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黛玉是民间格格[红楼+清穿]

第11章 第十一章

    平儿心下一动,却觉得这法子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为了一个窟窿,又捅另一个窟窿去填补,短时间内或许能寻求平衡,终究有失误的那一天。

    “依着我看,二奶奶还是不要打这方面的主意,这林姑娘眼看着就要进宫受封,他日身份显赫,若事情漏了馅儿,二奶奶少不得要吃官司。”

    凤姐皱眉:“她一个几岁的奶孩子,父母都不在身边,能懂什么?”

    平儿却道:“话却不得这么说,我瞧着那十三爷对林姑娘颇为上心,如今风头正盛,二奶奶还是小心为上。再有一个,林姑娘受了封,或许就不在咱这儿住了,奶奶要是一时间填不上,二太太那边也不帮咱兜着,这事可就坏了。”

    熙凤暗自想了想,也觉得不是时候,便将这事儿压了下去,府里总不至于贫苦到要动用姑娘的身价银子来填补的日子。

    再者说,熙凤心里还存着些私心。

    黛玉的钱绝不能用在府里的亏空上,要么全进自己的腰包,要么就别动,万不可经由他人之手,凤姐儿可没那么大度。

    她虽然偶尔缺钱,但是从不缺赚钱的门路,平时倒卖簪子首饰、发放印子钱、扣下犯错丫鬟的银子,哪个都能捞一笔。

    黛玉的钱她先不急,并非她不想要,而是此刻还不是时候。

    过了两日,黛玉便习惯了京中的日子。

    迎春、探春、惜春等人常常会来小院里找她聊天,说一说闲话。

    康熙爷本说让黛玉早日进宫,封号赏赐,修建公主府。但近来有蒙古部落可汗来京,皇帝前朝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其他事,只说让黛玉多等两日,又让胤祥常去荣府看望,务必要将小黛玉照顾好。

    胤祥如今二十岁出头,刚刚建府出宫,尚未娶妻,下面有两个与黛玉同岁的小妹妹,个顶个的古灵精怪,他见了黛玉比自己亲妹子还稀罕。

    听到康熙爷的吩咐,也乐得领这一差事,隔三茬五的就往荣府跑。

    今日带了东街上的桂花糕,明日带了西街桥头的小玩意,把黛玉当成自己的亲妹妹。若不是这些天京城来了些蒙古人,担心黛玉粉雕玉琢被人抱走,他定要带黛玉上街去瞧瞧。

    清晨,黛玉在雪雁的服侍下梳妆打扮,见院内的槐树叶子枯黄,阳光打在树枝上,有着凝滞般的静美。

    想起自己远在姑苏的父母,触景生情,心中不免有些感伤。

    正巧探春叫丫鬟翠墨来问,说是姑娘们聚在一起要作诗,等下还要去隔壁宁府里听戏,便来问黛玉的意见,是否要同去。

    黛玉心里正想着爹娘,无心去听,便以身体不适为由婉拒了翠墨的邀请,倚靠在纸窗旁赏着窗外的景色。

    “姑娘,十三爷来了。”

    黛玉回头望了望门口,胤祥昨天刚来了一次,现下又来,也不知是朝中事情少,还是他时间多,实在苦了他一番心意。

    “请十三爷进来罢。”

    “是,姑娘。”

    门外有丫鬟打了帘子,凉风穿堂而过,伴着珠帘清脆响,一双靴子踏了进来,眉目晴朗,一眼便瞧见了黛玉。

    “妹妹,今日天凉,怎么在窗户边儿站着?雪雁,怎么不把你家小姐侍奉好?她若是着了凉,我定饶不了你。”

    胤祥穿着一件深蓝色长衫,手中捧着一盒糕饼,盒子呈棕红色,上面雕刻着一条腾飞的凤凰。

    他笑意盈盈的走进来,见外面冷风不断,又将糕饼放下,随手解下自己的披风搭在黛玉身上。

    雪雁有些无辜,鼓起了腮帮子欲为自己辩解,却又不敢,无奈的低头应是,模样十分可爱。

    黛玉轻笑,点了下她的小鼻尖,对着胤祥福了福身:“十三阿哥,这事不能怪旁人。是我见今天日头正好,便想着瞧瞧外面,因着刚醒,便穿的少了些。”

    胤祥眉毛微蹙,听她这样讲登时就急了:“你平素不大留意这些,又不爱惜自己的身子,万一落下些病根,以后该怎么办?我听闻妹妹身子一贯娇弱,就更吹不得风。”

    他眉如墨画,言辞恳切,如同一个年长的老哥哥心疼妹子那般,话刚说完,又担心黛玉感性多心,忙轻打了下自己的嘴,笑道:“妹妹别多心,我只是担心你的身子,说多了些,我不该对你着急。”

    他将那糕点盘子端过来,笑着递给黛玉一块:“你且尝尝这糕饼,是南街桥下刘掌柜家的新货,说是用玫瑰馅和以芝麻仁,又放了些冰糖、果酱等物制成,是姑苏厨子留下来的菜谱。我担心妹妹念家,这糕饼甜腻,或许也能解妹妹思乡之苦。”

    黛玉拾了一块饼子,入口松软,唇齿间萦绕着一股玫瑰的香气,果酱呈淡紫色溢在舌尖上,与那姑苏的糕点一般无二。

    小黛玉瞧了瞧自己身上的披风,心下感动。自她来京之后,与她沾亲带故的荣府除了刻意的阿谀奉承,真诚的问候一概没有,远比不上无亲无故的胤祥。

    “多谢十三阿哥,这糕饼确实美味,与家乡的糕点十分相似。”

    胤祥一脸姨母笑,忙忙的将那糕饼递给她,“妹妹爱吃便多吃些,不够我再去买。但这毕竟是甜食,妹妹也不要常吃,赶明儿牙坏了林大人还要找我算账...”

    “林妹妹可起来了?二妹妹、三妹妹那边要作诗论画,我见你不在,又听闻你染了风寒,特意来瞧瞧。”

    贾宝玉穿着一件赤金大红镶领纹缎面袍子,兜着蔚蓝色的箭袖,下身一件淡青色长裤,美玉悬挂在腰间,推门便走了进来。

    见胤祥赫然在座,不由神情一怔,本以为只有黛玉一个人,自己也好借此机会多和林妹妹说两句话。

    自从黛玉住进了府里,自己几次上门都被丫鬟拒之门外,今日可算进了门,却被他人抢了先。

    胤祥被人打断话,心中早有些不爽,见他呆滞的盯着黛玉,只觉得一股闷气从下往上涌起,站起身挡在黛玉身前,话里半含酸:“宝兄弟,你竟不知这是姑娘闺房,外男不能擅闯?你不敲门便直接进来,叫外人瞧见,这就是贾家素来尊崇的教养门楣?”

    “十三爷这是哪里话,我与林妹妹是兄妹亲戚,这些规矩素来都是约束那些外人的,何以看这么重,反而伤了自家人的和气。”

    宝玉眼里只有黛玉,觉得这也没多大事,料想胤祥是皇家出身,将这些规矩看的难免重些。

    他平日去找探春、惜春等人,也是不敲门就进,门口的丫鬟们谁不是笑意满怀的迎他进去?

    偏偏到胤祥这,就这个不好那个不行,这么多规矩实在累人。

    胤祥见他不当一回事,心下更是来气,正欲说话,忽然见外面跑进来一丫头,进门便拜:“姑娘,十三爷,宝二爷,府外来了一公子,是来找林姑娘的,大门不敢放,二奶奶让人来问姑娘,是否有此人,若有的话就让人直接带到姑娘这边来。”

    在场几人同时一怔,胤祥心中疑惑,不由多问了几句。

    那丫鬟只说,这人自称姓白,父亲白崧是林如海的旧相识,两家算是世交。

    黛玉入京时,林如海担心女儿受了欺负,便跟京城的朋友写信打了声招呼,他父亲收了信,便让他奉父命前来探望。

    黛玉曾听闻林如海说过此事,便点点头,让人领去大堂,自己等下就去见。

    宝玉想了想,忽然笑道:“我听说过京城白家,那白崧是东街雅琴轩的掌柜,性情高雅,喜好琴棋书画,人称文人中的绝尘之人,原不妨还是林姑爷家的旧交。林妹妹快去见,我也能一同见见他,能认识这样人家的公子,自然跟普通的男人不同,也不算是玷污了自己的名号。”

    宝玉刚刚还迷恋黛玉,此刻一听来了此人,便一心都在他身上,催促着黛玉赶紧去见。

    胤祥蹙着眉毛,张手将黛玉护在身后,神情略有些不悦:“妹妹虽来了客人,但料想妹妹起得晚,还未吃早膳,他在堂中多等会也无妨,妹妹身体为重,先吃了早膳再去。”

    又瞥了眼宝玉,冷声道:“此人是来找妹妹的,既然是世交之家,白伯父定有些话想嘱咐妹妹,料他也不想让闲杂人等混在旁边,宝兄弟还是先回去罢。下次再来时,可万万记得敲门。”

    宝玉还未说话,就被胤祥的小厮连拉带哄的推了出去。胤祥有些酸涩,看着黛玉吃了早膳,一路跟在黛玉身旁护驾,想亲眼瞧瞧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公子,跟自己比又如何?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