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红楼之林家女婿

红楼之林家女婿第5部分阅读

    的差事!

    可是,跟着贾玥前往扬州……周嬷嬷又犹豫了,她家中还有丈夫和孩子呢!

    她的孩子和贾玥一样的岁数,却一点都不让她省心……她的丈夫还不到三十岁,正是欲|火旺盛的年纪,留下丈夫一个人,她一点也不放心!

    于是,周嬷嬷忍着心中的疼痛,接受了贾玥的恩典,不再伺候贾玥这个前程似锦的少爷了。

    然后,周嬷嬷忍着心中的不舍,将她贪下的东西,放回了原处。

    多年以后,周嬷嬷无比的后悔,她为什么要离开玥大爷的身边啊,如果他没有离开的话……

    林如海升任兰台寺大夫的圣旨,是十一月下旬下达的,林如海夫妇收拾行李,拜访亲友便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时已经是十二月份了,马上就到了春节了。

    故圣人便命林如海在神京过完春节,等到来年二月下旬再前往扬州赴任。

    贾敏得知这个消息后,没有欢喜,反而极是忧虑。

    出了正月便算是过完了春节,如果圣人命林如海出了正月便离京上任,贾敏绝不会多想。

    可是,圣人让林如海夫妇二月下旬再离京前往扬州——

    二月十二日,是黛玉的生日!

    明年二月十二日,是黛玉的周岁生日!

    黛玉落草快要满一年了,“林家小姐衔玉而生,是个有造化的”的传闻早已经被其他传闻所取代了,当然,这其中自然有贾敏的推手。

    可是,圣人并没有忘记!

    圣人连“衔玉而生”的黛玉的生日都记得!

    贾敏本来想着,圣人在黛玉未满周岁时,便派林如海前往扬州担任巡盐御史,显然是没有把黛玉放在眼中。

    如今看来……

    忧心忡忡的贾敏想到了天资聪颖、严于律己的贾玥……

    在贾敏的牵线下,贾母、王夫人和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妻子有了联系。

    对于李守中之女李氏,贾母和王夫人都很满意。

    李氏是按照“女子无才便是德”教养长大的,王夫人最满意得便是这份“无才便是德”。

    在贾母看来,李氏品貌俱佳,至于“无才”……李氏虽然没有怎么读书,但也不是睁眼的瞎子,李氏也会吟诗作对,只不过不太精通罢了。

    在贾母相看过的女孩子中,李氏是最出色的,足以配得上贾珠。

    李家对贾珠也很满意。

    贾珠之父贾政是一个没有担当的,贾珠之伯父贾赦更是一个贪花好色之徒,对于贾珠的这两位男性家长,李家非常不满意。

    不过,贾珠本身是一个上进的,年纪轻轻就有了功名,李守中看过贾珠做得文章,很是满意,虽然欠缺了一些火候,但也是因为年轻,文章中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罢了。

    再有,虽然荣国府的势力在贾代善逝世后,便一落千丈,荣国府上上下下没有一个在朝堂上立得住的男人,但荣国府的根基还在,贾代善留下的人脉还在,荣国府的姻亲故旧也都是有本事的——

    史家的保龄侯和忠靖侯,王家的王子腾,林家的林如海……

    在李守中看来,酸儒们看不起勋贵人家,是因为他们嫉妒权贵人家拥有的滔天权势,而不是因为他们口中的大道理。

    李家是清贵的读书人家,可李守中能够坐稳国子监祭酒的位置,显然不是不知变通的酸儒。

    将女儿嫁到荣国府,对李守中的仕途很有帮助。

    当然,李守中对贾珠也很满意,觉得贾珠配得上自家女儿,在他的指导下,贾珠应该能为她女儿挣回一套凤冠霞帔来!

    可惜的是,李守中想得面面俱到,却没有想到,贾珠是一个短命的!

    14神童

    转眼间就到了二月十二日,这一日是黛玉的周岁生日。

    因为林如海即将离京上任,所以黛玉的抓周宴办得很简单,除了林家诸人之外,便只有贾玥了。

    黛玉穿着金红色的抓周服,仅仅露出一张粉嫩的小脸,和两只白生生的小手,让黛玉看上去像可爱的招财娃娃一般。

    看着三头身的林妹妹,贾玥的心都快碎了,林妹妹是他心中永远的“女神”,可他的女神现在正撅着小嘴,可劲的卖萌……偶像破灭的感觉,莫过如此!

    抓周专用的案子早已经准备好了,黛玉是女孩子,所以案子上摆放得物品和贾瑜抓周时略有些不同——

    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铲子、勺子、剪子、尺子、绣线、花样子……

    黛玉被王嬷嬷抱到了案子上,贾敏笑着对黛玉说道:“喜欢什么就抓什么。”

    林如海也笑着点了点头。

    在封建社会,小孩抓周时如果抓得东西不符合长辈的期待,很有可能会影响长辈对小孩的期望和关注,所以,很多母亲都会在小孩抓周前进行“教导”,让小孩抓周时抓到合长辈心意的东西。

    不过,林如海和贾敏都没有在抓周前教导过黛玉。

    黛玉是林如海和贾敏年近四旬才得到的孩子,是需要娇养的女孩子,前面又有四个争气的兄长,黛玉身上一点压力都没有,无论她抓什么,林如海和贾敏都会觉得极好!

    反正无论抓什么,嬷嬷们都有准备好的吉祥话。

    黛玉抓得第一件物品是书,林家是书香翰墨之家,女孩子也需要读书识字,黛玉抓“书”一点问题都没有,嬷嬷们冲着黛玉一顿猛夸,吉祥话不要钱一般地脱口而出,夸得林如海夫妇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黛玉抓得第二件物品是印章,嬷嬷们夸得是“将来必做诰命,有凤冠霞帔穿”……这是废话,朝廷二品大员,天子近臣,兰台寺大夫兼巡盐御史林如海唯一的女儿,还能嫁到普通人家不成。

    不过,林如海夫妇的智商都在今日大幅度的降低了,变成了一对“傻爹傻妈”,听着嬷嬷们夸赞黛玉的吉祥话,两人的嘴都笑得合不上了。

    当然,林如海和贾敏都非常人,就算是傻笑,也笑得非常有美感,非常有气质……

    贾玥可能看不出什么来,但林谦他们都是林如海和贾敏的亲生儿子,他们都发现了父母正在傻笑这一事实。

    林如海夫妇在林谦四人心中的高大形象,崩塌了……偶像破灭的感觉,莫过如此!

    林如海察觉到自己的失态,轻轻地咳了一声,然后对黛玉柔声说道:“玉儿,再抓一个!”

    林谦发誓,他父亲从没有这么温柔的和他说过话!

    不过,他心中明白,他父亲对他们兄弟四人的期待,还有,他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妹妹,他和黛玉说话时,声音比他父亲还要柔……

    黛玉抬头看了看父母,看了看兄长和师兄,又歪着头看了看案子上的物品,然后放下了手中的书和印章,有些不情愿的抓了针线……嬷嬷们又开始猛夸。

    贾敏端庄优雅的笑了笑,吩咐身边的大丫头去准备给嬷嬷们的“赏赐”,然后,贾敏笑着冲黛玉伸出了双臂,将黛玉抱到了怀中。

    黛玉将小脸埋在贾敏的怀中,用稚嫩的萝莉音叫道,“母亲!”

    贾敏宠溺地摸了摸黛玉的小脑袋,黛玉抬头将小脸和贾敏的俏脸贴在了一起,用力地蹭了蹭……贾敏笑得花枝乱颤的,“我的好玉儿,真调皮!”

    看着林妹妹纯真的笑颜,贾玥也笑了……希望林妹妹能够幸福一生!

    黛玉抓周之后,林如海一家便踏上了前往扬州的路。

    虽然用得是“踏”字,但走得却是水路,隋炀帝命人开凿出来的大运河。

    (凤羽:对于京杭大运河,大家应该都非常的了解,我就不在这里介绍了……)

    通州码头,下人们忙着将行李物品装船,林如海则在和长子林谦话别。

    “父亲!”林谦的眼圈有些发红,他是在父母的教导下长大的,从没有和父母分别过。

    林如海心里也有些发酸,林谦是他的嫡长子,自幼便被他寄予厚望,林谦没有让他失望,年纪轻轻便文采斐然,考取了功名。

    林如海深吸一口气,压下了心中的酸涩,板起脸对林谦吩咐道:“我此去扬州,不知何时才能回京,你切不可荒废了学业!”

    林谦狠狠地点了点头,说道:“孩儿谨记父亲的教诲!父亲,请恕孩儿不孝,不能侍奉您和母亲了!”

    林如海摇了摇头,说道:“这和你没关系,你好好读书,便是对我和你母亲最大的孝顺!”

    林谦又道:“弟弟妹妹们都还年幼,您和母亲一定要保重身体,不要让孩儿忧心!”

    林如海抿了抿嘴角,然后对林谦道:“这里风大,你快回去吧!”

    林如海觉得眼睛酸涩,应该是风沙迷了眼睛吧……

    贾敏雇了三艘大船,林家虽然随行的仆人和物品很多,但还是全都装下了。

    第一艘船是林如海的官船,他的幕僚、书童、小厮,还有林家的男仆都在这艘船上,第二艘船上是女眷,载得是贾敏和黛玉,以及随行的嬷嬷和丫头。

    至于家具等大件的物品,则全都堆放在第三艘船上。

    林诚、林谆、林诺都进学了,所以跟着林如海在官船上长见识。

    除了林家的三位小爷,随行的唯一的男性成员便是贾玥了。

    贾玥是男孩子,可是才四岁——过春节长了一岁——身体又比较弱,所以林如海命他跟贾敏坐同一艘船,由贾敏照顾。

    黛玉年纪幼小,身子却很健康,并没有晕船,贾敏松了一口气。

    贾玥比黛玉年长,身子骨却不如黛玉健康,在刚开始的那几日中,贾玥头晕眼花,干呕不止,身子一直在打晃。

    黛玉担心地问道:“师兄,你怎么了?”,“师兄,你没事吧?”

    贾玥躺在床上,勉强地笑道:“我没事,一点事都没有……”

    贾玥心中的小人流着宽面条泪,“我在现代的时候,坐船坐飞机都一点事没有,现在却比女孩子还要娇弱!”

    在贾敏和黛玉的忧心中,又过了几日的时间,看着难受的贾玥,贾敏都打算打发人将贾玥送回神京了,结果没想到,贾玥居然逐渐地恢复了健康,变得与常人无异,能够在船上平稳的行走,安稳的用饭了……

    见贾玥恢复了健康,贾敏长出了一口气,贾玥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虽然贾敏和贾玥才相处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但贾敏已经有一点喜欢她这个侄子兼弟子了。

    虽然是坐船前往扬州,但路途遥远,耗时长久,贾玥并没有耽误学业,在适应了船上生活后,便主动提出了学习的要求。

    贾敏见贾玥如此自律,心中非常的欣慰,贾敏在船上并无什么大事需要处理,她便将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了贾玥身上,认真地教导贾玥识字背书。

    虽然船行得非常稳当,但到底比不上平地,故贾敏暂时不教导贾玥习字,而是每日教贾玥认一百个字,让贾玥记牢了,而后将课本舍去,凭借头脑中的记忆,逐字逐句地教导贾玥背书。

    贾敏是饱读诗书的女子,《三字经》、《百家姓》这样的启蒙书籍,贾敏的头脑中便储存着完整版,随口念出,一点错误都没有。

    贾玥的背书速度和识字速度一样的迅速,不到三日的时间,贾玥便将第一本启蒙书籍《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

    这一日,贾玥一口气将《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背到“戒之哉,宜勉力”,一字不差,一字不错!

    贾敏欣慰地点了点头,而后板起脸训教道:“万不可骄傲自大,知道了吗!”

    贾玥口中称是,可看着贾敏嘴角的笑意,难免产生了一点点自得之意——他虽然曾经是成年人,拥有大学本科的文凭,但他在现代时却不会背《三字经》,或者说,只会被《三字经》的前几句。

    对于自己的背书能力,贾玥很有自信……这时,砸场子的人来了,或者说,打击贾玥自信的人出现了!

    贾敏她们所在的船是一条大船了,厅堂卧室俱全,但林家随行的丫头嬷嬷比较多,船再大也大不过神京的林府。

    故黛玉没有单独的卧室,而是跟着贾敏居住在主卧,贾玥则住在旁边的次卧。

    贾敏每日教导贾玥时,都将黛玉放在一旁,让丫头们陪着黛玉玩耍。

    再有,贾敏害怕贾玥伤眼,故没有让贾玥百~万\小!说背诵,而是贾敏念一句,贾玥跟着念一句……所以,贾敏的教导,黛玉也听得到,只不过贾敏和贾玥都以为黛玉在玩耍而已。

    如今,黛玉见贾玥得到了贾敏的夸奖,便摇着手中的玩具,对贾敏叫道:“母亲,玉儿也会背了,你也夸夸玉儿吧!”

    贾敏心情正好,她以为黛玉不过是听了几耳朵,会背几句而已,便逗黛玉道:“玉儿背给我听,若是能全背下来,我也夸你!”

    贾玥饶有兴趣地看着粉团似得黛玉,想要看黛玉一会儿背不出来的样子……等林妹妹长大以后,他将今日之事当做童年趣事告诉林妹妹,看林妹妹羞愧的样子。

    让我们原谅贾玥的恶趣味吧,三头身的林妹妹,实在是不能让贾玥把她当做女神,产生自惭形秽的感觉!

    事实证明,贾玥错了,错的离谱!

    豆丁林妹妹,也是贾玥需要仰望的存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黛玉坐在床上,摇着小脑袋,口中慢慢地背着《三字经》……贾敏脸上的笑容凝固了,贾玥脸上的笑容也凝固了!

    黛玉才刚满周岁,吐字不是很清晰,话说得也很慢,但她背得确实是《三字经》!

    转眼间,黛玉已经背了大半了,却还一字未错!

    贾敏站起身来,看着黛玉认真的小脸,心中的惊讶无以复加!

    贾玥也站起身来,看着小小的绛珠仙子,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又过了一会儿,黛玉背到了“戒之哉,宜勉力”,她含笑看着贾敏,粉嫩的小脸上清晰的写着“求表扬”这三个字。

    贾玥被打击到了……

    要知道,穿越者拥有的福利之一,便是穿越者可以将自己伪装成一个“神童”。

    作为伪“神童”的真穿越者,最苦逼的事情便是遇到了一个货真价实的真神童!

    15女权

    自从黛玉完整地背出了《三字经》之后,贾玥便多了一个同学。

    贾玥四岁,黛玉两岁,贾玥的年龄是黛玉的两倍,可却和黛玉学一样的东西,黛玉学得还比贾玥快……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贾玥的真实年龄是黛玉年龄的十余倍,他可不想输给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小丫头……就算她是绛珠仙子林妹妹也不行!

    贾玥是一个非常自律的好学生,非常的刻苦,也非常的努力,如今,他更为刻苦努力了!

    贾敏明白“贪多嚼不烂”的道理,贾玥虽然天资聪颖,但贾敏并没有增加他的功课,反而在贾玥完成功课后,让贾玥放松身心,给贾玥说一些历史风俗。

    至于黛玉,她虽然比贾玥还要聪颖,但毕竟还是一个幼童,像小猪一样吃了睡,睡了玩,才是她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做的事,女孩子自然要读书明理,可既然不用和男人一样参加科举,出仕做官,也就不需要那样拼命了。

    当初在荣国府时,贾玥跟着贾瑜一起听贾母讲故事,从那些故事中了解了一些关于这个世界的历史风俗,只不过了解得不全面而已。

    如今,在贾敏的讲解下,贾玥对这个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本朝开创之前的历史,和贾玥知晓的中国历史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明朝灭亡后,本朝兴祖皇帝起于草莽,将本应入主中原的满洲鞑子赶出了山海关,于神京称帝,建立了本朝!

    现代人经常用“三妻四妾”和“一夫多妻”来形容古代的婚姻制度,实际上,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准确的说,应该称为“一夫一妻多妾”。

    妻和妾之间的地位有如天渊之别,由于“男尊女卑”,妻子的地位是低于丈夫的,但对于家中的其他人来说,妻子拥有和丈夫同等的地位。

    至于侍妾,“妾通买卖”,在中国古代,妾的地位等同于货物,是可以随意发卖的,在唐朝时,嫡妻甚至可以将侍妾生的孩子一起发卖,世人也觉得是很正常的事情。

    到了明朝,虽然庶出子女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妻和妾,嫡出子女和庶出子女之间的地位,依然有着天壤之别。

    至于“宠妾灭妻”,在清朝之前,如果有男人敢宠妾灭妻的话,是会被其他人瞧不起的,前文说过,侍妾的地位等同于货物,或者说,是宠物。

    会有人爱上自己养得小猫小狗,然后冷落自己的妻子吗?

    “妾乃贱流”、“妾通买卖”、“以妾及客女为妻,徒一年半”——《唐律疏议》

    在唐宋时期,侍妾等于物品属于人尽皆知的常识,更被写进了律法,如果有男人将侍妾升为妻子的话,那他就触犯了刑律,一旦事发,夫妻要一起服刑一年半,服刑过后两人的“夫妻关系”却依旧不会被法律承认!

    满清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清朝是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和中原汉族相比,满清的婚姻制度非常的愚昧落后,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度。

    满洲皇族男子可以娶多名妻子,虽然只有一个是嫡妻,但嫡妻和其他妻子之间的地位差距很小,嫡出子女和庶出子女的地位差距也不大。

    被荣国公贾代善砍下头颅的满清大贝勒代善,是满清上一代统治者努尔哈赤的嫡子,可继承皇位的却是代善的庶弟皇太极。

    据说,还是代善主动退让,让皇太极登上皇位的……当真是千古未闻之事!

    在贾玥了解的历史中,姬妾地位的提高发生于清朝。

    因为嫡庶差别不大,所以围绕皇位发生的斗争异常的残酷!

    清朝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得到善终的皇后,少之又少!

    嫡子继位者,少之又少!

    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崇尚汉学,实行“嫡长子皇位继承制”。

    在康熙年间,嫡福晋和侧福晋的地位有了高下之分,可是,清朝皇室的嫡福晋和侧福晋皆由礼部册封,有朝廷定制的朝服……嫡福晋能把侧福晋卖了吗?

    至于“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康熙晚年时,废掉了太子,请注意,这个太子是他唯一的嫡子,在康熙崩逝后,承继皇位的是一名庶子。

    废掉无大错的太子,却只圈不杀,在太子未死的情况下,传位于庶子。

    这也就是在清朝,要是唐朝、明朝,文武百官都不会同意的!或者说,一定会有御史撞柱死谏的!

    满清鞑子入关后,便开始了血腥的屠杀!

    济南大屠杀,一百万汉人被屠杀!

    扬州大屠杀,八十万汉人被屠杀,发动者是和硕豫亲王多铎!

    嘉兴大屠杀,五十万汉人被屠杀!

    汾州大屠杀,四十万汉人被屠杀!

    广州大屠杀,六十万汉人被屠杀,发动者是两个汉人,满清“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继茂!

    四川大屠杀,五百四十万手无寸铁的汉人百姓死于满清鞑子的马刀下,发动者是“情深如海”的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和清朝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孝庄文皇后!

    满清鞑子转战烧杀三十七载,方初步平定了中国,短短三十余年间,约有三千二百六十五万人死于鞑子的马刀下,中国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二!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人口有四万万,死于日本鬼子枪下的中国人民有三千五百万人!

    明末清初之时,中国的人口有五千万,死于满清鞑子刀下的中国人民有三千二百六十五万人!

    满清鞑子仅比日本鬼子少杀二百三十五万人!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

    “一人不剃发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

    “剃发、改装是新朝第一严令,通行天下,法在必行者,不论绅士军民人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动!”

    “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

    这就是当时中国土地上的景象!

    满清统治者杀光了所有敢于反抗他们的汉人,打断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鲁迅先生说:“满清阉割了汉人的骨气廉耻!”

    康熙废太子时,不重嫡庶的满人无所谓,看重嫡庶的汉人,要不就是死了,要不就是顺从了……

    “奴才”没有权力过问“主子”的事务,原因就是这么的简单!

    在这个世界中,历史的拐点出现在明末,满清鞑子打进了山海关,历史中不存在的兴祖皇帝举义旗,兴义兵,驱除鞑虏,保住了锦绣山河。

    本朝兴祖虽然是大明最正统的继承人,但起兵之前只是一个山野村夫,妻子是一个大字不识,姿色普通的村姑。

    兴祖皇帝登临九五之后,却并没有抛弃相濡以沫多年的发妻,更没有广纳嫔妃,终其一生,只有一妻!

    兴祖皇帝在临朝三十年之后,崩逝于乾清宫,兴祖皇后于同日自缢于坤宁宫,生死相随!

    兴祖皇帝崇尚“强汉盛唐”,致力于提高女子的地位,废除了“缠足”等陋习。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缠足”这种陋习已经变成了一种可怕的习惯,兴祖皇帝下达“放足令”后,反对者中有男人,也有女人。

    是的,有女人誓死不放足,宁死不愿,自缢于房梁之上!

    为了彻底废除“裹脚”这种陋习,兴祖皇帝下达了铁令——若宗族中有妇女缠足,则该宗族的男丁不得参加科举,不得为官!

    而后,兴祖皇帝将“缠足”定为了一种刑罚,写进了《大明律》,兴祖皇帝遗训:“朕之子孙敢有恢复‘缠足’陋习者,不得入皇陵!”

    因为朝廷更替带来的战乱,礼教和程朱理学对女子的束缚皆被削弱了许多,社会风气非常的开放。

    本朝创立之后的前三十年,是大明女子最幸福的时期,长安街经常可以见到鲜衣怒马的贵族女子,唐时盛行的马球也成为了大明女子的最爱。

    兴祖皇帝之女,华阳公主曾经像盛唐时的太平公主那样,参与朝政!

    可惜,这样的盛景只是昙花一现!

    兴祖皇帝崩逝后,程朱理学重新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兴祖皇帝之孙,当今圣人继位后,将理学奉为经典,如今,曾经马踏长安街的大明贵女,再一次被关在了后院中,大门不能出,二门不能迈。

    雄才大略,战无不胜的兴祖皇帝,也有无能无力的时候,兴祖皇帝为了巩固女子地位而颁布的诸多法令,虽然没有从《大明律》中删除,却也变得形同虚设……

    不过,万幸的是,“缠足”这种陋习彻底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再也不能残害女人了!

    本朝初年的这段历史,是如今的统治阶层竭尽全力想要抹去的。

    贾敏之所以和贾玥说起这段历史,是存了其他的心思的……贾敏想在贾玥思想还未成型之前,向其中灌输一些“尊重女子”之类的内容。

    听了贾敏讲述的历史,贾玥心中出现了一条惊人的想法——“兴祖皇帝不会也是穿越者吧!”

    16扬州

    兴祖皇帝改变了历史,统一了天下,致力于提高女子的地位,废除了“缠足”等陋习……兴祖皇后是一个大字不识,姿色普通的村姑,兴祖皇帝却对她不离不弃……

    贾玥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在知道了兴祖皇帝的故事后,他心中产生的第一个念头是——“兴祖皇帝是一名穿越者!”

    可是,兴祖皇帝一没有抄袭诗词,二没有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事情来,贾玥不确定兴祖皇帝是不是穿越者……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兴祖皇帝是一个伟人,一个超越了时代桎梏的伟人!

    圣人之所以突然下旨命林如海出任巡盐御史一职,是因为在去年,有人弹劾前任巡盐御史贪赃枉法,列举了十条罪证,经查证,证据确凿!

    然后,前任巡盐御史瞬间从权势滔天的朝廷大员,变成了可怜兮兮的阶下囚。

    巡盐御史的位置空缺了,无数官员想要将这个肥缺收入囊中……

    再然后,巡盐御史这个大馅饼就落在了林如海头上。

    前任巡盐御史,也是圣人的心腹臣子,巡盐御史一年一任,他却连任了三年,可见圣人对他的信任,可谁能想到……

    林如海知道,圣人对朝政已经快要失去控制了!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船已行至江南,距离扬州不过几日的行程。

    林如海站在船头,任凭清风吹拂他的黑发和衣摆,任谁见了,也要称赞一声:“好一个风流倜傥的美男子!”

    林如海虽然脸色平静,嘴角含笑,一派名士风范,可实际上,他的心中极为忧虑。

    就在不久之前,林如海得到了有关两淮盐政的准确消息,比他想象得要有糟糕得多!

    圣人对林如海极为信任,不仅让林如海担任巡盐御史,还让他兼任两淮都转盐运使,最后还升他为正二品的兰台寺大夫。

    要知道,就算是“两江总督”,也不过是一个正二品的官职,除去南京六部,林如海算是江南地区品级最高的官员之一!

    就在不久之前,对于即将执掌的两淮盐政,林如海还是有一些底气的。

    可是如今看来,两淮盐政的棘手程度,远超他的判断!

    在江南地区有影响力的地方官员有——

    一名正二品总督,数名从二品巡抚,数名从二品布政使,数名正三品按察使,还有数名位卑权重,执掌兵权的节度使。

    如今,以上官员中,除了少数属于圣人的官员,其他官员分属不同的阵营,相互敌对,目的却是相同的——为他们背后站着的皇子从大明最富庶的江南捞钱!

    这些官员大都和盐商和盐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外,在林如海即将上任的盐课衙门中,有忠顺王的人,有其他皇子的人,有甄家的人,还有“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人……

    林如海是一个清官,也是一个好官。

    在林如海出仕前,林家虽然已经没落了,但依然拥有无数的良田、店铺、古董,等等,价值约莫百万之数。

    丰厚的家产,让林如海拥有了做清官的底气,林如海为官十余年,曾经造福过一方百姓,也曾经弹劾过贪官酷吏!

    林如海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没有做官场中的异类,三节两寿之类的灰色收入,林如海都没有拒绝,但是,他敢拍着胸脯发誓,他从没有搜刮过民脂民膏!

    眼睁睁地看着本应进入国库,造福百姓的盐税收入,成为权贵们奢侈的享受,成为皇子们争权夺利的经费……林如海做不到,林如海的良心会不安!

    可是,林如海不是将大义看得比亲情还要重要的伪君子,在林如海的心中,妻子儿女的分量更重!

    林如海有一个同窗好友,在圣人废太子时,他为了大义,直言上疏,触怒了圣人……他本人和他的长子被斩首示众,他的子侄被流放了三千里,他的妻女被贬为官妓!

    林如海和他不同,林如海不会为了虚无缥缈的大义,让自己的妻子儿女受到连累的!

    所以,林如海只得苦笑,希望永远到不了需要他抉择的那一日,希望新皇以一位心胸宽广的明君……

    几日后,船到达了扬州码头,林如海等人弃船登岸,码头上早已站了一群穿着官服的男子,一见林如海的官船,都迎了上来。

    领头的是一名穿着四品补服的中年男子,他便是扬州此地的父母官,扬州知府。

    扬州是大明一等一的繁华之地,能出任扬州知府的官员,都不是简单的人,不过,知府是正四品的官员,但在林如海这位天子近臣,正二品大员面前,扬州知府也要收起锋芒。

    就在林如海带着儿子和扬州知府等人寒暄之时,贾敏也带着黛玉和贾玥下了船,然后,林家随船的下人开始卸东西。

    贾玥年纪幼小,又不会骑马,所以他依然跟在贾敏的身边,和贾敏、黛玉一起坐车。

    巡盐御史是两淮盐区的最高盐务专官,在扬州拥有独立的办公衙门——两淮巡盐察院署,又被称为盐课御史衙门。

    衙门前面自然是巡盐御史办公的地方,后面则是巡盐御史及家眷居住生活的地方。

    一路无话,到达盐课御史衙门后,贾敏带着两个孩子去了位于衙门后面的宅邸。

    贾敏知道巡盐御史是天下间一等一的肥缺,盐课衙门富得流油,她知道盐课御史的宅邸一定不差,却没想到修建得如此的好!

    这座园子的占地面积极广,比神京中的林府还要大上一些,里面有假山奇石,有泉水花卉,竟是一座极为淡雅秀美的江南园林!

    虽然比不上荣国府的奢华富贵,但却别有一番江南水乡的味道。

    根据贾敏了解到的消息,前任巡盐御史被圣人关进了大牢,这座园子已经空置许久了,可这里并不显得杂乱无章,房舍中也没有灰尘,显然是有人经常整理。

    一般官员上任,都是先住在当地驿站,命人收拾好住处后,在带着家眷入住。

    不过,林如海当得是巡盐御史,住得是盐课衙门,自从林如海的下属得到林如海离京上任的消息之后,便命人将盐课衙门后面的园子修缮清理后,而后命他们的妻子估摸着林家人的喜好,对园子进行了一番布置。

    什么?你说若是林家人不喜欢他们的布置怎么办?

    若是林家人不喜欢的话,就重新布置,盐课衙门有的是银子,再有,之前打造的那套家具可都是用得好木头,摆放得物件也都价值不菲,林大人不可能把这些用银子打造的物件全都扔掉吧,十有八九会收入库房,他们的目的也算是实现了。

    这样雅致整洁的园子,没有人会不喜欢。

    呼吸着湿润的空气,看着眼前玲珑小巧的景致,贾敏很是喜欢,可心中却并没有欢喜。

    以小见大,从这座园林中就可以看出,盐课御史衙门当真是富得流油,可是,为什么他的夫君告诉她,盐课衙门上缴的盐税正在逐年减少……

    贾敏到达园子后没过多久,便有四名嬷嬷来给她请安,两名是扬州知府夫人派来的,两名是林如海的属官的妻子派来的。

    两拨人的说辞都几乎相同,无非是——

    “林夫人初来扬州,我们家太太想来给林夫人请安,却恐打扰到您,于是派了我们几个来,向您告罪,等您安顿下来后,我家太太再来请安。”

    “我家太太派了几个熟悉扬州本地的管事来,您要是有用得到他们的地方,不要客气,能帮到您是他们的荣幸。”

    贾敏虽然心中为夫君担忧,面上却没有露出来,而是笑着让谢过了两位夫人的好心,命人给这几名婆子准备赏赐。

    几名婆子连声说“不敢”,贾敏又说道:“都收下吧!”

    婆子们才惶恐地收下了赏赐。

    林如海如何和扬州本地官员应酬,林家的管事如何在扬州的店铺采买,我们暂且不提,只提贾敏如何收拾园子。

    这座宅邸是一个五进的院子,占地面积极广,贾敏不仅不用担心住不下的问题,反而还要再买一些丫头小子,才能填满园子。

    林如海洁身自好,没有侍妾,没有庶子,林家的人口极少,贾敏完全不用在分配住处上费心思。

    林诚、林谆和林诺的年纪都大了,所以每人都分得了一处院落,黛玉才两岁,依然跟着贾敏住正院。

    至于贾玥,贾敏想到贾玥的身子不是很好,便将贾玥安置在距离正院极近的一座小院中,方便她就近照顾。

    感情都是处出来的,贾敏和贾玥之间的血缘关系极淡,都快要出了五服了,不过,经过这半年的相处,贾敏对贾玥这个乖巧懂事,好学自律的孩子,倒是产生了一些喜爱之情。

    贾敏做了十几年的当家主母,管家的能力很是出众,没过几日,就将园子收拾得井井有条。

    而后,贾敏命人写了帖子,邀请扬州城内的官员夫人小姐们来家中赏花。

    贾敏是二品诰命夫人,是扬州城内品级最高的女子,其夫是兰台寺大夫兼巡盐御史,没有人敢不给贾敏面子。

    诸女眷见到贾敏时,都不敢相信眼前这名二十余岁的绝色少妇,就是已经年近四旬的贾敏!

    不过,贾敏身上的二品诰命服做不得假。

    诸夫人心中暗道:“怪不得林大人守着发妻好好过日子,林夫人真真是天下间少有的美人!”

    看着年轻美丽、夫妻和睦、儿女双全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