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1.7 产权作为游戏规则

    1.7产权作为游戏规则在大多数人日常参与的社会互动中,产权是相应游戏规则中的一大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

    市场交换经济的基础是私有产权,即以法律所有权的形式把权利指派给特定个体,明确地界定谁在法律上拥有什么。

    作为私有产权所有者,未经你许可,其他任何人不得使用你的(色色财产,也不得改变其物理属性。

    不经过你的同意,你的邻居不能把你的车开走,也不能在你的车上蹦蹦跳跳、乱涂乱画、不能重新喷漆,不能放掉轮胎的气,甚至也不能给你的车装一套更好的音响。

    (当然,未经他的同意,你也不能开着车在他家漂亮的院子里转来转去。

    )此外,在自愿的前提下,私有产权可以和其他商品或服务的类似产权进行交易或交换。

    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看来,你买一辆车或者一包食品,都是产权的交换。

    现在,你获得了车或零食等物品的所有权,卖方则获得了现金的所有权。

    在先前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当中,公民通常拥有消费品(诸如衣服、食品、收音机等)的私有产权,但是,生产资料--自然资源、土地、工厂、机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其他物质投入品只具有

    “社会产权”。在此,所有权被法律指派给全

    “社会”,而不是指派给具体哪个人。社会产权不能自由交换。在这种规则下,对于全社会拥有的财产,没有哪一个个人在法律上有明确的权力进行处置。

    谁来决定一家社会(全民)所有的工厂应该生产小汽车还是卡车,轮船还是炸弹,扩大规模还是缩小规模,继续生产还是停产呢?

    (又得经过什么样的决策程序呢?)真的能指望

    “全社会”做出这些决策吗?不仅是一家工厂的运作,所有那些

    “社会拥有”的生产资料的使用,真能指望

    “社会整体”可以做出那些必要的决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吗?正是通过准确地决定何物在何种情况下属于何人,私有产权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和激励。

    但是一个产权足够明晰的体制不可能一夜之间建成,而几乎必然是一个随时间演化的过程,其间法律、习俗、道德、技术、日常实践相互作用,直至建立起一种可靠的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转型,自然带来旧有产权制度的废止,却并不必然意味着新产权制度的确立,于是其结果可能并不是市场协作,而是混乱。

    对前苏联的那些成员国来说,这20年来从官僚支配的经济体向市场支配的经济体的转型之路充满着危险,到处是凹坑、深沟、滑坡和连地图上都没有标明的地方。

    根据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清晰界定并严格执行的产权确实能够促进现存稀缺资源的有效使用。

    明晰的产权还能直接促使人们努力发现新资源、引进新技术以降低成本、开发新的才能和技巧。

    在下一章里,我们会证明,产权的自由交换还能增加交易双方的机会和财富。

    当然,经济衰退也是有可能发生的。资源的剧大损失会缩减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比如,想想20世纪90年代波斯尼亚和科索沃的内战,以及随之而来的伤亡和损失;2003年伊朗大地震对生命和财产的巨大破坏;同年巴格达的轰炸,或者是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对美国造成的史无前例的损失。

    )

    1.7产权作为游戏规则在大多数人日常参与的社会互动中,产权是相应游戏规则中的一大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

    市场交换经济的基础是私有产权,即以法律所有权的形式把权利指派给特定个体,明确地界定谁在法律上拥有什么。

    作为私有产权所有者,未经你许可,其他任何人不得使用你的(色色财产,也不得改变其物理属性。

    不经过你的同意,你的邻居不能把你的车开走,也不能在你的车上蹦蹦跳跳、乱涂乱画、不能重新喷漆,不能放掉轮胎的气,甚至也不能给你的车装一套更好的音响。

    (当然,未经他的同意,你也不能开着车在他家漂亮的院子里转来转去。

    )此外,在自愿的前提下,私有产权可以和其他商品或服务的类似产权进行交易或交换。

    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看来,你买一辆车或者一包食品,都是产权的交换。

    现在,你获得了车或零食等物品的所有权,卖方则获得了现金的所有权。

    在先前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当中,公民通常拥有消费品(诸如衣服、食品、收音机等)的私有产权,但是,生产资料--自然资源、土地、工厂、机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其他物质投入品只具有

    “社会产权”。在此,所有权被法律指派给全

    “社会”,而不是指派给具体哪个人。社会产权不能自由交换。在这种规则下,对于全社会拥有的财产,没有哪一个个人在法律上有明确的权力进行处置。

    谁来决定一家社会(全民)所有的工厂应该生产小汽车还是卡车,轮船还是炸弹,扩大规模还是缩小规模,继续生产还是停产呢?

    (又得经过什么样的决策程序呢?)真的能指望

    “全社会”做出这些决策吗?不仅是一家工厂的运作,所有那些

    “社会拥有”的生产资料的使用,真能指望

    “社会整体”可以做出那些必要的决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吗?正是通过准确地决定何物在何种情况下属于何人,私有产权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和激励。

    但是一个产权足够明晰的体制不可能一夜之间建成,而几乎必然是一个随时间演化的过程,其间法律、习俗、道德、技术、日常实践相互作用,直至建立起一种可靠的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转型,自然带来旧有产权制度的废止,却并不必然意味着新产权制度的确立,于是其结果可能并不是市场协作,而是混乱。

    对前苏联的那些成员国来说,这20年来从官僚支配的经济体向市场支配的经济体的转型之路充满着危险,到处是凹坑、深沟、滑坡和连地图上都没有标明的地方。

    根据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清晰界定并严格执行的产权确实能够促进现存稀缺资源的有效使用。

    明晰的产权还能直接促使人们努力发现新资源、引进新技术以降低成本、开发新的才能和技巧。

    在下一章里,我们会证明,产权的自由交换还能增加交易双方的机会和财富。

    当然,经济衰退也是有可能发生的。资源的剧大损失会缩减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比如,想想20世纪90年代波斯尼亚和科索沃的内战,以及随之而来的伤亡和损失;2003年伊朗大地震对生命和财产的巨大破坏;同年巴格达的轰炸,或者是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对美国造成的史无前例的损失。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