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之前,我曾在家里养过一只小狗,因为它的嘴很大,双眼皮的眼睛格外温柔妩媚,一身||乳|白色的皮毛干净而高贵。我和妈妈就给它取名为索菲亚罗兰。索非亚罗兰从小就非常聪明幽默,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立场和果断的判断能力。但是,它的参与意识过强,凡事都要表态,这决定了它的命运的不祥。 往往在星期天早晨,我起床后就找不到自己的鞋子了。因为在前一天晚上,我和母亲商量第二天去公园游玩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索菲亚罗兰。所以第二天清早,它就会把我的鞋子藏起来,然后卧在我的床边,等待我醒来后发现鞋子的失踪,以显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忽视。 我记得在70年代,中国的家庭还没有广泛地使用电视。那时候,我家里有一台比较高级的俄式无线电收音机,每天清早7点钟,我父亲便气愤地准时打开收音机听新闻广播,同时宣布了全家起床的号令。这时候,索菲亚罗兰就会安静地坐到收音机前来,一动不动地倾听每一条消息,并毫不掩饰地表示出自己的喜悦或愤怒。它是家里除了我父亲之外第二个关心政治的“人”。听完了新闻联播,往往是一段固定的乐曲,这是索菲亚罗兰最欢喜的节目,收音机里一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它便兴奋地随着曲调“喔……喔……”地引吭高歌。 有一次,大约是在1975年底或1976年初时候,新闻里播送完“反击右倾翻案风”,批判“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的文章,索菲亚罗兰莫名其妙地不高兴了,当即对着收音机里的那一篇社论撒了一泡尿。这种有失文明教养的行为,在它短暂的成长史中从未发生过,它在我家里从小就不随地大小便。所以那一次它的行为,令我们全家无比惊诧。但是,我全家人包括我父亲在内,似乎都十分理解它的不高兴,我父亲还说了一句,“连狗都不爱听。”结果,索菲亚罗兰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二:一只眼睛的奶奶(3)
可是,事隔几个月之后,它故技重演。那是在1976年清明前后,收音机里正在非常严肃地播送人民日报社评论员关于“四五反革命事件”的文章,这一次,索菲亚罗兰不等新闻联播结束,就又冲着收音机撒了一大泡尿。 索菲亚罗兰不喜欢我父母闹别扭,如果他(她)们长时间互不理睬,它就会分别去拽他(她)们的衣袖,往一起拉,晚上睡觉前,它就会把我父母的睡衣叼到一块去。如果,他(她)们争吵,它就呜呜地哭起来,以此来打断他(她)们的战局。 表面上索菲亚罗兰做着不偏不倚的理解、统战工作,实际上它心中非常有数,倾向性非常明确,它是我和母亲的忠诚的同盟。 父亲当然早已察觉这一点,但一直容忍着它,等待时机。我父亲与索菲亚罗兰之间的战斗,其实早已在暗中默默地酝酿,这种无声又无形的较量早已心照不宣地存在着。 这种关系有点像中国的官场——战斗在静水之下激烈地涌动、展开。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会在家中选择一只狗做为他使用这一种高级战斗方式的对手。他对母亲、奶奶和我,从来都是表里如一,明暗一致,没有桌子上边的简单动作与桌子下边的高难动作之分。对我们,他的愤怒都写在脸上。当然,父亲无论在地位权力上、在性别的生理优势上(父亲的身材非常之高大强悍),还是在经济实力上,他无疑都是家中的绝对权威。但是,通过父亲对索菲亚罗兰的藏而不露的含蓄或者收敛的态度,也使长大之后的我反省出来另外一个原因:父亲的粗暴、专制与绝对的权势,正是母亲、奶奶和幼年的我,自动赋予他的,我们用软弱与服从恭手给予了他压制我们的力量,我们越是对他容忍、顺服,他对我们就越是粗暴专横。 在这一点上,一个家庭与一个国家的情形是完全一样的。 而索菲亚罗兰不,它貌似服从,那是因为它不会说话,它的不动声色决不是退让,它是用一种无声消极态度,表达了它的积极的参与意识。这种内在的外人不易察觉的抵触和较量,父亲和索菲亚罗兰心里都十分清楚,只不过时机不到,他们都按兵不动罢了。 另外一个使长大之后的我想到的问题是,他们都是同一性别,父亲是一个男性气质十足的男人,索菲亚罗兰是一只公狗。我们从政坛、商界、战场乃至情场,都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凡是他们(或以他们为多数)聚集的地方,都是斗争的手腕最为高级、尖锐而残酷的地方。 但是,索菲亚罗兰与我父亲的矛盾,终于还是抑制不住地爆发出来了。 有一次,我父母不知为了什么争吵起来,大概涉及到另外一个男人。父亲一天到晚忧虑重重,疑神疑鬼,把自己的神经绷得过于紧张。那一次他的火发得特别大,气势汹汹,不可一世。我母亲也不再示弱,坚持自己的态度,认为我父亲的一切猜测都是无事生非,捕风捉影,都是他的想象力不正当地膨胀的结果。我父亲气急败坏,一挥手就把我母亲的眼镜掀掉了。 这时候,索菲亚罗兰在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观战和忍耐之后,终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一腔愤怒,冲着我父亲的脸孔吼了一声,一个蹿跳飞迎上去,并举起它的左前爪,送给我父亲一个无与伦比的耳光。 我父亲先是愣住,这种情形的发生对于他的权威地位来说是始料未及的。然后,他才弯下腰,满地摸着自己的眼镜。待他戴上破碎的眼镜直起身来的时候,索菲亚罗兰不幸的命运就被决定了——它被永远地驱逐离开我家,成为了一只野狗。 我这时候,想起索菲亚罗兰,是因为现在轮到奶奶也要离开我家了。我想,奶奶肯定也是犯了类似于索菲亚罗兰的错误。 我走进家门时,看见奶奶正在用她那一只眼睛流着眼泪。她坐在床沿上,灰白的头发光溜溜地盘着,像羽毛一样自尊而光洁,那个圆圆的发簪用一个黑色的网罩兜住,绾在脑后。青色的中式棉布袄干净得无一丝皱痕,衣襟襻斜着流畅下来。她的身边是一个不大的包裹,用土蓝色的棉花包裹皮松松地一系,也放在床沿,很像一张静物写生画。  
二:一只眼睛的奶奶(4)
父亲坐在里间书房硕大的藤椅里,宽大的脊背像一座山,他背朝着我们,我看不到他的表情。实际上我根本没打算看他,因为我本能地恐惧他的愤怒,避之惟恐不及。我是从走廊一闪而过时,用余光瞥到他的身影的。 我朝奶奶走过去,站到她的面前。她搂着我又哭了一会儿,就说,“拗拗,快换衣服吧,看都淋湿了。” 她起身,从衣柜里取出一身干净的衣服,又打算帮我擦掉脸上、身上的雨水,然后换上干衣服。洗脸的时候,我的眼泪终于流了出来,所以我一再拒绝奶奶要帮我洗的愿望。我磨磨蹭蹭洗了又洗,洗了好长时间,感觉到奶奶就在我身前身后忙着,好像是专门等着我回家为我换衣服。 当我终于止住眼泪,洗完了脸,换上干净衣服后,奶奶忙了一阵子的双手忽然垂了下来,像两只被大风折而未断的残树枝,撅掉也不是,连接又连不上,只好空空地垂着。 然后,她叹了一声,只说了句:“那,我这就走吧。” 说完,她并没有动身,依然站在原地不知再做点什么。 我很怕分手的场面,集体伤感的镜头像瘟疫一样,总使我想立刻脱身逃避。 忽然,我一个转身,拿起奶奶的包裹就往门外走。 走出家门后隔了一会儿,我才听到母亲和奶奶在后边跟了出来。她们一边走一边说着什么,我听不清。实际上,我很怕听到,也不想回头看她们,因为那样我的眼泪就会再一次流淌出来,而且我预感,它一旦流出来,就再也难以止住了。而这样是我所不愿意的,这将是多么地无用、多么地令我难堪啊! 我努力分散并转移着自己的注意力,我东看西看,想发现点什么吸引我的事物。但这一次,我没能成功,我始终没有从分离在即这一种悲伤的情调里挣脱出来。 走到大门口了,我站住,等着母亲和奶奶过来。随着她们的脚步声的走近,我忽然觉得那是一种无法忍受的声音。我心里有一种发颤的感觉,非常酸。我很不希望自己在最后分手的时候,把这种发酸的情调张扬、膨胀起来,所以我对自己感到生气。 这时候,我忽然为自己的情绪找到了一个转折的方向和出口——那就是生气!对,应该生气!我很生气! 奶奶已经过来了,她和母亲并肩站立在院子门口。 雨后的路面水淋淋的,路边下水道的排水口处哗哗啦啦响着,墙根底下到处是飘落的树叶和花瓣,花瓣上的水珠闪闪发亮,空气里弥散着浓郁的花粉气味。 奶奶把钥匙交给母亲,然后就转身搂住我的肩,想说什么。 树木一动不动,仿佛也在安静地等候她说最后的什么话。 这时,从我的嗓子里面正在慢慢酝酿、升起抽泣的声音,那声音就要抵达我的喉咙口了。于是,我不等她开口,就像是要急着赶回家办什么事似的,匆匆忙忙地并且怀着一股莫名的仇恨,说:“奶奶,等我长大了,挣了钱,我接你回来。我让他走。我要报仇!” 说完,我就头也不回地跑了。 “他”,当然是指我父亲。  
三:我是带菌者(1)
情愿通过一个钥匙孔, 不愿通过打开着的门。 大雨过后,出现了几天阴冷天气。我低垂眼帘,独自走在上学的路上,过往来去的行人都比我高大。我无心翘首远眺路口外边的景观,去上学使我心里压力重重。 一个疯子朝我走来,他冲我发笑,干枯的身躯如一把柴火,在嗷嗷尖叫的小风里飘摇。他盯住我的脸孔,快乐地笑,仿佛他正在通往幸福天堂的大道上走着。我不知道他是否真正是个疯子,但我把他当成了疯子。街上除了发疯的人,谁还会对着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发笑呢?特别是对我这样的一个没有任何社会行为力量的小女孩儿笑呢? 他从我身边如一束快乐的火苗窜过去。我站住,转身,恋恋不舍地看他的背影,看了很长时间,直到他拐弯消失,我的目光被街角的墙壁折断。 小学校里云低雾沉,仿佛到处都是青烟缠绕。今天,t老师要给全班同学分配课外学习小组。我疾步向教室跑去。 t老师已经在教室里了,他在课桌之间的缝隙来来回回地走着。还没有响上课铃,但教室里的同学已一个个坐得笔直,好像发生了什么事,大家都严阵以待。 一走进教室,我便听到了t先生的气管炎发作了,喉咙里像有一只哨子嘶嘶啦啦叫着。这是一种标志,是某种重大事件即将来临的征兆。 有一次,那是我在读四年级的学期末,t先生正要向我们宣布有人考试作弊这一卑鄙恶劣的行径时,教室里一片肃穆、安静。这时,只听见一阵细微而尖厉的哨声忽忽悠悠浮动在教室的上空。t先生大叫一声:“是谁在吹哨子?” 大家呆呆地谛听了一会儿,发现那怪怪的嘶鸣声正是从t的喉咙里发出的,就都把头埋下,偷偷地笑起来。 过了一会儿,t先生似乎也发现了那声音的来源,就清了清嗓子,恼羞成怒地说:“笑什么笑,这是中国历史强加于我的残酷的纪念!你们哪里懂得。” 从t先生几年里对我们有一无二、断断连连的只言片语的牢马蚤中,我知道了他是老三届的知青。1966年他做为一个倒台的高干子弟的叛逆者的形象,成为了一名东北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一扎根就是八年,直到1974年他父亲平反,他才终于得以返城。于是,他父亲在平反后的第九天,忽然暴死去世,家道从此衰败。 t在向我们提到这些时,一脸气咻咻的倒霉样,满腹的怀才不遇。 有关t的私人历史,有些是t在当时透露给我们的。而对于他这个人的心理背景,则是由于当时他与我发生了某种奇怪而混乱的私人关系,在这之后的许多年,我自己体会到的。 那一天,我走进教室后,蹑手蹑脚坐到自己的位子里。然后东看看西望望。 我的同桌小声而神秘地告诉我,“我们当中有人偷了别人的钱。” 我身后的同学立刻小声反驳,“不是,是有人在厕所写了反动标语。” 我的心咚咚咚狂跳起来。 t老师像动物园里的红狼,愤怒但不失冷静地在我们的座位中间来来回回地走。他的警觉的目光钉子似的闪着凉气,从我们的脸孔上划来划去,仿佛目光能够由表及里地渗透到我们的心里,他可以从外表就能窥视到内部的秘密。我不知道是因为心跳得太快,使我出现了错觉,还是那划来划去的“钉子”果真扎破了我的脸颊,我只觉得脸上的血已经流了出来,像抹了一层辣椒一样烫。 千万不要脸红啊,你什么也没有做!我对自己说。 “现在,”t先生终于说话了,“我们当中有人在底下传阅人体图片,那种专门展示男女私部的图片。” 啊,谢天谢地,不是偷钱也不是反动标语。可是,私部,私部是哪儿? t先生在说到“私部”时,语调很特别,有一种特殊的韵味,好像这个词被涂满磷粉,被t先生一掠而过的声音的火花碰燃,使这个词从一串连贯的句子里跳跃出来,火柴头似的燃烧了一会儿。  
三:我是带菌者(2)
从他的语气,我看出私部这地方是非同寻常的部位,我想,私部大概就是指“那种”地方。这么一想。我的脸又莫名其妙地烫起来。真不知道我的脸为什么这么不听我的话。 “倪拗拗,站起来!”t先生在叫,“说说你为什么脸红?” 他的这一声质疑,再一次把我推向更为极端的孤立,很多人像躲开瘟疫一样躲开我,我成了一个“带菌者”。 放学后,t先生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他判作业,让我站在一边反省。 后来,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全都离开了,t先生终于停下手里舞动的红水笔。 “说说吧,”t先生的语调尽量放得柔和,看得出他并不想继续跟我过不去,他说,“你为什么脸红?” 我清了清嗓子,想了一下。 由于t先生首先做出来平和姿态,所以我打算放弃全盘的对抗情绪,而进入半抵触状态。 我说,“这件事的确与我无关。我没有看到过那些图片,不知道上边都画了什么。” “画了人体的私部。你不知道,为什么会脸红?” 私部这个词又出现了,我再一次感觉到这个词在t先生的嘴里仿佛很烫,像含着一颗刚刚从沸水里夹出来的滚热的红枣,想急忙吞咽下去,可是又怕烫到里面去。 我犹犹豫豫,含混不清地说,“私部……是哪儿?我真的没有看到。” “难道你不知道是哪儿?居然会脸红?” 我不再出声。 房间里沉静了一会儿,对抗的情绪又在我心里慢慢升起,我转过半边身子,打算不看他,也不再吭声。 忽然,t先生伸出手扳过我的肩,似乎有些生气了。 他把那一摞人体图片像扑克牌似的丢到我眼前,一张一张地在我眼前晃动。 “私部,难道你真的不知道?”他停了一下,然后再一次抬起他的手,“私部,就是这儿,”他在我的胸口处摸了一下,“私部就是这儿!”他又在我的大腿间摸了一下。 我向后闪了闪身,心突突乱跳,不敢出声。 t先生盯着我的脸看,神情有些焦躁不安的激动。 “倪拗拗,其实我一直很关心你,对你很好,你为什么总是和我别扭呢?”t先生的语气完全柔软起来,语重心长。有一瞬间,我甚至从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丝为我们的僵持而产生的苦恼。 我不出声,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了,但又落实不准,说不出来。 “拗拗,你是个大孩子了,连私部都不知道怎么行?”t先生说着,又在我的胸前和腿间摸了一下。他的手像抹了胶水,缠缠连连地拿不开。 我忽然发现别扭在哪儿了,都在他的手上,他摸了我的身体。 我的脸腾地热起来,滚烫的程度一点不亚于早晨在教室里的情形。 在一种混杂着愤怒、激奋与反抗的矛盾情绪中,我忽然想举起我的手,在他身体上的相应部位也重复一遍,说:“私部,就是这儿。私部就是那儿!” 但是,我喘了喘气,终于一动没动。 我只是在脑子里演习了一遍刚才要说和要做的。所有的动作、声音,其实是在我毫无动作的想象中完成的。 “拗拗……”t先生并不想说什么,我看出来,他只是在叫我的名字,“拗拗……”我从他的脸上看到了和解的乞求。 我拔腿就跑了。 这时,小学校里已空无一人。从后院的办公室到前院的学校大门,要经过一条狭长的甬道,甬道长长的,两边是高耸的墙壁。我放轻脚步,害怕我那咚咚的脚步声使自己以为是别的人。我全神贯注地沉溺在刚才想象中那富于冒险意味的细枝末节当中,心里有一种报复的愤怒和恐惧。 但是,走着走着,我渐渐感到愤怒的情绪正在一步步被我丢到身后。随着我的脚步在甬道两侧光滑的墙壁间僵硬地前伸,我感到一种恐惧而神秘的快意油然而生。由于这条小道的狭窄,使这里没有“四周”,而只有“前后”。我的肩臂不时地碰在两侧林立的墙壁上,仿佛在梦中走动。所以,首先感觉到那种神秘、恐惧的快意的,不是我的眼睛,而是我的不断被碰撞的肩膀。  
三:我是带菌者(3)
我忽然有了一种莫名的胜利感。 但是,这胜利感是什么,我一点也搞不清楚。  
四:剪刀和引力(1)
那把剪刀是一只鸟,蓄谋已久地盘踞在梳妆台上,仿佛栖息在木兰树顶。它设计了自己的动作和姿势,然后飞入我的脑中,借我的手完成了它的预想。 雨天终于过去,它是以铅灰的云间忽然裂开一道缝隙,雪亮的阳光像匕首一般猛然斜刺下来而宣告结束的。 星期日的清晨,我不用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天晴了。 我懒在床上,不想起来。趁母亲一时还顾不上管我,我干脆就任凭自己在脑中交谈起来。 父亲一边吃早饭,一边读着报纸。他阅读的速度一定很快,我是从他的食之无味的快速咀嚼的嘴唇嚅动中,判断出这一点的。父亲强烈、专注的事业心和他性情的急躁,总是使他很难平平静静、悠闲从容地过日子。他的思维总是闪电般迅速,常人一般跟不上他,他嘴里说这句话时,他的脑子已经提前进入下一句话,或跳跃到另外一个话题里,以致于他无法把嘴里正在说的话表达清楚,这常常使他感到恼火。他从来等不及排队买东西或办什么事,如果非需要排队不可,他宁可不买那东西不办那件事。 从父亲急躁而激动的表情中,我知道父亲又要出去开会。这时,正是中国的政治局势发生巨大转折的1976年,从父亲对母亲的寥寥数语中,我模模糊糊感觉到他的处境终于也因此有了好的转折。但是,外边的那些大人们的事情我还不太懂,也不关心。外界与我无关。我关心的只是外边的大的转机并没有给我家里的气氛带来多少转机。这使我依然不愉快。 母亲这时在房间里擦擦这、弄弄那,转来转去做着手里的事情。 我躺在自己的床上,从下向上乜斜着目光,看到家里的窗子敞开着,远处天际遥远的铁锈红色似乎散发着断断续续的呼吸声,那是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p城庞大而沉重的呼吸。那气息在房间里弥漫,填充着我的肺腑,它像灰色而肮脏的时间一样,永远紧贴着善良的人们的手臂默默地溜走、滑过。 父亲正夹起皮包往门外走,一边走一边说,“拗拗只会睡懒觉,连话也不会说。将来只配找一份哑巴的工作。” 母亲说,“她还没完全长大呢。” 父亲说,“还要多大才算长大?你这么宠她,还教她和我作对,有什么好处?” “你自己和拗拗弄不好,怎么是我教的?你和所有的人都搞不好关系,连狗都和你作对。”母亲把话还击回去。 父亲用力摔了一下房门,离开了家。 我感到高兴,今天又可以单独与母亲在家里了,不用去上学,也不用听父亲发脾气。我躺在床上,似乎看到了院子外边那辆黑色的小汽车,它稳稳地卧在木门外,等待着父亲的脚步声。然后,它自动地打开一扇车门,仿佛是一只残缺了一侧的翅膀的巨鹰,呼扇着一个翅膀,等待我父亲钻进它的身体后,从早晨的八点钟的阳光里启程。 ……可是,不知为什么,一眨眼的工夫,那辆小汽车就变成了一辆气喘吁吁的警车,我父亲一晃,就成了一个身穿褐色囚衣的囚犯,他的手脚都被镣铐紧紧束缚着,他正在用他的犟脾气拼命挣脱,可是他依然被那辆警车拉走了,拉到一个永远也不能回家的地方去了…… 我一个惊醒,从似睡非睡的糊涂梦中清楚过来。这时,父亲已经人影不见,离开家去开会了。 我继续自己脑中的无声的影片,这个习惯使我可以避开喧嚣的人群,甚至避开我的母亲而不感到寂寞。 同时,这个习惯,也使我像一个真正的带菌者,主动地渴望避开人群,独自沉浸在自己的心思里。 我继续在自己的思路里行走: ……我先是看到小学校里的那一条狭长的甬道,红砖地板光秃秃的,上边斑斑驳驳地浮一层银亮的黯灰色,仿佛经历过年代久远的岁月,已被踏在上面的千奇百怪的小脚掌磨损得印痕累累,被那些负荷沉重的小学生们刻下了思想的皱纹。t先生笑眯眯地站立在甬道的一端,似乎不怀好意,于是我背道而驰,用力朝另一端狂奔猛跑。我一边跑一边回头,可是,待我回头定睛一看,才发现t先生身躯忽然就变成了我父亲,我父亲威严高大地耸立在小学校那一条甬道的一端,我满腹狐疑。待我终于跑出了甬道口,我看到另一个我也刚好从甬道里跑出来,她们俩互相审视,想交换一下关于刚才那个男人到底是谁的意见。但她们想与对方交谈又想逃开对方,最后,她们互相否定,然后各自走开了……  
四:剪刀和引力(2)
这时,我的母亲过来叫我起床,吃早饭。 我应着,身体却躺在床上一动没动。 我绕开刚才那个思路,我实在不愿意想那件事,想男人们的事。 母亲坐到床沿上来,侧着身子看我,并把手抚在我的瘦脊背上。母亲斜弯着的腰,正好让开我躺在床上的视线,我的目光穿过外间屋长长的过道,又从父亲刚才吃早饭的长饭桌底下穿过,刚好落到家里的那一扇有些破损的木门上。 我模糊地谛听到似乎有一个女人的歌声从外边遥远的地方渗透过来,那声音之微弱,仿佛是穿过无数的残垣断壁,经历了很长久的时间之后,才走进我的耳朵里。 现在回想,我记得,那仿佛是一首关于爱情的歌曲,好像是在唱一个被抛弃的女人的忧伤。尽管这忧戚的声音微弱得几乎任何一只粗糙的耳朵都无法听到,但是我当时依然听得格外真切。“……请为我打开这扇门吧我含泪敲着的门,时光流逝了而我依然在这里……”那声音仿佛是停留在远处的波浪,在长廊和整个房间里低徊、旋转和绵延,韵律的柔软的脚步带着我,穿过门外阳光斑驳的庭院,沿着户外的一束束斜射的稀稀落落的光线,终于那波动的声音之流停留在对面邻居家的木门前,歌声就是从住在这里的禾寡妇家发出的。她的声音总像一贴凉凉的膏药,柔软地贴敷在人身体的任何一处伤口上。 禾寡妇的声音在阴雨天里尤其特别,音质厚而脆,并不绵软,雨天的湿度给她的发脆的声音裹上一层很润的壳,使得那声音散发出一种性的磁场。一种混合的性,或者是变了性的母性。 在后来的沉甸而漫长的岁月里,她的这种忽然断裂又忽然衔接的磁质的声音,总是能够穿透我的左右旁通的一片混乱的记忆网络,直抵我的耳朵,像真实地听到一样清晰。在阴雨天里(实际上是雨后初晴的短暂的晴朗天气),它们零乱不堪,缺乏条理,如一团缠连不清的头发,无法用清水梳洗顺畅。面对我脑中的那些可以伸向多种可能性的潜在的思绪,我无能为力。 在那个夏天的混杂在空洞乏味的知了叫声里的女人歌声里,我不禁莫名其妙地黯然神伤起来。 我从母亲的手里抽出我的身体,然后一跃站起来,立在床上开始穿衣服。透过另一扇墙壁上的窗户,我看到窗外灰乎乎的枯草地上,几个小孩子正在追逐嬉戏。我看到六月的阳光在清旷的天空中迷雾一般蔓延。 母亲说,“快起来洗漱收拾,咱们今天出去看电影。” 于是,我迅速地穿衣服,叠被子。心里有点兴奋。 我刚刚腾出床,母亲就把一条||乳|白色的毛料裤子平展展地放在我的床上,然后就用熨斗横平竖直熨起来。我一眼看出那是父亲出门开会时经常穿的裤子。母亲显得笨手笨脚,不断有蒸气腾起,使得她的动作紧张而夸张。 这件事以前都是奶奶做,所以我没感觉这有多么重大,现在被母亲做起来,就像是一场高难动作,非常显眼。 总之,母亲做这件事的时候,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反感。 母亲忙完了,就把熨斗放到厨房去,然后又在厨房的水池子里洗着什么。 这时,我已经洗完了脸,觉得眼睛明亮了许多。 我立刻把目光向我的床瞥去,我的眼睛在干净整洁的床上无声地摸索了一会儿,就落到那一条||乳|白色的毛料裤子上。我一边往脸上涂抹润肤霜,一边注意到我房间的门正紧紧关闭着,像个闭紧嘴唇的沉思者伫立在那儿,缄默无声。只有敞开的窗子,传递过来哗哗啦啦水流如注的声音。 我把润肤霜放回梳妆台抽屉里的时候,我的目光一下子撞到剪刀上,那剪刀冷嗖嗖地泛着幽蓝的光泽。我向后闪了闪身体,仿佛在回避一桩错误。 我走到窗前,踮起脚尖,倾斜身子,尽可能靠近敞开的窗口,谛听厨房里那只水龙头的水流声。我在自己的空空荡荡的房间里,不用真正去看,就能看到那只寂寞的水龙头正如同一道细长弯垂的瘦脖颈,凉嗖嗖的水线百折不挠地垂落。我感觉到,麻木的时间仿佛因那声音的存在,而有了不间断的流动感,我也因此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  
四:剪刀和引力(3)
我急速转身,拿起剪刀,直奔我床上的毛料裤子,对准平展展的裤腿就是一剪子。剪刀与毛料裤子咬合发出的咔咔嗤嗤的声音,如同一道冰凉的闪电,有一种危险的快乐。我的手臂被那白色的闪电击得冰棍一般,某种高嘲般的冰凉的麻。 游戏的快感使我既紧张又惬意。 然后,我像一只惊慌的兔子,几个窜跳就离开了家。  
五:禾寡妇以及更衣室的感觉(1)
这个女人是一座迷宫,一个岩洞的形状,我掉进了这个轮廓里。我们的身边狭窄的空间布满了黑暗,像被蒙在被单里面,我们互相看不清,脸孔模糊,四周的洞壁发出嘘嘘的回音,以致于我们不敢大声交谈。我们的脚尖下面就是望不到底的深渊,我们寸步难行,无法前行又无法退缩,虚无在我们的身边蔓延。前方的危险,使我们不得不停下来,脱下衣服,丢掉身上的重负,同黑暗挤在一起,我们为彼此触碰到的感觉所压倒,我们被推到了存在的边缘。 她的年龄站立在我的前面,但是,在时间的地平线上,她是我身后的影子。 她说,我是她的出路和前方。 那一天的电影自然是没有看成。 母亲从厨房回到我的房间后,发现裤子被剪了,我听到她在我的屋里发出一声尖叫,仿佛那不是一条裤子,而是一条活人的腿,剪开的裂缝正在突突地往外奔涌着鲜血。 但是,母亲并没有立刻喊我回家,劈头盖脑地教训我一通。 整整那一天,她都围绕着那条巨大“伤口”转来转去,力图用什么办法将它弥合起来。可是那口子的确太耀眼了,在经过母亲一天的精心修补之后,原本光滑细腻的||乳|白色裤子上,衔接处依然像卧着一条睡着的黑虫子,显眼地盘踞在裤腿上。 晚上,父亲回到家里,又因为裤子事件和母亲别扭了一大场。 我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像个潜逃犯,不敢用力呼吸,不敢出声。 母亲自始至终没有为此教训我,好像我从没有剪过裤子。 实际上,如果她非要我交代清楚剪裤子的理由,我肯定说不清。因为拿起剪刀的这个冲动,是一种非常模糊、微妙的心理过程:在家里,剪刀从小就被列为禁物,不允许触碰;另外,剪刀与被剪物咬合时发出的声音,会在身体里产生一种奇妙的“解决”了什么的快感,那声音像电流一样,在血管里窜动,有一种麻嗖嗖的震颤;再有,就是父亲对我们的压抑……这一切混乱得毫无逻辑的念头,是无法在当时解释清楚的。 一个尚未完全长大成|人的缺乏理性的女孩儿,对一切禁忌事物的天然的向往之情,强烈叛逆的个性,以及血液中那种把一般的对抗性膨胀到极端的特征,决定了这件事情的必然性。 那一天,我逃出家门后,就走到街上去了。我沿着晨光铺成的小路往前走,思绪纷乱。盲目地乱走了一阵,就在路边的街心花园的冷清的石板凳上坐下来。 我望着对面墙壁石缝间被枯热的夏风吹蔫的一簇枯草茎摇摇摆摆,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未知的结局。 坐在那儿,我触物思情,一下子就脱离了眼前内心里的慌乱,不由自主地怀念起刚刚逝去不远的春天来。我记得那时候清晨,霉腐味的湿气和令人惆怅的滛雨散去了,躲藏了多日的太阳从云缝间探出它的目光,把金黄、玫瑰红连绵不绝地投洒在星期日的房舍、街面以及绽满粉红色花朵的榕树上。蕨草、藤蔓茂郁芬芳。各种颜色的奇异之鸟沐浴在紫红的朝霞中。 望着眼前枯夏的景观,怀念已逝的盎然生机的春天,这并不能说明我是一个把昨日当成今天、把现实当成脑中愿望的人,我清醒得从不混淆真实与幻想。脑中那一闪而过的春天的图景,无非是我在浑然不觉中的“回忆病”。 呆呆地坐了一会儿,我又站起来乱走。不知为什么,我的思路在这个时候已经完全把出门前的问题丢到一边,跳到另外的地方去了。 走着走着,我忽然发现,街上所有人的身体怎么都成了标本了呢?看着是人,可是只要上前伸手一摸他的心脏,他就会像玉米叶一样顷刻间飘然倒地。倒在地上的那活物,躺在厚厚的弥漫着金黄|色的光斑的土地上,苟延残喘,不停地伸着懒腰,哈欠如同气泡,一个个从头顶咕噜咕噜冒出来。然后那活物头一歪,就变成了一个个空空洞洞的残骸,只剩下我在t先生办公室里所见到的图片上两个冬瓜那么大的睾丸或者ru房。除此,人们还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  
五:禾寡妇以及更衣室的感觉(2)
或者,走着走着,身边的人群慢慢地坍矮下来,恍惚之间,人群的颜色一点点变得黯淡,原来直立的躯体呈现出倒卧状,灰乎乎的。定睛一看,才发现原来的人群其实是一群人形的狼,我一直都走在一片狼群里却不自知。我感到恐惧,因为我发现,我既不能形单影只地做为一个人独立存在,也不能变成一只母狼……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走在街上的人群里,这两种情形不断地重现。 直到许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依然喜欢在街上独自乱走。为了避免上述情形的再现,我强迫自己避开大路,避开众多的人群,在上升的或者下降的边缘小路上行走。我从来不喜欢四平八稳的康庄大道,这似乎成了我的一种人生象征。而我发现,只有无人的晨曦的街,或者衰退了的黄昏的玫瑰色光线里,才是我想要走的路。 那一天,我走着走着,忽然想起一个人来。我想,我的母亲找不到我,一定问过她了。平时总是这样的。她会坐在我家庭院里的那一株枣树下一边等着我一边忙着搭一座人们看不见的“玄机之桥”,她的身边是凉凉的潮雾和晚风,她的脚前放着一些废铁罐,里面装着咒语,也装着祝福。无论何时,她对我都只有祝福,对我仇恨的人只有咒语。 这个女人总是坐在庭院里等我放学后出现,她就是我家对门的邻居——那个有着美妙的性磁场音质的禾寡妇。 我九十度急速转身,朝禾寡妇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