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穿越红楼之贾老太太

穿越红楼之贾老太太第19部分阅读

    时候,就放在我这里,让琮儿带他吧!”

    “母亲安排好就好了。”

    贾政本来是想说让她们一大一小都留在那个院子里的。可想到母亲喜欢孩子,给母亲养着玩,也是一样的。

    所以他才这么说的,当然,也要母亲愿意,如果母亲不愿意养。到时候他再把孩子带着,不管怎么样,都不可能让孩子跟着王氏那个女人吧?孩子真的跟了那个女人的话,还不知道那女人能把孩子给养成什么样呢!

    母子俩又说了一会儿话,不外是老太太问贾政工作的事情。说道工作,贾政现在工作顺利,倒也有不少的话题跟自己的母亲说的。

    如果是以前,他根本就不会跟母亲说这些事情。现在,他能当成平时的一个话题跟母亲聊聊。感觉似乎也不错呢!

    他能从聊天中,在母亲的话语里,得到不少的启示。

    这么些年下来,他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的老母亲懂的不只是农事。工部的一些事,貌似知道的也不少。

    贾政是不知道,如果老太太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一定会偷笑的!想老太太的前世,什么没有经历过?四五十年代那会儿,便是抗日那会儿她还小。但是他们那一带有土匪出入,所以村里是有民兵的。民兵也有男女,那个时候老太太还年轻,也是去当过女民兵摸过枪的。虽然他们那枪还有木头的成分,又长,到底也让他们摸过的。

    之后的修水利什么的,她也都有参加的。他们家男人不在家,那犁田犁地的,都是她自己去做的。对于犁耙什么的,老太太那是再熟悉不过了!

    便是他们家的老屋的建设,都是她一个女人从头跟到尾去做的!

    母子俩那是越来越起劲……

    “祖母,吃饭了!”

    “诶,马上就来!政儿你刚才说的那个……”老太太是一边回答贾琏的话,一边继续跟贾政说了贾政刚才说的一些工具。

    因为那些工具都正好都是前世老太太用过、还自己修过的。

    谁让——求人不如求己。是老太太的座右铭呢?

    家里没有男人,她也不能总让自己娘家的人过来帮忙吧?你说那些邻居的堂兄弟什么的啊?让那些人帮忙,她还不如自己去做呢!很多的时候,老太太便把自己当男人使。

    她就是想:既然男人能做,为什么女人就不能做呢?男人最多一次能扛两百斤,那么她减半不就可以了吗?就是让她多走几次,她也不愿意去求人。

    也正因为这样,老太太才能跟贾政把那些个工具说得那么明白。

    当然,老太太说的话也是很有技巧的。比如拿来纸笔,当然,这个笔不是平常人家用的毛笔。而是老太太原来用来画图的、修细了,并用布头抱着的银丝碳。

    母子俩是一边说、一边在桌上画。

    贾政画个大概,老太太就在边修改、边说:

    “我觉得这样该一下,要比原来的好用多了。你看……”

    贾琏去请了祖母,没把人给请来。

    于是贾赦便自己去请人了!

    只是,贾赦来到母亲这里的时候,发现母亲和二弟不知道在讨论什么,那是一边说一边画的。哪里还记得刚才琏儿曾经来叫他们去吃饭的样子?

    贾赦虽然年纪不小了,却还是有些好奇。也凑过去看看:或许他也知道点什么呢?!

    可他看了好一会儿,还是不知道是什么。也不好打断母亲和二弟的讨论。但左等右等的,都没见他们有什么动静。整个心思都埋在了他们讨论的东西里边了!无奈的贾赦,找了个能插话的时间,才说:

    “母亲,我们先吃饭,等会儿吃饱了,您跟二弟再接着继续画,别饿坏了身体就不好了!”

    老太太画了最后一笔,便说到:

    “行了,我们这就去。”

    一行人一边走,贾赦刚被勾起的好奇心,就开口问道:

    “母亲,刚才你和二弟在讨论什么啊?”

    “就是一些工具。对了,赦儿,刚才我们说的那些工具,家里不是有工具吗?明天你让那些工匠把这些工具都给做出来。”

    “是二弟用得着的吗?”

    “也不全都是,有些是农用工具,要是做出来了,咱们家也是可以卖钱的。”

    “那行,明天儿子就让他们去做。”

    “嗯,要是他们有什么不明白的,也可以告诉母亲。”

    母子三人,边聊边走。

    到了用餐的大厅,老太太发现大家都在等着他们的到来。

    老太太坐下,就有丫鬟捧来水盆让她净手。老太太一动筷子,大家也就开始吃了起来。

    贾琏向来都是坐在老太太身边的,后来多了个贾琮,于是老太太的左右,一边坐着个半大的孩子,另一边就坐这个特制高凳子的贾琮。

    贾琮两岁多,快三岁了。别看他话还没能说清楚,模仿能力却是极好的。

    肉墩墩的脸蛋,肉嘟嘟的小短手、小短脚。老太太让人特意给他做的木质长勺子,每次他都能把碗里的饭菜舀进嘴里!当然,刚开始吃的时候,舀进鼻子都有。那个时候他的手还不是那么灵活。

    现在,他的手控制能力已经很稳定了!虽然他是左撇子,老太太也没想过要纠正他。前世,她儿子也是左撇子,吃饭拿筷子什么的都用左手。

    刚上学那会儿,写字也用左手。怎么说都改不了!后来还是因为他自己发现自己用左手写字被挡住,好像不是那么顺。然后自己改过来的。

    所以对于贾琮,本来琏儿发现了他是左撇子之后,有纠正过的。但是,琮儿总是没记住。后来老太太才阻止了贾琏继续纠正贾琮的左手习惯。

    老太太刚愣了没一会儿,贾琮就拿勺子舀了一口蛋羹到老太太的碗里,并说着:

    “祖母,吃!”

    “诶,琮儿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琮儿最喜欢祖母!”小胖孩露出大门牙乐呵呵的说道。

    “是吗?昨天琮儿还说最喜欢琏哥哥的,今天就不喜欢了吗?”

    “琮儿也最喜欢琏哥哥的。”

    “……”

    饭桌上,大家已经习惯了那一老一小的肉麻对话。大家淡定的继续一边轻声聊天一边吃,遇到好吃的菜,都会不由自主的给老太太夹一口。

    过了好一会儿,老太太低头一看,诶哟喂!这是她装菜的碗吧?,她吃了挺多的,怎么菜还不见减少不说,如今一看,那些菜反而要扑出来了呢!

    看着大家的筷子上的菜,估计还是要夹过来给她的!老太太连忙的制止:

    “你们啊,别再给我夹菜了!我可吃不完那么多的菜。这么放着太浪费了!”

    “是,母亲(祖母)!”

    老太太呢?因为阻止了大家继续给她夹菜,她是松了一口气的。她节约了一辈子,这一辈子就算有钱,却还是没有办法奢侈得起来!

    几年下来,他们这一家子,也习惯了吃多少舀多少,菜吗?就煮得比较多一些。谁让贾家为了还国债,古董都给拿出来当了呢!哪里就能过那么奢侈的生活呢?

    然后,大家跟着老太太一样的节约。因为他们几乎都是在一起吃饭的。慢慢的——他们的偶尔就变成了习惯了!

    一家人吃饱喝足之后,按照惯例,也还是找了坐的地方,坐下。

    然后就开始了一家人饭后坐一起聊聊天,外出的说说自己的见闻。大家七嘴八舌的都找能听得懂、或者说愿意听的人说着自己想说的事情。也挺开心的!

    在座的各位,都聊得挺开心的,只有张氏有些坐立难安。

    她的宝贝女儿,才满月没多久,不在身边,她总是有些不放心的。

    可她又舍不得离开。

    每天的饭后都有这样温馨的场面,不是每家每户都会有这样的相处场面的……

    作者有话要说:

    渣作者刚发,没多久就能看到盗文::_::

    第70章差别对待

    张氏是坐立难安的听大家聊着。她不想走,不只是因为男人们在外边见识多,才不舍得走。而是他们平常说这些的时候,并不会在他们的面前说。现在,却没有想过要避着她们内院的女人就讨论起来了。

    不过,她也是知道的,恩侯他们兄弟俩之所以会在大家面前说这些,都是因为婆婆在的缘故。如果婆婆不在这里,她也是没有机会听到恩侯说过外边的事情的。

    这才是她不愿意离开的原因。

    不说张氏,就是元春,也在一边坐着,听大伯、父亲他们跟奶奶说话、也听得很专注。那些是似而非的东西,她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却也还是想听。

    作为男孩子的贾珠,年龄也比其他人要大一些。在那些个孩子中,只怕也只有他才真正听得懂父亲、大伯和祖母他们说的东西了。

    以前的贾珠,跟祖母其实也没那么亲热的。他是在跟琏儿一起住之后,才慢慢的跟祖母熟悉起来了。

    在一起住在庄子上的时候,可以说,祖母所有做的一切,都颠覆了他从前的、点点滴滴的印象!

    这个时候的祖母和父亲、大伯一起商议事情的场面,哪里像是母子的相处?怎么看都像是衙门同僚一起商讨事情。

    这会儿,张氏很矛盾,她是既想留下来听他们说的事情,又想看着自己的女儿。

    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不会再有孩子的她,突然得到了一个女儿。那种惊喜,直到她把玫儿生下来后,都没有消失。

    当然,整个家里不只是她高兴,恩侯和婆婆也是很高兴、很期待的。

    或许,多子多孙对于老人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吧!

    看着婆婆和二叔、恩侯三个人聊得很起劲。婆婆懂农事,她才知道没多久,这会儿婆婆跟恩侯他们说的,已经不只是农事而是一些工具!她也只能听得出是一种工具。至于是什么,她便是从头听到尾,也没有听得出来。

    便是一些工具,据说婆婆已经是从二叔从回来就讨论到了吃饭之前!这会儿还继续跟二叔在写写画画的。当然,他们不是用毛笔画,而是用婆婆经常用的银碳条画的。

    她不知道琏儿是不是看得懂,反正琏儿把琮儿抱在膝盖上坐在一边一起认真的看。琏儿年纪毕竟已经算是个半大的小子了,令人觉得惊奇的是琮儿,竟然也一副很认真的模样。

    琮儿不过三岁的孩子,近三年来却极少哭闹。只要大人有事,他都能安安静静的坐在一边不哭不闹的听。至于有没有听得懂,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张氏见过不少的孩子,像琮儿这般的孩子,她还是第一次遇到!琮儿可以说是还没出生,就跟婆婆了!

    琮儿还没有出生之前,婆婆就给琮儿的生母安排好衣食住行。那时间,更是让人专门提醒该干嘛、干嘛。

    当时,她的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以前,自己怀孕的时候,婆婆没有帮自己不说,还专门跟自己作对、给自己找麻烦。那个时候的自己心里是又高兴、又恨。因为自己怀孕,婆婆又给恩侯塞了两个女人伺候恩侯。

    或许是因为婆婆给姨娘安排的作息时间、用餐时间很固定。

    等到琮儿出生的时候,也是跟他的生母作息一点都没有改变。都是晚上睡得多,白天醒着吃奶。除了奶娘的奶之外,婆婆还让人给买了两只刚生崽的母羊回来,挤羊奶煮给琮儿喝。

    婆婆说那些羊奶很有营养,能让孩子长得更壮实!

    琮儿也不负婆婆的期望,长得壮实不说,性子也是极好的。整天乐呵呵的小胖墩,任谁看了都想掐一把!

    因为看到琮儿长得好,琏儿跟他的感情也是极好的。

    别看琏儿有时候嘴里说着嫌弃的话,但在教琮儿走路的时候,他可是把琮儿护得极好的。

    在自己怀孕的时候,也问了婆婆那张什么作息表的时间。自己也算是熬着,慢慢把自己的时间给调整过来了。有规律的作息、用餐。

    在生玫儿时,自己的身子到底是受过损的。就算调理得差不多,生得也不是太艰难,而玫儿的作息正常,倒比琏儿当年好带多了!

    想到玫儿,就希望能看到她!她那白白嫩嫩的女儿!

    她正在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去跟婆婆说一声,先回自己的院落什么的。就看到奶娘抱着自己的宝贝疙瘩到来了。

    奶娘就把孩子给抱过来了。他们的院子离老太太这不是很远。这天也不是很冷的,就是抱孩子出来也没什么。

    张氏从奶娘的手里的接过自己的宝贝女儿。

    孩子之前应该是哭过的,这会儿眼睛下面还挂着泪珠、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或许是感受到母亲熟悉的怀抱,小嘴咧了咧!不大的眼睛轱辘转动。

    亲了女儿的小脸蛋一口,说道:

    “娘亲的小宝贝哦,醒来没有看到娘亲,怎么就哭……”

    这些个话,都是她在婆婆哪里听到的。当时婆婆带琮儿的时间,就经常抱着琮儿这么说的。开始听到的时候,她还觉得很不好意思。后来听得多了,也就不觉得怎么样了。

    等到她家的玫儿出生后,第一次这么说,还有些僵硬;几次下来,就很自然了!

    老太太还在跟贾政、贾赦在修改那些工具,已经改得差不多了,突然听到大儿媳妇的声音。老太太抬头就看到大儿媳正抱着她的小孙女在说话呢!

    人啊,都是会变的。想想以前的大儿媳脸皮那个薄,只听自己跟琮儿说话,她坐在一边竟然可以爆红了脸。真是的,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后来一想,古人不就是这般么?

    添了最后一点,老太太便对两个儿子、两个孙子说:

    “好了,今天就讨论这么些东西吧!等你们还想到其他的工具,咱们再一起讨论。我啊,要去看看我的宝贝孙女咯!”

    贾琮小包子,一听到祖母说宝贝孙女,就知道妹妹来了!马上爬下贾琏的膝盖,嘴里还嚷嚷:

    “妹妹、妹妹……”

    贾琏看看急忙往下爬差点就摔下去的贾琮,一边把人扶好,一边说:

    “臭小子,哥哥抱你那么辛苦,妹妹一来,你就跑啊?摔倒了怎么办?真不让人省心!”

    贾琮似乎知道自己错了似的,回头抱着贾琏的脸就“啵啵”几下,然后认真的叫道:

    “哥哥、哥哥,琮儿最最喜欢哥哥了!”

    贾琏轻轻拍了他两下屁股,说道:

    “哥哥这是让你长记性!别一高兴就忘记了安全。”

    贾琮小包子听了哥哥的话,一边用力的点着头、一边说:

    “琮儿知道了!”

    “知道就好,咱们一起去看妹妹吧!”

    贾琏说完,牵着贾琮小包子一起朝母亲的方向走去……

    老太太一天没看到自己的这个小孙女了,走过来在大儿媳妇的旁边坐下。对着大儿媳妇说道:

    “来,让祖母抱抱。祖母的乖孙女怎么哭了呢?”

    在老太太抱过贾玫的时候,随口说了那么一句。结果奶娘以为老太君这是责怪她,便连忙解释:

    “回老太君,大姑娘这是想母亲了。醒过来的时候没见着太太,所以才哭的。”

    老太太本就不是想说她什么,不过是看到孩子有哭过的样子,这才随口那么一说的。见奶娘那惶恐的样子,才慢慢的说:

    “原来,是祖母的宝贝孙女想母亲了才哭的呀?没事、没事,不哭肺活量怎么大呢?哭哭,长大了就有一副好嗓子,会跟祖母说好听的话……”

    老太太本来是想说有一副好嗓子,长大了唱歌给奶奶听的。话刚到嘴边,才想到:这是古代,戏子是最低下的,马上改了口。

    老太太不由得在心里暗叹:刚才还说得那么开心,这会儿又有些郁闷了!说个话都要在嘴里转个圈,话才能说得出来。

    这么一比,现代也就这点好了,什么都能说,什么都可以说。在这里却不可以,即便是在自己的家里,有些话也不能直接说出来。

    在这里低下的戏子,到了现代那是什么天王、天后的。就算总听到有什么潜规则,那些个少男少女们竞相争锋。

    其实,真正成名的,哪里有那么多呢?

    老太太正想着,就被贾琮给打断了。小包子拉着老太太的衣摆,朝老太太喊着:

    “祖母、祖母,给琮儿看看妹妹!”

    “好好好,祖母这就让琮儿看看妹妹。”

    贾琮小包子伸手轻轻碰了一下小贾玫的脸蛋,转头对贾琏说道:

    “哥哥,妹妹好可爱哦!”

    贾琏看了看自己的嫡亲妹妹那白白嫩嫩的小脸,得瑟的说:

    “那是,我们的妹妹,能不漂亮、可爱吗?你说是不是?”

    “是,妹妹最漂亮了!”

    张氏在看到贾琮把手伸向玫儿的时候,她很想张口喊的,看到婆婆也没有阻止,她心里是有些不舒服的。她怕贾琮的手没个轻重,会把她的玫儿给弄痛了。

    她的心,可是从琮儿的手伸出去,到收回来,都是悬着的。在琮儿把手收回去的时候,她的心才落回原地。

    之后看到琏儿和琮儿的对话,她心里是既高兴、又有些不是滋味……

    作者有话要说:

    渣作者感谢支持正版的亲!

    也感谢给俺投地雷的姑凉:

    11952999扔了一颗地雷

    幻影之殤扔了一颗地雷

    第71章絮絮叨叨的老太太

    贾王氏出来了……

    她在知道自己有孕的时候,她就知道自己不用再住在佛堂里了!。

    当时,她是有些得瑟的,就算看到溪儿的冷眼,她也觉得没那么恐惧了!那两天,她的情绪甚至从未有过的高涨。

    哼!大房加上庶子也才三个孩子!二房可是有三个嫡出的孩子呢!想想她这次的受孕,那可是她亲自去求来的老方子。

    对于那个药方,开始她是不过是死马当成活马医,就服用了。便是她自己,她也没有想过是不是真的有用。

    现在竟然真的怀了,她在高兴不用住在佛堂里边。原来还想着回去后跟贾政道个歉什么的,求他原谅的。

    眼看着白卉指挥大家收拾东西,看那些丫鬟、婆子的样子。应该已经是把自己的东西都收拾出来了。

    服侍贾王氏是丫鬟便扶着她出来了,那不多的东西都在那些力气大一些的婆子背着。

    非常难得的原本一直木着一张脸的贾王氏,这会儿难得的有些齿高气昂的得瑟模样,下人们难得的都低头、闭嘴。

    贾王氏被扶着上了轿子,她坐上轿子也没有看外面,就等着回到梨香苑。

    轿子停下来了,贾王氏下了轿子,抬头一看:这院子有够偏的!虽然打理得倒也不错,到底也比那梨香苑小了许多。仔细看了一圈,贾王氏不记得家里有过这样的地方?

    细细想来,家里的院落是不少,她并不是每个院落都去过。这个院落,应该就是其中一个。

    贾王氏后知后觉的发现了不同,连忙开口问:

    “云儿,这是什么地方?”

    云儿跟了贾王氏几年,对于这个主子的性子还是很了解的。她知道,这会儿夫人问道她,就算得罪夫人,她也必需要回答的。谁让自己是她的大丫鬟呢?当然,现在她只能低眉顺眼的回答道:

    “回夫人,这是兰苑,也是夫人的新院落。”

    贾王氏垂下眼帘,不知道想些什么。才开口问:

    “我的新院落?这是谁说的?什么意思?”

    云儿听到夫人的问话,把自己缩得更小,才回答:

    “回夫人,是老爷。”

    “是大老爷还是二老爷说的?”

    听着夫人越来越冷的语气,云儿才小心的说:

    “呃,是二老爷说的。”

    贾王氏听到云儿的回答,脸上那仅有的得瑟、瞬间就消失得一干二净了!心里的那个恨,别人都不能理解。

    原来,她以为自己怀孕,贾政、贾存周就会原谅自己曾经犯过的错。也算是大欢喜了!结果,自己是连家都无法回。怎么不让她怨恨呢?

    一时愤恨的她,也只敢在心里暗恨。谁让溪儿就呢在前面,她也不敢开口埋怨。只能在心里暗自嘀咕:

    “二老爷?贾存周?你的心可真狠!我肚子里还怀着你的孩子,你都能把我赶到这么个偏僻的小院里……”

    在王氏的脸越来越扭曲的时候,云儿和白卉慢慢的退得离夫人稍微远了一些。在她们觉得是安全的距离后,就不再退了。

    云儿:阿卉,要是夫人摔东西怎么办?

    白卉:在简单,咱们就立马告诉她,这些摆设什么的,都是她的陪嫁。

    云儿:这样可以吗?

    白卉:当然可以了!你不是也知道吗?夫人对于自己的财产有多在乎。

    云儿:话是这么说啊,可是、万一……

    白卉:没有可是!也没有万一!

    云儿:要不咱们现在告诉她?

    白卉:你要是敢的话,你就去说吧!

    云儿:呃,那、还是再等等,好了!

    白卉:你在这儿陪着夫人,我跟那些个婆子丫鬟一起去把夫人的物品给放好。

    云儿:要是夫人闹起来,不住这里怎么办?

    白卉:感情你的眼睛是装饰来着?你没看到溪儿姐姐在门口守着吗?

    云儿:呃,你不提醒的话,我总会不自主的就忽略了她。行,那我就在这看着,你带人去把东西给放好。

    白卉:保重啊!

    云儿暗自撇嘴,阿卉这是在诅咒人的吧?是吧?

    那边,给贾王氏的提东西的丫鬟、婆子,开始按照白卉的指示,放置。

    云儿是缩在一边小心的看着王夫人。也就那么一会儿的功夫,她发现夫人的脸一直在变来变去的,及不稳定。她不知道是因为夫人怀孕的缘故,还是其他的事情让夫人那么变脸的?

    反正云儿觉得自己实在是个倒霉的,极度的想当背景,结果还要给夫人沏茶。明明都有听老太君说孕妇不宜饮茶的,为什么她们的夫人却总是跟老太君逆道而行呢?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了。

    每每看到夫人端起茶杯,她的心就跟着悬起来。因为她怕夫人喝着、喝着就把茶杯给摔了啊!

    好在,她也没担心多久,就听到门外的丫头喊着:

    “大姑娘来看夫人了!”

    元春一进门,就看到自己母亲脸色晦暗不明的。心里“咯噔”一下,就知道母亲是不满不能住回梨香苑吧?这会儿母亲肚子里还怀着弟弟妹妹呢?却没见她开心过。

    也不知道母亲的烦恼会不会传给她肚里的孩子呢?元春记得在姑姑怀孕的时候,祖母就让人写有孕妇须知一直到生下孩子后如何喂养,家里的每一个主子,几乎都看过那本册子。

    大伯甚至跟大夫研究了一段时间,然后印刷出来卖。听说销量还不错。

    元春看到自己的母亲那张脸,不由得忧心的问道:

    “母亲,你还好吧?”

    过了好一会儿,贾王氏仿佛才发现元春的存在似的,不冷不热的问元春:

    “元丫头,你告诉母亲,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母亲不能回梨香苑了?”

    “不是的,刚才女儿还去了佛堂,是听守在那的人说母亲已经搬到兰苑……”

    不是元春爱撒谎,而是面对这样的母亲,她不知道要如何去面对。再一个,父亲也说过这事她还是当作不知道的好,免得母亲又闹出什么事情来了,就不好收拾了!所以她才那么跟母亲说的。

    果然,贾王氏在听了元春的话之后,脸色好了很多。语气也没那么冰冷了!

    “元丫头,你说你父亲让我来这里住,是什么意思?”

    元春呃了半天,到底还是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也婉转不出来,老半天才小心的、苍白的说:

    “大概是,父亲觉得这里比较清静,对胎儿比较好吧!”

    母女俩又在一起聊了一些,贾王氏始终没有在元春的嘴里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这让贾王氏觉得很烦躁,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就是自己的女儿,在这会儿,她都觉得挺不招见的。便对她说:

    “得了,你也回去吧!”

    “母亲……”

    “走吧、走吧!”贾王氏就跟苍蝇一般挥着手说。

    元春想跟母亲说些什么的,到底还是什么都没说的规规矩矩的退了下去。

    贾王氏看到元春走了,她的脸也垮了下来。

    原来,她觉得自己怀孕了,那个老太婆不管怎么样,看在孩子的面上,应该会让自己回家住的吧?!哪知道,这会儿听到这样的消息……真的让她觉得很失望。

    她傻吗?不傻。就是不爽嫁到贾家,还只是嫁了个没啥本事的嫡次子。爵位不能继承也就罢了,不过是个六品小官。最可恶的是还有个恶婆婆。各种不喜欢加在一起,就有了这样的她。

    她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她的骄傲,儿子读书是很有天分的。但那性子却和他父亲差不多,都是不善言辞的也就罢了。为什么他们的心都在那老虔婆的身上?这才是让她不喜的缘故……

    贾王氏这是从佛堂出来没错,贾政就算再厌恶王氏,因为她有身孕、给她和孩子一个更好环境。对于贾政来说,这已经是他们能想到最好的办法了!

    不管贾王氏怎么想,心情好还是不好,反正是不能离开兰苑的。贾珠和元春还是定时的给她请安。其他的也没有说太多的。

    贾王氏也就这么呆在兰苑,在元春和贾珠的表情里,她还是能判断得出,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出去的。慢慢的她的心也平静了下来,开始安心的在兰苑养胎。

    没有人膈应人,没有人闹事,贾家日子过得很平静。大家该干嘛、干嘛去……

    五个月后,老太太找来了给王氏定时诊脉的大夫:

    “大夫,我那二媳妇怀的是姑娘还是小子?”

    “老太君,您那二媳妇怀的是个小子!”

    “小子啊?!”

    大夫见贾家老太君怎么听到怀小子了,反而若有所思呢?难道老太君更喜欢姑娘?也不对啊,大房那姨娘生孩子时,那老太君可是很关心的。

    自己在贾家那么几年下来,贾家所有主子的平安脉,几乎都是自己诊的。

    他认识的老太君,可以说是他这一辈子见过的最好的主家!

    没有哪个主家会为了自己家的大夫开医馆、找医书、找各种药方的。他们几个可以互相交流、切磋医术,对于这样的主家,哪有不忠心的?!

    他们几个中,自己的年纪最大,在外跑的机会不多。多数时候都是在医馆坐诊、或是给各个主子诊脉。

    而老太太对家里的各个孙子、孙女都很好。看看她亲自带的孙子,虽然只是个庶出的,却也给她教养得极好的。只怕那些人家的嫡子嫡孙都没有他们家庶子长得壮实呢!看老太太不知道在想什么,不由得开口问了一句:

    “老太君,您、没事儿吧?”

    老太太刚才在知道是男孩的时候,就在想:这个应该就是贾宝玉了吧?那个比贾赦还不如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玩意儿。

    有才?也不过是歪才。一个男孩子、没一点担当,活着干什么呢?活着也就罢了,竟然还招惹了那么多的女孩子,然后眼睁睁的看着她们一个个的死了,他却什么都没有做。人家可都是为了他而死的呢!

    结果呢?他也就在人家死的时候送两滴什么都不值的眼泪和歪诗。人都死了,那么做又有什么用呢?

    而贾宝玉的性子这样,难道是天生的?还是后天那钱贾老太太和他母亲贾王氏给惯的?老太太不知道,具体是因为什么。但她知道,等贾王氏把孩子给生下来后,她就把孩子给抱过来养。

    要是还能把他给养成电视里的那种性子,老太太决定把他放到庄子上,让他跟人学种地去!让你看不起钱,没钱看你还怎么过日子?

    正东想西想着,突然听到老大夫的问话,愣了神的老太太,这才回过神来。不过,家丑不可外扬,便随口对着他说:

    “没事,只是一时想不出那孩子生下来后要跟着我这老婆子、还是跟他母亲……”

    “这还用说,当然是跟着老太君您好了!你老多会养孩子……”老大夫听了老太太的话,连忙说道。

    他一直都跟贾家的各个主子打交道,可以说跟贾家的各位主子还是很熟的。对于主家几个主子的性格还是挺了解的。要是让孩子跟着王氏身边、老大夫不知道为什么才那么一想,不知道为什么就打了个寒颤。他想当然的建议孩子还是跟老太太比较好了。

    “也是,嗯,还是我自己养着比较放心……”

    两人又聊了一些,老大夫便告辞了。

    其他人走了,老太太也不想再找人问什么,就想说说话,她觉得心里有事儿就得说出来,不说的话心里难受。

    便自言自语的说起来:

    “你说,我那二媳妇脑袋里的想法,怎么就那么的神奇呢?”

    一旁的鸳鸯等人都知道老太太虽然是在问话,但她并不是想要知道她们的答案。不过是心里有些话,非得说出来,不说的话,她心里不痛快。

    “不过,现在看看珠儿和元春,两个孩子都挺好的,是非分明。除了长相有一分像王氏,其他的都随了果然是我们贾家的子孙!要是两个孩子都随了王氏,那可怎么得了啊……”

    老太太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直到后来,她都不知道自己具体说了什么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没电脑,今天的这一更长一点。。。。

    第72章二房的平妻

    贾王氏通过儿女的嘴里、和看到守在外边的溪儿,知就道自己可能在生孩子之前是出去无望了!

    怎么想都没有用了,无奈的她想:既然不能出去,就只能安安心心的在小院落里养胎。在她看来,只要王家不倒,她迟早是要出去的。

    眼前的亏,她不过是暂时不得不吃。等她出去了,由不得他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了。

    她把孩子生下来后就会过去的。那老虔婆也真是的,她又没有犯多大的错,怎么还关人呢?贾政那男人也没一点魄力,自己老婆孩子都护不住……

    贾王氏摸摸已经大起来的肚子,她想:就算现在不出去,她还是有孩子陪着呢!而且珠儿和元丫头也是天天来看自己、陪自己聊天。虽然明面上是说,却也每天都有来这里给她请安的。他们俩可都是从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还能不孝顺自己?

    贾王氏难得的回到了当初的那一脸慈悲样,淡定的待产。

    当然,如果女儿来的话,也是要问问家里的情况的。在得知是女儿管家后,贾王氏就更加放心了。

    这天,宁金家的捧了东西来找老太太:

    “老太太,昨儿个奴才家的让奴才拿这些画册给您送来。”

    老太太一听说什么画册,一时还反应不过来的反问了一句“画册?”。

    才说出口,她就想到了自己让宁大管家去给政儿找平妻的事情。不由得问到:

    “都过去好几个月,我还在想着:是不是人家都看不上我们贾家二房?这是、找到了?还是、只有进展?快拿来我看看。”

    宁金家的马上双手捧上画册递给老太太,嘴里还说这:

    “您慢慢看。”

    老太太接过画册,仔细的翻看起来。

    宁金家的就站在老太太的身边,给老太太解说。谁让她也跟着一起去查访了呢?

    老太太看着这些个美女图:不管是圆脸、鹅蛋脸、瓜子脸,都画得一样的好看。

    画册上的每一个人,她老人家都觉得好看,只是每个人的性情都不一样。所以要选儿媳妇还是从性情上选比较好。

    “你们,没有问过这些人家吧?”

    “没问过。奴才按老太太说的,都是暗访。等老太太选好了人选,奴才再去问。”

    “那就好。人家要是不同意,咱也不能强求不是?”

    “那不可能,这些个小户家怎么会不同意呢?”

    “你别说,人小户人家的女儿也可以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当正妻的。再说,政儿都三十多的人了,人家的闺女才多大啊?不过十来岁而已。对了,这里边年纪最大的多少岁了?”

    “最大的是齐秀才家的闺女,十九快二十、虚岁都二十一了。她也是个命不好的,本来说了一户人家,后来因母亲去世,要守孝。那家人说什么等不及,就给退婚了!那姑娘啊,就默默的在家守着父亲和弟弟。”

    “就算是二十,还是比政儿小了十来岁呢!”

    “小十来岁有什么,二老爷看着也不显老不是?总好过她要嫁个糟老头好多了!”

    “说的也是。只要人的性子好。以后能跟珠儿他们好好相处,就好了。”

    “那是肯定的,听说她在家就能把家务打理得妥妥的。和邻里关系也很和睦……”

    “听着是个不错的姑娘。虽说是平妻,到底有些人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