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时气

5.Chapter 5

    金时一晚上被梦折磨得死去活来。莫禹澄莫大仙宣布她无法博士毕业,气的金时直跳脚。在被推下悬崖千钧一发之际,金时从梦中惊醒。

    滴答,滴答……

    跌落的失重感仿佛犹在,金时发现自己睡衣都被汗浸透了。

    房间里的时钟正指向凌晨五点,金时却被这惨绝人寰的噩梦搞得毫无睡意。金时干脆起了床,打算洗漱完溜达去买街口的大油条。在洗脸的时候,金时被镜子里顶着俩大黑眼圈的自己吓得又是一哆嗦,然后对自己可怜的小心脏表示了一下同情,琢磨着回头得托朋友从日本带点儿速效救心丸,要是天天都来这么一回“毕不了业”的噩梦,自己真怕哪天扛不住背过气去。

    金时趿拉着人字拖,晃晃悠悠地朝街口走去。金时一家搬过来也才五六年,金时又大多时候住学校,这种天刚蒙蒙亮就在大北京的马路上溜达的体验,也是头一遭。今天是周六,路上还没什么人,只见到一两个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和晨色融为一体。溜达到路口,早点摊儿的大爷也是刚刚出摊儿,油锅还没烧热乎。

    等金时拿到刚出锅的油条时,天已经完全大亮。新鲜的炸油条个儿大金黄,外皮炸的酥脆,嚼起来口齿生津,加了小苏打的口感和味道让金时欲罢不能。今儿是一个大晴天,初升的太阳照的行人们脸上金灿灿红彤彤。一口豆浆一口油条,吃的满头大汗的金时偶尔会被朝阳晃到眼睛。一种叫做“小确幸”的滋味在金时的心中流淌。

    金时在路上一口气干掉了两个大油条,又喝了一大杯豆浆,这才高高兴兴地拎着给金爹和阮女士买的早点回家。

    金时在家里又过了两天“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周一一早,拖着行李箱回了学校。临走阮女士和金爹在家里依依不舍,一会儿嘱咐金时按时吃饭,一会儿让金时别熬夜。邻上出租车,阮女士泪眼婆娑地又加了一句:

    “有合适的抓紧!”

    “……”

    周一的早高峰把人磨得毫无脾气,等金时好不容易拖了俩大行李箱到学校,都已经临近中午。因为下午约了和导师的谈话,金时到了宿舍放下行李后,先去食堂吃了饭。今天食堂的胖阿姨给金时一份10块钱的石锅拌饭里多加了一个鸡蛋,让金时受宠若惊。

    在美国交换这一年,金时可真受了不少苦。国外的物价又高,外面又都吃不惯,金时只好自己吭哧吭哧做了一年的饭。在被邻居以“疑似纵火”为由举报了不知道第几回以后,金时也终于能做出一桌像模像样的饭菜出来,偶尔也能招待招待朋友。

    抨击了美国万恶的资本主义并深深感激祖国的温暖与热情好客之后,金时拿起筷子大快朵颐,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难以下咽的味道,真是一如既往地令人怀念啊!

    磨磨蹭蹭吃完食堂胖阿姨的“爱心”石锅拌饭,金时出发去了学院。金时先去和课题组里的兄弟姐妹们打了招呼,把带给他们的巧克力痛痛快快地分了个干净。大家又一阵天南海北地聊,话题无非是国外的学术氛围如何如何,国内的课题经费如何如何。大家听说金时这一年在国外发了3篇sci,羡慕的不得了,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出国深造!

    金时深怕这话传到导师耳里,赶紧否认:

    “我两篇都是在国内做完的实验,带过去写的文章,其实国外做实验特别不方便,加工材料慢而且贵,最重要的是,生活特别无聊,网速还差!”

    大家竖起耳朵,听到了关键词“网速差”,纷纷又摇头表示果然还是国内适合自己。

    下午2点左右,金时的导师吴教授从办公室午休出来,招呼了金时进去。金时的导师吴教授是一位女教授,年少成名,虽然50刚过但已经有参评院士的希望。尽管吴教授在学术圈和产业界都是颇负盛名,但吴教授本人没有什么大老板的架子,对学生非常尽心尽责,并不会像有些导师一样,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

    “真快啊金时,一晃一年过去了,你都已经从美国回来了!”吴教授笑着让金时坐下,不要拘束。

    “你这一年成果不错啊,也是吃了不少苦,看你也瘦了不少。”

    金时笑着摇摇头:“其实还好,去了那边就是清净,我这变瘦都是吃自己做的饭吃的。”

    吴教授听了直乐,又和金时聊了聊其他家常。

    “金时啊,你马上也要博士五年级了吧。”家常聊得差不多,吴教授把话题引入正轨。

    “是的吴老师,开学回来就是第五年了。”

    “真快啊,你的学术成果很不错,毕业要求已经够了,只是不知道你自己毕业后的打算是什么呢?”吴教授问道。

    金时听了,犹豫了一下,并没有马上回答。

    吴教授很喜欢金时,这孩子聪明,而且踏实,是做学术的好苗子。

    “吴老师,您知道我一向和您不说虚的,其实我以前觉得读博就是奔着做学术去的,我从没想过别的可能。只是现在,我也不是特别确定了。”

    身边的同龄人要么早就工作了,要么就是已经确定转行去互联网或者金融方向,并积极地找实习中。这年头,做科研不容易啊。在京沪深这种房价天价的地方,做科研特别是在高校搞科研拿的那点儿工资,连个厕所都供不起。想熬出头,那不知要多少年。一开始只能是拼命堆成果拿到title,能招博士生能拿项目了,才算能勉强度日。这还不算学术本身带来的压力。有能力有本事的,谁愿意花大好的青春受这委屈?当然是哪个行业来钱快去哪儿,实现财务自由早就成为当下年轻人的第一要务。像金时这样能够在学术这条路上坚持到今天的,真真是凤毛麟角了。

    万幸,一直以来,金爹和阮女士从没有质疑过金时的决定。

    只是,金时在美国一年,却有了新的想法。在国内,可能是人才太多僧多粥少的缘故,所有人都提倡应该要早做规划。“赢在起跑线上”,是我们从娘胎肚子里的时候,广告商就在鼓吹的口号。可是到了美国,金时发现周围的人都满放松的。不是说不够努力,相反,是心态上更轻松一些。美国竞争也很激烈,但是那里也很鼓励不断地挑战与尝试,不要被学历被专业束缚住。在那样的氛围下,金时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除了学术以外,是否有其他的可能性?

    金时并不是很在乎钱的问题。金爹这些年职场也蛮顺利的,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算小富即安。家里不缺金时这一口饭。只是金时觉得自己一直以来,因为当初某些原因,一直在跟自己较劲。她不想被某人看扁,这才一路闷头学到大。这些年金时渐早就对莫禹澄当初那句话看开了,甚至还会有些感激。然后金时突然间发现,自己已经到了要抉择人生职业的重要路口。她第一次问自己,我是真的喜欢学术吗?

    “吴老师,我很怕自己在真正选择学术这条道路以后,有一天会后悔。所以我想去看看别人,在别的行业,又是怎么做的。”金时看着吴教授的眼睛,认真地说道:“我从高中开始,10年来生活的全部就是学习。我很怕自己和这个实际的世界是脱节的,我觉得学术终归是要服务于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我不想我做的东西都是纸上谈兵。”

    “所以,我想和您申请,暑假去别的行业做实习。”

    吴教授默了默,又看看金时。她早就觉得,金时在自己带的学生里,属于有主意的那种孩子。这样的孩子,优点是如果她自己想做学术,不用人逼她,她自己能掌控好一切。可缺点就是如果她打定主意不做学术,也没人劝得住她。

    吴教授叹口气,说道:“我知道我不同意你也会去做的,既然你都想清楚了,就去试试吧。”

    完后吴教授又说:“不过,实习这个事情,你不要告诉组里其他人,不然他们心都野了,一个个儿不好好做实验将来都毕业都成问题!”

    “保证一个人都不知道,吴老师!”金时笑嘻嘻地比了个敬礼的手势。

    吴教授被她的动作逗笑了,完后又伸手点了点金时:“你啊你,我也就给你一个人开了这么一绿色通道,出去给我好好努力啊,不能丢你导师的人。”

    金时夸张地点点头。之后又和吴教授说了些实验的事情,快到三点的时候,吴老师起身出去开会了。

    金时一直对吴教授很感激。吴教授是极其聪慧有才华的,在科研上也一直是对逻辑要求非常严格的传统派。虽然是大老板,忙的飞起,但她依然努力抽出时间亲力亲为指导每个学生的课题和实验。这几年金时跟着她学到了很多。这次吴教授并没有问金时想去什么行业实习,或许在吴教授眼里,金时只是一时兴起,迟来的青春期叛逆。

    只不过这回金时是认真的,而且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了,虽然还没和外人讲过。

    晚上正好课题组期末聚餐,好些个大师兄大师姐今年毕业。聚餐上少不了一顿感恩。吴教授不怎么喝酒,吃了一会儿就先行离开了,把时间留给年轻人。走的时候还嘱咐大家,不要玩儿到太晚,也别喝的太多。大家又是好一阵感动,连连道谢送走了吴教授。

    “呜呜呜,吴老师好温柔哦,好像让她当我妈妈!”课题组的晓雯一边星星眼一边感叹。

    “吴老师要是有你这么不求上进的闺女,得气白了头吧!”组里另一位皮师兄笑嘻嘻地说道。

    “不求上进”四个字隔着嘈杂的人群传进了不远处金时的耳朵里,弄得金时一阵哆嗦,狐疑地回头看了看四周。

    那个莫禹澄不会真是什么大仙儿变得吧,怎么这么阴魂不散!

    饭后大家例行去k歌。金时唱歌是好听的,年轻的时候也是ktv麦霸一姐的有力竞争者。不过现在成了大师姐,大师姐要有大师姐的风范,霸麦什么的,就留给不懂事的小屁孩儿吧。包厢里嘶吼破音跑调声此起彼伏,大家都借着喊麦,啊不,是唱歌,来释放离别的伤感。个别唱歌不错的也都被带跑了。见这情形,金时非常严肃地拒绝了师妹们递过来的麦克风。就在这时——

    “金时师姐好~”喧闹声中,一个师弟走过来和金时问好。

    金时抬头,一张年轻好看的面孔映入眼帘。只不过面孔很陌生,应该是新进组的师弟。

    “我叫刘赫,9月份将要入学的博士生,久仰师姐大名!”师弟微笑地端起啤酒杯,向金时敬酒

    “以后还要向师姐多多学习啊!”

    “客气啦,以后多交流。”金时也没摆什么架子,仰头干了他敬的这杯啤酒。

    刘赫楞了一下。这个师姐看着娇滴滴的,喝起酒来倒是架势挺足。

    之后刘赫又和金时客套了几句,中间阮女士来了日行一例的电话,金时出去接完电话回来,看到刘赫已经离开座位,去和组里其他人聊天了。金时又坐了一会儿,就先和其他几个师妹一起回去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