样计算。

    (4)城市建设,主要根据国家城建总局的年报填报。其报表是系统内的单位,全社会的还要补充收集资料,如住宅面积和人均居住面积,要使用家计调查资料。

    (5)商饮服务业,有计量单位问题,商业报表生猪收购按毛重,零售按按净重,如何解决。商业网点,个体户是否计入。今年准备单独列出个体户。又如,看自行车算不算网点。

    (6)反映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购买力指标,城市商业售给农村的、售给外地的销售额无法扣除,造成购买力数字偏高。

    (7)新增加了非物质生产企业,不要求全部统计到位。

    8月8日,分组讨论研究《卡片》。大家提出很多意见。我在会上提出两条意见。

    关于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凡是专业年报有的报表和指标,建议在国家统计局把统计指标的口径和计算方法与城市卡片统一起来。

    农村总产值要分列出各业产值。增加收益分配总值。

    8月12日,郭文茹对《卡片》讨论情况做了总结。她讲了三个问题。

    《卡片》上报时间定为4月10日。《卡片》上报之后是否要集中会审;20个城市自发组织的资料交换会议是否由民办改为官办,这两个问题我们回去之后再定。

    关于统计口径问题。

    大家讨论的意见:(1)严格按块块填报,市本级填的较乱,应该拿出统一的办法。(2)块块为主,同时要照顾隶属关系。(3)市辖县内的中央、省属企事业单位统计在市本级,市属企事业单位统计在县内。(4)设在外地的企事业单位本市统计,外地设在本市的由外市统计。

    国家统计局意见:总的原则是以地区为主,不以隶属关系为主。补充意见,(1)凡现行专业统计报表有规定的,按专业报表制度规定填报《卡片》;(2)适当照顾地方需要,在所辖县内的市属企业可以统计在市本级;(3)各城市地区之间要加强联系,避免重复或遗漏;(4)跨地区联营企业按专业规定处理;(5)铁路、电网按专业统计制度口径填报。

    关于《卡片》的统计指标问题。

    (1)建成区土地面积按实际已建面积统计,不要用规划面积。

    (2)劳动工资涉及工业部分,按工业统计年报规定处理。

    (3)增加农业总产值;增加国营农场指标;增加蔬菜占用耕地面积和商品菜面积。

    (4)城建和公用事业部分有些指标解释不清,要改进。

    (5)居住面积统计不准确,要改进。

    (6)增加城市公共交通营运指标和城市绿化统计指标。

    (7)煤气按城建部门统计报表有关规定执行。

    (8)电影方面统计,回去后再定。

    (9)增加社会商品零售量和职工家计调查统计资料。

    (10)财政统计分列预算内、外指标。

    (11)人均购买力指标用常住居民人口平均数。

    (12)取消原报表第45-49项、151-154项指标。

    郭文茹讲话之后,钟兆修司长做总结发言。其中提到《卡片》,他讲到:我们的城市卡片统计资料纯粹是为了满足各个城市之间的比较。而不是如《比较经济学》所说的国与国、集中型经济与市场型经济之间比较。20个城市资料交换是不是民办改为官办,回去之后再定。我本人表示同意官办。

    (三)关于综合平衡统计工作。

    钟兆修司长在第一天的大会上,讲的另一个问题,是关于综合平衡统计工作。

    关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问题。现在国际上有两种核算体系,一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一是国民账户体系。两者都是国家管理的工具,把国家生活用数字的形式反映出来。各有所长。差别在于理论基础不一样。我们的核算体系是建立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基础之上;西方的是建立在庸俗政治经济学理论之上,他们不分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不管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我们现在的综合平衡核算体系坚持物质平衡表为主,吸收国民账户适用的东西。

    我们现在的平衡表里的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如下。

    物质生产部门:1)社会总产品;2)社会最终产品;3)物资消耗;4)国民收入;5)国民生产总值。

    非物质生产部门:1)服务总值;2)服务增加值;3)服务物资消耗;4)服务净值。

    社会总产品构成公式:1)社会总产品=c1+c2v+;2)社会最终产品=c1+v+;3)物资消耗=c1+c2;4)国民收入=v+。

    国民生产总值=物质最终产品+非物质最终产品。

    这样做可以把两种体系的指标结合起来。但是,现行的统计报表还难以满足这个要求。我们要疏通各种渠道,充分利用财政、企业财务、税收、银行、工商等部门的资料。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要讨论研究三方面问题:一如何广泛搜集综合平衡统计所需要的资料;二如何进行平衡统计工作;三如何开展综合平衡分析研究工作。

    另外,在做《卡片》和综合平衡统计工作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在会上交流。

    8月9日,会上讨论研究了综合科应该承担哪些工作。在会上,我汇报了鞍山综合科承担了如下9项工作:(1)国民经济计划检查;(2)编制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提要;(3)专题分析;(4)管理资料室,整理历史资料,对外提供统计资料;(5)综合平衡统计,包括国民收入、国民财产、国民生产总值、非物质生产企业收支平衡表等的编制工作,上报城市卡片年报等;(6)报表管理;(7)统计学会管理;(8)统计业务工作计划与总结;(9)组织统计业余教育。

    其他各市大体相同,有的市承担的工作少一些。

    8月12日,钟兆修司长会议总结讲话,重点谈了关于综合平衡统计工作的意见。

    关于综合统计工作的任务,一是定期计划检查,是基本任务之一,计划检查属于综合分析的内容,今后,计划检查要多搞一些预测分析;二是资料整理和专题分析、调查研究工作;三是综合平衡统计工作,这是我们工作的新任务、重点任务,是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平衡可以分为全国的、部门的、地区的平衡,有宏观的、微观的平衡,有单项的平衡,实物形态的、价值形态的平衡,这些平衡都存在有机联系,地区平衡搞好了,全国的平衡就好搞了。比如,做好了副食品产销平衡表,对计算国民收入就大有好处。

    没有编制国民收入的城市有淮南、银川、南通、青岛、淄博。

    计算地区国民收入与国家计算国民收入不一样,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按隶属关系、按部门、按经济活动、按地区都需要计算,各个分组不能互相替代,比较麻烦;一个是国民收入的使用构成不仅仅是积累和消费,还有调出调入,各地方需要计算。

    国民收入计算出来了,还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方针政策和市里的具体情况做分析。比如,农村责任制,实行的结果的好的方面,从分配看是国家多得,集体多留,个人多分,皆大欢喜。

    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和消费关系是重要内容,但是,决定积累和消费关系的是国家,地方没有必要平衡积累和消费的比例,重点要放在研究城市消费水平方面,研究积累的效果方面。

    研究消费水平的资料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国民收入资料,一个是家计调查资料。研究消费情况要做对比分析,可以对郊区、县城,对近郊、远郊,职工户和工农结合户、工农结合户中的以工为主、以农为主等不同类型的家庭加以对比研究。要把消费额进行解剖分析。

    对本地积累效果要进行解剖分析。如,固定资产中基建形成的、挖革改形成的情况;建国以来,基本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哪些是有效的、起作用的,还有报废的、无效的也要统计、分析。农村的固定资产有的账面上有,有的没有,有有用的,有没用的,有卖掉的,要分析。流动资产增减变化、库存情况要分析,如,商业中冷背残次商品、报废商品,利库情况等都要进行分析。积累中正常的、非正常的,有效的、无效的情况要调查研究。

    关于国民财产统计。现在全国国有企业拥有财产8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500亿元。全国除了国有企业还有多少财产不知道。据估算,非生产部门80%的财产是解放前的,生产部门的财产80%是解放后的。我们应该掌握哪些财产是近年更新的,有多少需要更新,财产中有多少是30、40、50、60、70年代的,固定资产原值、净值是多少。我们的设备陈旧情况还没有指标来说明,更新系数没有计算。

    财政预算外资金要统计。预算外资金数额很大,全国的预算外资金和预算内资金数额相等,各占一半。

    居民收支平衡表,货币收支搞了,实物折价收支没有搞。

    综合平衡统计工作以及综合平衡核算体系的建立任重道远。

    (四)交流城市综合统计工作经验。

    会议于11月9日和10日用了两天时间交流综合统计工作经验。在大会上有锦州、天津、本溪、武汉、福州、长春、沈阳、济南、苏州、大连10个城市介绍了经验。

    1。天津和锦州介绍了计划检查经验。我向局领导重点汇报了天津计划检查的做法。

    过去,综合计划检查是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属于文字汇编的性质。由于资料来源于专业,被动、依赖,受资料和专业水平限制,形成的报告是拼盘、材料罗列,时间晚,质量差。

    改进措施。(1)早动手,争取主动。主动参加专业处召开的汇报会,如,工业9个局汇报会、商业市场情况座谈会、基建的重点工程项目汇报会等。

    (2)召开局内经济活动分析会。每季度28、29日召开分析会。综合处事先准备材料,处长或写报告的同志在会上首先发言。然后各处汇报。会上有争论、有交锋,有利于搞准数字,情况明,提高分析研究水平,锻炼培养干部。

    (3)召开局外经济情况座谈会。每季度终了于下季度上旬请计委、经委、建委、财委等委办单位参加会议。会上统计局首先宣讲季度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初稿。征求意见,沟通情况,交流看法,统一数字,修正失当之处。有助于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和报告质量。

    (4)经常和即时相结合。确定专人搞分析,建立综合统计分析台账,经常阅读相关文件;掌握市里动态,即时参与各种相关的会议。

    (5)发现新情况,关注新问题,保持分析报告新鲜感,要善于联系起来分析研究问题。如,发现工业产品积压,就要联想到物资、商业、财务等库存、资金的变化情况,还可以通过座谈会等形势掌握更全面更准确的情况。

    (6)领导亲自动手。综合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是局里的重点产品。局长亲自抓,处长亲自动手,站在调查研究第一线。

    (7)报告的形式不追求花样翻新,一般分为三部分: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展望。

    2。长春介绍利用综合平衡统计资料调查1980年工业企业收益分配情况。

    长春市统计局调查了25个企业,有19个企业资料可用。他们对19个企业做了三套分组:1是否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扩权的10个,非扩权的9个);2轻、重工业(重工业10个,轻工业9个);3所有制(全民18个,集体1个)。

    19个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产值的38%。

    19个企业发生了四点变化。1总产值结构发生变化,物耗(转价值)降低,净产值(新创造的价值)上升;2净产值结构发生变化,工资(必要劳动价值)比例降低,利税息(剩余劳动价值)比例上升,剩余价值中利润上升,税金和利息下降;3所得分配关系发生变化,国家所得降低,个人所得略升,企业所得大升;4企业留成使用发生变化,用于生产上升,用于非生产下降。

    重点分析了第三点收入分配关系变化情况。全部收益分配1980年与1979年比较,收益分配总额增加了10300万元,其中国家说得增加4700万元,企业所得增加4600万元,个人所得增加1000万元。三者收入增加的幅度相差较大,企业增幅是国家增幅的30倍,所以,国家说得份额降低2个百分点,由85%降到79%;企业所得上升5个百分点,由2%上升到7%;个人所得上升1个百分点,由13%上升到14%。

    1980年企业收益分配国家仍然占大头,为企业全部收益的4/5,企业剩下1/5。企业所得的2/3是个人劳动报酬,1/3是企业再生产资金。很显然,企业缺乏发展后劲。

    1980年企业所得用途发生变化,由上年生产用占25%上升为55%,非生产用由75%下降到45%。

    个人收入人均增加109元,其中90%是发奖金。企业奖金发放存在平均主义倾向,超过了一个半月工资额的规定。奖金的增速超过了企业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1980年劳动生产率提高2%,利润增加6%,企业劳动报酬增加13%。

    3。济南介绍了试算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情况,介绍了编制能源平衡表、劳动力平衡表情况。对1000多个企业单位、用了30天时间进行调查生产责任制情况。对农民、机关单位、饮食业能源消费情况做了典型调查。对非生产部门进行了流动资产占用情况调查。

    4。苏州介绍了综合财政统计情况。对预算外资金进行了普查,调查了600个单位、100多个项目。通过调查,了解到预算外资金收入为预算内收入的一半;预算外支出是预算内资金支出的4倍。

    5。大连介绍了怎样开展地区综合平衡统计工作。他们的做法是从估算到匡算再到试算。有了四个突破。1从对专业报表归纳汇总转向综合平衡;2从统计数字来源于专业报表转向使用财务决算和业务部门资料;3在数字统计计算基础上开展调查研究;4利用估算、推算等科学方法扩大资料占有量,力求反映真实情况。做到由粗到细、由低到高,不能以点带面。要学会算大账,用大账验证数据的准确程度。

    6。沈阳介绍了综合科人员分工情况,搞了综合性、历史性、战略性分析报告,恢复了按月发布简明统计资料。福州介绍了调查研究工作情况,四个人一年搞了61篇调查报告,工作效率甚高。武汉介绍了分析研究工作开展情况。本溪介绍了国民经济预计情况。

    (2014年5月29日16:26:11)

    大厦会议(之一)

    1982年4月17日,中国统计学会和辽宁省统计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地区综合平衡统计科学讨论会》在沈阳辽宁大厦召开。

    辽宁省统计局副局长王一华致开幕词。

    他说,参加会议的有全国23个省(市)的统计局、大专院校、国家统计局的同志们,有全国统计学会理事,还有杨坚白、肖梦、于然、张琦、于化顺等专家学者,有辽宁省副省长朱川。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完善国民收入计算,加强地区综合平衡统计工作。大会已经收到48篇论文,已经散发给大家。

    会议要讨论的问题:第一个,地区综合平衡统计的任务、特点和指标体系;第二个,完善国民收入计算方法。

    关于综合平衡统计,指标体系方面有三种意见:1以生产总值为核心指标;2以最终产值为核心指标;3以国民收入为核心指标。计算方法方面有三种意见:1投入产出法;2国民核算账户法;3平衡法。

    关于国民收入计算方面要讨论的问题有:1国民收入的计算范畴,有宽、中、窄三种意见。2如何改进净产值的计算方法。3计算方法,有生产法,分配法。还有三种核算统一的问题。4关于地区国民收入流出流入统计。5关于分配、再分配,积累和消费问题。6国民收入的计算价格及换算方法。

    致开幕词之后,省经济研究中心于然、经团联于化顺讲话。他们讲话涉及的问题有国民收入调出调入问题,等价交换问题,统计科研和经济研究的关系问题,综合平衡统计的标准问题,财政问题,工业发达地区如何发展问题等等。

    接着,省统计局局长赵大中致欢迎词。

    熊玉柏宣布会议的领导成员和议程,会议研讨的内容:

    会议领导小组,组长黄海,副组长钟兆修、王一华、熊玉柏、邓子善。秘书长熊玉柏。

    会议设会务组(306房间),生活组(312房间)。

    会期为5天,下午至19日,两天半时间阅读论文和小组讨论;20日大会发言;21日上午朱川讲话,杨坚白作报告;下午大会总结,通过大会纪要。

    会议讨论两个重点问题。第一个是讨论综合平衡统计工作的必要性、作用、特点和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指标体系的核心等问题。第二个是研究方法问题。如何使平衡统计指标体系更完整、更科学。具体题目有:

    国民收入的计算范围,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的界限,部门的划分问题;

    物质生产部门净产值计算,怎样做更科学;净产值?br/>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