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超级时光会所

超级时光会所第13部分阅读

    是光,光不是中微子!格伦现在发送出去的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微子引发氘元素中子衰变后的闪光,那些闪光除了在能量强度上有些许差异,却大致是相同的,断然不会形成图像所需的那么丰富的各种波长,更与携带地球景象的光没有丝毫关联!根本不是一回事!

    再次之,黑洞只会吸引一切光线,又怎会把光线返还回来呢?这绝无可能!

    “杨,你的想象力太夸张了!”威尔逊笑道:“你刚才的假设,本应该是科幻小说的写作素材,却绝不会成为现实的。”

    “好吧!其实我现在想,也觉得刚才的假设实在匪夷所思。”杨飘逸悻悻道:“不过既然格伦要把中微子的分析数据转化成视频,这事本就透着诡异。虽然运算中心没有保存数据,不过这些中微子的分析数据,研究室里必定还是有记录的,为什么我们不查一查格伦记录下来的资料呢?”………………

    《我的代号叫蛔虫》今天全本了,上午放了最后一章!这是我第一部全本的质量绝对令您满意,请您前往欣赏。谢谢!

    我的代号叫蛔虫》]

    我的代号叫蛔虫》]

    第四十四章银色头发

    格伦留下的资料实在太多,且不说那些半年来源源不断自动涌入电脑里的中微子闪光数据,就说那些被格伦重点打印出来的资料,就足有数米之厚,分成七八叠,全部堆放在控制室里的一边,要想把这些资料大致看一遍,需要很多时间。

    毕竟,这些资料涉及的内容都是相当专业的,所以实际上在查看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威尔逊,至于杨飘逸就只能打打下手,起个辅助的作用。

    “我承认我刚才的假设是有点离谱,但是我现在再想,那似乎又是唯一的解释。”杨飘逸帮助爵士把那些打印出来的资料按日期归类,一边说道:“反正格伦想把那些中微子数据变成视频,是确凿无疑的事情。”

    “看来你还是对假设失败这件事耿耿于怀!”威尔逊笑道:“中微子数据是变不成视频的,那台仍在运转的互联网电脑已经说明了这点。如果我没猜错,看,格伦在这些打印资料上用笔画出了一些地方,这些都是中微子撞击氘原子后,所释放的电子振幅,那些电子振幅只能代表能量强弱的差异,这与视频有何关联呢?”

    “我记得你曾经说过,格伦打电话给你时,说那些闪光的次序还有数量相当诡异。”杨飘逸不服道:“我们都知道视频编码是怎么回事,一旦你设定了基本的参数,比如次序代表时间,数量代表形状,光电子的能量强弱代表色彩,那么通过正确的编码程序,是有可能制造出视频的。”

    “问题是,那些数据全无规律可循,就算按照你那样进行参数设定,由于数据本身就不对应景象,所以得到的图像就像我们现在于视频窗口所见的那样,无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光斑罢了!”威尔逊皱眉看着手中的资料,那资料上打满了高低不一的波峰和波谷,他对杨飘逸的执拗开始感不到不耐烦,挥了挥手又道:“杨!你不要再纠缠下去了,我们可以不讨论黑洞会不会反射光线,也不讨论这些波值数据能否实现视频编码,我就说一点,5千年前的地球光线怎会变成中微子呢?光携带的信息又如何被中微子保存呢?解释不了这个问题,你的猜想就只能是妄想。”

    杨飘逸叹了一口气,他根本无法回答!是的,“光”不可能无端端变成“中微子”,无论你怎么想,你都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佐证事例…不过…等一等!现实世界中的佐证?

    “嗨!爵士!”杨飘逸大叫一声,把威尔逊差点震翻在了地上:“光当然可以变成中微子!你可是顶尖物理学家,当然应该知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人还有俄国人,就尝试过中微子通讯!”

    威尔逊愕然,良久之后才回过神来:“是有这么回事,不过那事与眼前这事似乎不能相提并论……”

    按照爵士的说法,中微子通讯这件事,实际上最早要追述到上世纪美苏冷战时期。那个时候美苏两国在各个领域都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尤其在水下核力量的较量当中,如何更好的实现对深海核潜艇的控制和通讯,一直是美苏两国关注的焦点。

    限于当时科技的发展程度,实际上对遥远之处的通讯控制,最方便而有效的通信工具就是无线电波,无线电波的波长从几毫米到几十千米.按照波长或频率,无线电波可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和微波四个波段。长波、中波可以在中、近距离内传递信息。短波依靠地球表面大气层中的电离层的反射,能够到达地球的任何地方,因而可以用它来进行全球通信,而微波则可以进行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和散射通信.

    显然,虽然短波传送的距离很远,可是却无法作用于水下通讯,所以实际上对核潜艇的控制,最安全稳妥的办法就是使用“长波”。只可惜,长波虽然穿透能力强,但作用距离和范围却实在太小,要想实现全球控制,就必须在很多地方建很多的长波台。

    然而,美苏两国固然强大,但要到处建长波台,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事!就比如中国,中国的长波台就只能建在中国大陆上,实际上潜艇通讯的范围还是很有限的。所以美苏虽然够霸道,可直到今日,其核潜艇的长波通讯范围也远未能覆盖全球,大多数潜艇一旦实施水下深潜,就变成了与世隔绝的“孤舟”,水下通信还是只能依靠声波来进行,接收水下声波的声呐。

    在这种大背景下,伟大的科学家契伦科夫,率先提出了中微子通讯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把需要用来通讯的信息进行适当的调制,用中微子携带这些信息来进行传送,其好处是中微子具有无与伦比的穿透能力,完全可以无视大气电离层和其他诸如太阳黑子、海洋深度的干扰,确保信息传送的准确性和距离。

    上世纪80年年,美国华盛顿大学首先开展了中微子传送实验,他们成功实现了中微子束与纯净水的相互作用,并将纯净水中的蓝色闪光放大,把光信号转为电信号,并进行人工分析,应该说,它们证实了契伦科夫的理论预见,只要把视音频信号加载到中微子束上面,中微子通讯是有可能的。

    “只不过,从1987年到现在,这方面的试验再无寸进!”威尔逊这样说:“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如何调制信息,而是在于如何形成中微子束!这方面你们中国倒还是颇有建树,因为自华盛顿大学试验开始,全世界各个研究机构形成中微子束的办法,就只有一个:采用粒子加速器,把质子加速到几千亿电子伏特的高能量水平,然后轰击金属靶,产生中微子束!但是上帝可以证明,这样的方式不适合作用在潜艇上,因为我们实在无法想像,把天大的粒子加速器放到潜艇上会是怎样一副光景。美国人倒是尝试过用核潜艇接收中微子束,但仅限于接收,若想在潜艇上实现发射,那是绝无可能的,至少到现在还不行。”

    “你刚才说中国在这方面颇有建树。”杨飘逸饶有兴致的问道:“那又是怎么一回事?”

    “中国人别的不行,不过在激光科技上还是令人佩服的!”威尔逊摇了摇头道:“也不知是哪位中国科学家先想出来,用大功率的激光轰击金属靶,也是可以在靶背面产生粒子流,然后用磁场和电场把带电的其他粒子过滤掉,剩下的就是纯净的不带电的中微子束了。”

    “光是有可能转变成中微子的!”杨飘逸指着威尔逊大声叫了起来:“难道你刚才说的不是这个意思么?中微子是可以作为视频信息载体的!”

    “好的!”威尔逊举起了双手,一副投降的模样:“我承认在许多种条件的作用下,光可以变成中微子,但是你原来那个设想依旧是失败的妄想!地球上5千年前的光线,可不是激光!不但不是激光,甚至其还会大幅度的散射,就算放上一块天大的金属靶,那光线也变不出中微子!更别提宇宙里可没那么大的金属靶子,等那发散得不知多少光年的光线打上去!好了,杨!不要再纠缠了!我们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无聊的猜测上呢?”

    “我同意爵士的说法。”唐雄就在这个时候冒了出来,他刚才去了格伦的卧室好一会,此时出来带着得意洋洋的表情:“别瞎猜!一切要讲证据。我可有两个大发现。第一,这里除了格伦和那个守卫,肯定还有其他人来过。第二,我找到了一本格伦的日记,就放在床边上。”

    还有其他人来过?杨飘逸大感愕然,不过经验可以告诉他,素来小心谨慎的唐雄,断然不会空口无凭。

    原来,卧室本在控制室的一侧,有一个门连接,唐雄进去后自是发挥了神探本色,四处查探了一番,结果他发现,格伦所用的枕头上,竟然有几根银色的头发。

    “格伦的头发可是金色的,咱们在俄赛里斯墓里见过。”唐雄道:“这银色头发定是其他人的。”

    “难道那头发不能是那名逃跑的守卫的么?你怎么就能断定那银色头发另有其人。”杨飘逸瞪着唐雄:“我现在知道你为什么会被警队开除了,只因为你……”

    “只因为我逻辑混乱妄下结论!”唐雄郁闷无比,自己帮杨飘逸说出了后面的话,然后才嘲弄道:“我有个计划,等我退休那天,一定写一本我被警队开除的原因大全,作者里一定署上你的名字!那名逃跑的守卫一开始就在打电话,遇到情况后立即逃离,我认为他甚至没有进入卧室里,所以这里一定还来过第三个人。”

    “至于那本日记。”唐雄笑道:“那日记是格伦下到矿井之后才开始写的,每日一篇,不过最后三日的内容显然被人撕走了。我猜,既然银头发那人曾经躺在格伦的床上,就大有可能是那人看了日记后,撕下了最后三页。”

    “事情真是蹊跷。”杨飘逸狐疑般四处看了看:“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呢?”

    “是很蹊跷。”威尔逊忽然说道:“有好几段数据被删除了,打印出来的资料里也没有!若是我没看错,那些被删除的数据就应该是在格伦离开前三天开始的。”

    “我说过了,瞎猜无益,不如我们看看格伦究竟在日记里写了些什么吧。”唐雄这样说:“反正我不太看得懂,不!你别在鄙视我的英文,因为这本日记越到后面就越潦草,显然格伦本人的情绪,经历了一个从清晰到混乱的过程。”………

    第三十五章不存在的天体

    格伦的日记是从下井那天开始的,显然一开始的时候他写日记的目的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否则他大可以把日记写在电脑文档里,用不着像是练习书法般把那些英文字母写得无比工整由于井下的日子实在是乏善可陈,所以日记里的内容多半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吃喝拉撒之类的废话,又或者是一些心情感情上的抒发和呻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

    只不过,随着日期的推移,越到后面,这本日记的字迹就越发潦草,而且格伦记叙的事情也变得逻辑混乱起来,甚至一些句子也写得前后颠倒与语法不合。至少,在杨飘逸和威尔逊看来,格伦似乎碰上了什么问题,并且似乎逐渐陷入了这个问题之中而无法自拔!

    可究竟是什么问题呢?格伦在日记里却一直没有提及,以致于杨飘逸等人翻阅的时候未免也有些心浮气躁,直到日记的最后几页,事情才似乎起了一点变化。

    “我今天打电话给教授,可教授似乎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杨飘逸低声念着日记里的字句:“又或许是我自己着了魔,觉得那些闪光像是有着生命一般,它们是那样富有…节奏,就好比一首来自遥远星空的歌曲,将宇宙中发生过的那许多故事娓娓道来。我一直相信,宇宙中是有吟游诗人的,虽然那些诗歌古老而又模糊,却终究能把许多传说,在宇宙中永远流传下去……”

    “我一直都觉得格伦这人不适合搞物理学。”唐雄乏味的打着呵欠,在杨飘逸的身边道:“如果他去搞文学,也许会是下一个莎士比亚!当然,他说了闪光,不过说了也等于没说,你能往下翻阅么?这一段实在让我困倦。”

    “翻过这页,后面就只剩下一段话了,之后便是被撕掉的部分,再也没有了记载。”杨飘逸的眼睛眯缝起来,指着日记的最后一段道:“最后这里,字迹再没有先前那般工整,实在潦草得很,断断续续的,句不成句!他当时定是在努力思考什么问题,当时他一定遇到了异常情况,陷入了狂躁的情绪之这里,这个单词是‘上帝’,后面划了一条线,截然而止。再接着是一团混乱的公式,乱七八遭的一大堆数学符号,接着的单词是“不成立”。再然后有一句话:‘除非那里可以赋予它强大的能态,否则是绝无可能的’。接着又是一大段混乱的计算公式,嗯?这里有一个天文学座标…还有一个箭头,箭头后面还有一句话:‘但那儿什么都没有’,格伦给这句话的末尾加了三个感叹号!”

    “上帝!我唯一能听懂的就是‘上帝’这个词!”唐雄瞪大着眼睛很肯定的说:“我收回前面关于莎士比亚的论断,如果格伦真的放弃大有前途的物理事业去学莎士比亚写剧本,那么演出来的戏剧一定会让全世界的观众抓狂!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不!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杨飘逸将日记递给了威尔逊:“爵士,关于那两段公式,我大致感觉前一个像是在计算基本粒子的能量状态,后一个则仿佛在计算坐标,终究我是看不大明白的,但我认为你会知道。”

    威尔逊先前听杨飘逸念日记的时候已经大皱眉头,早想把日记拿过来看个清楚,此时杨飘逸将日记递到他手上,他自是毫不犹豫,直接翻到了最后那两页,仔细查看起来。

    趁着威尔逊在查看,唐雄简单的说了一下他的想法。在他看来,今天在矿井里的收获也就大致如此了,总而言之除了格伦之外,另外两名下过矿井的人,想必也与这事有着极大的牵连,那么调查此事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找到那两个人,问问他们究竟遇到了什么,然后抽丝剥茧相互联系,也许事情的大致轮廓就可以明晰了。

    “要找到那名守卫应该不难。”杨飘逸说:“可要找到银色头发那人就比较困难了,我们连他是谁都不知道。”

    “头发很短,多半是个男人。头发的弹性很差,也许他年纪比较大。”唐雄对找人这种事还是非常在行的:“其实仔细一想,那人也必是十名守卫之一,既然他也是守卫,那便好找得很了,想必守卫里有银色头发的人应该不多!”

    “何以见得?”杨飘逸想了一会,不得其解,不得不郁闷的承认唐雄在这方面的脑子确实比他管用:“你能一次把话说完么?”

    “还记得矿井上方的简易房里守卫们留下的值班日志么?上面说了,井下有鬼!”唐雄似乎很喜欢看杨飘逸郁闷的模样,好一会才得意道:“我们先前已经分析过了,是由于有一名守卫在井下受到了惊吓,这才导致守卫们集体撤离的。但是话说回来,假如换做是你杨先生做守卫,如果有人告诉你井下有鬼,万万再去不得,赶紧离开这里的话…嘿嘿…你会相信么?你会这么轻易就被吓着,并且冒着违反法律的风险离开岗位么?不!你当然不会相信,不但不会相信井下有鬼这件事,还会下到井里来求证!”

    “你是说,那个银发男子,是因为听到那名逃离守卫所言,才下到井里来的么?”杨飘逸眼睛一亮,大赞道:“你真是聪明,不枉我付你这么高的薪水。如果这样解释,整个事情的脉络似乎就很清晰了。格伦先是遇到了难解的问题而离开,然后一名守卫于圣诞之夜在矿井里受到惊吓,当他把事情告诉同伴们时,同伴们当然不肯轻易相信,于是另一名银色头发的守卫便下来求证,结果…唔…后来的守卫或许也遇到了什么事情,然后他删除了部分数据并撕掉了最后几页日记,回到地面上后…当然他究竟跟其他人说了些什么我们并不知晓,只知道守卫们彻底相信了井下有鬼的说法,集体撤离了。”

    “大约便是这样了。”唐雄不屑的指着他的老板:“但你应该知道我说的‘大约’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你的话不完全正确!日记应该是银发守卫撕下来的,可电脑里的数据却不是他删除的。毫无疑问,那些电脑里用来研究中微子的程式如此复杂,如此高端,换做是杨先生您也未必能查看清楚,并且肯定会有密码保护,银发守卫又怎会有那样的本事去删除数据呢?只能是格伦本人干的。另外,银发守卫肯定也说了关于井下有鬼的话,这样与前面那个守卫的话相照应,就使得其他守卫不得不信,终于快速撤离了。”

    “我大致明白格伦最后这段记载的含义了。”威尔逊合上了日记本,打断了杨唐二人的对话,叹了一口气道:“杨,也许你猜对了一部分。格伦留在最后面的两段公式,前面那段是关于光能换算的,而后面那段就特别复杂。”

    “格伦实际上是在假设。”爵士停了好一阵,显然在考虑如何组织语言才能把情况说得通俗易懂:“格伦正在假设位于某个天文座标的地方,存在一个奇怪的天体。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那样假设,不过从前面光能换算公式来看,或许他可能想算出当强烈的光击中那个天体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嗯…事实上,假如那个地方真有那样一个天体,也许光会变成中微子。”

    “嗯?”杨飘逸挥手阻止了他身旁唐雄的发言,因为唐雄这个家伙是肯定不会理解这些事的,所以发言也不会有什么建设性。他目注威尔逊道:“爵士,你是否开始承认我的设想是很有道理的呢这一切吧,五千年前的故事、光的转换、一个用来实现光转换成中微子的天体、视频,我们把这些都串起来,我说格伦有可能看到了五千年前的故事,这难道没有可能么?”

    “我只是说你的猜想或许有部分正确而已。”爵士大为不服气,道:“实际上,这仍然是不可能的!刚才我说了格伦只是在设想存在那样一个天体,可根据他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那样的天体本不应该存在于宇宙之中。”

    “切!”唐雄叫道:“别阻止我发言!虽然我不知道什么天体和物理学,也不知道你们在扯什么,但我终归知道一件事,宇宙是无限的,什么东西都有可能存在。”

    “宇宙不是无限的!”杨飘逸大笑:“最起码,按照当今物理学界的主流,宇宙的半径大约在137亿光年左右。宇宙有限而无界!你明白什么叫‘有限而无界’么?有个流行的比喻可以较为形象的让你理解这一点,想像一个气球吧,气球的表面是有限的,然后当你处于那表面之中时,你永远也找不到边界。换言之,宇宙在各个方向上都没有边界,但它却是有限的!另外我再告诉你一点知识,宇宙正在不断膨胀之中,如果它不是有限的,又何来膨胀之说?这种膨胀,就有点类似于气球的膨胀。当然,宇宙的膨胀没有中心点,宇宙是有限而有无界的,它的总质量是可以算出来的。”

    “扯淡!”唐雄瞪大眼睛:“如果它是有限的,又怎会无界?况且如果宇宙是有限的,那么宇宙外面又是什么呢?”

    “按照当今主流的说法,宇宙没有外面。”爵士忍不住道:“反正现在所有的物理学说都指向这一点,宇宙不存在里面和外面的概念!我们的日常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东西有内有外,这是因为我们本身就处在空间之中,所以我们才有里外的概念。可是,空间是宇宙的一个属性之一,换言之若是没有宇宙,连空间都没有了,又哪还有什么里面外面呢?”

    “甚至连时间都一样。”杨飘逸最喜欢鄙视唐雄了,兴致高昂道:“时间也是宇宙的一个属性,没有宇宙,便连时间都没有了!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所以不存在‘宇宙之外是什么’这个见鬼的问题。并且,你听说过时间开端么?按照宇宙大爆炸学说,宇宙开始诞生于大约137亿年前,然后逐渐膨胀成为今天的模样。于是有人就问,宇宙有开始,那么宇宙诞生之前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与宇宙之外是什么,乃是一样的。宇宙开始之前连时间都没有,又谈何‘之前’呢?”

    “那么时间又是什么?”唐雄一头雾水,但他最擅长的就是一刀捅在杨飘逸的痛处:“如果你告诉我这个答案,我愿意不要一个月的薪水!”

    “如果可以给我知道时间究竟是啥玩意,我愿意把全付身家都放弃!”杨飘逸果然大怒,大声骂道:“我不就想知道这个答案么?我每年花几百万美元,不就是想有人能告诉我最终的答案么?宇宙究竟是什么?时间和空间究竟是什么?就连刚才我跟你说的那些东西,也未必就是真理,没人知道真理!没人!现阶段的物理学,每个学者都不能确定是否可靠,不信你问爵士,描述宇宙的学说如此多样化,比如……”

    “好了!”唐雄举起双手投降:“我们别讨论这个问题了!回到这件事上来,刚才爵士想说什么呢?”

    “我想说宇宙不会存在那样一个天体。”威尔逊耸了耸肩膀:“格伦公式里设想的那个天体,质量实在太大!比十万个太阳加起来的质量都大!并且具有非常庞大的体积,而且呈接近固体状!这绝不可能,因为这样大的质量,那个天体若要保证自己不坍缩,只能通过热核反应来对抗向心重力。这么说它该是一颗恒星,通常只有恒星才有热核反应,而恒星又怎会是固体状的呢?这太矛盾了。”

    “白矮星不就是固体状的么?那是恒星死亡后的产物,质量极度密集,拥有十万个太阳质量的白矮星是可以存在的啊!”杨飘逸不理解。

    “可问题是,它的体积非常庞大啊!格伦的公式努力想计算出这样一个体积既庞大,质量也庞大的天体。”爵士摇头道:“白矮星是恒星坍缩后的产物,密度极大,质量也大,但是体积不大。”

    “格伦在计算一个不太可能存在的天体?”杨飘逸挠头道:“而且他在日记里也说了,那处天文座标上什么也没有!这太蹊跷了!天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已经有点犯晕了!”

    “我已经说过了!”唐雄笑道:“为什么我们还不回到地面上呢?现在我们应该做的事,是去找那两名守卫他们究竟在这令人恐惧的矿井之下,看到了些什么东西!”………

    本人的小说《我的代号叫蛔虫》入围了中国网络小说大赛决赛60强。请各位帮个忙,去决赛网址上为这本书投票!最好每日一票。投票通道和方式:步骤1、点击首页公告栏的“网络小说大赛入围作品投票开始”。步骤2、点击页面中的“点击入围作品投票”链接,进入投票页面。步骤3、选择046号《我的代号叫蛔虫》最右边的框,然后投票。

    又或者直接输入网址去投票

    孤竹飘逸在此躬身致谢!非常感激!我将努力向您答谢!

    第三十六章固体外壳

    注一:超新星爆发:大质量恒星走到生命尽头时,由于其内部的核燃料消耗殆尽,核反应无法支撑其过于巨大的质量,从而向内坍缩,坍缩过程中其外部发生剧烈爆炸,物质和气体被高速抛离,产生极其明亮的光芒,并产生大量高强度的射线。当恒星爆发时的绝对光度超过太阳光度的100亿倍、中心温度达到100亿摄氏度,就被称为超新星爆发。

    作为一名前神探,虽然唐雄在科学技术方面没有任何发言权,但在调查一件事的真相时,杨飘逸和威尔逊却不得不承认,唐雄要比他们两个加起来还要强一些。

    特别是矿井下的情况已经大致搞清楚了!可以确定的事实已经基本确定,格伦计算了一个不可能存在的天体,而这个天体能够把来自地球的光线转化为中微子。并且,格伦想把来自天鹅座x16和x17射线源的中微子闪光,转化为视频信号。此外两名守卫在格伦离开之后,分别下到了矿井之中,其中一人受到了惊吓,而另外一人则撕走了格伦的部分日记。

    至于那些不能确定的事实,杨飘逸等人即使继续留在矿井之中,也没法进一步查证。比如那些闪光数据是否真的能转化成视频,由于其中的许多关键数据已经被格伦删除,所以即便杨飘逸等人想通过超级计算中心实施转化,也是不可能求证的。

    于是,三人达成了一致意见,先离开这个矿井,然后再去找那两名守卫。

    离开矿井的过程还是很顺利的,在升降机发出的轻微鸣响中,谁都没有说话,或许是由于大家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离奇经历已经做过太多的假设,或许是由于这次矿井之行带来了新的疑团,反正一切都表明,事情的真相一旦揭开,也许会超出日常经验所能猜想的范围,此时再做任何假设都是多余的。

    到达矿井之外,夜已深了!现在正是3月初,尽管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曼彻斯特有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当夜风袭来时,仍旧让他们感觉到了一丝寒意。

    越野车轻灵的穿越过沃利斯矿区那寂静无声的道路,将十八号矿井口微弱的灯光远远的抛在身后,直至消失不见。这个废弃矿区的道路两旁没有路灯,无数废弃的设备和厂房,在黑夜里摆出怪异的形状,让人忍不住感叹它们曾经的辉煌和现在的寂寞,也许它们很久很久,都没有在夜里享受过光芒的沐浴了。

    “你就不能把空调再开大点么?”唐雄在副驾驶位上缩了缩脖子,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即便车中的温度远比外边温暖,可他仍旧觉得冷飕飕的:“这见鬼的地方真是恐怖,太安静了!我要是那些守卫,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愿意继续待在这里。对了,先生们,如果你们真的不想说话,那我可以放放音乐么?噢我的上帝,这车上竟然连cd都没有,看来爵士的教学水平真不怎么样,怎么教出了这样糊涂的学生呢?”

    “闭上你的嘴!”威尔逊不满道:“没有cd,难道你不会打开收音机么?不!别开那个台,我永远也不想听到那种音乐,上帝,你就不能再往上调一点么?真见鬼,现在这个是同性恋交友频道!请把你的手指再用点力,如果我没记错,再上面就是科技新闻了!”

    “好了好了!”唐雄嘟囔着调换收音机:“可为什么我们要听科技新闻呢?看来咱们真是没有共同语言,真想不到离开时光会所这么遥远的距离,我还要忍受你们那些不知所谓的科学家们继续唠叨。”

    不管唐雄愿意还是不愿意,毕竟车里有声音还是好过没声音的。很快科技频道就被调换了出来,频道里正在播放着近日来世界各地的最新科学发现。

    应该说,这样的新闻对于唐雄而言固然是十分枯燥的,但对于威尔逊和杨飘逸来说,这段原本寂静诡异的旅程忽然成为了某种愉悦的享受。虽然他们离开香港不过将近两周时间,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刻也未曾停歇,两周来全世界都有许多激动人心的项目取得了成果。比如欧洲强子对撞机在重启后连续运行,其能量水平达到了新的数量级,又比如最近有人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经历又一次大规模的周期性愈合,这似乎暗示着地球实际上正在进入一个间歇性的小冰期等等。

    而真正让人惊异的新闻,是在他们已经看到曼彻斯特城的灯火时,突然从收音机里传出来的。

    “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们日前使用了甚大阵列射电望远镜,成功发现了位于天鹅座的一处超新星爆发(注一)。这颗超新星被命名为sn2010bz。据科学家们说,这是一种类似于伽玛暴的超新星爆炸,但是他们却没有从中看到伽玛射线。而根据最新的光谱分析表明,这颗超新星爆炸后所抛离的物质,以铯元素居多……”

    “又是天鹅座!”杨飘逸一边开车一边叹道:“从你们发现天鹅座的两个射线源开始,好像那个地方就很不太平。哈,爵士,你能告诉我这颗名为sn2010bz的超新星爆发的时侯,为什么没有产生伽玛射线么?好像据我所知,超新星爆发的时侯都会产生伽玛射线的。另外,射电望远镜能看到超新星?好像不太可能吧?”

    “这可不一定。”威尔逊笑道:“虽然以射电望远镜那低能量的无线电波竟然可以发现这种高能量事件,确实非常难得,但用物理学界用射电望远镜来发现超新星却也不是第一次了。如果我没记错,去年的这个时侯他们就曾经发现过一次。至于关于伽玛射线暴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类型的超新星都会产生伽玛射线”

    “好像您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杨飘逸摇头道:“我可没有怀疑科学家们的发现,我只是想知道它为什么没有产生伽玛射线。不产生伽玛射线的超新星与其他超新星有什么不同呢?”

    “杨,你的问题我很难解释清楚。”威尔逊手抚着下巴想了好一会,接着伸手过去拍了拍唐雄的肩膀,示意唐雄将电台的声音关小,然后道:“用最简单通俗的说法,超新星的爆发方式通常有两种,即热核爆炸和内核坍缩。热核爆炸的超新星会产生伽玛射线,而内核坍缩的超新星就不会产生,至于原因就众说纷纭了,反正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不过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这类内核坍缩的超新星在爆炸的时侯,向外抛射的物质太多,而这些物质在被向外抛射的过程中,虽然初速很快,但始终受到其超新星内核引力的吸引,于是速度逐渐慢了下来,最终这些物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密度较低的球形固体外壳,而这个外壳由于存在较多的重元素,最后阻止了伽玛射线的穿越。以致于人们观测不到伽玛射线。”

    杨飘逸身躯剧震,猛然放松油门踩下了刹车,回过首来骇然指着威尔逊叫道:“那个不存在的天体!这就是格伦计算的那个不存在的天体!一颗超新星爆发后形成的体积庞大的固体外壳!难道你刚才说的不就是这种情况么?”

    威尔逊目瞪口呆,竟半晌说不出话来!是的,他怎么没有想到呢?格伦计算的那个天体,质量巨大却拥有固体外表,本不应该存在于世上的。但是宇宙何其之大又何其神秘,在偶然的条件一下,一颗内核坍缩的超新星,向外抛射出的大量物质形成了一个球形的巨大外壳,虽然这个外壳密度稀薄,但终究可以是固态的啊!虽然这个外壳不会存在太长时间,迟早会在超新星内核的吸引下再度崩塌,但短时间内处于一个较为稳固的状态是完全有可能的!偏偏,那颗超新星的位置,正是处于天鹅座,似乎就是格伦所计算的那个位置!

    那么……格伦似乎认为从地球发出的光线,会撞上那个超新星外壳,然后就变成了携带有信息的中微子,再然后这些中微子通过莫名的原因重返地球,与氘元素反应之后产生闪光,于是格伦将这些闪光的次序和强弱程度通过视频编码,从而还原了地球上的一段往事?是这样么?会是这样么?

    “你们能不能不要再这样了!”唐雄痛苦得抓耳挠腮,捶打这副驾驶台大叫:“你们是人类么?为什么就不能用人类的语言说话呢?”

    “这里面还是有很多问题!”威尔逊不理会唐雄,若有所思般道:“第一,地球上发生的事,其光线是极其微弱的,跨越了数千光年的距离,几乎接近于无了,又哪里会与超新星的那个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的外壳发生反应呢?第二,就算这些光线变成了中微子,又怎会重返地球呢?第三,还是老问题,蒙丽斯的预言是怎么一回事?我可不相信,蒙丽斯还能接收到5千年后的地球光线,还能进行中微子闪光分析,这真是滑稽。”

    “反正我们正在逐渐接近事实的真相,这是确凿无疑的。”杨飘逸摊开双手:“现在夜已经深了,咱们今晚上自是不能去寻找两名守卫,必须先在城里过夜。咱们今天夜里再次整理一下思路,爵士不妨利用你的个人关系,打个电话去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向他们要那颗超新星的资料,如果能建立一个地球光线的入射模型那就最好不过。唐雄,待会入住酒店后你也别太快休息,找一找你在苏格兰场的同学,看看能不能查到那些守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