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欧洲王室的另类历史--疯子、傻子、Se情狂

欧洲王室的另类历史--疯子、傻子、Se情狂第7部分阅读

    也没有为教廷改革作出任何贡献,教廷仍然在不同政见的对立中摇摇欲坠。&nbsp&nbsp

    第51章该隐之痕

    教皇保罗四世和利奥十世不一样,他不可能在各国君主和平民一致对罗马竖起中指的时候,还能安心地在梵蒂冈开心快活。这个在79岁高龄当选的老牧师脾气暴躁,脏话连篇。可能他实在太老了,所以无法纵情欢乐。他还是个强硬的极端保守主义者,一心想重振教皇的无上权力。  首先,保罗四世开始动手打扫房子。他特别讨厌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大教堂里绘制的大量捰体人像,于是命人给画上的人物都添上衣服,这毁了不少艺术珍品。完成这项任务的画家丹尼尔·达·伏尔特拉(dnieledvolterr)从此便落得个”画裤子的”的外号。保罗四世对横扫天主教世界的改革运动十分恼火,因此他再度点燃了宗教裁判所的熊熊烈火。他经常亲自主持针对异端邪教的审判,并对所有向他或他的权力提出质疑的人宣战。甚至出身行伍的圣徒依纳爵·罗耀拉(igntiloyol)一想到触怒保罗四世的下场也会”全身每一根骨头都颤抖”。  保罗四世怀着保持正统的强烈愿望制订了《禁书索引》(dexofforbiddens),这是思想钳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其余威一直延续到20世纪。索引的头条目录禁掉的是荷兰学者伊拉斯谟的著作和所有不是用拉丁文写成的《圣经》,而且从薄伽丘到哥白尼等一系列人物全都被及时地请进了后来不断增加的黑名单,其中哥白尼因为大胆地提出日心说,在此之后的一个世纪里也遭到了教皇乌尔班八世的迫害。  虽然保罗四世如此憎恨异端分子,但他对犹太人的憎恨比这还要强烈。教皇本来就不是宽容的典范,保罗四世更是以犹太人当年杀害了耶稣为旗号,采取前所未见的凶狠手段对犹太人进行残害。他把罗马的犹太人赶进犹太区,命令他们把自己的财产以极低的价格转让给天主教徒,他的做法比纳粹早了400多年。他还让犹太人戴上区别身份用的黄帽子,规定他们不能和天主教徒结婚,也不得为天主教徒行医看病。犹太教堂遭到拆毁,犹太教的经文被烧成了灰烬。  尽管保罗四世是最招人白眼的教皇-1559年他死了以后,欢腾的民众在罗马游行,把他的塑像砸了个粉碎,但他心胸狭窄的特征却在此后几百年中的教皇身上得到继承。直到20世纪,才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教皇弥补了一切仇恨和不公播撒下的恶种。教皇约翰二十三世高风亮节并广受爱戴,他曾经在祷文中写道:”我们的额头上印着该隐之痕1。几个世纪以来,我们的兄弟亚伯2一直被我们拽倒在血泊之中,他为我们遗忘了上帝之爱而泪流满面。主啊,请您原谅我们以犹太之名对他们发下的错误诅咒,原谅我们在残害他们的时候再一次把您钉在十字架上,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犯下了怎样的罪孽。”&nbsp&nbsp

    第52章吃得太多

    在上一个千年交替的时候,”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成功人士。他是一位令人闻风丧胆的勇士,他的一生是由接连不断的胜利组成的。早在人们还称他为”私生子威廉”的时候,他就战胜了庶出的身份给他带来的不利条件,当上了诺曼底公爵。威廉公爵攘外安内,待权力巩固之后就把眼光投向了英格兰。他在1066年的黑斯廷斯战役中轻松地打败了英格兰国王哈罗德,成为了日后持续统治英国的一系列君主的开山鼻祖。但是20多年以后,他死了,那以后的事情可就不太妙了。  1087年,威廉一世停止了呼吸。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国王马上变成了一具肿胀的尸体,其后等待他的奇耻大辱是他生前绞尽脑汁也想不到的。其实,威廉一世去世以前所受到的致命伤对他而言就是侮辱的序曲。在他带领着军队和法军交锋的时候,重创他的并不是敌人的战斧或利剑,而是他自己的马鞍-他的战马受到战火的惊吓突然前蹄腾空,高高立起,马鞍的前桥扎进了他的身体。史料并没有详细记载威廉一世究竟哪里受了伤,我们只能凭空想像了。  家臣们把重伤的威廉一世抬到了圣热尔修道院,几天以后他就在那里闭上了眼睛。威廉一世忠诚的部下们一看主子已经死了,便各为其利地忙活了起来,把威廉一世的尸体留给了他的仆人们。”征服者威廉”到了可以”收获”的季节啦。贪婪的仆人们把威廉一世身上值钱的东西风卷残云般洗劫了一空,甚至把他的衣服都扒下来拿走了。死去的国王就这么赤条条地被人遗忘在冰冷的地板上。  下一代的诺曼底编年史家奥尔德利库斯·维塔利斯(ordericvitlis)记载了那可怕的一幕:”看哪,这个曾经令千万武士死心塌地臣服的君主,他下颔轻点就曾让无数国家颤抖,如今却被他的随从剥了个精光,在这间不属于他的房子里从清晨到中午一直躺在没有半点铺盖的地板上。”  煎熬还没结束。最终,一群修士装殓了威廉一世的遗体,并为他举行了葬礼。然而,当人们把尸体装进棺材里的时候才吃惊地发现那棺材的尺寸不太合适,威廉一世的尸体把棺材塞了个满满当当。他过上好日子之后身材有些发福了,所以把他塞进去颇为费力。突然,一股刺鼻的臭气在教堂里弥漫开来。奥尔德利库斯·维塔利斯在故事的结尾这样写道:”他的肚子被无数珍馐美味填得满满的,这时竟很没面子地爆裂了,不论是智者还是愚人都从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吃得太多就会导致这样的下场。”&nbsp&nbsp

    第54章不胜其扰

    凯瑟琳·帕尔是亨利八世6任妻子中最后一位。十分幸运的是,她比那个危险暴躁的老国王活得更长。亨利八世去世以后,她又嫁给了自己最爱的人-托马斯·塞穆,他刚好是她上任丈夫的前小舅子。生活给39岁的孀居王后赐下了不少欢乐,然而她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1547年她生孩子的那天。虽然她被安葬在她的领地萨德利城堡的教堂里,但在今后的几个世纪里她都别想静静地安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放着凯瑟琳遗体的教堂被人们遗忘了,而且那教堂在18世纪里破败坍塌了下来,谁也不知道王后的茔冢究竟在哪里。1782年,萨德利城堡的业主约翰·卢卡斯(johncs)偶然在老教堂的残垣断壁中发现了王后的棺材。卢卡斯那病态的好奇心战胜了他对死去的王室成员的敬重之情,他把棺材劈开了,发现死去200多年的王后的遗体在棺材里近乎完好地保存着。  但是,古尸无法长久保存。一年以后,人们就发觉从棺材里散发出了难闻的气味。于是人们在王后的墓|岤上封了一块大石板,阻止别人继续近距离参观。但是10年以后,凯瑟琳王后再度受到了侵扰。有一群醉汉认为应该把王后厚葬一番,所以动手挖了个墓坑。可是很不幸,他们把王后脸朝下地扔了下去。  19世纪早期,藤蔓缠绕的坟墓再一次被人发现了。这一次它被永久地封存了。人们在重建的萨德利教堂里摆放了凯瑟琳王后的大理石雕像,并为她建立了圣坛。凯瑟琳·帕尔在死了差不多300年之后终于得到了永恒的安息。&nbsp&nbsp

    第57章标准砍头像

    查理二世身后留下了一大群私生子,却没有一个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王位。但是,私生子的身份并没有挡住他的长子蒙茅斯公爵詹姆斯向王权进军的脚步。他的起义很快就被他的叔叔-国王詹姆士二世的军队镇压了,而他也在叔叔的命令之下被斩首。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伦敦塔的守塔士兵们总是对人提起它。  蒙茅斯公爵被处决以后,有人想到了他生前没有留下任何肖像。尽管他是个企图造反的私生子,但他毕竟是国王的儿子,所以一定要留下他的画像才好。蒙茅斯公爵的脑袋被砍掉了,给画家摆姿势看来不太容易,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要脑筋稍微转个弯,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于是,人们把砍掉的头又缝回到他的身子上,然后又把整个尸身支起来,让它坐在椅子上,供画家临摹。现在有不少权威人士为了守塔士兵讲的故事争论不休,他们这么做真是有点无聊。&nbsp&nbsp

    第58章难得&ot;吃&ot…

    当一位法国国王去世的时候,他的遗体就成了精密尸检的对象。遗体从喉咙到髋骨被一刀划开,然后内脏被取出并保存起来。这个仪式并没什么不好的,毕竟它可以上溯到古埃及时期。但是,在路易十四接受这最后的检阅的时候,事情却出了点岔子。本来,所有法国国王的心脏都应该被盛入镀金的骨灰盒里,以使他们得到永恒的安息,但”太阳国王”路易十四的心脏却进了一个英国怪人的肚子-这也许只是个故事。  这件事全怪法国大革命。没错,路易十四在国民起义之前几十年就死了,但他是王室成员,而且他的后代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在那个年代,贵族们的日子可不好过,死掉的贵族也不例外。愤怒的暴民们冲进了圣但尼斯大教堂,捣毁了在荣耀中沉浸了半个多世纪的路易十四的坟墓,偷走了路易十四保存完好的心脏。  接着,那颗心脏被卖给了英国贵族哈考特勋爵。然后,他又把心脏转卖给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教长威廉·巴克兰(willibucklnd)牧师。善良的巴克兰牧师死了以后,那颗心脏作为遗产的一部分传给了他的儿子弗朗西斯·巴克兰(frncisbucklnd)。弗朗西斯的朋友们都管他叫弗兰克,他的脑袋里全是科学思想,但他也十分古怪。他是英国动物环境适应协会(cietyforlitiztionofnils)的创始人之一,创建这个协会的目的就是从世界各地进口奇异的动物,以丰富英国的食品供应。  有那么一阵子,巴克兰很满意袋鼠大餐、鸵鸟点心和其他类似的动物食品,但他的口味很快就开始向更奇特的领域发展。他几乎尝遍了各种内脏器官,下面轮到路易十四的心脏上餐桌了。据史料记载,巴克兰在某天晚上把那颗风干了的心脏端上了宴席。一位当时在场的宾客后来目瞪口呆地回忆道:”我这一生吃过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但我还从来没有吃过国王的心脏。”  三下五除二,太阳国王的心脏变成了一群饕客的下酒菜。&nbsp&nbsp

    第60章从天堂到地狱

    玛丽·安托瓦内特背负着好逸恶劳、穷奢极侈的恶名,这并不是大家完全冤枉了她。即便是她没有针对百姓的面包短缺,发表过”让他们吃蛋糕吧”这个著名的言论,她挥霍无度的生活方式对于周围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饥民来说,也是个沉重的打击。衣着华丽、浓妆艳抹的玛丽王后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她根本想不到还有悲惨这回事,而终日沉浸于繁复的庆典、无节制的消费和可笑的时尚所构成的循环之中。  她的哥哥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在1777年访问法国的时候曾经写道:”王后是个美女,但她非常无知。她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把光阴都浪费在挥霍和消遣上。有些行为还算情有可原,但也十足危险,因此她必须变成一个有思想的人,但这样的闲散生活让她无法思考。”  也许毛病就出在众多堆积如山的假发上。玛丽王后对型号超常的发饰十分痴迷,她会花好几个小时堆砌头发,一直能堆到数英尺高,然后还精心地以水果、羽毛、珠宝和小雕像装饰它们,这一切仿佛就已概括了她空虚生活的全部。这颗承载着那么多零碎的头颅,最终却是在革命狂热分子的高呼声中被人砍掉了。但真正和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生活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她在被砍头之前的那段牢狱生活。  尽管她曾在凡尔赛宫里享尽了荣华富贵,数不清的贵族在她身边大献殷勤,巴不得满足她的任何一个闪念,但现在她被关押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没有壁炉,寒冷刺骨。漂亮的衣服和首饰通通没有了,她只有一件破旧的黑衣服可穿。前王后玛丽-现在的囚犯280号,再也见不到她的孩子们了,而且在晚上连一根蜡烛都没有。她在狭窄肮脏的简易床铺上忍受着病痛和恐惧的折磨。  她被从牢房带到了革命法庭,参加了针对她的审讯,那纯粹是一次歪曲事实的审判。被人们喊为”奥地利表子”的玛丽被指控犯有谋杀、叛国,甚至毒害自己儿子等多条荒唐的罪行,这些与事实毫无相符之处。然而曾经散漫慵懒、娇生惯养的王后,正是在此时此刻证明了她的勇气。她在法庭上庄严正直地作了一番陈述,她的话明显地赢得了那群恨不得把她活吞了的观众们的同情。  一位目击者记载道:”你可以在诚实的观众们脸上看到悲伤的表情,也可以在那群被有意安排在法庭上的人的眼睛里看到疯狂的神色,那狂热的眼神不时被怜悯和钦佩所战胜。上诉人和法官们无法掩饰自己的怒火,而且不经意间会流露出少许疑惑,因为他们感到了王后坚如磐石的高贵气质。”  预先设计好的判决是死刑。9个月以前,玛丽的丈夫路易十六也因为同样的判决命丧黄泉1。前王后被带回破烂的牢房等待着上断头台。1793年10月16日是规定的行刑日期,玛丽为孩子们写下了绝笔,并在祈祷书中写道:”主啊,请你怜悯怜悯我吧。我的小可怜们,我为你们哭干了眼泪。再见,再见了!”  然后她得准备中午上刑场了。在玛丽·安托瓦内特还是王后的时候,她总是找一群轻佻的女伴帮她挑选当天的着装,并服侍她在遮羞的屏风后面洗个豪华的澡。现在她身边只有一个侍女奉命协助她了。那天她正值经期,血流如注,于是她请那位侍女挡在她面前,好脱下衣服,更换污染了的内衣。那名侍女后来回忆道:”看守马上就走了过来,站在靠背椅的旁边,亲眼看着她换衣服。她用三角披肩遮住肩膀,然后和蔼地对那年轻人说,'先生,看在礼仪的份上,请您让我一个人换衣服好吗。'”看守声称他的职责就是监视犯人的一举一动,因此拒绝把头转开,所以前王后玛丽不得不用最小的动作脱下血染的衬裙,并迅速地把它塞到了墙缝里。  上路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她的行刑者恰好是路易十六的行刑者的儿子,他走进来捆住了她的双手,割断了她的头发。她本来希望自己能像丈夫一样坐着马车赴刑场,但当她走出监狱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一辆囚车,而在那个年代所有普通的死刑犯都是被囚车拉去刑场的。这下玛丽感到十分紧张,肚子一阵咕噜,于是不得不申请让人把她的手解开,以便在监狱的外墙边方便一下。  玛丽倒坐在囚车里被运往革命广场,一路上她忍受着路边夹道围观的愤怒群众的嘲笑和讽刺。此时,四周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气氛。在断头台的旁边聚集着大批兴奋的看客,他们都是来观看”寡妇卡佩”掉脑袋的,还有人就势在旁边支起摊子,向围观的人们兜售水果和酒水。  在这个可怕的场面当中,华发早生的玛丽·安托瓦内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了许多,但她一直保持着镇静和尊严。她在向断头台行进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了行刑手的脚,于是她彬彬有礼地道歉说:”对不起,先生,我不是故意的。”接着,她被捆在了砍头机的下方,脖子上套住了木头枷锁。刷地一下,她的头就和身子分了家,而后又被举起来向群众展示,引得人群里爆发出一片欢呼声。&nbsp&nbsp

    第61章谁动了他的&ot;那话儿…

    一个人死了以后应该更加光辉高大,但拿破仑·波拿巴死后反而又短了几英寸。如果目前保存在纽约一家医院里那个干巴巴的小东西出处无误的话,那么矮个子皇帝拿破仑在巴黎下葬的时候,身上一定少了个重要的零件。  虽然岁月的磨砺令他的”那话儿”缩小到小手指大小,但它本来也没有多长。”他的生殖器很小,而且明显已经萎缩,”一位在1821年出席了拿破仑尸检的医生后来写道,”在他去世以前就有消息说他已经阳痿多时了。”  拿破仑的尸检是在遥远的南大西洋岛屿圣赫勒拿岛上进行的。他把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卷入了战争以后,在英国军队的监视下在那里度过流放生涯。尸检以后,一位名叫维尼亚里的科西嘉籍随军牧师用一把锋利的小刀割下了”龙根”。”瞧瞧!它是我的啦!”据说他曾经这么写过。  拿破仑遗物的收藏者,纽约的泌尿学家约翰·拉蒂默(johnlttir)认为,那个牧师的动机很简单。目前,那块干燥的历史遗物正被他保存在一个小匣子里。和一切招人厌恶的君主一样,拿破仑生前对他的科西嘉下属们态度很差,动辄辱骂责罚,维尼利里对此怒火中烧。  拉蒂默说:”科西嘉人感情十分强烈。”他还认为在尸检后维尼亚里有充分的时间”把那小东西割掉作为复仇的手段”。拉蒂默根据自身的经验证实,在热带地区的高温气候里,尸体的腐臭味道很快就会让人无法忍受。英国士兵们看着尸体被重新缝合好之后就轻松地离开了,给维尼亚里阉割皇帝的计划提供了可趁之机。  对于这个收藏品是否货真价实的问题,拉蒂默没有过多的怀疑。它隶属于一大批拿破仑的遗物,他们的持有者可以一直追溯到维尼亚里。他说:”我没有看到任何削弱其真实性的证据。在一系列拥有者的名单中没有明显的漏洞。”  自从拉蒂默医生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得到了拿破仑最隐秘的部分并为之自豪后,他就一直怀着崇高的敬意把它完好地保存着,从来也没有公开展示过这个物件,也不允许任何人拍下它的照片。他甚至提出要把它归还给巴黎的拿破仑墓地,但还没有接到任何正式回复。也许就像《华盛顿邮报》上一段意味深长的评论所说,法国人不愿意承认”他们老祖宗留下来的重要遗产恐怕要丢了,因为它的源头并不是那么辉煌,而是被人阉过的”。&nbsp&nbsp

    第62章弑君的下场

    有时候,在生杀予夺的问题上,王室成员们总能笑到最后。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crowell)就遇上了这样的事。他这个好战的国会议员在英国内战以后控制了政府,并在1649年处决了国王查理一世。克伦威尔在1658年去世以前以护国公的身份统治着英国。死后,他被按照国葬的标准葬在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不久后,被杀的前国王的儿子查理二世复辟。不用说,他对砍掉他爸爸脑袋的克伦威尔恨之入骨,并且立刻开始复仇。  查理二世下令把护国公克伦威尔的遗体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墓地里掘了出来,并命人拖着它穿过伦敦城。然后,遗体被送到了日常处决普通犯人的泰伯恩行刑场,在那里被吊了一整天。执刑者把吊尸体的绳子砍断以后,就把尸体的头砍了下来,并把那颗头颅挑在棍子上游街示众,而尸身则被扔进了坑里。最后,克伦威尔的脑袋被一根长钉子钉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房顶上,它在上面一待就是25年,后来一场风暴把它刮了下来。一直到了1960年,那颗高度腐烂的头颅在数度易主后才在克伦威尔的母校-剑桥大学西德尼·萨塞克斯学院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克伦威尔曾为了推翻英国君主制的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但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直到现在还安稳地坐在王位上。对于克伦威尔这个清教徒式的弑君者来说,这真是最大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