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她撩且毒

28.初窥朝事

    太皇太后脸色阴沉:

    “皇帝, 你这是何意?”

    她可不是随便任人欺辱的角色。

    叶欣桐观察到太皇太后一直捏紧的拳头, 也看到她手上那颗耀眼的戒指。

    虽是简单的梅花形状, 但上面镶嵌着一颗色泽饱满的绿松石。而这枚宝石戒此时正把夏朝最尊贵的女人的手指戳破, 染上红色鲜血。

    顾檀霄挥退一干佳丽背景。

    在场的妃嫔们身后的家世都各有各的繁琐, 高位还有皇子什么的,若是让他们参与进去, 怕是能把朝廷正事越搅越乱。

    像崔思雅这个小姑娘, 也被上位者撵出去,再惊慌失措,与之似有关联, 她也没有倾听与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

    温宁宫剩下只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 皇后几个撑得住场面的主子在场。

    顾檀霄随后坐下,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润润嗓子后终于开口,声音比平时更低沉一些,含有明显的怒意,更像是在质问。

    “太皇太后何不去问问大理室卿崔大人?去问问阳诚节度使何烈?”

    何烈?

    崔尚志?

    这怒气原与朝廷的事有关。

    叶欣桐起了兴致, 就差把耳朵竖起来偷听,这还是她首次如此接近朝廷正事,比起后宫女人的凶狠互啄, 自然是朝廷斗争更有趣。

    涉及历史, 她作为旁观者也很激动。

    面对顾檀霄的质问, 太皇太后既有迷茫也有懊恼,但她并不知个中具体事由。

    夏朝虽无明确的“后宫不干政”之说,太皇太后曾经也与高祖一起管理过前朝政事,但自顾檀霄登基以外,比起每日都需要上朝的他,不上朝的女人终究比不过上朝的男人消息灵通。

    随着他再多讲两句,太皇太后立即能明白顾檀霄生气的点。

    两道粗眉拧成一股绳。

    实际上,这件事确实与她有一点关系,但并不是全部,她也被“下属”骗了一部分。

    今日早朝,白国公与叶翰林联合参奏了一本,其上奏的内容主要包含在暗中探查阳城粮食贪污一案,探子们发现原来阳诚节度使何烈,不仅贪污厉害,还在阳诚近郊非法采铁。

    这可涉及谋反重罪。

    铁代表着兵器,一个国家的兵力与国防力,象征统治力,所以铁的开采明显规则是必掌握在皇权统治下,毋庸置疑。

    私下诸如藩王有没有在背后捅刀,身为造反得利者的顾檀霄最能明白,正是因为明白,所以他当然不允许别人也这么做。

    节度使何烈私下采铁曝光,自是让顾檀霄怒气冲天,这是明晃晃的谋反证据。

    而何烈与崔家属姻亲关系,这件事与太皇太后诚王若是无关,朝廷随便拉一个官员出来都不信,今日朝廷上缩成老鼠的官员之多。

    太皇太后旗下的一干官员,更是成为顾檀霄最先喷火的对象,涉及兵器甚至造反之大事,怎么都不可能简单糊弄过去。

    “何烈衣冠狗彘,胆敢私开铁矿,其罪当诛九族!”太皇太后义正言辞道,甚至将茶杯摔之,以清烈破碎声来显示愤怒。

    叶欣桐能看出这事与太皇太后定有关,因为顾檀霄提出质问的时候,太过震惊的她来不及掩饰情绪,当中绝对有心虚。

    而她这怒。

    首先是因怒何烈欺瞒她,因米粮贪污之事,暴露她的野心根据地之一。

    阳城土地向来贫瘠,比不得江南米粮之乡,太皇太后再痴,也不会舍小拿大,在阳城贪那一点粮食,造成民生哀怨。

    何烈这是瞒着她犯罪,却把最重要最隐蔽的铁矿之事暴露,太皇太后恨不得一刀砍了他,诛九族这话都说出来,可见愤怒值。

    其次,白国公与叶翰林都是皇帝的亲信,这事绝对是之前已经探查出来,只是在今日揭晓,顾檀霄的怒气演绎成分更多。

    “母后英明。”

    顾檀霄淡淡附和一句。

    但他却无下旨的意思,要保下与何家有牵扯的崔家,太皇太后不掉血怎么可能,这里的掉血主指朝廷权力,甚至于兵权的退让。

    果不其然,叶欣桐听到几个官职的协商调动,包括与太皇太后有关的林将军一脉,光明正大插入顾檀霄的两个人,官位还不低。

    但有点尴尬的是——

    她听不懂。

    原主当初膝下无子,对于朝廷之事并无兴趣,除去珠宝首饰与奢姿生活,她唯一在乎的是怼死敌人,活的越来越好。

    以至于叶欣桐根本不能把官职与官职负责要务、官职背后的势力一一对上。

    当中内容也只能听懂大概,越到后面,当中的三成都未听懂,知识匮乏得厉害。

    再看皇后胡氏,不管听得懂不懂,一直在优雅地微笑,可比她的迷糊来得镇定。

    等顾檀霄拿到初始的筹码,正巧看到叶欣桐伸出小手掩饰地打个哈欠,那对清透的眸子也蒙上一层淡淡水雾,傻得可爱。

    比闺中少女更天真娇憨。

    比起太皇太后与皇后这类让人无法一眼看透的贵女,身为造反成功、怀疑整个人世间的孤家寡人皇帝,自是更喜皇太后的纯粹。

    请安终于结束。

    而关于诚王妃与崔思雅的事情,直到同出温宁宫,太皇太后与顾檀霄都未细议,仿佛这只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不值一提。

    或许是暂不议论。

    或许他们已达成共识。

    美人问号脸:

    “???”

    **

    因心中有所疑问,叶欣桐后续把他们都在现代笔记本上一一记录下来,甚至画个满是问号的树状图谱,以便于以后能够重复分析。

    对于太皇太后与顾檀霄提及的政事,都管听不听得懂,她也有一点自己的思路。

    在冷兵器时代,“铁与马”代表一国实力。

    叶欣桐并不非纯傻白甜,不到万不得已,她绝不会把现代铁钢类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夏朝来,增强一国兵力只炼铁技术,甚至于炮火什么的,否则极有可能造成过多杀戮与巨变历史。

    那太过恐怖。

    说不定她会引发世界大战提前几百,甚至上千年,得不偿失。

    但由铁推及其他方面,比如盐政、中央集权、农业、医疗等事或物的进步,叶欣桐倒是可以从历书中,学习从史到今的发现过程,从技术书中获取自己有用的知识,说不定哪天能够用到。

    学习知识固然很重要。

    对于这场谈话当中展现的冷酷皇权,最让叶欣桐心里寒毛竖起。

    王氏被抄家时,她只是在法和寺收到信息,并未有那么直接面对。

    但顾檀霄与太皇太后口中关于何氏的诛九族惩处,轻轻松松一句话,受割上千性命,让当场听到的叶欣桐打个寒颤。

    她知道自己定有失态,也全都顾檀霄他们的眼中,有些胆小的印象可能是丢不到了。

    说起来可能有点矫情,但叶欣桐还是无法做到像古人那样理所当然。

    因为她理解“诛九族”的含义。

    古人有云:

    “以子及父,以弟及兄,一人有罪,全乡惊骇,十家奔亡@。”

    夏朝主要指父族四、母族三和妻族二,除去类似于崔家这种特例免于祸外,很多没有犯过错的无辜家族都会死于非命。

    最高可达几千人。

    虽古代灭族之事也很少见,这次是因涉及谋反,但依旧让叶欣桐心惊,更何况她是有从记忆中找到一位见过的何姓夫人,她与她的家人与她的娘家……全部会被诛杀。

    这只源于一场上位者的利益争夺谁都知道何烈是为了谁在做事,但幕后黑手太皇太后却一点事都没有,甚至于她还怨恨死去的何烈一家。

    造反者,诛九族。

    现代什么灾难可以死这么多人?

    地震,海啸,泥石流……社会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猛得体现得十分明显,对生命与人权的处理方法是理想的国度。

    哪怕仍有阳光不及的阴暗。

    但女囚叶欣桐首次真切感激法律,让她能够平平安安活几十年,这可能真的很矫情,矫情到她觉得自己是不是过于圣母。

    但在听到那一刹那,她是真这么想的。

    而坏人与好人的区别在于,她这么想的时间,也只有那前后几分钟,所以她并不是真的圣母玛利亚,是个有犯错的囚犯。

    在夏朝,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对的,无论是皇帝太皇太后等统治者,还是太监宫女等被剥削者,所有人都觉得这是正确的。

    叶欣桐必须放任自己不去三观冲击,忽略理念过于不正对自己的精神迎来得暴风雨冲击,喝半杯温茶,把那反感强压下去。

    皇权至上,适者生存。

    她不是伟人,只有“适应”一条路可走。

    **

    当然,除了接受以上的冲击,叶欣桐对于世家也有了解多一点点,她可以划分与王氏的关系,但彻底逃离叶家,弊大于利。

    叶家不只有原主眼中的叶家。

    在古代,世家宗族对每个人都有一定重要性,哪怕是皇子皇孙也不例外

    今日上奏弹劾何烈的叶翰林,正是叶父的亲表弟,也是叶欣桐的表叔,世家根基繁茂,京城叶家当然不会只有叶欣桐一家。

    只是她家是最有名的、成员官职最高的,也是嫡本家,嫡家子女难看得到旁家。

    叶欣桐与王氏及其子女有难解的仇,但并不意味着她要与整个叶家为敌,再怎么说,叶祖母也是夏朝最疼爱原主的亲人。

    她可以与王氏他们为敌。

    但若是有机会,也可以试着获得宗亲的支持,以利益为链,比如叶翰林这种,甚至于叶父那边可以成为“同利益体”。

    回到轩铭宫,叶父的礼物正巧献进宫来,里面都是从叶家出的绝对珍品,单说这个几米高的红珊瑚摆件,整个叶家库房里也只独有一个。

    为何如此礼重?

    当然是对于先前放弃叶欣桐的举动,表达歉意,希望能够重修关系。

    叶父不自己写信,而是让祖母写信。

    信里有祖母对皇太后的真切关心,待太皇太后寿诞后祖母一定进宫看她。另一部分也有王氏与王家接受的处罚,甚至提及叶父对于继母嫡子不在以继承人特例安排,把王氏的命脉戳在手里,内容绝对能得原主心。

    可见叶父并不是纯粹愚昧的人,而是个有些聪明的男人。

    叶欣桐把信放一边。

    她给祖母亲自挑选一箱礼物,甚至有自己动过几下针线的一套衣服。而对于叶父,随随便便一把玉如意赐下,王氏碍于表面孝道,更是随随便便挑一个银镯子给打发。

    至于其子女?

    彻底忽视,反正王家与她有仇。

    她也不用去为了打脸继母继妹继子,反去看重庶子,当太后的怎么也要尊重嫡庶主流规则,她的一举一动都影响深远。

    这些礼物不仅不会犯顾檀霄的忌讳,可以说恰到好处,他知祖母与叶欣桐的关系。

    顾檀霄不希望叶欣桐与叶家联系过多,但肯定也不愿她是无情之人,有弱点最佳,她只需要适当表达自己只关心祖母一人即可。

    这些礼物也让叶父心中有数。

    把叶家事情暂且处理完,叶欣桐一边吃着鲜果,一边随口道:“长福她怎么都是记在我的名下,青柳,你把这些个珍珠头面挑一顶,还有挑选新进的几匹清河锦缎,让人给送到公主府上,瞧瞧那宴会都什么简素打扮!”

    这话可青柳不敢接。

    长福公主在宴会上穿得也是正规宫服,仔细看之,比起盛装打扮安沁公主安宁公主确实差一些,她那衣服首饰虽也是珍宝中精品,虽不是时下最新,但跟简素可不沾边。

    顾瑜怎么都是高祖唯一的亲闺女,曾经夏朝长公主,看其称号为“长福”,也知高祖对这个女儿那是相当疼爱的,赏之不知多少。

    青柳忙应声办事。

    很快,叶欣桐的赏赐一一送出了宫。

    她的祖母自是欣喜若狂,拉着宫里出来的梦嬷嬷问个不停,需要中有很多真挚关心,可见她是真的疼叶欣桐,与王氏历来相处不和谐也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叶父并未有什么反应,在在被同朝官员当面打趣甚至略带嘲讽时,他也只回以苦笑,并不多说抱怨,也不与叶欣桐叶嫔过多联系。

    而得到银锭王氏却觉脸被打的生疼,气的差点灵魂出窍,在床上躺了两日才好,把嫡子与次女搂着大哭一场,三人都把叶欣桐连着她早逝的生母痛快地咒骂了一顿。

    一日后,王氏再次得到噩耗。

    她的婆婆叶老夫人,让嫡孙庶孙都搬到外院去,以免他们长于妇人之手,也避免庶孙被他嫡母下了黑手,对这一点,叶父举双手赞同。

    在宫里的叶嫔却顾不得王氏,她必须好好养胎,虽宫中因红颜食物下药者越来越少,但利用精神攻击法很常见,比比皆是。

    宫妃们乐于借皇太后刺激她。

    这点让叶欣桐更不爽,再怎么也是皇子皇孙,哪怕叶嫔最后流产,也不能把错记在她头上,她可不想自己成为宫斗工具。

    好在叶父之前的劝告起了作用,叶嫔再气,把肚子里的孩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躲在宫里很少出去,连同宫里的容嫔都能不见则不见。

    这让叶欣桐也有点刮目相看。

    至于长福公主那里,除去太监的公主府一日游,叶欣桐并未收到什么顾瑜的回复。

    罢了,

    她不想牵扯过多。

    **

    整整花了两日,叶欣桐的妆奁才全都算清,除去日用的,都进了轩铭宫的香暖偏殿,这是她的私库所在重地,总财产远远超过百万两黄金,甚至忽略一些稀有无价物品。

    一笔巨大的财富。

    轩铭宫的分配终于明确。

    类似于首饰衣裳书籍笔墨金银等物品,都由四位宫女分别收纳管理,院子交给太监居公公管理,轩铭宫宫人的管理交给梦嬷嬷执掌,轩铭宫整体事务权交给梨嬷嬷执掌。

    各自的责任分担清楚明了,且每样权力都有共同分担,可以相互监督的同时,若是将来哪个环节出了差错,追究起来也简单容易。

    对于隐藏的慧妃探子小红,叶欣桐也不着痕迹派了个远离绣房正房的外院院子打扫任务,同时也是来往同事最多的地方。

    按照历史记录,小红的主子慧妃将来可是太后,三皇子顾金琰是下一个皇帝。

    叶欣桐对她的重视不由提升两颗星,与皇后胡氏放在同等地位。

    刚整理完私库的叶欣桐,还收到来自于皇帝皇后两个巨头“孝敬”的大大小小的几匣子礼物。

    或许因太皇太后刚败一场,顾檀霄对皇太后的亲近动作也明了几分。

    若不是前朝事忙,他可能已借口天气不错,与皇嫂偶遇在御花圆或者其他地方,可惜他政事繁忙,表示亲近的动作是——打赏。

    典型土豪的做法。

    金银元宝、奇花异草、丝绸锦缎、翡翠珍珠蜜蜡琥珀、顶级食物、胭脂水粉……甚至于当中还有擅长做甜食糕点的厨娘。

    讲道理,那些个阳绿石榴红粉红蓝色紫罗兰色五彩缤纷的翡翠珍珠碧玺金银绸缎脂粉等等,确实能够令女人的心情变好。

    谁能不爱?

    叶欣桐也很光明正大地给皇帝皇后回礼,都是些抄写的祝福平安的佛经。

    不值钱。

    顾檀霄见到佛经后,不由晒然一笑,又回了两幅名家名画,那笔画风格叶欣桐看了绝对眼熟,正是过去原主学的笔风。

    “太后今日在做什么?”

    太监总管明公公边上前添加热茶,同时也知他所想所问,细声讨好道:“回皇上,与昨日一样,太后娘娘在整理东西,并未出过轩铭宫,太后娘娘的晚膳用皇上赐予的鹿肉,特意让御膳房煮了鹿肉汤喝。”

    “她倒也忙碌。”

    顾檀霄喝一口茶。

    明公公心知他答在要点上,身为贴身太监,他最明白太后娘娘对皇上的意义真不一样,那样美的人儿,天下哪个男人能逃得过。

    皇上也不例外。

    是夜,顾檀霄也让御膳房煮了一锅鹿肉汤,但并未翻任何妃嫔的绿头牌,唯有未央宫的人才懂,当夜又添了个细腰标志宫女。

    在宫女面前,顾檀霄可以更肆无忌惮,过了界线灭口即是。

    多数已侍寝的宫女最终都会被遗忘,等开春后身世不错的秀女们进宫,这一批数量略多的新侍寝宫女,怕是更讨不得好处。

    甚至出宫也不得。

    有野心者如芍药一直在伺机等候。

    **

    画送来时,叶欣桐正在喝鹿肉汤。

    至于鹿血鹿鞭有壮阳什么的隐晦作用,她全然当作不知。

    在现代并未有吃过鹿肉熊肉,反而在古代,别说鹿熊,虎豹等国家保护动物级别的兽类,她想吃到也不是很难,并不算奢侈事儿。

    皇家都有圈养鹿的习惯,什么时候吃都可以,各色的调料也齐全,只要有权或者受宠的人吃什么都简单,从京城外围场挑选进来即可,今日叶欣桐的晚膳即是鹿肉汤。

    这半只鹿是顾檀霄送来的。

    因天气渐凉,他突然想要吃鹿肉,便给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两位贵妃,以及近日受宠的林淑媛,都送了一些。

    其中,叶欣桐一个人得了整只健壮的鹿,它长得看起来就很美味。

    除去极少量鹿肉留下来做特制肉干,半只鹿都送到御膳房用最佳最营养部位来煲汤作菜,上面只为吃个新鲜味儿。

    送鹿肉到御膳房的不止一家。

    虽鹿肉并不罕见,但能吃得这一次御赐鹿肉的,全都是御膳房绝不可得罪的,他们必须小心分开准备,再忙鹿也要分开做食。

    吃食小心翼翼被送到贵人跟前,非凉食即不能是凉的冷的。

    御膳房距离轩铭宫有一段距离,他们的传统保温器具让叶欣桐也不由惊叹两句巧思,“冬季保温,夏季冰凉”,其中之一青铜器的原理是在器具间空中放入热水或冰块。

    叶欣桐今日吃的有点类似“小火锅”。

    古色古香的青色小通鼎下面,点燃小火一直保温着,鼎中有新鲜滚烫的汤水,上面还飘着碧绿的葱花,精巧且有格调。

    小通鼎外面,有两、三种蘸酱,虽无辣酱,但鹿肉汤的原始鲜味,确实美味绝伦,因这鹿是放养的,肉劲道也十足。

    吃得痛快。