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前一后走到院子里,气氛有些捉摸不透。
薄启言身上带着生人勿进的气场,要不是他昨天才帮了他,尤幸可能会一直以为薄启言想要他的命。
比起两人刚开始合作时的敌意,如今他感觉有点尴尬,甚至隐约觉得薄启言在疏远他。
尤幸想不通是怎么回事,不过薄启言一向阴晴不定的,既然愿意帮他,应该不至于太讨厌他吧。
心中鼓励自己,尤幸睁大眼睛看他,“昨天真是谢谢你了。”
薄启言摇头,“不必谢。”
尤幸没在意他的冷淡,如今对薄启言的性格也有点儿懂了,乍一看冷得吓人,其实吃软不吃硬。
他放轻了声音说,“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薄启言从袖口拿出银票递给他,“这是你研制玻璃大棚的钱。”
“这么好还给我钱啊!”尤幸乐呵呵的接过来,然后在看清数额时猛地睁大眼睛。
五千两!
他抬头看薄启言,嘴角忍不住上扬,“给这么多?”
“这是第一笔钱,以后每月都会给你。”
尤幸激动的不行,这下子工坊后续需要的银子就有着落了,早知道马上就要来钱,他就跟孙氏签二八分好了。
薄启言公事公办的说完就要走,尤幸伸手把他拉住。
“你昨天为什么要帮我?”
这是他早就想问的。
薄启言鼻梁很高,眉骨的阴影侧打在鼻梁上,眯着眼看不出情绪。
他审视着认真询问的尤幸,心中忍不住嘲弄。
明明是毒如蛇蝎的罪魁祸首,偏生伪装成难以触及的光明,把他拽进虚伪的泥沼里。
他死死攥拳,强烈的恨意夹杂着特别情愫,逐渐化作扭曲的疯狂,看到他时无时无刻不绷紧全身。
明明早就该撕破这层伪善的皮囊,冷静的看着他一步步演下去,却不知何时连自己也深陷其中。
真想杀人。
他极力克制,周身气场森寒,冷漠的声音渗透到骨髓里。
“与你无关,只是针对薄贞淑罢了。”
说完他转身离开。
尤幸下意识松了口气。
原来是这样吗?
心底隐约的遗憾被他忽略过去,他也不管这个回答是真是假,总之他庆幸薄启言没说什么别的。
否则两人关系真变近的话……他总觉得有些不安,目前不咸不淡的相处方式刚刚好。
没过多久,一个消息彻底撼动长歌候府。
侯爷亲自下令取消薄贞淑婚约,并削发为尼,送去尼姑庵。
原因也让尤幸惊出一身冷汗。
薄贞淑背叛了幸瓷岛。
她为了能有丰厚的嫁妆,在薄启言刚刚制作玻璃的时候,就将此事告诉青州的青文伯,换取了一大笔银子。
所以青州才拒绝卖给他们小白菜种子。
还好青文伯以为玻璃只是简陋的琉璃,没引起他足够重视,否则他们就有麻烦了。
尤幸拧眉,原著里并没有这一段,或许是他的某个举动引得薄贞淑叛变。
想到她对他无缘无故的敌意,他渐渐有了猜测。
侯爷把瓷歌铺子给他了,而原著里铺子会交给薄贞淑当嫁妆,估计就是这里出了问题。
原来薄启言说的是真的,他确实不是为了帮他出头,而是想出手对付她……
也是,这样才对嘛。
努力忽略掉心底的那点失望,他转移心情,赶去瓷歌铺子看吴太青做的怎么样了。
走进屋,他就见一台庞大的纺织机横列在里屋,吴太青正转动滚轮纺线。
历史上极为重要的珍妮纺织机,经过改良以装了整整八十个纱锭,如今就横亘在他面前,古朴沉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密密麻麻的纱锭给人一种极为震撼的感觉。
“大人,珍妮纺织机已经做好了,请您过目!”吴太青走过来行礼,语气里还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这是第一台珍妮纺织机,足以记载进大景朝历史的东西,是被他做出来的!
他感觉非常荣幸,他一直在追求匠心,想做出高品质的东西,可如今做出这台充满实用的物件时,带给他的满足是任何精致木具都无法比拟的。
这种能造福百姓的东西是有灵魂的,深深的吸引住了他,对于给予他这次机会的尤幸更加感激了。
不愧是造出玻璃大棚的府兆尹大人!
尤幸去试着纺了几下,不但速度是传统纺织机的几十倍,纺出来的线也更均匀,质量要好很多。
他心中大喜。
当天下午,尤幸就长期雇佣了几十位木匠,在吴太青的带领下赶制大批量的珍妮机,都是熟练的老师傅,一旦学会做第一台,剩下的制作起来并不难,进度非常快。
另一边待拆的几座院子也已经彻底拆除,当晚就清理地面,连夜挖地基。
尤幸一下午两头跑,在他的催促下两边进展的相当快,远远超过他的预期。
不过进展快也不能让尤幸放心,毕竟这只是第一步,真正让他焦头烂额的是招女工的问题。
他根本不确定他和孙氏联合起来的名声能否打动人,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积累这么久的好名声功亏一篑,所以他必须做好被人唾弃的准备。
书房内。
董镇好奇的不得了,盯着窗边处理公务的人,小心翼翼问,“大人,您怎么知道二小姐背叛我们了?”
“随便查查。”
董镇嘿嘿的笑着,“那您查的可真准,平时咱们一点儿都没关注过二小姐,今早您突然派人去查她以前找没找过尤幸,当时我还挺奇怪的,没想到居然牵扯出这么大的事。”
最后他拍马屁道:“不愧是世子大人。”
“聒噪。”
“哦。”
与此同时,一座座玻璃大棚在幸瓷岛上拔地而起,由靠近城市的村落开始,朝着偏院地区疯狂扩散,如今已经有许多近郊村庄的大棚已经建好,开始分配农民种植。
第一批村民没有在玻璃大棚里种植的经验,基本上都选择稳妥又生长快速的小白菜。
而暂时没有分配到大棚的农民们,不少人都坐船前往内陆几州,以高昂的价钱为当地人搭建火炕。
这么做很快赚了大钱,农民们也纷纷跟风前往内陆各州。
火炕彻底出名了,以极快的速度向外传播,内陆州的百姓们都没想到会有这种东西,原来只需要烧一点点柴,就能让整个屋子里热起来,冬日躺在炕头被窝里暖暖的感觉彻底让他们沉迷。
他们也受不了严寒,即便价格昂贵也愿意请人来家里搭炕。
有人专门把搭好的炕拆了,想自己学习一番,可幸瓷岛人搭炕的时候都是背着当地人的,当地百姓没见过搭炕的具体过程,仅凭借拆完后沙子石板糊成一团的炕来分析,搭出来的炕很难烧热,就连工匠都要研究一个多月才能研究透彻。
借着这个空挡,一批又一批的农民前往内陆各州。
其实他们就是趁着时间段捞一笔快钱,毕竟在内陆州的工匠们学会做之后,就没有他们的份儿了。
不过这也足够让穷苦的农民动心,大批岛民兴致高涨,比起刚出现就被贵人垄断的小白菜,火炕以极快的速度在大景朝蔓延开。
很多人感觉不可思议,最近幸瓷岛上好东西太多了。
明明以前提起幸瓷岛,第一反应都是又穷又破,可如今这种想法竟然有些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