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县委班子

第四章:笔杆子有本难念的经第(2)

    陈言最终决意要辞职,还是因了稿子。上次花大力气写出的新闻特稿,竟让报社老总给毙了!

    老总只甩给他一句话:这类稿件目前不适合发!然后就避而不见。陈言想据理相争,负责稿件初审的编辑部主任说:“算了,陈言,老总也是迫不得已,眼下上上下下压力太大,胡杨河流域的事,已成了敏感话题,连省府都不安了,我们如果再火上浇油,怕是……”老胡他们能受得了,陈言却受不了。

    南湖事件上,陈言确信自己挖到的料更猛,触到的痛更多,他甚至用较大篇幅写了流管处的改革,从改革的深层次矛盾来揭示毁林事件的必然*,还把笔触伸向了开发公司的幕后……原以为可以顺着这线索,再往纵深里走,没想到……很快,陈言听到一个消息,从省上到市上,开始对胡杨河流域的新闻报道全面进行限制了,省委宣传部召开紧急会议,强调了三条纪律,要求各新闻单位加强对记者的管理,特别是各地记者站的管理。

    对违犯新闻纪律,乱写乱采访的记者,要严肃处理。市委宣传部随后召开会议,对几家省报驻站记者提出了严厉批评,会上受批最多的,就是他!

    陈言困惑了,茫然了,进而,变得一身愤怒。那天他找到宋汉文,态度很不友好地问:“限制记者采写,符不符合党的新闻政策,符不符合新闻监督这个原则?”宋汉文没正面回答他,避重就轻道:“陈言啊,你这脾气也得改改了,老是愤世嫉俗,眼里看不到阳光,这怎么行?这些年我市取得了那么多成就,你为什么不去宣传?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你怎么就看不到?”陈言一听,就知道宋汉文在说陈家声,在说八道沙那八位治沙老汉。

    他对此没兴趣,真的没兴趣。早在《河西日报》工作的时候,宋汉文就让他采访过八位老汉,当时他写过几篇文章,宋汉文看了,都摇头,说他写得太浅,没把精神写出来,也没透过八位老汉,把沙乡人的执著与不屈写出来。

    “记者的笔不能只停留在事件表面上,一定要把笔触深入进去,挖掘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这是宋汉文当时跟他说的话。

    陈言对宋汉文一直很尊重,刚到报社时,是宋汉文带的他,陈言在新闻界之所以有今天这点名气或是成就,跟宋汉文的培养与提携分不开。

    但,时过境迁,陈言总感觉很多东西在变,特别是身居官场的宋汉文,变得更多。

    陈言有时候也恍惚,如今的宋部长,还是不是当年辛辛苦苦为他们这些小记者改稿子的编辑部宋老师?

    还是不是那个一看到时弊便忍不住要操刀讨伐的宋斗士?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